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水江地区人工林经营中的水土保持手段述评 被引量:9
1
作者 吕永锋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水土保持是我国江河上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清水江流域的侗族、苗族林农的传统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 ,而且其综合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林学家指导下的国营林场的现代经营模式。但由于双方彼此间的相互隔绝和排斥 ,传统经营与现代... 水土保持是我国江河上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清水江流域的侗族、苗族林农的传统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 ,而且其综合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林学家指导下的国营林场的现代经营模式。但由于双方彼此间的相互隔绝和排斥 ,传统经营与现代经营的各种利弊均得不到扬弃。现代林业应与传统接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人工林 林业经营 生态民族学 清水江地区
下载PDF
明代以来清水江文书书写格式的变化与民众习惯的变迁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才茂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9-188,共10页
通过对明代以来清水江文书书写格式的考察,揭示了明清时期契约文书在贵州清水江这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使用情形。自明至清,清水江地区的契约文书书写格式经由了规范到灵活多变的过程,同时亦多与地方社会文化相契合,颇具地域性、... 通过对明代以来清水江文书书写格式的考察,揭示了明清时期契约文书在贵州清水江这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使用情形。自明至清,清水江地区的契约文书书写格式经由了规范到灵活多变的过程,同时亦多与地方社会文化相契合,颇具地域性、民族性的书写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契约文书的传播、使用及书写格式的变化,反映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法律观念的增强和固有习惯的变迁,进而言之,即从"插草为界"的"无法"习惯逐渐向"各具契纸"的"有法"习惯转变。而契约文书的传播和书写格式的变化,亦为观察不同地域生活习惯变迁和民族融合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地区 契约文书 书写格式 生活习惯 民族融合
下载PDF
立碑树德:清代清水江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的公益事业及其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才茂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5-24,共10页
清代清水江地区碑刻林立,其中又以纪录社会公益事业者最为繁多,少数民族妇女身影闪烁其间,她们通过捐钱、捐田产、捐工、捐草鞋、捐木材、捐首饰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亦有众姐妹甚至独立主持社会公益事业者,其出钱出力并把自己... 清代清水江地区碑刻林立,其中又以纪录社会公益事业者最为繁多,少数民族妇女身影闪烁其间,她们通过捐钱、捐田产、捐工、捐草鞋、捐木材、捐首饰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亦有众姐妹甚至独立主持社会公益事业者,其出钱出力并把自己的名字刻写在石碑上,以期"永垂不朽"。这样的历史事实,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妇女们有较高的社会活动能力,而且隐含着妇女拥有分享社会话语的权利,值得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清水江地区 碑刻 少数民族女性 话语权
下载PDF
清水江文书所见土地交易过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管庆鹏 《农业考古》 2020年第1期80-86,共7页
清水江地区存在大量的土地交易契约,为认识地权变动促使清水江地区社会变迁提供了途径。通过梳理民国时期清水江地区土地交易的契约,文章认为清水江地区土地交易中存在立草契→填写官契纸→"推收过割"(拨册除户与立户)→立&qu... 清水江地区存在大量的土地交易契约,为认识地权变动促使清水江地区社会变迁提供了途径。通过梳理民国时期清水江地区土地交易的契约,文章认为清水江地区土地交易中存在立草契→填写官契纸→"推收过割"(拨册除户与立户)→立"领字"→完纳契税→办理土地管业执照的过程。其形成的过程是民间私契行为与国家契约管理互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清水江地区 清水江文书 土地交易
下载PDF
圣谕入苗疆:清代以来清水江地区家谱编修中的圣谕及其运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春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29-35,共7页
在清水江地区的家谱中,完整的圣谕包括:“上谕十六条”、《圣谕广训序》《圣谕广训》等。圣谕多被编纂在家谱目录、内容的首位,家谱对圣谕的记载或简或详。家谱中圣谕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纯文字形式的圣谕和将圣谕的文字刊印在图片中... 在清水江地区的家谱中,完整的圣谕包括:“上谕十六条”、《圣谕广训序》《圣谕广训》等。圣谕多被编纂在家谱目录、内容的首位,家谱对圣谕的记载或简或详。家谱中圣谕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纯文字形式的圣谕和将圣谕的文字刊印在图片中两种形式。圣谕深刻影响了清水江家谱中的家训族规:影响家训族规内容的次序排列,多强调先国家后宗族;影响家训族规内容的书写,或依圣谕而编写内容,或在圣谕的基础上拓展、深化,或直接将圣谕当作家训族规。圣谕的内容多据经典,某些族规家训也依样引经据典。从内容上来看,家规族训的书写呈现出两种语言状态:经典性话语和通俗性话语,但二者目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圣谕 清水江地区 家谱 家族
下载PDF
过饮黄汤:锦屏文书所见清代饮酒习俗及纠纷处理
6
作者 张继渊 王宗勋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22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历史上,贵州各民族绝大多数喜爱饮酒,可是鲜少留下关于自己民族酒史的文字记录,但笔者在卷帙浩繁的锦屏文书中发现了不少涉酒文书,这对开展苗、侗等少数民族酒史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能,文书中不仅记述了苗侗民族日常宴饮、人生礼俗、木... 历史上,贵州各民族绝大多数喜爱饮酒,可是鲜少留下关于自己民族酒史的文字记录,但笔者在卷帙浩繁的锦屏文书中发现了不少涉酒文书,这对开展苗、侗等少数民族酒史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能,文书中不仅记述了苗侗民族日常宴饮、人生礼俗、木材采运和接待官差等日常生活饮酒习俗,还对酒后产生的纠纷及其解决方式作清晰描述,可以窥见清代以降“酒”这一特殊饮品融入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并对当代民族酒文化传承和涉酒纠纷处理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文书 清水江地区 酒文化 少数民族 纠纷处理
下载PDF
晚清清水江儒商的义利观--以一起山场产权纠纷案为例
7
作者 曹宽 《西部学刊》 2022年第23期22-25,共4页
光绪年间,贵州清水江地区文斗寨的姜东山、姜登程因汪度库的山场所有权产生纠纷,致信族中德高望重的姜德相求助。其纠纷的焦点在于契据,经中人、寨老调解未果,姜东山等人越过鸣神裁判的步骤直接报官。产权纠纷的当事人姜东山是当地的地... 光绪年间,贵州清水江地区文斗寨的姜东山、姜登程因汪度库的山场所有权产生纠纷,致信族中德高望重的姜德相求助。其纠纷的焦点在于契据,经中人、寨老调解未果,姜东山等人越过鸣神裁判的步骤直接报官。产权纠纷的当事人姜东山是当地的地主富商,拒绝参与调解的姜德相是文举人,其家族富甲一方,两人都具有亦商亦儒的儒学背景,坚持“义在利先”的价值观。清水江儒商群体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其“谋利以义”的义利观是儒家伦理与商业精神的结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清水江地区 儒商 义利观
下载PDF
请神祈禳:明清以来清水江地区民众日常灾害防范习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才茂 冯贤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明清以来的清水江地区,民众在应对灾害和防范灾害发生时,常通过请神祈禳的方式进行。尽管这样的应对办法常被斥之为陋习甚至于事无补,但作为一种风俗传统,却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一种固有的生存、防护策略,更是维系民众日常生活得以安宁的... 明清以来的清水江地区,民众在应对灾害和防范灾害发生时,常通过请神祈禳的方式进行。尽管这样的应对办法常被斥之为陋习甚至于事无补,但作为一种风俗传统,却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一种固有的生存、防护策略,更是维系民众日常生活得以安宁的一种基本规范。因此,官方在某种程度上,也宣扬鬼神冥冥的监察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当明清王朝制度和契约规范盛行以后,民众也把这种请神祈禳的行为引入到契约文书的签署中,并进一步利用这种方式对日常公共生活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刊碑立约,把应对灾害的风俗传统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灵 祈禳 清水江地区 灾害 日常生活
下载PDF
“王化”背景下的族谱编撰与身份建构——贵州清水江下游清代苗侗家谱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龙泽江 李斌 吴才茂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1期38-45,共8页
以田野调查所收集的大量清水江下游地区清代和民国版本的苗族侗族家谱为中心,考察了清代清水江下游苗族侗族的建祠修谱、移民记忆、祖先祭祀等宗族活动。认为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兴起的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宗旨的宗族制度是边缘社会土著族... 以田野调查所收集的大量清水江下游地区清代和民国版本的苗族侗族家谱为中心,考察了清代清水江下游苗族侗族的建祠修谱、移民记忆、祖先祭祀等宗族活动。认为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兴起的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宗旨的宗族制度是边缘社会土著族群建构正统文化身份的普遍策略,同时也是王朝国家推行教化政策,建构边疆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苗交界 清水江下游地区 苗族侗族家谱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夷夏互根:明清以降清水江下游地区“天地君亲师”相关信仰习俗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生柱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0,157,共14页
在清水江下游地区,各族民众普遍悬挂或张贴写有“天地君亲师”的神龛,这一文化标识的凸显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夷夏互根”文化政治传统的产物。在中国传统社会语境中,“夷”“夏”是影响深远的一种话语形式,表征着“中心”与“四方”长... 在清水江下游地区,各族民众普遍悬挂或张贴写有“天地君亲师”的神龛,这一文化标识的凸显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夷夏互根”文化政治传统的产物。在中国传统社会语境中,“夷”“夏”是影响深远的一种话语形式,表征着“中心”与“四方”长期互动的社会实践,因而“夷夏互根”作为一种文化政治模式,可以成为讨论中国社会一般性质的基本视角或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维度。聚焦西南地区与“天地君亲师”相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表达,深掘“夷夏互根”这一学术概念的深邃意涵,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维系的社会生活基础与日常运作机制,探寻中国历史的逻辑脉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夷夏互根 “天地君亲师” 清水江下游地区
原文传递
清水江下游地区自然灾害初步研究(1459-1949)——兼谈经济活动、社会规约与自然灾害之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鹏飞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3期49-58,共10页
1459-1949年,清水江下游地区自然灾害在灾种、灾情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发生的次数、频率、年际、季节分布上亦有一定特点,存在多种灾害同时或交替发生的现象。但与同时期贵州省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频率都不高... 1459-1949年,清水江下游地区自然灾害在灾种、灾情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发生的次数、频率、年际、季节分布上亦有一定特点,存在多种灾害同时或交替发生的现象。但与同时期贵州省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频率都不高。洪灾虽长期制约着清水江下游地区木材贸易的发展,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促使该区域木材贸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木材贸易繁荣时期,民间育林、护林碑亦较多,这种边开发边保护的控制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清水江下游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与频率,反而有利于木材贸易的长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下游地区 经济活动 社会规约 自然灾害
下载PDF
从碑刻看清代以来贵州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农业管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明 《农业考古》 2015年第4期47-55,共9页
贵州清水江下游地区广为分布的碑刻,对研究清代以来该地区农业经济与乡村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农田管理、地权纠纷以及赋税、夫役等不同类型碑刻的梳理和研究,分析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农业管理及其运行机制,从而进一步认识清代... 贵州清水江下游地区广为分布的碑刻,对研究清代以来该地区农业经济与乡村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农田管理、地权纠纷以及赋税、夫役等不同类型碑刻的梳理和研究,分析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农业管理及其运行机制,从而进一步认识清代以来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历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以来 清水江下游地区 农业管理 碑刻
下载PDF
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鹏飞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4年第5期5-9,共5页
从已发掘的契约文书、碑刻资料来看,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油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代以来对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主要表现在茶籽、茶油及油茶林的商品化,油茶承载着侗族文化的传... 从已发掘的契约文书、碑刻资料来看,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油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代以来对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主要表现在茶籽、茶油及油茶林的商品化,油茶承载着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人们对油茶林的保护十分重视。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可为新时期清水江流域乃至贵州其他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下游地区 油茶林 开发与保护 经验
下载PDF
明清以来清水江下游地区民众华夏世胄身份的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才茂 《明清论丛》 2012年第1期282-297,共16页
王朝国家对清水江流域投入较多的关注,始于晚近的明清时期,不管是明朝边疆治理的卫所模式,还是清代之改土归流,这种政治作为策略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层面对清水江流域实施'王化'统治所做出的努力。过去学界显然也较多地从国家治理... 王朝国家对清水江流域投入较多的关注,始于晚近的明清时期,不管是明朝边疆治理的卫所模式,还是清代之改土归流,这种政治作为策略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层面对清水江流域实施'王化'统治所做出的努力。过去学界显然也较多地从国家治理和经营模式中,去讨论边疆之地的'王化'问题。然而,我们通过对清水江下游地区近3年的田野调查,梳理解读所获之明清以来的苗、侗族谱,碑铭以及口述传统,发现这一地区的民众通过建祠修谱、塑造祖先移民记忆等宗族活动,培育族群意识,努力构建自己华夏世胄的身份,进而汇成强热的国家认同欲望,最终步入王朝国家之体系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代 清水江下游地区 民间文书 华夏世胄
原文传递
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官学教育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明 《教育文化论坛》 201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对于苗疆的治理,清代国家的政策发生了从武力征服到推行教化的变化,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官学教育体系,就是在这一政策变化的背景下逐渐建立起来的。通过对官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官办学校的管理以及学校经费的来源的考察,可知官学教育的发展... 对于苗疆的治理,清代国家的政策发生了从武力征服到推行教化的变化,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官学教育体系,就是在这一政策变化的背景下逐渐建立起来的。通过对官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官办学校的管理以及学校经费的来源的考察,可知官学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是清代国家"一道同风"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恰好正是该地区社会变迁和文化濡化的制度性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清水江下游地区 官学教育
下载PDF
从族谱看清代以降清水江下游民众的择业意识
16
作者 姜明 刘先荣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6-72,共7页
通过对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地区众多族谱资料的研究,发现这一地区虽然处于边隅之地,民众的择业观念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士农工商的择业分级和"勤于业,荒于嬉"的职业意识并行不悖。以族谱文献的文本分析为基础,运用宏观和微... 通过对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地区众多族谱资料的研究,发现这一地区虽然处于边隅之地,民众的择业观念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士农工商的择业分级和"勤于业,荒于嬉"的职业意识并行不悖。以族谱文献的文本分析为基础,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厘清这一区域民众择业观念受到国家与地方社会形塑的途径,可为当今社会民众之择业观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下游地区 择业观 族谱
下载PDF
谁可入传——清水江下游地区族谱中宗族记忆与书写权力
17
作者 姜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24-31,共8页
人物传记是族谱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它既体现了修撰者关于祖先的"历史记忆",也同时彰显了族谱书写中的权力结构。本文通过对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地区族谱中传记类别及其内容的梳理和分析,考察这一地区以宗族为单位的民众群体在... 人物传记是族谱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它既体现了修撰者关于祖先的"历史记忆",也同时彰显了族谱书写中的权力结构。本文通过对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地区族谱中传记类别及其内容的梳理和分析,考察这一地区以宗族为单位的民众群体在构建祖先传说、讲述先贤故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建构的基本过程和社会变迁的方式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下游地区 族谱 传记
下载PDF
略论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碑刻的社会价值及保护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宗勋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4-78,共5页
清水江中下游苗侗族地区民间遗存着大量的碑刻,碑刻涉及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内容,对了解和研究这一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这些碑刻保存的状况甚是堪忧,亟需进行保护。
关键词 清水江中下游地区 碑刻 社会价值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