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洛伊德与马斯洛人性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爱卿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8-52,共5页
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人性问题是个一直争论不休的心理学基本问题。心理学其他问题的回答都有赖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我们知道,弗洛伊德和马斯洛分别是当前最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这两大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心理学理... 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人性问题是个一直争论不休的心理学基本问题。心理学其他问题的回答都有赖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我们知道,弗洛伊德和马斯洛分别是当前最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这两大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心理学理论都影响深远,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人性 现实人性 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 比较研究 人性问题 基本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 社会性
下载PDF
论科学的人性观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沛霖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17,5,共5页
一、人性论争何时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许许多多的科学都涉及人和人的发展。因此,人们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人性。但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从哪里来的?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强调人性天赋。而对这种天赋的人性,有人主张“人性本善”。例... 一、人性论争何时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许许多多的科学都涉及人和人的发展。因此,人们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人性。但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从哪里来的?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强调人性天赋。而对这种天赋的人性,有人主张“人性本善”。例如战国时的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恻(忄急)、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它们是四个“善端”。在后天环境中,只要将这四个“善端”加以扩充。就会形成美好的道德;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四端泯灭,那么人就失去了天性而趋向邪恶。另一些思想家则相反。主张“人性本恶”。例如,稍后于孟子的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利、欲、声、色和恶劳的本性。而人之为善,是后天习得的。这些后天习得的东西,苟子称为“伪”。他的基本思想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因此,教化的任务就是改造本性,去恶为善,即“化性起伪”。还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人性 人性 人性构成 教育实践 主动发展 思想家 人性 人性本善 主体性 基本思想
下载PDF
从现实人性的构成反思教育的现实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沛霖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10,14,共5页
一、人性论争何时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许许多多的科学都涉及人和人的发展。因此,人们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人性。但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从哪里来的?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强调人性天赋,而对这种天赋的人性,有人主张“人性本善”。另... 一、人性论争何时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许许多多的科学都涉及人和人的发展。因此,人们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人性。但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从哪里来的?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强调人性天赋,而对这种天赋的人性,有人主张“人性本善”。另一些思想家则相反,主张“人性本恶”。还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它像大水,“决诸东方则东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人性 人性问题 主动发展 思想家 人性 教育者 人性本善 人性本恶 中国历史 反思
下载PDF
现实人性乃是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然属性的对立统一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义成 《求是学刊》 1985年第4期27-34,共8页
关键词 人的社会属性 现实人性 人的自然属性 潜在生产力 对立统一 精神生产力 人性二重性 唯物史观 社会关系 遗传
下载PDF
论人性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文雪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69-73,共5页
“人性”是一个模糊而有争议的概念,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其有不同的论述。人性论的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必然导致教育实践的迷惘。学校道德教育应以科学的人性现为指导,遵从现实人性的形成及发展的层次结构,突出社会现实性,突出培养学... “人性”是一个模糊而有争议的概念,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其有不同的论述。人性论的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必然导致教育实践的迷惘。学校道德教育应以科学的人性现为指导,遵从现实人性的形成及发展的层次结构,突出社会现实性,突出培养学生成为道德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现实人性 道德教育的启示
下载PDF
论孔子对原始人性和现实人性的看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耿 罗凤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具体分析孔子人性论的时侯,我们应该区分原始人性与现实人性。孔子并没有明确界定原始人性的善恶,但是他认为一小部分人的品性极善、资质很高;另一部分人的品性不好、资质愚钝;此外,绝大部分人属于"中人",这部分人之间的本... 在具体分析孔子人性论的时侯,我们应该区分原始人性与现实人性。孔子并没有明确界定原始人性的善恶,但是他认为一小部分人的品性极善、资质很高;另一部分人的品性不好、资质愚钝;此外,绝大部分人属于"中人",这部分人之间的本性差不多,孔子没有作出明确的善恶判断。孔子认为现实人性包含有对名利富贵的欲望,但是名利富贵要通过正当的途径来获得,并且欲望不能过度,纵欲是人性变坏的主要原因。此外,统治者的乱政是导致人性变坏的外部原因。所以他又主张通过礼法来约束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原始人性 现实人性
下载PDF
关于人性的独白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金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0-87,共8页
人性——一个争论了几千年的问题 东汉王充论人性,一直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召公。他说:“召公戒成曰:‘……于戏!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生子谓十五子。初生意于善,终以善;初生意于恶,终以恶。”王充尤推重春秋时世硕的“人性有善有... 人性——一个争论了几千年的问题 东汉王充论人性,一直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召公。他说:“召公戒成曰:‘……于戏!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生子谓十五子。初生意于善,终以善;初生意于恶,终以恶。”王充尤推重春秋时世硕的“人性有善有恶”论。世硕认为:“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善恶在所养焉。”王充说:“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硕)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 可见我国古代,人性问题主要在于性本善抑或性本恶的争论。由此而延伸到性本善恶兼有或皆无的争论。与孟子同时的告不害,是个人性无善恶论者。他和孟子有过一次辩论。他说:“生之为性。”又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类之爱 现实人性 孟子 食色 生存本能 异化 世硕 阶级性 王充
原文传递
论罗素现实人性基础上的伦理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朝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现代西方哲学大师和文化巨匠罗素把伦理牢牢建立在现实人性的基础上,认为现实的人性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把任何一种人性事实引向美好的人生。他要求人们对待现实人性的基本态度是尊重、满足和宽容。他倡导的基本伦理观是:人的一切伦理... 现代西方哲学大师和文化巨匠罗素把伦理牢牢建立在现实人性的基础上,认为现实的人性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把任何一种人性事实引向美好的人生。他要求人们对待现实人性的基本态度是尊重、满足和宽容。他倡导的基本伦理观是:人的一切伦理生活都应该有人性参数;应顺应自然人性,积极造就美好的人生;既要防止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好"的东西破坏人们的幸福,又要寻找以往人们认为"不好"的东西带给人们幸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现实人性 伦理观
下载PDF
从《商书》看商代的人性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耿 《管子学刊》 CSSCI 2012年第3期48-51,共4页
商人认为人的天性中包含有欲望,现实中人们的本性容易受到恶人的影响而变坏。此外,个人多行不义,是人性变恶的重要内因。同时,商人认为人性包含有某些不变的因素,例如现实人性中有追求安逸稳定的特点,这本身并无善恶可言,但当这种心理... 商人认为人的天性中包含有欲望,现实中人们的本性容易受到恶人的影响而变坏。此外,个人多行不义,是人性变恶的重要内因。同时,商人认为人性包含有某些不变的因素,例如现实人性中有追求安逸稳定的特点,这本身并无善恶可言,但当这种心理膨胀到妨害国家长治久安的利益时,就变成了恶。君王通过扬善伐恶的政治措施促进人性向善。对于个体的人性修养而言,克制私心、坚持道德学习是人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书》 现实人性 方法
下载PDF
论“自我”发展中的受动性和主动性——兼评人本心理学“自我实现”观
10
作者 陈沛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一个时期以来,“自我关注”、“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等等,倍受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的推崇和追求,并被看作是一代人的觉醒和一种有深远意义的社会进步。同时,这种思潮又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认为这是许多青年追求个人名利和社会责... 一个时期以来,“自我关注”、“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等等,倍受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的推崇和追求,并被看作是一代人的觉醒和一种有深远意义的社会进步。同时,这种思潮又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认为这是许多青年追求个人名利和社会责任感降低的心态表现。去年《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两代知识分子对话录》,实质上就是围绕“如何认识和对待自我”而展开的讨论。这确实是一个关系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具有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意义。也是心理学需要参与认真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心理学 自我实现 自我发展 主动性 受动性 心理学理论 自我意识 人性发展 现实人性 健康成长
下载PDF
试论当代中国的现实人性与道德建设——兼评传统儒家的人性学说与道德建设理论
11
作者 黄伟合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2-45,31,共5页
人性学说与道德建设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逻辑上说,如果把人性的内容或特征主要地归结为自然本能或利己之性,那么,在设计道德建设模式时,当然的选择是法制而不是德化。因为,道德是柔性的,它主要通过人们内心的良心觉悟,才能发挥作用... 人性学说与道德建设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逻辑上说,如果把人性的内容或特征主要地归结为自然本能或利己之性,那么,在设计道德建设模式时,当然的选择是法制而不是德化。因为,道德是柔性的,它主要通过人们内心的良心觉悟,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人的本性就是不可逆转的食色、利己指向的话,柔性的道德在它面前就将黯然失色,无所作为。与之相比,法律的特征是刚性的,它有国家机器的强力为其后援。从而,根据上述人性认识,只有通过法制即法律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才能使人们的行为不得不服从社会利益和公共原则。相反,如果把人性的内容和特征,主要地归结为道德要求或利他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理论 现实人性 人性学说 当代中国 德化 传统儒家 马克思恩格斯 道德要求 干部道德 个人利益
下载PDF
真理在体系之中──《伦理学新论》
12
作者 傅百荣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5-26,共2页
真理在体系之中──《伦理学新论》傅百荣作为一名编辑,我是在不经意当中接下应杭君的这部《伦理学新论》书稿的。老实说,在我的感觉中,那林林总总的冠之以“新论”、“新探”之类的书稿往往并无太多的新意,更何况作者探讨的伦理道... 真理在体系之中──《伦理学新论》傅百荣作为一名编辑,我是在不经意当中接下应杭君的这部《伦理学新论》书稿的。老实说,在我的感觉中,那林林总总的冠之以“新论”、“新探”之类的书稿往往并无太多的新意,更何况作者探讨的伦理道德问题又是一个被探讨了几千年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理论 《新论》 学科体系 伦理道德 思想史 学科理论体系 自由人性 道德规范 真理 现实人性
下载PDF
从《周书》看西周时期的人性思想
13
作者 周耿 罗凤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2,共5页
对于原始人性善恶的问题,西周人并没有明确界定,但我们通过对《周书》的考察,可以从他们的言论中推论出其对原始人性的看法。西周人看到现实人性中包含恶的部分,主张以德为主要指导原则,通过教育的方法改造现实人性中的恶,以达到巩固统... 对于原始人性善恶的问题,西周人并没有明确界定,但我们通过对《周书》的考察,可以从他们的言论中推论出其对原始人性的看法。西周人看到现实人性中包含恶的部分,主张以德为主要指导原则,通过教育的方法改造现实人性中的恶,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原始人性 现实人性 原则和方法
下载PDF
“人性自私论”剖析
14
作者 樊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3期62-63,共2页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对社会生活的侵蚀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就是“人性自私论”. 要揭露和批判个人...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对社会生活的侵蚀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就是“人性自私论”. 要揭露和批判个人主义、利已主义,首先必须剖析“人性自私论”. 笔者认为,“人性自私论”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自私 个人主义 利己心 个人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 利已主义 现实人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行为动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下载PDF
利己乎?利他乎?——关于现实人性的调查与思考
15
作者 黄伟合 盛宗范 王传贵 《社会》 1988年第6期34-35,共2页
利己利他之心的并存是人类恒久本性吗?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更高要求的法律。
关键词 现实人性 利己利他 经济关系 个人利益 社会成员 最低限度 道德教育 道德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 现实社会
下载PDF
简论社会主义道德与个人牺牲的关系
16
作者 黄伟合 《道德与文明》 1987年第5期7-9,共3页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同个人牺牲的关系问题,目前有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道德同个人牺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牺牲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个人道德价值量的大小,要以其牺牲量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另一种观点则...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同个人牺牲的关系问题,目前有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道德同个人牺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牺牲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个人道德价值量的大小,要以其牺牲量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另一种观点则根本否认社会主义道德同个人牺牲之间的任何联系,他们把个人利益夸大到不适当的地步,将社会主义时期的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与个人牺牲的必要性完全置于视野之外。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之处,值得继续讨论。正确的认识应该是:社会主义道德应可包括个人幸福的内容与个人牺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与个人牺牲,又确有着一种相对的、非本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德 现实人性 个人利益 整体利益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马恩 现实的人 利益冲突
原文传递
小议我国法律与人性的一致性
17
作者 何巨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09-110,共2页
怎样看待我国法律与人性的关系,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从我国法律的本质、内容以及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与人性是一致的.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同现实人性是共源的.对于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有... 怎样看待我国法律与人性的关系,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从我国法律的本质、内容以及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与人性是一致的.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同现实人性是共源的.对于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有这样的观点,即法的阶级性是法固有的本质的属性.所谓法的阶级性,就是指法在整体上同统治阶级相联系所具有的阶级倾向性.这种倾向性,集中体现在统治阶级的意志中,又决定于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存在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但是统治阶级的范围比任何时候都扩大,知识分子也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包括在其中.并且,我国工人阶级和在它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是作为统一的统治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法律 现实人性 小议 统治阶级 阶级性 人权 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社会主义 一致性 我国现阶段
下载PDF
论席勒对康德趣味判断理论的背离
18
作者 安延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1-26,共6页
康德趣味判断理论具有两大特征:在方法上强调了一种主观性原则,以此证明了趣味判断及其对普遍适宜性的要求的合理性;同时康德赋予趣味判断一种社会性的品格。席勒对康德这一理论的背离在于:一方面将其主观性原则从方法上的前提转变为内... 康德趣味判断理论具有两大特征:在方法上强调了一种主观性原则,以此证明了趣味判断及其对普遍适宜性的要求的合理性;同时康德赋予趣味判断一种社会性的品格。席勒对康德这一理论的背离在于:一方面将其主观性原则从方法上的前提转变为内容上的前提,一方面抽去了它的社会性品格,从而造成了“审美国度”的独立性及其与现实国度的对立。席勒对康德趣味判断理论的背离,为西方一个多世纪以来人文主义的艺术、哲学之主流所首肯和追随,深刻地反映出在这一个多世纪中,人类完成了从启蒙时代向技术时代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社会性 现实人性 独立性 普遍性 判断力 美学著作 游戏冲动 自由游戏 席勒
下载PDF
“非英雄化”与爬行现实主义
19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6-96,共1页
王振复在《非英雄化、新偶像与大写的“人”》(《人民日报》89年11月14日)一文中指出:要不要塑造以及如何塑造社会主义英雄、新人形象,在近年已被“淡化”为似乎没有多少理论和现实意义,因而不值一提的文学与美学老命题。然而实际上,这... 王振复在《非英雄化、新偶像与大写的“人”》(《人民日报》89年11月14日)一文中指出:要不要塑造以及如何塑造社会主义英雄、新人形象,在近年已被“淡化”为似乎没有多少理论和现实意义,因而不值一提的文学与美学老命题。然而实际上,这却是关系到当代文学虚假地粉饰超现实的神性还是真实地表现现实人性、关系到当代文学审美导向的重大文艺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英雄化 现实主义 当代文学 理论问题 爬行 社会主义 新人形象 现实意义 审美导向 现实人性
下载PDF
“普遍人性”概念的科学阐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玉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8-81,共4页
研究"普遍人性"是哲学理论本身和社会现实的需要。哲学视野中的普遍人性是为全人类所共有的一切属性,它是包括多层次、多维度并具有二元张力结构特征的复杂整体;它是静态的、共时的人之共性,与动态的、历时的人之共性和唯心... 研究"普遍人性"是哲学理论本身和社会现实的需要。哲学视野中的普遍人性是为全人类所共有的一切属性,它是包括多层次、多维度并具有二元张力结构特征的复杂整体;它是静态的、共时的人之共性,与动态的、历时的人之共性和唯心史观的抽象人性论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人性 抽象人性 现实具体的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