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与者交互视窗理论对时态的认知解释 被引量:2
1
作者 任龙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2-85,共4页
美国认知语义学的奠基人塔米(L.Talmy)关于认知语义学及其他认知科学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注意力视窗理论。其中的参与者交互视窗理论与时态某些用法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注意力视窗 参与者交互 时态
下载PDF
论Suppose一词语法化现象的认知理据——基于历时和共时语料库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励坤杉 刘翼斌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90-95,112,共7页
语法化是开放词类向封闭词类转换的过程,本文基于语料库技术,对suppose一词的语法化现象进行共时和历时分析,得出suppose存在实义动词转情态动词和实义动词转话语标记两条语法化路径。通过共时性分析,得出suppose的情态意义主要以认识... 语法化是开放词类向封闭词类转换的过程,本文基于语料库技术,对suppose一词的语法化现象进行共时和历时分析,得出suppose存在实义动词转情态动词和实义动词转话语标记两条语法化路径。通过共时性分析,得出suppose的情态意义主要以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为主,而话语标记则多表示虚拟语气意义。基于以上发现,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转喻角度和注意力视窗理论,进一步对suppose语法化路径进行认知语言学的理据性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半情态动词 概念隐喻 注意力视窗 索引行分析
下载PDF
注意力视窗视角下壮族史诗的情感隐喻——以《布洛陀史诗》《莫一大王之歌》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琪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72-78,共7页
情感是人类经验最普遍的表达方式之一。基于人类经验与认知体验的情感隐喻是表达情感的概念化方式。注意力视窗理论研究注意力强度分布,通过凸显或隐现情感隐喻,使人类情感表达更生动形象。运用注意力视窗理论,探讨壮族史诗《布洛陀史... 情感是人类经验最普遍的表达方式之一。基于人类经验与认知体验的情感隐喻是表达情感的概念化方式。注意力视窗理论研究注意力强度分布,通过凸显或隐现情感隐喻,使人类情感表达更生动形象。运用注意力视窗理论,探讨壮族史诗《布洛陀史诗》和《莫一大王之歌》中的情感隐喻,发现:一是壮族史诗中涉及丰富的情感隐喻,其源域选择与壮乡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二是注意力视窗理论可以揭示壮乡人民在不同事件框架下情感表达的认知机制,凸显和强化其情感表达效果。通过注意力视窗视角分析壮族史诗的情感隐喻,既可揭示壮乡人民情感表达的特点,也可宣传和保护壮族的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视窗 壮族史诗 情感隐喻 《布洛陀史诗》 《莫一大王之歌》
原文传递
位移事件翻译的注意力视窗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惠芳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翻译活动并非仅仅是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译者与原文作者在认知模式的形成方面很可能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组织信息时的注意力分配上往往是不同的,注意窗理论可以让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对表达式产... 翻译活动并非仅仅是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译者与原文作者在认知模式的形成方面很可能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组织信息时的注意力分配上往往是不同的,注意窗理论可以让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对表达式产生相似的注意力。因此,研究注意力视窗的分布与等值翻译的关系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有利于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视窗 路径 等值翻译
下载PDF
注意力视窗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以《孔乙己》英译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萍 王斌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12期21-22,共2页
中外文化的交流必然离不开翻译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翻译活动的本质又有了新的认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翻译活动不仅涉及到语言间的转换,更涉及了译者的认知过程。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注... 中外文化的交流必然离不开翻译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翻译活动的本质又有了新的认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翻译活动不仅涉及到语言间的转换,更涉及了译者的认知过程。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注意力视窗理论对《孔乙己》的两版英译文做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注意力视窗理论在翻译活动中的运用有利于译者将原文的细节更加精准地翻译出来,以提高译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视窗 动作事件 翻译 《孔乙己》
下载PDF
注意力视窗理论观照的隐喻汉英表征与认知路径——以《天堂蒜薹之歌》汉英版本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翠红 潘秀丽 《当代外语研究》 2019年第6期54-63,127,共11页
本文基于Talmy的注意力视窗理论,对根植于莫言所著《天堂蒜薹之歌》及其葛译英语版本中隐喻表征的五种视窗类型进行剖析,挖掘视窗启闭方式及注意力分配机制之间的关系,揭示两版本在传达人物内心意向方面"同中有异"、"异... 本文基于Talmy的注意力视窗理论,对根植于莫言所著《天堂蒜薹之歌》及其葛译英语版本中隐喻表征的五种视窗类型进行剖析,挖掘视窗启闭方式及注意力分配机制之间的关系,揭示两版本在传达人物内心意向方面"同中有异"、"异中见同"的认知路径,并从社会语境视角反观汉英翻译的创造性文化样态、文化价值与教学策略,为我国文学作品更好地"西渐"提供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堂蒜薹之歌》 注意力视窗 隐喻
原文传递
保定方言中“揍”的语义及语法化演变
7
作者 陈钊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5-90,共6页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保定方言“揍”的语义以及语法化演变路径进行分析,讨论其进入“X了”结构的动因。研究发现,“揍”具有明显的语法化路径,主要与注意力视窗的开启与变化有关。“揍”的语义经历了“打(人)”义—“做”义—“打碎...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保定方言“揍”的语义以及语法化演变路径进行分析,讨论其进入“X了”结构的动因。研究发现,“揍”具有明显的语法化路径,主要与注意力视窗的开启与变化有关。“揍”的语义经历了“打(人)”义—“做”义—“打碎”义—“把事情办砸了”(结果义凸显)—不如意语义特征。相对应的句法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用作动词,后跟指人宾语—用作动词,后跟指人、物宾语—用作动词,语义成分含有结果义—用作补语成分,凸显结果义—脱离述补结构,能产性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方言 “揍” 语法化 注意力视窗
下载PDF
我国古典诗歌中运动事件汉英互译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张迎芝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7期19-20,35,共3页
研究以Talmy的运动事件框架及其词汇化模式研究为依据,运用该理论分析比较古典汉语诗歌中运动事件两种英译版本的表达方式,旨在探讨译者们在运动事件的“方式”和“路径”成分的语义表征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汉诗运动事件英译实践提供... 研究以Talmy的运动事件框架及其词汇化模式研究为依据,运用该理论分析比较古典汉语诗歌中运动事件两种英译版本的表达方式,旨在探讨译者们在运动事件的“方式”和“路径”成分的语义表征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汉诗运动事件英译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从而为运动事件翻译批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汉语诗歌 运动事件翻译 方式成分 路径成分 注意力视窗
下载PDF
注意力视窗的开启在翻译中的再现——以红楼梦两译本为例
9
作者 黄敏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2期166-167,共2页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注意力视窗的视角下分析对比了《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原著里位移事件的翻译,以探讨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最大程度的对等,诠释了注意力视窗视角对译者工作的重要引导作用。《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典籍的代表...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注意力视窗的视角下分析对比了《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原著里位移事件的翻译,以探讨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最大程度的对等,诠释了注意力视窗视角对译者工作的重要引导作用。《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典籍的代表,在翻译的过程中,若是处理好纷繁复杂的细节描写,在某种程度上定能实现一叶知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事件 注意力视窗 翻译 《红楼梦》译本
下载PDF
路径事件框架视阈下的注意力视窗开启——基于语料库的“来”和“come”汉英对比研究
10
作者 赵欣欣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路径事件框架表征物体运动路径整体,其间涉及注意力视窗开启模式的不同。运用语料库,统计“来”和“come”作为位移动词的路径类别和视窗开启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其一,“来”和“come”表征路径类别时分为开放式路径、封闭式... 路径事件框架表征物体运动路径整体,其间涉及注意力视窗开启模式的不同。运用语料库,统计“来”和“come”作为位移动词的路径类别和视窗开启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其一,“来”和“come”表征路径类别时分为开放式路径、封闭式路径和虚构式路径三种,其中均以开放式路径为主,其次是封闭式路径,虚构式路径最少。其二,“来”和“come”中注意力视窗开启模式均以开启末端窗为主,说明汉英两种语言均侧重凸显位移终点。其三,“来”和“come”作为位移动词,在表征路径事件和视窗开启模式时均蕴含隐喻、转喻和隐转喻的认知动因。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比研究汉英位移动词,是对内省法的补充和发展,有利于揭示汉英位移动词在表征路径类别和视窗开启模式的共性和差异,印证路径事件中路径类别和注意力视窗理论的跨语言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事件框架 注意力视窗开启 路径视窗开启 英汉对比
下载PDF
注意力视窗理论与“了”在句式中的突显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春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4-96,共3页
美国认知语义学的奠基人Leonard Talmy提出的注意力视窗理论为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并为解释语言指引了新的方向。有三种注意力视窗模式通过汉语助词"了"来完成,让目标语在整个场景中突显出来。
关键词 注意力视窗理论 “了” 突显
下载PDF
以注意力视窗理论为视角解读《静夜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梅红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44-45,共2页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的奠基人Leonard Talmy提出事件框架理论和注意力视窗理论,该理论为说明真实世界情景在我们的头脑中如何处理、又如何表达成语言——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认知观。本文将分别从位移事件框架和致使事件框架中的开启注意力视...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的奠基人Leonard Talmy提出事件框架理论和注意力视窗理论,该理论为说明真实世界情景在我们的头脑中如何处理、又如何表达成语言——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认知观。本文将分别从位移事件框架和致使事件框架中的开启注意力视窗理论解读和探讨《静夜思》的情景创作过程,并发现注意力视窗理论是分析诗歌以及理解作者的心理构思过程的重要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框架理论 注意力视窗理论 《静夜思》 创作过程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视窗开启”的叙事性文本的创造性建构分析
13
作者 杨彬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3,共10页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某些句法变换,不宜视作普通的动词初始替换,而应视作语言创造性应用能力实现飞跃式发展的明证。基于注意力视窗理论,论文对叙事性语料展开深入分析后发现:妥善调节注意力视窗开启状态,继而进行...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某些句法变换,不宜视作普通的动词初始替换,而应视作语言创造性应用能力实现飞跃式发展的明证。基于注意力视窗理论,论文对叙事性语料展开深入分析后发现:妥善调节注意力视窗开启状态,继而进行超常规的句法组配,可以创造性建构叙事文本,激发听读者打破常规认知图景,获得新奇而鲜活的审美体验;妥善调控注意力视窗开启状态,灵活变换聚焦方式,还有助于调节叙事速度从而灵活地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叙事文本,有助于实现陌生化的语用效应。从注意力视窗的角度探析叙事文本中的超常规组合现象,是一个值得系统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文本 注意力视窗开启 聚焦方式 超常规组配 创造性建构
原文传递
“舌尖上的X”构式认知理据分析
14
作者 王敏 吴小芳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5-58,共4页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语言表达式"舌尖上的中国"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这一高频度的表达式预备了一个构式,即"舌尖上的X"构式,其构式义可以被表述为"吃"事件框架。"舌尖上的"是构...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语言表达式"舌尖上的中国"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这一高频度的表达式预备了一个构式,即"舌尖上的X"构式,其构式义可以被表述为"吃"事件框架。"舌尖上的"是构式中比较稳定的成分,成为构式的主体,"X"则表示插入构式的填充词汇,通过注意力视窗开启使"吃"这一事件框架中的某个或多个概念成分前景化。构式压制凸显了填充词汇语义框架内饮食这一语义成分并弱化了其他的语义成分,导致填充词汇的语义发生转变从而消解了构式义与填充词汇之间语义语用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框架 注意力视窗的开启 构式压制 填充词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