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承圣 谢锐 文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25-530,共6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股腘动脉ASO治疗,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临床预后。支架内再狭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股腘动脉ASO治疗,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临床预后。支架内再狭窄问题依然是支架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对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最新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对支架内再狭窄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血管平滑肌细胞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支架内再狭窄冠脉内膜病理特点的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罗明华 关怀敏 +5 位作者 解金红 陈玉善 邱承杰 王贺 董文杰 宗永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靶病变组织特点,为理解支架内再狭窄病理改变以及处理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置入支架1年左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支...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靶病变组织特点,为理解支架内再狭窄病理改变以及处理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置入支架1年左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部位组织病变特点:同时分析支架内新生内膜增殖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OCT扫描13枚支架。其中1例患者序贯置入2枚支架,共考察支架小梁3 930个,内膜覆盖率为88.27%,其余11.72%为内皮化不全;内皮化不全的支架小梁中,支架贴壁不良率3.25%,存在支架外钙化者2.17%。考查OCT截面331帧,其中新生内膜厚度10-99μm者的比率为22.36%,100-199μm之间者为25.08%,200μm及以上者52.57%。5例再狭窄主要病理改变为纤维组织增生,7例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结论:冠脉支架置入1年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支架处内皮化不全与过度增殖并存,其病理改变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与纤维组织增生,而且两者所占比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冠心病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增殖
下载PDF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罗明华 王贺 关怀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48-851,共4页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晚期血栓形成可致严重心脏事件,成为临床预后的制约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及"晚期支架内血栓(LST)"的发生过...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晚期血栓形成可致严重心脏事件,成为临床预后的制约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及"晚期支架内血栓(LST)"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危害性,其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探索ISNA发生机制及防治办法可能成为预防ISR及LST的重要靶点,也可能是预防支架术后晚期管腔丢失(LLL)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支架置入后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追赶现象
下载PDF
防治冠状动脉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孟琛 黄宇 +2 位作者 朱宇轩 王炜 朱汉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439,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的主要血运重建方法之一。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成为了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与多种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的主要血运重建方法之一。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成为了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与多种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涉及原有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范围、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皮愈合反应、反复的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和不良的免疫反应。探讨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对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正在研究的多种技术方法,包括新型支架、介入器械、药物输送方式、药物疗法和策略、影像学指导下的支架置入术,可以用来改善药物洗脱支架相关的不良结果。该综述旨在提供防治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及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药物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DES置入后5年以上支架内再狭窄新生内膜OCT分析
5
作者 韩燕 袁晓航 +6 位作者 蒋梦婷 冯欢欢 张茜 张颖倩 荆晶 陈韵岱 高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5年以上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的新生内膜增生(NIH)特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入组201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OCT检查的DES-ISR患者。依据发现ISR距离...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5年以上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的新生内膜增生(NIH)特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入组201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OCT检查的DES-ISR患者。依据发现ISR距离DES置入时间,将入选患者分为支架置入时间≤5年组和支架置入时间>5年组。对OCT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变特征,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的临床独立相关因素。结果纳入DES-ISR患者230例,年龄(63.1±10.4)岁,男性188例(81.7%),包含249个病变。DES-ISR中位发现时间为6(2,9)年。支架置入时间≤5年组117例(ISR病变122个),支架置入时间>5年组113例(ISR病变127个)。与支架置入时间≤5年组相比,支架置入时间>5年组中异质性[65.4%(83/127)比48.4%(59/122),P=0.007]、弥漫性[46.5%(59/127)比31.2%(38/122),P=0.013]以及伴有巨噬细胞聚集[44.1%(56/127)比31.2%(38/122),P=0.035]的NIH更多见,且ISNA患病率更高[83.5%(106/127)比72.1%(88/122),P=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NA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女性(OR=0.44,95%CI 0.21~0.90,P=0.026),脂质型ISNA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女性(OR=0.48,95%CI 0.23~0.99,P=0.046)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OR=1.62,95%CI 1.01~2.59,P=0.046),而钙化型ISNA与支架置入时间(OR=1.18,95%CI 1.07~1.29,P=0.001)独立相关。结论支架置入>5年的DES-ISR患者ISNA患病率更高且病变更复杂。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支架置入时间与ISNA、脂质型ISNA及钙化型ISNA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新生内膜增生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支架内新生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茜 冯欢欢 +4 位作者 韩燕 袁晓航 蒋梦婷 王威 高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36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DES-ISR)患者支架内新生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入组2010年1月—202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DES-ISR患者。将所有病变按照OCT下是否有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DES-ISR)患者支架内新生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入组2010年1月—202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DES-ISR患者。将所有病变按照OCT下是否有新生钙化斑块形成分为新生钙化斑块组和非新生钙化斑块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手术特征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病变特征的组间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架内新生钙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包含249个病变的DES-ISR患者230例,平均年龄(63.1±10.4)岁,男性188例(81.7%),DES-ISR中位发病时间为6(2,9)年,钙化斑块组24例(10.4%),非钙化斑块组206例(89.6%)。与非钙化斑块组患者相比,钙化斑块组患者男性较多见(100%vs.79.6%,P=0.030),ISR发生时长较长[8.25(6.00,10.25)vs5.00(2.00,9.00),P=0.006],且病灶分布特征多为弥漫性(61.5%vs 36.3%,P=0.041)。另外,OCT下病变长度更长(31.3vs22.3,P=0.003),并且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的发生率高(73.1%vs27.8%,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空腹血糖(OR=1.14,P=0.007)、较长的ISR发生时长(OR=1.17,P=0.001)、更长的病变长度(OR=1.05,P=0.009)、未使用他汀类药物(OR=3.46,P=0.024)是DES-ISR患者支架内新生钙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ESISR患者支架内新生钙化斑块的发生率为10.4%。另外,未使用他汀类药物、较高的空腹血糖、较长的ISR发生时长和更长的病变长度是DES-ISR患者支架内新生钙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钙化斑块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介入治疗进展
7
作者 韩燕 袁晓航 高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356-361,共6页
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几经革新,然而由于冠心病患者人口基数大,适行介入治疗的病变复杂性增加,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仍有5%~10%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ISR由多种因素驱动,形成机制复杂且较原位病变预后更差,是目前临床... 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几经革新,然而由于冠心病患者人口基数大,适行介入治疗的病变复杂性增加,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仍有5%~10%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ISR由多种因素驱动,形成机制复杂且较原位病变预后更差,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具有极高的轴向分辨率及接近离体病理水平的解剖成像优势,对ISR致病因素的检出识别能力近似甚至优于血管内超声,在评估新生内膜组织特征、指导针对性个体化介入治疗方面价值显著。2018年欧洲血运重建指南和欧洲冠状动脉腔内影像专家共识均推荐OCT作为指导ISR诊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多种腔内影像技术指导介入治疗的策略被相继提出,各具特点。因此,本文对OCT在识别ISR原因方面的潜在价值作一综述,介绍近年来OCT指导ISR介入治疗研究结果和相关治疗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新生内膜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支架晚期失败的重要病理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顾霞 孙勇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药物洗脱支架(DES)显著降低裸支架(BMS)早期狭窄率。然而,DES晚期并发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支架内血栓。近年,病理及影像学证据表明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药物洗脱支架(DES)显著降低裸支架(BMS)早期狭窄率。然而,DES晚期并发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支架内血栓。近年,病理及影像学证据表明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是支架晚期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此文系统阐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内血栓 新生内膜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世刚 郑博 陈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探究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的新生动脉粥样硬化(neoatherosclerosis,NA)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探究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的新生动脉粥样硬化(neoatherosclerosis,NA)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OCT的40例患者。根据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19例,LDL-C<1.8 mmol/L)和非达标组(21例,LDL-C≥1.8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病史、生化指标及服药情况,通过OCT进行NA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非达标组LDL-C水平[(2.42±0.79)mmol/L比(1.30±0.35)mmol/L,P<0.001]及胆固醇水平[(4.38±1.01)mmol/L比(3.07±0.87)mmol/L,P<0.001]均高于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达标组他汀类药物口服剂量[(15.26±2.30)mg/d比(22.38±2.10)mg/d,P=0.032]低于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OCT图像特征定量分析比较,非达标组管腔面积[(6.14±0.16)mm^2比(5.68±0.14)mm^2,P=0.038]及新生内膜再狭窄率[(25.12±1.10)%比(19.70±1.10)%,P=0.001]高于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定量分析比较,非达标组参照血管直径[(2.62±0.18)mm比(3.08±0.15)mm,P=0.049]及最小管腔内径(MLD)[(1.88±0.15)mm比(2.55±0.15)mm,P=0.002]低于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达标组血管直径狭窄率(diameter stenosis,DS)[(27.22±3.95)%比(17.42±2.52)%,P=0.040]高于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OCT图像定性分析比较,非达标组NA(78.9%比38.1%,P=0.009),异质性新生内膜(78.9%比38.1%,P=0.009),脂质斑块(73.7%比38.1%,P=0.024),钙化斑块(26.3%比4.8%,P=0.049)发生率高于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09),他汀类药物剂量(P=0.040)、男性(P=0.042)及血清肌酸酐水平(P=0.012)为NA影响因素,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洁 杨天贵 付鹏 《今日药学》 CAS 2019年第1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与冠状动脉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于冠状动脉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患者于术后9~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共纳... 目的探讨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与冠状动脉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于冠状动脉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患者于术后9~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共纳入710例患者,根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98人,非再狭窄组612人。所有患者空腹肘静脉采血进行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及相关化验检查,记录置入支架直径长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手术资料。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平均水平[(12.86±6.59) ng·mL^(-1)]低于非再狭窄组[(16.47±6.75) ng·mL^(-1)];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置入支架直径小于非再狭窄组;再狭窄组糖尿病及心梗家族史的比例高于非再狭窄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OR=0.870,95%CI:0.830~0.913,P<0.001)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预测非再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及61.2%。结论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 支架内再狭窄 炎症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向 田进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9-405,共7页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n-stent neoatherosclerosis, ISNA)是导致晚期支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ISNA具体机制未清且尚缺乏有效的...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n-stent neoatherosclerosis, ISNA)是导致晚期支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ISNA具体机制未清且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探索ISNA发生发展机制以及研究ISNA的诊治方法对于改善支架置入后患者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系统综述了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血栓形成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康周城 张光运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第4期167-170,共4页
支架内再狭窄是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支架成形术的远期疗效。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是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病理机制。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 支架内再狭窄是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支架成形术的远期疗效。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是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病理机制。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密切相关。笔者针对ApoE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支架内再狭窄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聪霞 贾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血管支架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与支架相关的病理主要表现为支架内再狭窄引起的进行性心绞痛和支架内血栓导致的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血管支架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与支架相关的病理主要表现为支架内再狭窄引起的进行性心绞痛和支架内血栓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是由生物、机械、技术及与患者自身相关的复杂相互作用介导形成的病理性新生内膜增生,有关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正不断深入。本文通过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外基质重构、炎症反应以及新生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深入探讨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新生内膜增生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婵翠 石蓓 刘志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6期747-751,共5页
药物洗脱支架在显著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同时,增加了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风险及加速了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过去认为再狭窄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新生内膜过度增殖,但新近研究发现,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扮演了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而晚期... 药物洗脱支架在显著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同时,增加了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风险及加速了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过去认为再狭窄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新生内膜过度增殖,但新近研究发现,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扮演了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而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是晚期支架失败的重要原因。现对近年来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再狭窄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支架 现状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指导药物球囊处理极晚期冠状动脉支架事件1例
15
作者 王佳旺 吴琼 +3 位作者 刘莲莲 韩雪 董传政 于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2-1053,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间断胸痛13年,加重20 d入院。患者于1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作胸痛,伴背部疼痛、出汗,程度较剧烈,症状持续不缓解,后就诊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具体不详),规律口服药物,上...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间断胸痛13年,加重20 d入院。患者于1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作胸痛,伴背部疼痛、出汗,程度较剧烈,症状持续不缓解,后就诊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具体不详),规律口服药物,上述症状控制可。2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发胸痛,就诊当地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原支架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光学相干断层影像分析
16
作者 张银芬 谢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6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分析糖尿病(DM)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像特点,探讨DM患者ISR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2017年我院确诊为ISR并行OCT的患者,分DM组和非DM组,定量及定性分析患者OCT腔内影像的相关数据。结果:共收集4...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分析糖尿病(DM)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像特点,探讨DM患者ISR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2017年我院确诊为ISR并行OCT的患者,分DM组和非DM组,定量及定性分析患者OCT腔内影像的相关数据。结果:共收集45例患者,DM组23例,非DM组22例,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两组患者在纤维斑块和脂质斑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8)。两组患者发生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42)。两组患者斑块类型、钙化斑块、混合斑块、TCFA、斑块破裂、血栓性层、胆固醇结晶、钙化结节、巨噬细胞浸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M患者OCT腔内影像分析显示再狭窄斑块含有更多的脂质堆积,其发生再狭窄的机制可能与脂质斑块、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以及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新血管形成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
17
作者 邓婵翠 石蓓 刘志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4期153-156,共4页
冠状动脉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SNA)形成可能是导致晚期血管并发症如支架内再狭窄(ISR)及晚期支架内血栓(LST)形成的重要原因,虽然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将带来严重后果,具有很高的死亡率。ISNA形成不仅涉及第一代药... 冠状动脉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SNA)形成可能是导致晚期血管并发症如支架内再狭窄(ISR)及晚期支架内血栓(LST)形成的重要原因,虽然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将带来严重后果,具有很高的死亡率。ISNA形成不仅涉及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而且第二代DES也不能完全幸免。迄今为止,关于ISNA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且尚无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支架血栓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小宁 杨跃进 +13 位作者 王天杰 吴永健 陈珏 乔树宾 袁晋青 钱杰 唐熠达 窦克非 杨伟宪 俞梦越 慕朝伟 徐波 孙中伟 许亮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544-2547,共4页
背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是一种有致死风险的介入术后晚期并发症,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23例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相关的VLST靶病变。方法入选VLST患者23例(18例DES,5... 背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是一种有致死风险的介入术后晚期并发症,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23例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相关的VLST靶病变。方法入选VLST患者23例(18例DES,5例BMS),介入治疗前于靶病变处行O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至发生VLST的持续时间BMS组明显长于DES组[(112.00±51.36)个月vs(41.39±19.64)个月,P<0.001]。BMS组新生内膜厚度大于DES组[(0.33±0.24)μm vs(0.26±0.22)μm,P<0.001]。23例VLST靶病变中,OCT明确观察到支架内新生内膜含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18例(78.26%),支架内再狭窄15例(65.22%)。新生内膜破裂15例(65.22%),DES组与B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6%vs 100%,P=0.07),破裂位于最小管腔面积处13例(56.52%)。存在无内膜覆盖支架丝17例(73.91%),DES组高于BMS组(88.89%vs 20%,P=0.008)。同时存在新生内膜破裂和无内膜覆盖支架丝8例(34.78%)。与无新生内膜破裂相比,有新生内膜破裂病变更易出现TIMI血流<3级(60.00%vs 12.50%,P=0.038)。结论本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内膜破裂在BMS和DES相关的VLST病变中均普遍存在,且DES早于BMS。新生内膜延迟愈合在DES相关的VLST靶病变中较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 新生内膜愈合延迟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指导治疗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致再狭窄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飞飞 谢悦陶 +1 位作者 宋学莲 党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018-1018,共1页
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可达10%~15%,是困扰介入医师的梦魇,随着冠心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及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数量的逐年增长,老年患者ISR的例数将呈递增趋势。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可清晰显示在体冠脉管腔内的细微结构,提... 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可达10%~15%,是困扰介入医师的梦魇,随着冠心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及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数量的逐年增长,老年患者ISR的例数将呈递增趋势。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可清晰显示在体冠脉管腔内的细微结构,提供近似组织病理学的影像学观察。OCT能够评估ISR的解剖及形态特征,探讨ISR的发生机制、为介入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本文报告1例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指导治疗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致再狭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冠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再狭窄 影像学观察 组织病理学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