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介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反思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向荣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6-52,共7页
脱域、拟态化、狂欢是新媒介时代的文化镜像表征。新媒介时代的文化镜像生产与后现代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是视觉文化和消费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媒介与技术共谋的结果。新媒介时代的文化镜像生产建构了一种文化狂欢幻象,展现文化的去深度... 脱域、拟态化、狂欢是新媒介时代的文化镜像表征。新媒介时代的文化镜像生产与后现代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是视觉文化和消费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媒介与技术共谋的结果。新媒介时代的文化镜像生产建构了一种文化狂欢幻象,展现文化的去深度化、去历史化和多元化特征,也隐现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探讨新媒介时代的文化镜像生产,梳理与反思新媒介时代文化镜像的话语隐喻,可以为现代人反思生存困境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时代 文化镜像 表征 原因 反思
原文传递
都市情感剧女性群像塑造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千一 《当代电视》 CSSCI 2020年第11期36-38,共3页
近年来,以女性群像为主体的都市情感剧创作拓展了女性精神成长的表现空间。这类电视剧在表现女性形象时存在把握女性意识的表象化、性别观念失衡以及为话题所困等诸多不足。都市情感剧创作需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深度揭示女性的生存... 近年来,以女性群像为主体的都市情感剧创作拓展了女性精神成长的表现空间。这类电视剧在表现女性形象时存在把握女性意识的表象化、性别观念失衡以及为话题所困等诸多不足。都市情感剧创作需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深度揭示女性的生存境遇与情感状况,才能塑造出真实动人的都市女性群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像塑造 女性意识 话题意识 文化镜像
原文传递
形象、镜像与幻象:莫言在俄罗斯的接受症候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树福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4-171,118,共19页
莫言在当代俄罗斯的接受,涉及语言与文学、历史与文化、精英与大众、学术与政治等不同层面。在译介传播方面,莫言在俄罗斯被视为一个陌生的东方他者,呈现为比较边缘和相对漠视的异域形象;在接受态势方面,莫言在俄罗斯精英群体和普通读... 莫言在当代俄罗斯的接受,涉及语言与文学、历史与文化、精英与大众、学术与政治等不同层面。在译介传播方面,莫言在俄罗斯被视为一个陌生的东方他者,呈现为比较边缘和相对漠视的异域形象;在接受态势方面,莫言在俄罗斯精英群体和普通读者眼中呈现出彼此矛盾的认知,构成域外的多重悖论镜像;在价值判断方面,其人其作多限于知识层面和实践功能,表现为模糊漂浮的中国幻象。这种多样的接受情状本质上源于帝俄—苏联时代的汉学传统和知识生产体制,汉学研究在学科体制中处于边缘弱势地位,无法在观念层面发挥思想功能。由此,莫言在俄罗斯的接受症候,成为当代中俄文学跨语际实践的鲜活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形象 文化镜像 中国幻象 俄罗斯知识界 接受症候
原文传递
文化镜像视角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4
作者 丁蕾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23-125,共3页
开拓和丰富语言国际传播途径,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国家文化发展与推进的必然战略选择,也是展示民族文化价值与文明成果的契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利用文化类课程教学这一平台,展示中国形象,越来越多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中国学... 开拓和丰富语言国际传播途径,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国家文化发展与推进的必然战略选择,也是展示民族文化价值与文明成果的契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利用文化类课程教学这一平台,展示中国形象,越来越多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开始将视角转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挖掘。“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项事业,可尝试在“文化镜像”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摆脱过去汉语教学的局限、走向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进的实施路径,探索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语言国际教育中国学派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镜像 国际中文教育 文化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英汉服饰习语文化镜像透视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玉昌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41-43,77,共4页
习语是人类文化在语言中积淀的精髓,与服饰有关的习语敏感地反映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历程,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属性。本文从纺织纤维、冠饰、衣衫、裤裙、鞋袜等五个方面对英汉服饰习语进行文化溯源,解析其中所蕴涵的英汉民族生产生... 习语是人类文化在语言中积淀的精髓,与服饰有关的习语敏感地反映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历程,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属性。本文从纺织纤维、冠饰、衣衫、裤裙、鞋袜等五个方面对英汉服饰习语进行文化溯源,解析其中所蕴涵的英汉民族生产生活体验和风俗习惯、文化心理、伦理道德和认识取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习语 文化镜像 英汉对比 文化心理
下载PDF
文化镜像与华人身份建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蒙柱环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重点表现了中国文化这一"他者"如何融入美国语境的问题,表现了中国文化如何与美国文化的碰撞、纠葛和对话。在中国文化的镜像中,华裔得以照见自己的存在,在美国语境之中建构华人的文化身份。美国华裔在文学...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重点表现了中国文化这一"他者"如何融入美国语境的问题,表现了中国文化如何与美国文化的碰撞、纠葛和对话。在中国文化的镜像中,华裔得以照见自己的存在,在美国语境之中建构华人的文化身份。美国华裔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复杂和多元,一方面,这是由于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不同,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书写和文化身份建构本身也是"一个产出的历史过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中国文化 文化镜像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四书五经》儒家文化他者镜像的构建——以《中国丛报》为例
7
作者 宁博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24年第8期0038-0040,共3页
在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儒家文化经典作品《四书五经》的英译本在《中国丛报》上发表。译者郭实腊以“他者”视角,以非客观的方式译介了全部九部作品,在西方世界构建了被扭曲的中国儒家文化之镜像。
关键词 《四书五经》 文化镜像 《中国丛报》
下载PDF
《我的阿勒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范式创新
8
作者 董莉 刘海琨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4期26-30,共5页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是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短剧,剧集核心围绕“疆二代”少女李文秀之人生历程展开,细腻描绘了她怀揣写作梦想,从城市重返草原的心路历程。该剧秉持高远的创作理念、真挚的艺术情感、唯美的自然景观,以及深刻的...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是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短剧,剧集核心围绕“疆二代”少女李文秀之人生历程展开,细腻描绘了她怀揣写作梦想,从城市重返草原的心路历程。该剧秉持高远的创作理念、真挚的艺术情感、唯美的自然景观,以及深刻的美学追求,成功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不仅生动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对当地游牧民族的生活进行了深入记录和反思,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本文从时代主题、地缘想象及文化镜像等维度,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了该剧成为民族题材创新表达的典范,并实现了文学与影视的融合与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题材电视剧 时代主题 地缘想象 文化镜像 创新
下载PDF
地域、宗教及民族:西藏电影的文化镜像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宝富 傅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西藏作为一个原初的、纯净的文化镜像,在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想象与建构。本文从高原风光志、佛教风物志、藏族风情志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释西藏影像的地域符码、西藏语境的宗教信仰、西藏镜语的民族符号,从而解读西藏影视作品的审美价... 西藏作为一个原初的、纯净的文化镜像,在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想象与建构。本文从高原风光志、佛教风物志、藏族风情志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释西藏影像的地域符码、西藏语境的宗教信仰、西藏镜语的民族符号,从而解读西藏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影像 地域符码 宗教信仰 民族符号 文化镜像
下载PDF
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向荣 雷云茜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123,179,共7页
木心的《从前慢》不仅是一个怀旧文本,同时也是一个“慢速审美”生存的镜像文本。当下《从前慢》以二次创作的方式被广泛热议,诗中的“慢记忆”书写隐喻了一种“慢速审美”理念,表达了现代人对加速现代性文化镜像的回应和反思。“慢速... 木心的《从前慢》不仅是一个怀旧文本,同时也是一个“慢速审美”生存的镜像文本。当下《从前慢》以二次创作的方式被广泛热议,诗中的“慢记忆”书写隐喻了一种“慢速审美”理念,表达了现代人对加速现代性文化镜像的回应和反思。“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观念为对抗竞速文化下的新异化提供了一种美学反思路径。现代人提倡慢速的生活态度,呼吁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正反映出竞速时代的审美救赎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速时代 文化镜像 慢记忆 慢速审美现代性
原文传递
关于到底何为大学文化的新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兴林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4年第4期3-8,共6页
大学文化是大学这一特殊社会组织多方面、多层次活动的文化气息和要素所构成的特殊文化气质、氛围与场域,由一代代大学人不懈追求所积淀和升华,又给一代代大学人以涵养和哺育。大学文化的源头与根基在于大学人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以及对... 大学文化是大学这一特殊社会组织多方面、多层次活动的文化气息和要素所构成的特殊文化气质、氛围与场域,由一代代大学人不懈追求所积淀和升华,又给一代代大学人以涵养和哺育。大学文化的源头与根基在于大学人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以及对大学使命的坚守与秉持。现阶段,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如管理官僚化、管理思维政绩化、教师教学随意化、学生学习实用化、师生关系庸俗化等。今后仍须在凸显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及对大学使命的坚守与秉持方面着力:淡化行政意识,确立学术主体地位;突出中心意识,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强化文化育人意识,创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文化镜像 大学人
下载PDF
网络穿越小说:当代文化镜像的反讽性文本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盛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86-90,共5页
网络穿越小说是最具有网络文学特征的小说类型,它以现实的缺席作为结构文本的潜在性小说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与当代社会构成了反讽关系:一是作品文本层面生活景观的史诗性与戏剧性和当代实存层面的散文化生活景观构成了反讽关系,体现了... 网络穿越小说是最具有网络文学特征的小说类型,它以现实的缺席作为结构文本的潜在性小说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与当代社会构成了反讽关系:一是作品文本层面生活景观的史诗性与戏剧性和当代实存层面的散文化生活景观构成了反讽关系,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匮乏与欠然状态;二是穿越主人公的高大完美与当代主体性的悲剧性处境构成了反讽性关系,动摇了传统的小说创作理论。这使得网络穿越小说有着潜在的文化建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穿越小说 文化镜像 语境反讽 文化建构
下载PDF
网络时代大学生追星现象的社会文化景观及引导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瑞瑞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8-74,共7页
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发文下决心整治娱乐圈乱象的举措投射出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和资本操控的“饭圈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之深。网络时代追星现象在大学生群体的时尚圈层、审美价值、文化格调和群际意义等方面呈现出特殊样态,... 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发文下决心整治娱乐圈乱象的举措投射出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和资本操控的“饭圈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之深。网络时代追星现象在大学生群体的时尚圈层、审美价值、文化格调和群际意义等方面呈现出特殊样态,不断建构着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追星文化景观。在信息交错的时代,追星具有重要的文化镜像功能。透过大学生群体追星呈现的社会文化景观,需警惕追星现象潜在的负面效应,强化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培育和规范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偶像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承担起强国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追星现象 社会文化景观 文化镜像
下载PDF
《说文解字》蕴涵鼠之文化镜像与民族秘史探赜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交军 李国英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42-52,109,共12页
鼠在时下话语评价体系中处于鄙称贬义,其实远非历史真相全貌。穷尽《说文》鼠类字汇进行文化解读,探赜出老鼠家族成员繁多,先民对鼠类动物观察细致,并建构起一个生机勃勃、井然有序的鼠类动物世界,进而发现老鼠曾是人类的衣食父母,给予... 鼠在时下话语评价体系中处于鄙称贬义,其实远非历史真相全貌。穷尽《说文》鼠类字汇进行文化解读,探赜出老鼠家族成员繁多,先民对鼠类动物观察细致,并建构起一个生机勃勃、井然有序的鼠类动物世界,进而发现老鼠曾是人类的衣食父母,给予先民诸多启迪,为古人所敬畏,且奉作十二生肖之首,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究其因,非民间故事老鼠比赛巧胜、禽兽足趾与阴阳五行附会、鼠咬天开创世神话等三说,而是因鼠兼具众多优势使它脱颖而出,乃上古部落动物崇拜尤其是生殖崇拜的重要观物取法对象,与古代中国《周易》为代表的"生生不息"生命精神完美暗合。进一步通过"鸟鼠同穴"现象对目前全国乃至全球面临新型冠状病毒危机提供有益生态启示与哲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文化镜像 民族秘史 生殖崇拜
下载PDF
青年网络怀旧现象的社会文化景观及其引导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扣艳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8年第11期73-77,共5页
网络空间中的青年集体怀旧现象呈现出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青年群体的情绪体验、文化风格、精神时尚和意义旨归,不断建构着属于当代中国青年的集体记忆。在流动、多变、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怀旧具有重要的文化镜像功能。青年借助于过去... 网络空间中的青年集体怀旧现象呈现出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青年群体的情绪体验、文化风格、精神时尚和意义旨归,不断建构着属于当代中国青年的集体记忆。在流动、多变、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怀旧具有重要的文化镜像功能。青年借助于过去的记忆,回应当下正在经历的生活境遇,并展望未来生活,因此怀旧成为青年群体重构身份认同、修复现实创伤、塑造生存方式、反映日常生活的重要路径。与此同时,尤需警惕怀旧现象潜在的负面效应,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建设,引导当代中国青年明晰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动承担起"强国一代"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年 怀旧现象 集体记忆 文化镜像 时代使命
原文传递
作为文化镜像的海外中文——马华文学及其学术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龙扬志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6年第1期26-30,共5页
马华文学作为一份充满艰辛和荣辱的殖民遗产,提供了中文这一文学工具在世界文学格局里变异及再生的可能,其书写面临少数族裔文学发展的普遍困境。主体生存实践塑造了马华文学的基本主题和抵抗色彩,也为文学现代性诉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 马华文学作为一份充满艰辛和荣辱的殖民遗产,提供了中文这一文学工具在世界文学格局里变异及再生的可能,其书写面临少数族裔文学发展的普遍困境。主体生存实践塑造了马华文学的基本主题和抵抗色彩,也为文学现代性诉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文的域外旅行与中国文学产生密切的互文关系,在具体政治文化背景下保持不同的话语交互姿态。海外镜像对于全面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生成及其演进具有参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海外中文 文化镜像
原文传递
沈伟回归之《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真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年第2期24-27,共4页
《融》作为沈伟远乡去国26年后的回归之作,在呈现多媒介融合的视觉盛宴的同时,着力传达《易经》中的哲学观念,体现了沈伟打通界域的尝试和艺术成就。但观众的审美经验积累、艺术感受力和文化理解力未能抵达作品"沉浸式"观演... 《融》作为沈伟远乡去国26年后的回归之作,在呈现多媒介融合的视觉盛宴的同时,着力传达《易经》中的哲学观念,体现了沈伟打通界域的尝试和艺术成就。但观众的审美经验积累、艺术感受力和文化理解力未能抵达作品"沉浸式"观演的潜在要求,反而显示了破坏力的一面。同时,《融》是沈伟域外艺术经验的移植和重塑,所体现的圆熟是形式与技术层面的积累,更为理想的艺术创造尚需时日和自省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 多媒介 沉浸式 技艺 文化镜像 自省
原文传递
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剧的大我化倾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爱国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1期118-126,共9页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历史剧是中国现代历史剧创作的起点。因个性主义时代思潮的渗透,该时期的历史叙事在价值追求上往往呈现为一种大我化倾向,用现代镜像理论来考察,即发现"大我"是"五四"时期的文化镜像,它对于中国...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历史剧是中国现代历史剧创作的起点。因个性主义时代思潮的渗透,该时期的历史叙事在价值追求上往往呈现为一种大我化倾向,用现代镜像理论来考察,即发现"大我"是"五四"时期的文化镜像,它对于中国历史剧实现现代性转换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在郭沫若、王独清、顾一樵等人的历史剧中,这种价值取向体现为对时代所期望的"超人"、"女神"和"英雄"等意识形态之物进行文化询唤,并在艺术审美上表现出新的特质。但是,受时代、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文化镜像往往有历史复杂性与局限性的一面,需要我们以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 历史叙事 大我 文化镜像 文化询唤
下载PDF
清代惠远城望河楼及其文化镜像剖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赖洪波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望河楼是清代西域首府惠远城的一大名胜,历经乾、嘉、道三朝,后虽毁于伊犁河洪水之患,但其文化影响巨大,至今仍在伊犁各族人民中传颂。对望河楼之演变兴衰及其文化镜像予以评述。
关键词 望河楼 诗歌 Wanghulu之谜 文化镜像
下载PDF
文化镜像视野下的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昭莉 吴兴帜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36-42,共7页
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在于文化原生主体的自觉,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文化对自我和他者的价值,进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自觉的按照文化逻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国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遵循着客位保护与主位传承的路径,... 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在于文化原生主体的自觉,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文化对自我和他者的价值,进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自觉的按照文化逻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国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遵循着客位保护与主位传承的路径,主客位间的关系犹如人与镜子、镜像之间关系,主体通过镜面成像认知自我。文章在拉康的镜像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文化镜像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以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为例,把客位遗产保护事项视为镜像,讨论作为遗产主体的长角苗如何在生态博物馆镜像下,实现自我文化自觉和文化保护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镜像 文化自觉 遗产主体 遗产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