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生命认知和生命体验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丹 陈秀娣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共7页
本研究在生命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以2、4、6、8、11年级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造句和补充句子的方式考察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及体验。结果表明:1)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发展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从模糊不清、具体形象到认知生命本质... 本研究在生命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以2、4、6、8、11年级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造句和补充句子的方式考察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及体验。结果表明:1)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发展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从模糊不清、具体形象到认知生命本质直至表达态度、感悟哲理的一个渐次深入的过程;2)儿童对生命过程的体验总体上是积极的,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体验的内涵越来越丰富;3)儿童对死亡的心理体验以恐惧和悲伤为主;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对死亡体验哲理性和迷茫的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认知 生命体验 死亡认知 死亡体验
原文传递
16名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认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小红 吴梅利洋 +3 位作者 谢志洁 徐丽艳 徐丽 曾铁英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8期43-46,共4页
了解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生命走向终结的真实感受,为病情告知及指导临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现象学研究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访谈了16名恶性肿瘤临终患者。运用主题分析法,归纳出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死亡的认知,共4个方面:(1... 了解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生命走向终结的真实感受,为病情告知及指导临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现象学研究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访谈了16名恶性肿瘤临终患者。运用主题分析法,归纳出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死亡的认知,共4个方面:(1)死亡态度;(2)死亡过程;(3)死亡接纳;(4)死亡的结局。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感受和身心需求,做到合理病情告知;呼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进一步推进全社会的死亡教育,帮助人们逐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认知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关于幼儿认知死亡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海澜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51,共3页
对幼儿来说,理解死亡及濒临死亡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虽然我们可以对幼儿认知死亡的过程划分出一个相对明显的阶段,但由于家庭态度、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幼儿认知死亡体现出远比“阶段”更为复杂的特征。
关键词 幼儿 死亡认知 个案研究
下载PDF
凉山彝族死亡认知的本土表达与现代调适--以"尼木措毕"仪式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肖雪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0-206,共7页
凉山彝族对死亡有着自己独特的本土实践和认知。他们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死和生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同时又夹有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生殖崇拜、男女有别的认知。面对现代化发展和主流文化的冲击,彝族对自己的死亡认知进行了恰当的调... 凉山彝族对死亡有着自己独特的本土实践和认知。他们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死和生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同时又夹有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生殖崇拜、男女有别的认知。面对现代化发展和主流文化的冲击,彝族对自己的死亡认知进行了恰当的调适,给彝族的传统宗教观念注入了新的元素,从而使凉山彝族对死亡的认知不仅仅表现在仪式展演上,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讲,这种认知不仅是了解彝族信仰世界的窗口,也是了解彝人真实生活的文化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 彝族 死亡认知 屈木措华
原文传递
幼儿与成人的死亡认知和来生信念 被引量:7
5
作者 于静 朱莉琪 孟月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0年第4期517-519,522,共4页
目的:探查4-5岁幼儿及成人对死亡概念的认知及其所具有的来生信念。方法: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同时设计医院和宗教两种任务情境。结果:幼儿中认为人和动物最终会死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7.0%和63.9%,低于成人组(均为100%),且高于认为... 目的:探查4-5岁幼儿及成人对死亡概念的认知及其所具有的来生信念。方法: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同时设计医院和宗教两种任务情境。结果:幼儿中认为人和动物最终会死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7.0%和63.9%,低于成人组(均为100%),且高于认为非生物会死的人数比例(3.2%);虽然大多数幼儿认为死后所有生命活动都停止,但比例少于成人组;无论医院或宗教情境下,被试都认为精神活动与身体功能一样会随着死亡而停止;中国幼儿和成人中具有来生信念的比例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超过一半的成人被试提到想到有来生让他们感觉更好。结论:幼儿对死亡必然性和无功能性的认知水平低于成人。医院/宗教情境的设置对中国被试的死亡认知没有明显影响。中西方被试的来生信念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认知 普遍性 必然性 无功能性 来生信念
原文传递
从死亡认知的角度分析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及改善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欢 朱丽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6期845-847,共3页
通过论述医患关系及其现状,从患者和医者角度分别探讨了对死亡认知的偏差,揭示了当前医患关系恶化的认知层面的原因。因此,构建医患间共享的死亡认知应普及生命教育,树立科学的死亡观;回归生命关怀,体现生命价值;支持临终关怀活动,体现... 通过论述医患关系及其现状,从患者和医者角度分别探讨了对死亡认知的偏差,揭示了当前医患关系恶化的认知层面的原因。因此,构建医患间共享的死亡认知应普及生命教育,树立科学的死亡观;回归生命关怀,体现生命价值;支持临终关怀活动,体现医学人文,从而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寻求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死亡认知 生命价值 偏差
下载PDF
医科院校学生死亡认知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任慰 肖慧欣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10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了解医科院校学生对死亡的认知情况,并提出对策分析。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2所医科大学的730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死亡恐惧量表(FODS)和自编死亡认知调查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医科院校学生对待死亡的总体认知比较正常(84.8... 目的了解医科院校学生对死亡的认知情况,并提出对策分析。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2所医科大学的730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死亡恐惧量表(FODS)和自编死亡认知调查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医科院校学生对待死亡的总体认知比较正常(84.8%);不同性别(χ~2=29.552,P<0.001)、专业(χ~2=6.343,P=0.042)、年级(χ~2=13.979,P=0.030)的学生在对自己和家人的死亡恐惧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学生对自己死亡的问题思考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0,P=0.006);不同的丧亲经历、宗教信仰对学生思考自己(χ~2=7.353,P=0.025)、(χ~2=16.307,P=0.003)和家人(χ~2=14.962,P=0.001)、(χ~2=12.359,P=0.015)死亡问题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级、宗教信仰情况对家人的死亡态度影响最大;丧亲经历和年级对自己的死亡态度影响作用最大;在对自己和家人的死亡恐惧方面,性别因素起着最大的影响作用。结论医学生存在较高的死亡焦虑,今后医科院校需要加强对医学生的生死观教育,健全生死教育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死亡认知 死亡焦虑 生死教育
下载PDF
污染与洁净:三岩藏族丧葬文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岳小国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70,125,共10页
在三岩藏族丧葬文化中,有关尸体的认识常常与死亡类型、死者身份、社会性别、文化禁忌、宗教信仰等联系在一起,而处理尸体的行为则打上了地方社会和文化的烙印。三岩藏族丧葬文化对尸体的认识和处理,体现出污染与洁净二元对立的、结构... 在三岩藏族丧葬文化中,有关尸体的认识常常与死亡类型、死者身份、社会性别、文化禁忌、宗教信仰等联系在一起,而处理尸体的行为则打上了地方社会和文化的烙印。三岩藏族丧葬文化对尸体的认识和处理,体现出污染与洁净二元对立的、结构化的分类观。这种分类观,集中表达了建构于其中的藏族传统社会的宗教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岩藏族 丧葬文化 死亡认知 尸体处理
原文传递
临床医学研究生死亡认知和临终关怀态度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
9
作者 刘彦权 洪晓梅 +6 位作者 黄涛 黄劲龙 殷悦 刘昕熠 陈玉婷 杨慧 唐焕文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3年第4期512-518,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死亡认知现状与临终关怀态度,比较博士、硕士群体间的差异,探讨其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态度的相关性,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死亡观与临终关怀教育改革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采用《一般社会学情况调查表》、...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死亡认知现状与临终关怀态度,比较博士、硕士群体间的差异,探讨其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态度的相关性,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死亡观与临终关怀教育改革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采用《一般社会学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B量表》对496名临床医学博、硕士研究生的死亡认知、临终关怀认知态度等进行调查。同时,对博、硕士两类人群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利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结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剔除27份不合格问卷,共回收469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得知,博士研究生《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各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趋近接受(4.28±0.53)、中立接受(3.99±0.41)、死亡逃避(2.74±0.63)、死亡恐惧(2.65±0.57)、逃离接受(2.47±0.69);硕士研究生《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各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中立接受(3.96±0.52)、趋近接受(2.84±0.61)、死亡恐惧(2.78±0.65)、死亡逃避(2.62±0.73)、逃离接受(2.39±0.77)。同时,博士群体临终关怀态度得分高于硕士群体([110.63±8.96)vs.(106.7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博、硕士研究生群体“死亡恐惧”得分与临终关怀态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25,r=-0.21),而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与死亡认知中的“中立接受”得分均呈正相关(r=0.50,r=0.32)。然而,博士群体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与死亡认知中的“死亡逃避”得分呈负相关(r=-0.27)。结论博、硕士研究生群体已具备一定的临终关怀意识,但其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态度仍需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角度予以提升和加强,在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同时促进医患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死亡认知 临终关怀 死亡态度 安宁疗护 医学人文
原文传递
青少年生命认知的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丹 陈婷 陈秀娣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第7期71-75,共5页
有关青少年生命认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中国尚处于薄弱地位。通过对中小学生的生命认知及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个体经历不同,在死亡认知上的表现差异显著,经历过人的死亡的青少年有更多表达了对死亡本质的认知,较少表达对死亡的具体... 有关青少年生命认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中国尚处于薄弱地位。通过对中小学生的生命认知及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个体经历不同,在死亡认知上的表现差异显著,经历过人的死亡的青少年有更多表达了对死亡本质的认知,较少表达对死亡的具体形象认知;父母的应对方式不同,导致青少年对于死亡认知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日常生活中对死亡事件是否讨论,会影响到青少年对生命以及死亡的认知。生命认知方面,有过讨论经验的青少年有更多对生命表达态度的认知;死亡认知方面,有过讨论经验的青少年有更多对死亡本质和表达态度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经历 应对方式 日常讨论 生命认知 死亡认知
下载PDF
城乡学前儿童生命认知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映虹 陈银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1年第9期36-40,共5页
研究选取城市和农村各96名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命认知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分为生与死的认知两部分内容。生的认知包括:生命来源、生命体生长、生命本质、关爱生命和生命态度五个维度。死亡的认知包括:功能丧失性(内/外)、... 研究选取城市和农村各96名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命认知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分为生与死的认知两部分内容。生的认知包括:生命来源、生命体生长、生命本质、关爱生命和生命态度五个维度。死亡的认知包括:功能丧失性(内/外)、不可逆性、普遍性、情绪性和原因性六个维度。通过测量结果进行城乡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儿童对生命各维度的认知整体上好于农村儿童:城乡儿童对生命各维度认知的整体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学前儿童 生命认知 死亡认知
下载PDF
医学生对死亡教育的现状及死亡认知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婷 《劳动保障世界》 2018年第4X期78-78,81,共2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死亡教育现状与对死亡的认知情况,从而为学校开展死亡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某高校医学生为对象,进行死亡教育现状调查、死亡认知调查、对死亡教育态度调查。[结果]医学生缺乏系统的死亡教育,从而导致对死亡缺乏正确... [目的]了解医学生死亡教育现状与对死亡的认知情况,从而为学校开展死亡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某高校医学生为对象,进行死亡教育现状调查、死亡认知调查、对死亡教育态度调查。[结果]医学生缺乏系统的死亡教育,从而导致对死亡缺乏正确的认知,但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死亡教育。[结论]全社会应重视死亡的相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与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死亡教育 死亡认知
下载PDF
接受“獾的礼物”——儿童死亡认知与教育遮谈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靖靖 《少年儿童研究》 2009年第5X期15-18,共4页
死亡是生命的一个构成性因素,儿童已经对死亡现象、特征、概念和原因产生了初步的认知。死亡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对生命自身特点的认识,是终身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儿童死亡教育应该包括儿童对生死的过程和意义的认知,面对死亡的心... 死亡是生命的一个构成性因素,儿童已经对死亡现象、特征、概念和原因产生了初步的认知。死亡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对生命自身特点的认识,是终身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儿童死亡教育应该包括儿童对生死的过程和意义的认知,面对死亡的心理调适,以及有关死亡的文化与仪式等内容。开展死亡教育,需要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途径,需要从儿童身边的现象入手适时而逐次地进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死亡认知 死亡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对生命认知与体验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锦秀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56-60,共5页
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的生命、死亡的认知与体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本质特征的认知是正确的。大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是积极的。大学生对死亡的体验是低度恐惧的、中度悲伤的,是高度理性的。女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认识... 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的生命、死亡的认知与体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本质特征的认知是正确的。大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是积极的。大学生对死亡的体验是低度恐惧的、中度悲伤的,是高度理性的。女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认识比男大学生更准确。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死亡的恐惧显著低于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认知 死亡认知 生命体验 死亡体验
下载PDF
对癌症患者死亡认知和临终关怀期望的质性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秀冬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270-270,272,共2页
目的探究癌症患者死亡认知的真实感受及对临终关怀的期望。方法选取我院2017-3-2017-12收治的12例癌症患者,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访谈,并对患者一般资料、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的期望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有宗教信仰和无宗教信仰的患... 目的探究癌症患者死亡认知的真实感受及对临终关怀的期望。方法选取我院2017-3-2017-12收治的12例癌症患者,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访谈,并对患者一般资料、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的期望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有宗教信仰和无宗教信仰的患者对死亡认知的想法不同;持坦然接受态度的患者共3例,持尽力求生态度的患者共4例,抱有希望态度的患者共5例;临终关怀期望为自然舒适的患者共4例,临终关怀期望为尽力抢救的患者共6例,临终关怀期望为精神升华的患者共2例。结论医护人员应多与癌症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对死亡认知的真实感受,病情告知更加合理、科学,帮助患者实现临终关怀期望,开展生命教育,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死亡认知 临终关怀期望 质性研究 生死观
原文传递
大学生死亡认知与死亡教育需求程度调查——以某高校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锦涛 张爱超 刘婧楠 《黑河学刊》 2015年第6期91-92,共2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死亡认知与死亡教育需求程度,为以后开展大学生死亡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样法,对某大学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共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关于死亡的认知反应高于与非医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了解大学生死亡认知与死亡教育需求程度,为以后开展大学生死亡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样法,对某大学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共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关于死亡的认知反应高于与非医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总体上对死亡教育有较大需求。结论:大学生对于死亡认知有待加强,学校需加强死亡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认知 死亡教育 需求程度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认知与体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张玲玲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71-75,共5页
关于大学生对于生命、死亡认知和体验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生命认知、死亡认知、生命体验、死亡体验的表达类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过往经历过死亡的大学生更多表达对死亡本质的认知和悲伤、不理性的死亡体验;父母讨论死亡的大学生更多表... 关于大学生对于生命、死亡认知和体验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生命认知、死亡认知、生命体验、死亡体验的表达类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过往经历过死亡的大学生更多表达对死亡本质的认知和悲伤、不理性的死亡体验;父母讨论死亡的大学生更多表达哲理性的生命体验。生命、死亡的既往经历和讨论会影响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认知和体验,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注重加强生命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认知 死亡认知 生命体验 死亡体验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生命认知和体验的影响因素探究
18
作者 张玲玲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1-64,共4页
采用问卷、造句和补充句子的方法,对1145名大学生对于生命、死亡的认知和体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生命认知、死亡认知、生命体验、死亡体验的表达类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过往经历过死亡的大学生更多表达对死亡本质的认知和悲伤... 采用问卷、造句和补充句子的方法,对1145名大学生对于生命、死亡的认知和体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生命认知、死亡认知、生命体验、死亡体验的表达类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过往经历过死亡的大学生更多表达对死亡本质的认知和悲伤、不理性的死亡体验;父母讨论死亡的大学生更多表达哲理性的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认知 死亡认知 生命体验 死亡体验
下载PDF
泰族死亡隐喻认知模式
19
作者 聂鑫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5-58,共4页
世界各民族对死亡的认知,各有特色。文章以泰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为依据,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泰族对死亡的隐喻认知类型和死亡认知梯级结构,为探索海外民族人类文化学提供一个微观案例。
关键词 泰民族 死亡认知 他者视角
下载PDF
《山海经》中的不死神话与死亡认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美琪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57-60,共4页
《山海经》中的不死神话反映了先民对死亡的认知与整合。《山海经》所见不死神话可分为永生、化生、复生、长寿四类,永生神话回避死亡的存在,构想永生之种族,对死亡实施破除与消解;化生神话改写死亡的实质,使其成为生命的节点而非终点;... 《山海经》中的不死神话反映了先民对死亡的认知与整合。《山海经》所见不死神话可分为永生、化生、复生、长寿四类,永生神话回避死亡的存在,构想永生之种族,对死亡实施破除与消解;化生神话改写死亡的实质,使其成为生命的节点而非终点;复生神话借助巫医等手段,赋予死亡以可逆性;长寿神话则在死之必有的认知基础上,希望死亡的降临可以得到延缓。它们运用种种手段拓展生命的长与宽,反映了共性的乐生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不死 神话 死亡认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