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膜干涉技术、HPLC及ELISA在抗体定量检测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晟 罗弟祥 +4 位作者 刘怡 何刚 李剑红 柯潇 高小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比较3种方法定量检测抗体样品的异同,为抗体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样品定量检测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生物膜干涉技术、ProteinG—HPLC以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建立定量检测抗体样品的方法,比较其检测的准... 目的比较3种方法定量检测抗体样品的异同,为抗体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样品定量检测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生物膜干涉技术、ProteinG—HPLC以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建立定量检测抗体样品的方法,比较其检测的准确度、精密度及其检测特点。结果3种方法检测同一抗体样品的含量基本一致,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值相对标准偏差最小(CV〈5%),HPLC次之(CV〈8%).ELISA法的CV值为5%~15%。结论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快速,结果精确,通量高,无需样品前处理,适合于样品筛选以及发酵原液、中间品等检测;ProteinG-HPLC检测准确,线性范围宽,回收率高,认可度高,适合于样品含量的确证;ELISA法最低检测限值小,操作简单,仪器要求低,适合于微量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含量检测 生物膜干涉 HPLC ELISA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及生物膜干涉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圆琳 祁晓鸣 +2 位作者 冯逸佳 卫紫琪 宋丽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分析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DN专病医案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发掘中医治疗DN的组方规律。通过筛选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疾病...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分析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DN专病医案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发掘中医治疗DN的组方规律。通过筛选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疾病数据库获得药对治疗DN的靶点,建立成分-蛋白互作网络,对靶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明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通路的对应关系。运用分子对接及生物膜干涉的方法检测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程度。结果 在183条医案所载录方剂中,黄芪的使用频次与平均使用剂量均最高,分别为43次与37 g,其次是丹参与茯苓。以黄芪为基础,关联分析到置信度最高的核心组合为黄芪-丹参-茯苓。网络药理学筛选到黄芪-丹参-茯苓治疗DN的关键信号通路15条,潜在靶点89个,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为疾病相关通路,白细胞介素(IL)-6、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为核心靶点。药对中的2个活性成分异鼠李素、槲皮素与IL-6均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对接得分分别为8.2和7.4,解离常数(KD)分别为5.6×10-5和6.8×10-5mol·L^(-1)。结论 初步发现以黄芪-丹参-茯苓为核心药对治疗DN的组方规律,异鼠李素、槲皮素可能是其治疗DN的主要药效物质,为DN临床治疗及中药活性成分挖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肾病 数据挖掘 生物膜干涉
下载PDF
基于光学检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封加栋 陆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2-879,共8页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是阐明细胞生物学事件、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辅助药物研发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不断向着高灵敏度、高通量、极短时间、极低检测限的方向发展。本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膜...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是阐明细胞生物学事件、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辅助药物研发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不断向着高灵敏度、高通量、极短时间、极低检测限的方向发展。本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膜干涉、背向散射干涉以及微量热泳动这4种常见的、基于光学检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技术的原理、特点及最新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与比较,为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膜干涉 背向散射干涉 微量热泳动
下载PDF
中药药效物质识别与作用靶标的表征确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袁露萍 方文秀 +4 位作者 李梦颖 吴优 许晓莹 秦路平 王小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70-3377,共8页
中药复杂体系中药效物质的识别及与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的表征确证,是困扰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瓶颈难题。近年来,多种分子互作表征技术被成功应用于中药研究领域,用来识别和表征中药的关键药效物质与疾病作用靶点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这些研究... 中药复杂体系中药效物质的识别及与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的表征确证,是困扰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瓶颈难题。近年来,多种分子互作表征技术被成功应用于中药研究领域,用来识别和表征中药的关键药效物质与疾病作用靶点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诠释中药关键药效物质与其作用靶点精准互作的药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温滴定量热、生物膜干涉和微量热泳动4种主要的分子互作表征技术的原理、优势特点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方法策略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 药物靶点 分子间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等温滴定量热 生物膜干涉 微量热泳动
原文传递
应用生物膜干涉技术测定治疗性单抗与新生儿Fc受体的亲和力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峰 武刚 +3 位作者 于传飞 王文波 高凯 王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861-1867,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检测治疗性单抗与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亲和力的方法。方法: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偶联传感器结合生物素标记FcRn后,使用稀释液(0.1%BSA/0.05%Tween... 目的:建立基于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检测治疗性单抗与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亲和力的方法。方法: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偶联传感器结合生物素标记FcRn后,使用稀释液(0.1%BSA/0.05%Tween20/PBS,p H 6.0)封闭传感器后采用BLI方法检测,以稀释液1∶2系列稀释样品(浓度范围为125~16 000 nmol·L^(-1)),空白对照采用未结合FcRn的传感器检测上述系列稀释样品。结果采用Steady state analysis方式拟合,计算样品平衡常数(KD)值,计算样品各自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对不同抗体与FcRn的亲和力进行比较。结果:Ig G-FcRn结合曲线呈现明显的快结合-快解离形态。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不同单抗与FcRn的亲和力结果:bevacizumab与FcRn的亲和力较trastuzumab高95%,存在显著性差异;bevacizumab生物类似药(similar biotherapeutic products,SBP)-1与FcRn亲和力较原研药(reference biotherapeutic products,RBP)有32%的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其他Cys-偶联药物前后、Lys-偶联药物前后、表达细胞系由SP2/0更换为CHO均未对Ig G-FcRn亲和力产生影响。结论:建立了优化的基于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Ig G抗体与FcRn亲和力测定方法,可用于单抗及抗体偶联药物与FcRn亲和力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FCRN 生物膜干涉 亲和力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膜干涉技术分析冠心宁片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俐颖 张圆琳 李青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生物膜干涉技术研究冠心宁片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冠心宁片中丹参、川芎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与GENECARD及DisGeNET数据库获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靶点进行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生物膜干涉技术研究冠心宁片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冠心宁片中丹参、川芎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与GENECARD及DisGeNET数据库获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靶点进行整合。使用Cytoscape3.7.1软件及STRING、DAVID 3.0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活性成分-靶蛋白的作用网络,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应用生物膜干涉技术验证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强度。结果检索到冠心宁片活性成分72个,主要包括木犀草素、丹酚酸B、杨梅酮、丹参新醌丁、二氢丹参内酯等;活性成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共有靶点17个,包括VEGFA、IL6、TNF、SERPINE1、PTGS2等;涉及一氧化氮生物合成、凝血及纤溶等生物过程,补体和凝血级联、TNF、HIF-1等信号通路。生物膜干涉实验发现丹酚酸B与COX-2存在结合作用。结论冠心宁片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改善血管功能等多靶点、多通路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宁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生物膜干涉
下载PDF
F8蛋白的突变和计算机辅助结构分析
7
作者 龙金凤 徐宇虹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4期28-32,共5页
F8是一种新生儿Fc受体(FcRn)的单链抗体(scFv)。对F8基因进行随机突变,优化序列并筛选出对胃蛋白酶耐受的突变蛋白。应用拉马钱德兰图分析蛋白结构二面角的合理性,并利用生物膜干涉技术(BLI)评价在pH~6时对Fc Rn的高亲和力的蛋白,筛选... F8是一种新生儿Fc受体(FcRn)的单链抗体(scFv)。对F8基因进行随机突变,优化序列并筛选出对胃蛋白酶耐受的突变蛋白。应用拉马钱德兰图分析蛋白结构二面角的合理性,并利用生物膜干涉技术(BLI)评价在pH~6时对Fc Rn的高亲和力的蛋白,筛选出的突变型F8(d11)蛋白为后续蛋白的口服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Fc受体 生物膜干涉 拉马钱德兰图 胃蛋白酶抗性 突变型蛋白
下载PDF
基于BLI技术的脂多糖转运蛋白LptA/LptC相互作用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代晓伟 朱小红 +2 位作者 司书毅 李妍 袁丽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00-3309,共10页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转运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transport,Lpt)LptA和LptC通过稳定的相互作用对脂多糖装配起到重要作用,它们相互作用的阻断会导致脂多糖层缺损和菌体死亡,因此具备成为抗菌药物筛选靶标的可行性。文中应用生物膜干涉(Bi...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转运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transport,Lpt)LptA和LptC通过稳定的相互作用对脂多糖装配起到重要作用,它们相互作用的阻断会导致脂多糖层缺损和菌体死亡,因此具备成为抗菌药物筛选靶标的可行性。文中应用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对LptA/LptC相互作用进行检测,为建立体外的LptA/LptC蛋白相互作用阻断剂筛选方法奠定基础。首先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大肠杆菌LptA全长、LptA去信号肽和LptC蛋白的表达;纯化的蛋白使用生物素标记后结合到预先稀释液封闭的超级链霉亲和素(Super streptavidin,SSA)生物传感器,然后再检测与未标记蛋白之间的结合信号,同时做无蛋白的稀释液对照;使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生物素化蛋白与小分子的结合以及相互作用的阻断;空白对照采用未结合生物素化蛋白的传感器,检测上述系列稀释样品。响应信号采用稳态分析(Steady state analysis)方式拟合,计算样品平衡常数(KD)值。本研究成功获得高纯度的LptA和LptC蛋白,并且检测到结合传感器的LptC蛋白与LptA全长蛋白和LptA去信号肽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KD值分别为2.9e–7±7.9e–8、6.0e–7±2.8e–8;结合传感器的LptA去信号肽蛋白与LptC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KD值为9.6e–7±7.2e–9;所有结合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快结合-快解离形态。小分子化合物IMB-881能够与LptA结合来阻断LptA/LptC之间的相互作用,与LptC之间无结合活性。文中首次建立了基于BLI技术的LptA/LptC相互作用检测方法,并且证实该方法能够用于小分子阻断剂阻断活性的评价,为后续的LptA/LptC蛋白相互作用阻断剂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干涉 脂多糖 脂多糖转运蛋白 LptA LptC LptA/LptC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确定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雪芬 卫晓红 +5 位作者 武玉卓 夏桂阳 夏欢 王玲燕 商洪才 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565-4573,共9页
中药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靶点是中药活性成分发挥疗效的生物学基础。确定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是中药药效物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中药分子机制研究和新药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蛋白质是最主要的一类药物靶点,研究中药... 中药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靶点是中药活性成分发挥疗效的生物学基础。确定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是中药药效物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中药分子机制研究和新药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蛋白质是最主要的一类药物靶点,研究中药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确定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的主要手段。目前,检测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主要包括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生物膜干涉技术、分子对接技术、蛋白组芯片技术、分子靶点“钩钓”技术、定点突变技术及靶蛋白共结晶技术等。该综述对近十年生物靶点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寻找中药活性成分靶点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阐明中药药理机制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生物膜干涉技术 分子对接技术 蛋白组芯片技术 分子靶点“钩钓”技术 定点突变技术 靶蛋白共结晶技术
原文传递
生物膜干涉技术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艳 姜丽艳 +3 位作者 张晓光 李帅 张爱军 高贵 《生命科学仪器》 2019年第2期49-52,42,共5页
生物膜干涉技术可以实现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实时分析检测,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实验室的药物开发过程,是一种非标记的、实时监测的先进技术。本文结合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实际使用情况,详尽叙述了其在生物分子间相... 生物膜干涉技术可以实现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实时分析检测,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实验室的药物开发过程,是一种非标记的、实时监测的先进技术。本文结合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实际使用情况,详尽叙述了其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的方法和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实验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 生物膜干涉技术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分析技术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沈淑琦 方家豪 +3 位作者 王辉 晁亮 游飘雪 洪战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4-564,共11页
生物传感器分析技术是一类可将生物反应转换为光电信号的高特异性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物研发中,针对AD不同假说、不同靶点,该技术在确证靶标、筛选活性化合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简述AD发病机制与... 生物传感器分析技术是一类可将生物反应转换为光电信号的高特异性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物研发中,针对AD不同假说、不同靶点,该技术在确证靶标、筛选活性化合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简述AD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现况,重点介绍了AD药物研发中常用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与荧光分析技术这三类生物传感器分析技术,阐释其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进展,并总结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生物膜干涉技术 荧光分析技术 药物筛选
原文传递
基于BLI技术的BamAβ-barrel结合化合物检测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郑怡凡 朱小红 +5 位作者 陈明华 卢宇 魏元娟 时文静 司书毅 李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8-456,共9页
目的以革兰阴性菌外膜蛋白折叠辅助因子关键蛋白BamA为靶蛋白,基于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建立化合物与BamA蛋白β折叠结构域(BamA_(β-barrel))结合活性的评价方法,为建立靶向BamA蛋白的抗革兰阴性菌先导物奠定... 目的以革兰阴性菌外膜蛋白折叠辅助因子关键蛋白BamA为靶蛋白,基于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建立化合物与BamA蛋白β折叠结构域(BamA_(β-barrel))结合活性的评价方法,为建立靶向BamA蛋白的抗革兰阴性菌先导物奠定基础。方法应用BLI方法检测BamA_(β-barrel)与已知的阳性化合物darobactin的结合活性。原核表达并纯化带有His标签的大肠埃希菌BamA_(β-barrel)蛋白,使用表面活性剂LDAO对其进行复性和折叠;使用生物素标记折叠和未折叠蛋白,并结合到超级链霉亲和素(super streptavidin,SSA)生物传感器,然后检测蛋白与不同浓度的darobactin结合信号的变化,同时做无蛋白或darobactin稀释液对照;空白对照采用未结合生物素化的BamA_(β-barrel)蛋白的传感器,检测上述系列稀释样品。相应信号采用Steady state analysis方式拟合分析,计算平衡常数(KD)值。结果成功获得高纯度的折叠状态BamA_(β-barrel)蛋白,通过BLI技术检测到折叠状态的BamA_(β-barrel)与阳性化合物darobactin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R^(2)为0.9998,KD值为(2.2E-06±8.0E-08)M。结论基于BLI技术成功建立了折叠状态的BamA_(β-barrel)-化合物结合活性的评价方法,为后续BamA蛋白靶向性抗革兰阴性菌抗生素的发现建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菌 Darobactin BamAβ-barrel 生物膜干涉技术
下载PDF
多光谱法、分子对接模拟和生物膜干涉研究槲皮素与小窝蛋白-1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倩宜 董壮壮 +1 位作者 原红霞 李青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0-896,共7页
小窝蛋白-1(CAV-1)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解槲皮素与CAV-1的相互作用,在模拟生理环境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多光谱法、同源模建、分子对接模拟和生物膜(BLI)技术进行研究。荧光猝灭数据结果显示,猝... 小窝蛋白-1(CAV-1)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解槲皮素与CAV-1的相互作用,在模拟生理环境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多光谱法、同源模建、分子对接模拟和生物膜(BLI)技术进行研究。荧光猝灭数据结果显示,猝灭速率常数Kq值远大于2.0×10^(10) L·mol^(-1)·s^(-1),且猝灭常数KSV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证明槲皮素和CAV-1相互作用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而热力学参数,焓变ΔH<0、熵变ΔS<0且ΔG<0,表明二者的结合过程是自发、焓驱动的,其相互作用的主要类型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通过对槲皮素与CAV-1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随着槲皮素的加入,CAV-1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证明二者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步荧光光谱中槲皮素使CAV-1中的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轻微红移,周围的微环境极性增强,亲水性增加,表明槲皮素的加入使CAV-1的蛋白质构象发生了改变。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CAV-1与槲皮素之间形成了一个基态复合物,进一步证实了CAV-1与槲皮素之间的静态猝灭机制。采用同源模建技术建立CAV-1的X射线晶体结构模板。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两者结合力为-7.372 kcal·mol^(-1)。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结合点位于由GLU20,ASP70,VAL16和ARG19等氨基酸形成的活性口袋中,与GLN21,VAL16和ARG19位点产生范德华力作用,与GLU20,ASP70位点存在氢键作用力。各种作用力影响了CAV-1的微环境变化,导致其荧光猝灭,是参与复合物形成的关键因素。最后,利用BLI技术对槲皮素和CAV-1的结合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具有良好的的结合活性,结合解离平衡常数K_(D)值为2.50×10^(-5) mol·L^(-1);其响应信号值随槲皮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CAV-1与槲皮素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该研究有助于了解槲皮素与CAV-1的相互作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小窝蛋白-1 相互作用 多光谱法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生物膜干涉技术
下载PDF
用生物膜干涉技术快速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小军 付辉 +3 位作者 薛峰 马涛 曾祥翔 朱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749-9750,9810,共3页
[目的]采用生物膜干涉技术建立快速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疏水作用力在APS光线生物传感器探头末端固定氨苄青霉素-BSA偶联物,结合40 nm纳米金标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受体,建立了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 [目的]采用生物膜干涉技术建立快速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疏水作用力在APS光线生物传感器探头末端固定氨苄青霉素-BSA偶联物,结合40 nm纳米金标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受体,建立了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方法。[结果]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牛乳中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灵敏度比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灵敏度高1倍。该技术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浓度为1 000 ng/ml的黄曲霉毒素M1、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氯霉素、三聚氰胺无交叉反应。[结论]研究表明,金标记BLI检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定量范围较小,并不适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定量检测,但却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定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干涉技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纳米金-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受体偶联物 牛乳 受体
下载PDF
表小檗碱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岳亮 梁思成 +2 位作者 邱文乔 曾静 吴建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研究表小檗碱(EBB)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并确证其结合性能。方法:以黄嘌呤为底物建立黄嘌呤氧化酶体外孵育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表小檗碱与底物共孵育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底物黄嘌呤及产物尿酸含量,进而计算... 目的:研究表小檗碱(EBB)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并确证其结合性能。方法:以黄嘌呤为底物建立黄嘌呤氧化酶体外孵育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表小檗碱与底物共孵育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底物黄嘌呤及产物尿酸含量,进而计算表小檗碱对黄嘌呤氧化酶的IC50值并绘制抑制动力学,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与生物膜干涉技术确证表小檗碱与黄嘌呤氧化酶的结合性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小檗碱能显著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P<0.01),IC50值为0.41μmol/L。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表小檗碱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属于竞争-非竞争混合型抑制,抑制常数Ki为0.22μmol/L,Kis为0.10μmol/L。此外,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表小檗碱与黄嘌呤氧化酶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对接分数值为5.6,二者主要形成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生物膜干涉研究结果表明表小檗碱与黄嘌呤氧化酶蛋白有直接且可逆的相互作用。结论:表小檗碱能在体外较强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可将其作为降尿酸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小檗碱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作用 分子对接 生物膜干涉
原文传递
两种实验技术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萌 李竑 陈铭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年第2期353-360,共8页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种类繁多,结构多样,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可作为载体蛋白、酶蛋白和信号肽等参与调控细胞内的各种代谢活动。生物体内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蛋白...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种类繁多,结构多样,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可作为载体蛋白、酶蛋白和信号肽等参与调控细胞内的各种代谢活动。生物体内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蛋白质行使这些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基础。通过研究可以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形成的各种复合体,对揭示蛋白质的功能,更清楚地阐明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凋亡的生命活动规律,为重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科研工作者在基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出了许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本文着重对现有研究方法中的生物膜干涉技术和微量热泳动技术进行介绍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生物膜干涉技术 微量热泳动技术 应用与展望
原文传递
应用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鱼腥藻HetR结合靶DNA的亲和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良林 王帅 高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3-485,共3页
鱼腥藻PCC7120是一种固氮丝状蓝藻,当环境中化合态氮源充足时,其藻丝只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营养细胞;在环境中缺乏可利用的氮源时,部分营养细胞会在藻丝上以一种半规律的格式分化成异形胞(异形胞间隔约10个营养细胞),从而进行固氮作用。... 鱼腥藻PCC7120是一种固氮丝状蓝藻,当环境中化合态氮源充足时,其藻丝只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营养细胞;在环境中缺乏可利用的氮源时,部分营养细胞会在藻丝上以一种半规律的格式分化成异形胞(异形胞间隔约10个营养细胞),从而进行固氮作用。早在1984年,Wolk实验室通过与大肠杆菌接合转移的方式,成功地将穿梭质粒转入鱼腥藻PCC7120,建立了遗传转移系统。在2001年,日本Kazusa研究中心完成了对鱼腥藻PCC7120全基因组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干涉技术 PCC7120 HetR DNA结合能力
下载PDF
T7噬菌体展示人肺癌cDNA文库筛选丹参-人参组分复方靶点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变英 陈飞燕 +3 位作者 陈建平 毕蕾 高静 陈卫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5-750,共6页
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丹参-人参组分复方(丹参总酚酸、人参总皂苷、人参多糖)的作用靶点。方法经过T7噬菌体展示人肺癌c DNA文库的4轮淘选,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随机挑选10个克隆进行DNA提取和测序。基因序列用Ex PASy网站的Transl... 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丹参-人参组分复方(丹参总酚酸、人参总皂苷、人参多糖)的作用靶点。方法经过T7噬菌体展示人肺癌c DNA文库的4轮淘选,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随机挑选10个克隆进行DNA提取和测序。基因序列用Ex PASy网站的Translate tool查找开放阅读框(ORF)。选取代表性多肽用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亲和力。结果 4轮淘选后阳性噬菌体克隆得到高度富集,10个样品中7个有相同的DNA序列,长度为471 bp(序列1),另外3个完全一致,长度为58 bp(序列2)。序列1得到4个ORFs,序列2未进行分析。丹参-人参组分复方和多肽His-MNTGRFGKTTSSPALTLGNFQKPL亲和力最高,K_D=4.57×10^(-8)mol/L,人参多糖、丹参总酚酸和多肽亲和力分别为K_D=7.23×10^(-8)mol/L、K_D=7.66×10^(-8)mol/L,人参总皂苷与多肽没有典型的结合和解离效应。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与丹参-人参组分复方高亲和力多肽,为丹参-人参组分复方肺癌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噬菌体展示人肺癌cDNA文库 丹参-人参组分复方 靶点 多肽 生物膜干涉技术 亲和力
下载PDF
基于HT-SELEX筛选的节球藻毒素-R适配体的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欧阳生群 胡波 +3 位作者 周蓉 李振钢 焦炳华 王梁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6,共8页
节球藻毒素-R(nodularin-R,NOD-R)是具有强烈肝毒性的蓝藻毒素。然而,现有的NOD-R检测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待开发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本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节球藻毒素-R(nodularin-R,NOD-R)是具有强烈肝毒性的蓝藻毒素。然而,现有的NOD-R检测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待开发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本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HTSELEX),筛选出NOD-R特异的高亲和力适配体。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对适配体的鉴定结果表明,适配体H62与NOD-R之间的亲和力最高,达到了168 n M。而且,该适配体不与其他毒素结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上结果表明,适配体H62有望作为NOD-R检测新方法——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 节球藻毒素-R 适配体 生物膜干涉技术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KLDS1.0391 PurR和PurL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与细菌素合成启动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欣芮 赵桉 +6 位作者 范小飘 高文文 尚佳萃 赵鹏昊 赵乐 周雪 孟祥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1,共7页
通过体外实验探究purR、purL基因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KLDS1.0391细菌素合成是否具有直接调控作用。基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全基因组序列,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得到PurR和PurL蛋白的编码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将... 通过体外实验探究purR、purL基因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KLDS1.0391细菌素合成是否具有直接调控作用。基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全基因组序列,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得到PurR和PurL蛋白的编码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M15中进行诱导表达,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目的蛋白,透析后超滤浓缩,通过凝胶阻滞实验以及生物膜干涉技术研究两种蛋白与菌株细菌素合成调控区域是否具有结合作用。结果表明,PurR蛋白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PurL蛋白以包涵体蛋白形式存在,纯化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条带单一,达到电泳纯,经过浓缩后PurR蛋白质量浓度为0.74 mg/mL,PurL蛋白质量浓度为3.8 mg/mL。凝胶阻滞实验以及生物膜干涉技术结果表明,2个重组蛋白与菌株细菌素合成基因的启动子在菌体外无直接的结合作用,对于两种蛋白对细菌素合成的调控是否属于间接调控作用以及在菌体内的调控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R PurL 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凝胶阻滞 生物膜干涉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