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水相 W/O 型乳化膏体油膜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国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3-85,共3页
高水相W/O型乳液是指水相体积占74%以上,属于高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1,2].乳化炸药的问世,使这种高水相W/O型乳液有了新的实际应用.这种炸药是90%~95%重的硝酸铵盐(占水相80%~90%重)水溶液高度分散在... 高水相W/O型乳液是指水相体积占74%以上,属于高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1,2].乳化炸药的问世,使这种高水相W/O型乳液有了新的实际应用.这种炸药是90%~95%重的硝酸铵盐(占水相80%~90%重)水溶液高度分散在5%~10%的油相中构成W/O型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铵 / 膜稳定性 乳化膏体 乳化炸药
下载PDF
水包油型油水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晓艳 马春曦 +2 位作者 楚伟华 李清波 段吉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2-103,109,128,共4页
为深入研究原油脱水、破乳剂与含油污水的处理,考察了高含水稳定柴油乳化液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O/W型油水乳液,应将乳化剂分子亲水亲油性相对强度指标值控制在13.6~14.3;乳状液中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保持在0.16%~0.21%;添加乳化剂... 为深入研究原油脱水、破乳剂与含油污水的处理,考察了高含水稳定柴油乳化液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O/W型油水乳液,应将乳化剂分子亲水亲油性相对强度指标值控制在13.6~14.3;乳状液中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保持在0.16%~0.21%;添加乳化剂时应根据其亲水或亲油性分别加到水中或油中;乳化过程为先高速乳化5min,再低速乳化3min;得到的乳液其稳定时间超过5d,可满足实验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乳液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原油破乳剂的种类及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魏竹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22,共4页
本文概述原油破乳剂的种类及进展情况,介绍了改性烷基酚醛树脂聚醚,含硅聚醚,聚磷酸酯,烷基萘磺酸的咪唑啉盐,超高分子量聚醚,复配型破乳剂,水包油型原油破乳剂等新型原油破乳剂。
关键词 破乳剂 乳液 乳液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颖扉 陈培丰 +1 位作者 朱国猛 林胜友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鸦胆子 肿瘤防治 醚提取物 乳剂 苦木科植物 大豆磷脂 肿瘤细胞 研究发现 肿瘤治疗 乳化剂 亲和力 特异性 抗癌谱
下载PDF
乳膏基质处方及制备工艺优选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海涛 肖亚康 +1 位作者 陈黎 杜士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562-1566,共5页
目的:优选水包油型乳膏基质处方及其制备工艺。方法:以基质的性状外观、稳定性、保湿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水包油型乳膏基质处方;以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乳化温度、乳化方法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水包油型乳膏基质的制备工艺。结果:... 目的:优选水包油型乳膏基质处方及其制备工艺。方法:以基质的性状外观、稳定性、保湿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水包油型乳膏基质处方;以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乳化温度、乳化方法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水包油型乳膏基质的制备工艺。结果:优良的基质处方及制备工艺为:十六醇4.5 g、十八醇4.5 g、二甲基硅油20.0g、霍霍巴油2.0g、单硬脂酸甘油酯7.4 g、十二烷基硫酸钠2.0g、甘油10.0g、山梨酸0.1 g、水加至100 g;搅拌速度350 r·min-1、搅拌温度80℃、搅拌15 min、水相加入油相法。结论:优选得到的基质洁白、细腻、有光泽、稠度适宜、易涂布、稳定性好,基质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膏基质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稠油水包油型乳状液稳定性与流变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6
作者 蒋华义 张兰新 +2 位作者 孙娜娜 黄娜 靳凯斌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1-1127,共7页
稠油黏度高,开采、运输难度较大,需乳化降黏输送,研究其乳状液特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单因素实验,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含量、油水比、乳化温度及乳化强度对稠油水包油(O/W)型乳状液稳定性及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 稠油黏度高,开采、运输难度较大,需乳化降黏输送,研究其乳状液特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单因素实验,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含量、油水比、乳化温度及乳化强度对稠油水包油(O/W)型乳状液稳定性及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所稳定的乳状液,其稳定性和流变性差异较大。随着CAB-35质量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的分水率先降低后趋于稳定,表观黏度先急剧增大后趋于稳定。随着油水比的增加,乳状液分水率降低,表观黏度逐渐增加。随着乳化温度升高,乳状液的分水率先降低后升高,表观黏度逐渐降低。随着乳化强度增大,乳状液分水率逐渐减小,表观黏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综合考虑稳定性与流变性,确定了最优乳化条件,可为稠油O/W型乳状液的乳化降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表面活性剂 稳定性 流变性
原文传递
鸦胆子油乳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若燕 李国庆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10期1066-1066,1086,共2页
关键词 鸦胆子 临床应用 醚提取物 乳剂 不皂化物 抗肿瘤作用 鸦胆子仁 大豆磷脂
下载PDF
脂肪乳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涛 惠民权 +1 位作者 傅经国 王九成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4年第5期1295-1298,共4页
0 引言 脂肪乳(lipid emulsion or fat emulsion)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药物新剂型,具有很高的临床和经济价值。脂肪乳是以植物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乳化剂、等渗剂和注射用水制成的稳定的水包油型(O/W)乳剂,可供静脉注射,... 0 引言 脂肪乳(lipid emulsion or fat emulsion)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药物新剂型,具有很高的临床和经济价值。脂肪乳是以植物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乳化剂、等渗剂和注射用水制成的稳定的水包油型(O/W)乳剂,可供静脉注射,能完全被机体代谢和利用。脂肪乳的安全性好,对静脉无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药物制剂 渗剂 肠外营养 注射用 乳化剂 EMULSION 肉毒碱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龙伟 郭睿 +2 位作者 解传梅 王敏 王二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采用硅氢加成反应、环氧开环季铵化反应两步法:即将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环氧基醚(环氧醚)与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甲基醚)接枝到含氢硅油上,得到环氧醚与甲基醚共改性硅油中间体,然后中间体经环氧开环季铵化反应得到针... 采用硅氢加成反应、环氧开环季铵化反应两步法:即将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环氧基醚(环氧醚)与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甲基醚)接枝到含氢硅油上,得到环氧醚与甲基醚共改性硅油中间体,然后中间体经环氧开环季铵化反应得到针对水包油型原油乳液的新型聚醚季铵盐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简称O/W破乳剂).利用FTIR和1H NMR等技术分析了O/W破乳剂的结构,考察了破乳条件对O/W破乳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破乳条件为:破乳剂用量110 mg/L(基于原油乳液质量)、n(环氧醚)∶n(甲基醚)=2∶1、脱水温度65℃、脱水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使用O/W破乳剂时原油乳液的脱水率为93.51%,水相含油率为47 mg/L,破乳性能优于工业常用季铵盐阳离子型破乳剂BQ-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氢加成 环氧醚 甲基醚 季铵盐 乳液破乳剂
下载PDF
水包油型微乳液相色谱分离激素类药物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宁 侯璇珠 +2 位作者 杨雯 黄光亮 叶秀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27,共5页
采用水包油型微乳液相色谱(MELC)分离了6种激素类药物(醋酸可的松、泼尼松龙、己烯雌酚、炔雌醇、醋酸氟轻松及黄体酮)。考察了微乳流动相的组成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油相种类、有机添加剂种类)及固定相孔径等对分离的影响。实... 采用水包油型微乳液相色谱(MELC)分离了6种激素类药物(醋酸可的松、泼尼松龙、己烯雌酚、炔雌醇、醋酸氟轻松及黄体酮)。考察了微乳流动相的组成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油相种类、有机添加剂种类)及固定相孔径等对分离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最佳分离条件:色谱柱为Venusil ASB C18(T)(粒径5μm,孔径30nm,250mm×4.6mm),微乳流动相为30g/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8%正辛烷-6.6%正丁醇,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5℃。该方法可用于甾体药物及其制剂的分离鉴别以及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微乳液相色谱 分离选择性 激素类药物
下载PDF
悬浮乳剂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同瑞 李继昌 王岩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年第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悬浮乳剂 应用 固体药物 农药制剂 乳状液 连续相 体系
下载PDF
PS降粘剂在稠油开采中的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秀娟 刘东升 林茂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9-52,59,共5页
PS降粘机理是利用表面活性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使水包油型轧状液的形成,从而降低原油粘度。PS对地层无伤害,不影响原油在地面脱水,其乳化效率高出其它表面活性剂140余倍。经国内11个油田的1000余井次应用表明:该剂性能良好,... PS降粘机理是利用表面活性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使水包油型轧状液的形成,从而降低原油粘度。PS对地层无伤害,不影响原油在地面脱水,其乳化效率高出其它表面活性剂140余倍。经国内11个油田的1000余井次应用表明:该剂性能良好,作业施工简单,投入产出比高达1: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粘剂 开采 粘度 界面 面张力 PS 投入产出比 国内
下载PDF
多彩涂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国忠 张志成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0-34,共5页
多彩涂料按两相的性质可分为四类:水包油型、油包水型、油包油型和水包水型。本文简介了多彩涂料的发展概况,对多彩涂料的两大主要类型——水包油型和水包水型作了详细的描述,精选并列举出多彩涂料用的主要组分物质。
关键词 多彩涂料
下载PDF
紫苏子油O/W型纳米微乳的制备及其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易醒 罗俊溢 +4 位作者 骆叶晴 易孜成 李威钢 吴心成 肖小年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5-192,共8页
紫苏子油是一种天然的营养保健品,可作为食品补充剂使用。紫苏子油不溶于水,将其掺入水性介质中相当困难,致使生物利用度较低。本研究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值(HLB)为指导,制备复合表面活性剂,并结合伪三元相图,利用转相乳化法制备... 紫苏子油是一种天然的营养保健品,可作为食品补充剂使用。紫苏子油不溶于水,将其掺入水性介质中相当困难,致使生物利用度较低。本研究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值(HLB)为指导,制备复合表面活性剂,并结合伪三元相图,利用转相乳化法制备纳米微乳。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以形成稳定的紫苏子油纳米微乳,并评估其稳定性。紫苏子油纳米微乳的最优配方为:在Tween80/Span20复配的HLB值为13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3∶2)的质量比为8∶2;Tween80/Span20复配的HLB值为14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1∶1)的质量比为8∶2;EL-40/PEG-400复配的HLB值为13.5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2∶1)的质量比为7.5∶1。通过分析制得的紫苏子油微乳的粒径、电位和类型,稳定的紫苏油纳米微乳液粒径主要分布在53.10~69.16 nm,电位分布在-32~-34.6 mV,进一步佐证了紫苏子油微乳的稳定性较好,且制备的所有微乳均为水包油型(O/W型)。将制备的紫苏子油纳米微乳于37℃烘箱放置15 d,与紫苏子油相比,紫苏子油纳米微乳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微乳 伪三元相图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制备宽温区O/W微乳的新方法(英文)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文平 Tharwat F Tadros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38-542,共5页
报导了一个利用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对温度不敏感的水包油微乳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把一个带有羧基的离子表面活性剂镶嵌在微乳界面的单分子层中 ,在低 pH值时 ,形成水包油微乳 ,然后用氢氧化钠中和使其表面离子化而形成一个... 报导了一个利用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对温度不敏感的水包油微乳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把一个带有羧基的离子表面活性剂镶嵌在微乳界面的单分子层中 ,在低 pH值时 ,形成水包油微乳 ,然后用氢氧化钠中和使其表面离子化而形成一个较厚的双电层 ,从而得到的宽温区 (0 -90℃ )水包油微乳.研究了油相浓度、pH以及微乳液滴的大小对体系的浊点的影响 ,提出了一个解释宽温区水包油微乳形成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表面活性剂 浊点 形式机理
下载PDF
水包油型清蜡剂的研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久明 腾滕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4-47,共4页
研究出具有高效、低毒、不燃等特点的水包油型清蜡剂,其清蜡速度高达3.1581g/ml·h.
关键词 清蜡剂 井防蜡
下载PDF
酯化淀粉乳化剂制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O/W乳液的稳定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源 商建 +1 位作者 张小兵 刘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2-339,共8页
通过测定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用量、盐离子、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油滴Zeta电位及表面吸附量的影响,分析了以酯化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乳化剂制备的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的稳定机制。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质量分数为7%时,Z... 通过测定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用量、盐离子、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油滴Zeta电位及表面吸附量的影响,分析了以酯化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乳化剂制备的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的稳定机制。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质量分数为7%时,Zeta电位达到最大值,油滴表面吸附量接近饱和;Na+、Mg2+和Al3+压缩油滴表面的双电层,降低Zeta电位,削弱静电排斥作用,增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分子柔性,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表面吸附量,且随着Na+、Mg2+、Al3+离子强度依次增大,压缩双电层能力依次增强,Zeta电位降低和表面吸附量增加程度依次增大;pH值影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在水中的解离,在碱性范围内解离出较多羧酸根,静电排斥力较大,Zeta电位较高,但表面吸附量有所降低;温度升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呈舒展状态,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从油滴表面逃逸的趋势增加,油滴表面Zeta电位和表面吸附量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低温区差别不大,温度越高二者变化越明显。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通过吸附于油滴表面为其提供较强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作用而维持O/W乳液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菊酯 乳液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ZETA电位 表面吸附量
下载PDF
食品级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雷 仇丹 +1 位作者 王佐杨 汤成科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综述了食品级水包油型乳状液的制备方法、分析评价技术以及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结合自身研究集中展示了学界在此领域取得的诸多进展,进而促进乳状液技术的更多应用。
关键词 乳状液 制备 分析 稳定性
下载PDF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驱采出液破乳剂的研制和现场试验 被引量:8
19
作者 檀国荣 张健 +1 位作者 王金本 周继柱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18-421,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驱试验井的采出液,合成了系列原油破乳剂。在大庆油田采油现场对6种破乳剂进行了试验评价,研究了油基破乳剂和水基破乳剂的配伍性,探讨了加药方式对破乳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油基破乳剂或水... 针对大庆油田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驱试验井的采出液,合成了系列原油破乳剂。在大庆油田采油现场对6种破乳剂进行了试验评价,研究了油基破乳剂和水基破乳剂的配伍性,探讨了加药方式对破乳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油基破乳剂或水基破乳剂皆不能达到现场生产要求;油基破乳剂YJ01与水基破乳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油基破乳剂YJ02与水基破乳剂不配伍;采用先加入油基破乳剂YJ01,5 min后再加入水基破乳剂SJ02的加药方式能取得良好的破乳效果,破乳后油相含水率与水相含油率皆达到现场生产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破乳剂 合成
下载PDF
影响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献 吴玉国 李小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8-1224,共7页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综述了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的形成以及油水界面膜性质,油水界面膜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其次综合分析了稠油乳状液的...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综述了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的形成以及油水界面膜性质,油水界面膜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其次综合分析了稠油乳状液的动态稳定性与静态稳定性,含水率、乳状液粒径分布、乳化温度、界面张力、矿化度以及化学添加剂都对水包油型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影响。最后简介了基于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的乳状液粒径分布测量,为研究稠油乳状液的动态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动态稳定性 静态稳定性 化学添加剂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