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生死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当前的教育生活只关注人"生"而不关注人"死"。死亡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其哲学内涵及其对于教育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并没有被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学理论所关照。从教育的视野去审视死亡,思考死亡的教育学意义,将会重塑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作者
许小东
冯建军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青少年生死教育生命意识意义
分类号
G41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43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13
1
[德]E.云格尔.死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5.5.
被引量:1
2
IC Noppe,LD Noppe.Adolescent Experienceswith Death:Letting Go of Immortality.Journal ofMental Health Counseling,2004,(26):146-168.
被引量:1
3
曾利明.中国将发布脑死亡判定标准有助维护死者尊严[EB/OL].http://news.xhby.net,2009-04-03.
被引量:1
4
[南非]巴纳德.安乐生安乐死[M].北京:工人出版社,1994.19.
被引量:1
5
王石窒.人生的意义[M].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50.33.
被引量:1
6
毕治国著..死亡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528.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8.
被引量:18
8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2002.
9
叶澜等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00.
10
李明.
浅谈对青少年学生的热爱生命教育[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2(5):96-9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杨月.
我国生命教育面面观[J]
.中国教师,2005(2):12-15.
被引量:34
2
雷静,谢光勇.
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
.教育探索,2005(5):92-94.
被引量:104
3
徐秉国.
英国的生命教育及启示[J]
.教育科学,2006,22(4):84-87.
被引量:61
共引文献
143
1
叶怀凡.
对生命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1):49-52.
被引量:9
2
陈伟平.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
.文教资料,2006(26):23-24.
被引量:3
3
孟丽美,朱利永.
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2):18-19.
被引量:16
4
陈勇,何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生命教育探析[J]
.延边党校学报,2012,27(6):121-122.
被引量:1
5
苏琳.
高校危机管理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刍议[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2):115-116.
6
肖国飞.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生命的辩证统一[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6):93-96.
7
刘宣文,琚晓燕.
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J]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8):79-83.
被引量:40
8
彭玲艺.
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2):32-34.
被引量:15
9
刘利.
生命教育——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当务之急[J]
.高教探索,2005(2):82-84.
被引量:12
10
何桂宏.
生命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急迫课题[J]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99-300.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
48
1
林江,霍小舟,王国庆.
浅谈开展医学生的临终关怀教育的重要性[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219-219.
被引量:2
2
伍天章.
我国开展死亡教育之我见[J]
.中国医学伦理学,1994,7(4):45-47.
被引量:5
3
Yang SC, Chen SF. The stud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of death and fear of death among Taiwan Residents adolescents[J]. Death Stud, 2009,33 (10) : 913-940.
被引量:1
4
赵燕利,蔺敏.
220名护生对死亡及临终关怀认知与态度的调查[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3):93-95.
被引量:16
5
李艳琳.
临终关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及效果评价[J]
.中医教育,2008,27(5):70-72.
被引量:5
6
郑晓江.
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从汶川大地震谈起[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1):5-8.
被引量:8
7
郭巧红,任小红,周丽娟,刘琳.
对护生开展死亡教育的探讨[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9,23(2):453-455.
被引量:25
8
陈四光,安献丽.
436名大学生死亡态度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303-304.
被引量:64
9
周兆安.
优势视角运用于单亲家庭亲子关系中的经验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9(9):84-87.
被引量:6
10
李宇遐,刘永君,冯小英.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医学生生命观教育[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6):15-1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6
1
李春慧,冯建军.
疫情背景下初中生生命态度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21(7):63-69.
被引量:4
2
李永红,王彦哲,王章琴,高晓霞,舒蕾.
医护人员的死亡态度调查与分析[J]
.重庆医学,2014,43(29):3982-3983.
被引量:14
3
谢云天,陈新.
临终关怀与生死教育课程评价[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2):187-187.
4
于莉,汪玉婷,曹丹阳,王伟杰,宋莉娟,崔静.
医学生照护临终患者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9,19(7):470-474.
被引量:9
5
王云岭,苏建.
沉浸式生死教育教学——参观殡仪馆[J]
.医学与哲学,2022,43(4):65-68.
被引量:1
6
柳梅,王海彦,倪娟,杨蕊铭,那金花,杨菊,李莹霞.
昆明市1206名护生对老年人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分析[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7):138-1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徐旭东,金奕,李淑兰,赵媛,田丽,李芃,于跃,郭曼,毛建新.
天津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死亡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340-344.
被引量:27
2
李永红,苏蕾,王章琴,王彦哲,高晓霞.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6,45(30):4276-4279.
被引量:30
3
李永红,王章琴,李婧睿,高晓霞,彭亚敏.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观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3):65-69.
被引量:4
4
郭英,李静.
死亡态度研究新视角:源于双重态度模型的启发[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2):93-98.
5
李永红,王彦哲,高晓霞,王章琴,彭亚敏.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7,46(13):1812-1814.
被引量:31
6
胡媛艳,李成霞,谭东超,张娟娟,张珊珊.
大学生内隐死亡态度与外显死亡态度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5):389-394.
被引量:11
7
李静,郭英.
大学医学生内隐死亡态度的测量[J]
.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3):3634-3636.
被引量:2
8
梁敏余,潘艺朝,李巧慧,李金秋.
生命终末期患者濒死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5):4371-4376.
被引量:7
9
何巧英,何东梅.
1017位中职护生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相关因素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5):119-120.
被引量:3
10
曾成姚,林代琼,曾连,李长英,李世英,王永红,刘红梅,张永超.
三级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4):511-516.
被引量:6
1
王学风.
国外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启示[J]
.素质教育大参考,2007(03B):51-52.
被引量:1
2
文雪.
生命教育论[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18-21.
被引量:23
3
陈桂东.
利用信息技术让初中思品课活起来[J]
.考试周刊,2012(72):122-123.
4
曹飞彦,秦志强.
寻找教育的“另一半”[J]
.青海教育,2003(3):7-8.
5
刘香东.
生命教育中的生死教育[J]
.中国德育,2008,3(8):33-35.
被引量:4
6
徐炜.
直面自杀:珍爱生命[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7(9):75-78.
7
童金莲.
“比较反复”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2013(32):77-77.
8
叶丽娜.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4):1-2.
9
张新玉.
论道德教育的回归[J]
.当代教育科学,2006(17):12-14.
被引量:3
10
牛国兴.
青少年生死教育实施必要性探析[J]
.现代教育论丛,2011(1):15-18.
被引量: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