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山“心即理”说的本体论诠释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平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6-83,共8页
“心即理”是象山哲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其所以异于朱熹的关键所在,对它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关于象山哲学的整体把握。本文从本体论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心即理”是一个关于本体的实在论命题,同时也是象山全... “心即理”是象山哲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其所以异于朱熹的关键所在,对它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关于象山哲学的整体把握。本文从本体论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心即理”是一个关于本体的实在论命题,同时也是象山全部哲学的逻辑基点。它不仅阐明了宇宙万物与人的存在本质的同一不二,而且阐明了这种不二之原即在于心体的本身实存。无限阔大的宇宙万物的一体化是以人的主体精神为运行轴心的,因此人的存在遂在哲学上被提升到一种至高无尚的精神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即理 本体论诠释 象山 理事圆融 普遍性 心体 经验知识 现实性 人的主体性 实在性
原文传递
从“无住”到“圆融”:论中国禅宗对般若思想的误读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学国 金鑫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1,共9页
般若学是禅宗的重要思想基础,但是在如来藏佛学以及崇尚自然、固守当下的华夏精神背景下,禅宗不自觉地对般若思想产生了一些误读:禅宗先是将般若的即色即空理解为即色即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即事而真的思想,然后又进一步将般若的性相... 般若学是禅宗的重要思想基础,但是在如来藏佛学以及崇尚自然、固守当下的华夏精神背景下,禅宗不自觉地对般若思想产生了一些误读:禅宗先是将般若的即色即空理解为即色即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即事而真的思想,然后又进一步将般若的性相不二理解为理事圆融,这两处误读决定了禅宗思想的本体论基础;与此相应,晚期禅宗的修道论也逐渐把般若的真俗平等理解为佛法现成。于是,禅宗的立场就从般若的色空、性相、真俗的双非双遣,不自觉地转移到理事的和合一味、互摄互融,即从"无住"转到"圆融"。在这种误读过程中,禅宗逐渐丧失了般若原有的绝对超越理想,并在晚期最终融入华夏的自然思维传统,它的发展也因而进入了死胡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学 禅宗 即事而真 理事圆融 一切现成
原文传递
曹洞宗“回互”学说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桂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16-24,共9页
慧能创立的禅宗,在唐末五代分为五派,即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的开创者为洞山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曹山本寂(840—901),他们通过“五位君臣”说,以“回互”学说为核心,详细论述了本体界和现象界的相互关系,... 慧能创立的禅宗,在唐末五代分为五派,即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的开创者为洞山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曹山本寂(840—901),他们通过“五位君臣”说,以“回互”学说为核心,详细论述了本体界和现象界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系统的宗教哲学体系,予世俗哲学以深远影响。在解脱论上,他们提出了“五位功勋”、“五位王子”、“内绍外绍”、“三路接人”等学说,以分别说明悟解的深浅、解脱的依据,以及接引学人的方式。本文试就曹洞宗“回互”说的有关问题,作初步剖析,以明该宗哲学思想的基本特色及其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洞宗 临济宗 真如 解脱论 开创者 禅宗 法眼宗 理事圆融 即事而真 唐末五代
下载PDF
论禅学的中国智慧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建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5期269-283,共15页
禅学是具有悠久文化渊源与文脉传续的思想系统。中国禅学在佛教禅修基础上形成,通过中国化改造,创立了有师承传授特色的中国禅宗流派。唐中叶至宋代,中国禅宗南宗峰高浪涌,演化有"五家七派",其禅理深湛,形式活泼,构成中国古... 禅学是具有悠久文化渊源与文脉传续的思想系统。中国禅学在佛教禅修基础上形成,通过中国化改造,创立了有师承传授特色的中国禅宗流派。唐中叶至宋代,中国禅宗南宗峰高浪涌,演化有"五家七派",其禅理深湛,形式活泼,构成中国古典时代奇伟的文化景观。从南宗禅学的发展史演变,发掘其中蕴蓄的中国智慧,是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内容之一。禅宗南宗所体现的中国智慧主要表现在心性锤炼和思维训导两个方面,具体表征为:截断烦恼、直指菩提的解脱智慧;以智摄情、理事圆融的权实智慧;荡涤滞钝、磨砺机锋的禅对智慧;观象无相、意境立生的诗化智慧等,这些禅宗智慧颇具思想、方法的革命性意义,是古人给今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学 中国智慧 心性 诗化意境 菩提 理事圆融
原文传递
禅诗理事圆融论
5
作者 吴言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理事圆融是以《华严经》为主的佛教哲学之精髓 ,也是甚深微妙的禅悟之境。禅宗诗歌以生动丰富的喻象 ,表达了对理事圆融的体证 ,呈显出理事圆融互摄 ,即物明真 ,触目菩提的美感特质 ,为中国诗歌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境域。透视禅诗理事圆融... 理事圆融是以《华严经》为主的佛教哲学之精髓 ,也是甚深微妙的禅悟之境。禅宗诗歌以生动丰富的喻象 ,表达了对理事圆融的体证 ,呈显出理事圆融互摄 ,即物明真 ,触目菩提的美感特质 ,为中国诗歌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境域。透视禅诗理事圆融境的佛心禅韵诗情 ,对建构 2 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 禅诗 理事圆融
下载PDF
佛教“理事圆融”与理学“理一分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晓铃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在西方哲人的眼中,形而上的"理"与形而下的"事"是对立为二的。在此二元对立理论指导下,人们所悬挂的价值理想,不能够启发生命本身的力量,去达成理想的实现,从而引发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然而东方佛教华严宗的&q... 在西方哲人的眼中,形而上的"理"与形而下的"事"是对立为二的。在此二元对立理论指导下,人们所悬挂的价值理想,不能够启发生命本身的力量,去达成理想的实现,从而引发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然而东方佛教华严宗的"理事圆融"以及理学的"理一分殊"都用各自的理论证明了,理融于事,事包含着理,理事之间不可分割,无需对立。由此,解开了人们的思维的死结,使现实与信仰的结合成为了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从而大大提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力。值得关注的是,拥有同样理事关系的理学与华严依然存在分歧,具体表现为,理学在理事兼顾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事事之间的分殊,而华严则注重理事之间的圆融无碍。如何将二者理论进一步融合在一起,并使之恰当地运用于当今社会,是今人还必须认真继续探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事圆融 理一分殊 二元论
下载PDF
曹洞家风、偏正回互与禅宗美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皮朝纲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2-17,共6页
曹洞宗以其细密的家风,偏正回互之妙用,继承和发挥了石头宗的禅学美学思想.他们提出“五位君臣”说,以“回互”说为核心,详细地论述了理与事、本体界与现象界的相互关系,并归结到无心解脱,突出活生生的人的自性(生命)的地位和价值.他们... 曹洞宗以其细密的家风,偏正回互之妙用,继承和发挥了石头宗的禅学美学思想.他们提出“五位君臣”说,以“回互”说为核心,详细地论述了理与事、本体界与现象界的相互关系,并归结到无心解脱,突出活生生的人的自性(生命)的地位和价值.他们追求理事圆融的禅境,赞赏活泼流畅的生命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之美.他们常以“无情说法”的奇特形象表现自己获得生命体验的奇特悟境.他们对般若体验的一些重要原则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回互 五位君臣 理事圆融 般若体验 不可说破
下载PDF
石头希迁与曹洞宗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圣辉 《佛学研究》 1997年第0期269-27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佛教文化 直觉思维 日本曹洞宗 石头 即心即佛 辩证逻辑思维 《参同契》 理事圆融 马祖道一 理性认识
下载PDF
从超越到圆融:论华严宗对印度大乘佛学的几处误读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学国 王斯斯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44,共8页
印度大乘佛教的精神是超越的,它否定一切现实存在的自为真理性,坚持色空、性相的本体论区分;反之,华夏精神是自然的,把体验当下现实中万物的圆满具足、互生互容、融通无滞的整体性当成最高智慧。华严的几个最基本的观念,如三性一际、理... 印度大乘佛教的精神是超越的,它否定一切现实存在的自为真理性,坚持色空、性相的本体论区分;反之,华夏精神是自然的,把体验当下现实中万物的圆满具足、互生互容、融通无滞的整体性当成最高智慧。华严的几个最基本的观念,如三性一际、理事圆融、事事圆融,分别来自对大乘唯识的三性说和般若的色空不二、诸法平等思想的独特解读。通过这种解读,华严以理事的融通一如弥合了大乘对色空、性相的本体论区分,以诸法现存的圆满具足消融了大乘对现实存在的否定,从而使华严思想实现了从超越到圆融的转移,也就是脱离印度大乘佛教本来的精神而向华夏自然精神传统靠拢,因而这是一种根本的误读。这种误读,由于华严思想本身是在华夏精神传统背景下展开的,因而应视为华严受后者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 三性一际 理事圆融 事事无碍
下载PDF
心外无法 满目青山——法眼文益独特的应化风格及其“清凉家风”的内在气质
10
作者 陈燕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7-11,120,共6页
法眼文益博通经律,精研儒典,其利物应机并无宗门其他大佬或棒或喝或竖指或张弓之高峻凛冽,其一如香象奔波,仅个意气和雅,仅个善顺质直,而绝急流,断惊涛,沉敦、皎洁、脱逸,禅韵诗情,纵横天成。其清凉家风兼具教禅,齐备理事,穷而不穷,尽... 法眼文益博通经律,精研儒典,其利物应机并无宗门其他大佬或棒或喝或竖指或张弓之高峻凛冽,其一如香象奔波,仅个意气和雅,仅个善顺质直,而绝急流,断惊涛,沉敦、皎洁、脱逸,禅韵诗情,纵横天成。其清凉家风兼具教禅,齐备理事,穷而不穷,尽而不尽,寂灭一切角立、扬抑而平等平等、柔和柔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益 清凉家风 不立文字 理事圆融
下载PDF
净宗妙理 心作心是——介绍《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11
作者 魏磊 《佛教文化》 1995年第5期27-28,共2页
在净土诸经典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以其“义理深邃,境相胜妙,一心妙观,理事圆融”的特质而见重。据《开元释教录》载,本经有两种译本,刘宋昙摩密多的译本已佚,目前流通的是刘宋畺良耶舍的译本。自古迄今,本经的注疏甚众,其中以善导... 在净土诸经典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以其“义理深邃,境相胜妙,一心妙观,理事圆融”的特质而见重。据《开元释教录》载,本经有两种译本,刘宋昙摩密多的译本已佚,目前流通的是刘宋畺良耶舍的译本。自古迄今,本经的注疏甚众,其中以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最为透辟(日僧法然上人依据四帖疏创设日本净土宗)。兹拟简介本经如下: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寿佛 南无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 往生 观想念佛 理事圆融 三观 两种译本 净土宗
下载PDF
佛教“理事圆融”与理学“理一分殊”对比研究
12
作者 黎晓铃 《中国佛学》 2017年第1期196-206,共11页
在西方哲人的眼中,形而上的“理”与形而下的“事”是对立为二的。在此二元对立理论指导下,人们所悬挂的价值理想,不能够启发生命本身的力量,去达成理想的实现,从而引发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然而东方佛教华严宗的“理事圆融”... 在西方哲人的眼中,形而上的“理”与形而下的“事”是对立为二的。在此二元对立理论指导下,人们所悬挂的价值理想,不能够启发生命本身的力量,去达成理想的实现,从而引发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然而东方佛教华严宗的“理事圆融”以及理学的“理一分殊”都用各自的理论证明了,理融于事,事包含着理,理事之间不可分割,无需对立,由此,解开了人们的思维的死结,使现实与信仰的结合成为了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从而大大提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力。值得关注的是,拥有同样理事关系的理学与华严宗依然存在分歧,具体表现为,理学在理事兼顾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事事之间的分殊,而华严宗则注重理事之间的圆融无碍。如何将二者理论进一步融合在一起,并使之恰当地运用于当今社会,是今人还必须认真继续探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事圆融 理一分殊 二元论
下载PDF
意象神秘主义与具象唯物精神——宗教对中西方传统绘画精神内涵的影响
13
作者 马兴隆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中国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渗透入绘画理论中,使得佛教的文化艺术逐渐中国化,最终融合了道教儒教的文化艺术理念,汇入中原文化的母体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补充。形成了具有意象神秘主义的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 中国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渗透入绘画理论中,使得佛教的文化艺术逐渐中国化,最终融合了道教儒教的文化艺术理念,汇入中原文化的母体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补充。形成了具有意象神秘主义的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及其衍生的具象唯物精神,则根深蒂固地渗透进西方美术理论体系中。中西方绘画理论体系走上了意象神秘主义与具象唯物精神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宗教对其精神内涵的影响和形成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神秘主义 具象唯物精神 绘画精神内涵 基督教文化衍生体 理事圆融
下载PDF
关于禅宗“误读”般若思想之辨析——与吴学国、金鑫先生商榷
14
作者 龚晓康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吴学国、金鑫先生认为,禅宗的"即事而真""理事圆融""一切现成"等观念,是在如来藏佛学与华夏自然思维的影响下,通过对般若思想的误读而形成的,逐渐丧失了般若原有的绝对超越理想。本文则认为,禅宗的上述... 吴学国、金鑫先生认为,禅宗的"即事而真""理事圆融""一切现成"等观念,是在如来藏佛学与华夏自然思维的影响下,通过对般若思想的误读而形成的,逐渐丧失了般若原有的绝对超越理想。本文则认为,禅宗的上述观念皆有般若经论依据,"即事而真"源于《般若经》"一切法皆即真如、法界、法性"的原有说法;"理事圆融"是对般若经"唯有诸法,互相滋润,互相增长,互相圆满"的合理解读;"一切现成"系对《般若经》"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的准确阐释。禅宗尽管对般若思想进行了中国化表述,但并未背离其根本旨趣。吴、金两位先生不但误读了禅宗与般若,也误读了华夏传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学 禅宗 即事而真 理事圆融 一切现成
原文传递
圆融与意义:法藏与胡塞尔哲学的比较
15
作者 孙业成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145,共5页
法藏与胡塞尔尽管生存时空跨度很大,但他们的世界观却有极其相似的地方:都体悟到同一世界本原,即法藏的"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都主张时间不具有客观性、本体不可言说、对象不可得等。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义... 法藏与胡塞尔尽管生存时空跨度很大,但他们的世界观却有极其相似的地方:都体悟到同一世界本原,即法藏的"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都主张时间不具有客观性、本体不可言说、对象不可得等。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义"就是对象,"意义"与对象、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近似于法藏"理事圆融、事事无碍"。以华严的四法界观,"意义"即是理法界。"圆融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差异性代表了东西方哲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藏 理事圆融 胡塞尔 意义 比较哲学
下载PDF
江西仰山禅法与韩国沩仰宗的传承关系考
16
作者 童辰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3年第4期13-13,共1页
江西仰山慧寂禅师,是禅门沩仰宗的开创者,其独树一帜的体悟之道,仅有新罗禅僧五观顺支得以继承,并将之传到海东,开韩国沩仰宗。韩国沩仰禅法,与江西仰山宗风,实出一系,并互为影响,使沩仰宗在国内外皆得以承续。
关键词 圆相 理事圆融 沩仰宗
下载PDF
证严法师谈“佛教慈济功德会”
17
《佛教文化》 1996年第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严法 功德 理事圆融 佛门弟子 众生平等 人生无常 人生美 人生难 观世音 大单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