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嵇康和阮籍生死意识之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伍宝娟 杨栩生 吕晓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57-60,64,共5页
面对死亡枕藉的现实历史境遇,阮籍、嵇康对死生进行着痛苦的思考与探寻,突显出他们浓烈的生死意识。在死亡的观照下,阮籍以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否定,甚而走向幻灭的人生,但最终难以摆脱现实生命的沉重;嵇康以对现实的抨击反抗却犹肯定人... 面对死亡枕藉的现实历史境遇,阮籍、嵇康对死生进行着痛苦的思考与探寻,突显出他们浓烈的生死意识。在死亡的观照下,阮籍以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否定,甚而走向幻灭的人生,但最终难以摆脱现实生命的沉重;嵇康以对现实的抨击反抗却犹肯定人生,希图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闲适自得的人生,却以生命的被戕杀为代价,两者无疑都是不幸的。但两者由于其家庭背景、思想和人格追求等互有同异,他们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亦是互有异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触目伤心的死生浩叹;二是对本体生命的眷恋和对现实人生的执著;三是对个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嵇康 生死意识
下载PDF
略论古代中日文学中生死意识的异同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初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8-72,共5页
感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是古代中日文学中同样常见的主题。区别在于 :中国诗人的忧思更多地与现实政治、人生境遇相连 ;日本诗人的忧伤则更多源自于自然生命本身的悲剧性。自然风物的感怀与生死忧思的萌发交汇、融合亦是中日文学共有的艺... 感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是古代中日文学中同样常见的主题。区别在于 :中国诗人的忧思更多地与现实政治、人生境遇相连 ;日本诗人的忧伤则更多源自于自然生命本身的悲剧性。自然风物的感怀与生死忧思的萌发交汇、融合亦是中日文学共有的艺术思维方式 ,所不同者是 :中国诗人凸现自然的永恒、宁静、万古不易的品格 ,以之与生命的短暂、脆弱构成反衬 ;日本诗歌则关注自然的变易、飘零、毁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中国 日本 文学 生死意识 比较 共同性 差异性
下载PDF
黄昏意象与古代文人的生死意识及文化心态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宗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22-25,共4页
黄昏意象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死亡主题的典型模式之一。通过对黄昏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人生死意识及文化心态的一个侧面。从总的态势看,它表现为一种克服死亡畏惧并努力超越死亡的精神倾向。这与中国“以理节情”的精... 黄昏意象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死亡主题的典型模式之一。通过对黄昏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人生死意识及文化心态的一个侧面。从总的态势看,它表现为一种克服死亡畏惧并努力超越死亡的精神倾向。这与中国“以理节情”的精神传统及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不无关联。具体到文化思想的缘起上,则与儒道等家的人生哲学息息相通。它同时也确证了人类精神发展由蒙昧到自由、从简质到成熟的渐进过程。尤其在一切皆为“商品”的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昏意象 文人 生死意识 心态 超越
下载PDF
从《咏怀诗》中的意象看阮籍的生死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伍宝娟 彭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41-45,共5页
阮籍《咏怀诗》中有一些独特的意象反复出现,如"白日西颓"、"秋"、"坟墓"以及神仙意象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凸现出对生死问题的强烈关注——由对万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神仙世界中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最终悲剧... 阮籍《咏怀诗》中有一些独特的意象反复出现,如"白日西颓"、"秋"、"坟墓"以及神仙意象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凸现出对生死问题的强烈关注——由对万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神仙世界中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最终悲剧性结局,进而怀疑一切生存行为的价值,绝望之后"虚妄"感油然而生。阮籍是在时间的维度上以死观生,承受着"虚空"的重压,可以说,阮籍的深刻、苦闷、焦虑都源于此。阮籍《咏怀诗》中对生死问题的体认超越了同时代的人,表现为一种悲天悯人的天地精神。这是一种关怀终极生命的人类精神,它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延展到当代,给予我们以对待生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阮籍 《咏怀诗》 意象 生死意识
下载PDF
《精卫填海》的多维文化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典型的一例,它在产生流变、体现精神、后世影响等数个维度中都充满了深刻的文化精神内蕴,在其思想观念中不乏像生与死、人与非人、男与女等结构性的矛盾和冲突,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其魅力独居,影响深远。
关键词 精卫填海 精神内蕴 悲剧观念 生死意识
下载PDF
以生命触摸生命——读《直面与超越——20世纪中国文学死亡主题研究》
6
作者 向贵云 刘卫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文学 生命 死亡意识 存在先于本质 专著 生命体验 死亡主题 《边城》 英雄主义 生死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念头》:储福金的写意性叙述及其生命蕴涵
7
作者 陆克寒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一我试图从储福金长篇新作《念头》(1)摇曳多姿的故事展开中,寻得其叙述肯綮所在——它应该是小说叙述的真正原点,就像一枚无形按钮,一旦打开,叙述便敞亮开来,满纸生辉。我相信这个原点就隐匿在小说枝繁叶茂的叙述中。小说以男女约会开... 一我试图从储福金长篇新作《念头》(1)摇曳多姿的故事展开中,寻得其叙述肯綮所在——它应该是小说叙述的真正原点,就像一枚无形按钮,一旦打开,叙述便敞亮开来,满纸生辉。我相信这个原点就隐匿在小说枝繁叶茂的叙述中。小说以男女约会开场,似乎是个俗套的开篇。约会双方是身价不菲的老板张晋中和售楼经理冯媛,他们认识不久,是一个出国旅游团里的同座团友,碰巧她的工作地就是他早年生活的'故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述 生死意识 写意性
原文传递
《诗经》誓约诗初探
8
作者 叶颖芝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6-89,共4页
《诗经》辑录的誓约诗既有关于爱情的,也有关于友情的。这些情言誓语起源于先秦人的鬼神崇拜与诸侯之间的结盟传统。它们还兼具至死不休的感情与超越生死的意识。
关键词 诗经 誓约 鬼神崇拜 盟誓传统 生死意识
下载PDF
论生死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小东 冯建军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当前的教育生活只关注人"生"而不关注人"死"。死亡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其哲学内涵及其对于教育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并没有被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学理论所关照。从教育的视野去审视死亡,思考死亡...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当前的教育生活只关注人"生"而不关注人"死"。死亡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其哲学内涵及其对于教育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并没有被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学理论所关照。从教育的视野去审视死亡,思考死亡的教育学意义,将会重塑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生死教育生命意识意义
下载PDF
论唐君毅早期思想中的生死问题意识
10
作者 薛立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唐君毅作为一位早慧型的哲学家,在早期生活经历中就有了多次对生死离别之事的强烈感受和生命体验;在他早期的思想创造中,这些体验形成了他自觉的生死问题哲学意识和生死哲学思想;这些意识和思想贯彻其终身,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儒家生死哲... 唐君毅作为一位早慧型的哲学家,在早期生活经历中就有了多次对生死离别之事的强烈感受和生命体验;在他早期的思想创造中,这些体验形成了他自觉的生死问题哲学意识和生死哲学思想;这些意识和思想贯彻其终身,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儒家生死哲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生死问题意识 生死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