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设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1
-
-
作者
赵芳规
-
出处
《甘肃教育》
1997年第4期36-37,共2页
-
文摘
设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正宁一中赵芳规○中学语文教学○“学而不思则罔”,“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设疑、质疑、解疑,进行启发式教学,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教...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儒夫上校
人物形象
国主义
中学语文教学
路瓦栽
教师设疑
设疑教学法
《柏林之围》
试题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析统计课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 2
-
-
作者
李秋云
-
机构
洛阳市财会学校专业基础教研室
-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61-62,共2页
-
-
关键词
课堂提问
统计课
教师设疑
置信区间
设疑的原则
创造性提问
区间估计
教学中
点估计
创造性思维能力
-
分类号
C8-4
[社会学—统计学]
-
-
题名对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探究
- 3
-
-
作者
冯晓中
-
机构
山西省中药材学校
-
出处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9年第Z2期40-41,共2页
-
文摘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理解和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够起作用,由此断定双边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教师的引导、启发只处于主导地位。因此...
-
关键词
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
氢氧化铝
酸式电离
教学目标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调动主体
教师设疑
教学活动
溶液反应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问题导学中教师的设疑与学生的质疑
- 4
-
-
作者
王佳宾
-
机构
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
-
出处
《神州》
2012年第12期315-316,共2页
-
文摘
“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做好“问题导学”,坚持“知识问题化”基本原则,把握“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问题探究化”的基本要求。
-
关键词
问题导学
教师设疑
学生质疑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 5
-
-
作者
王立诚
-
机构
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
-
出处
《最小说》
2020年第2期150-151,共2页
-
文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既是个人发展、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核心素养下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就语文课堂而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措施有:巧用生动有趣时新的辅助材料,努力引导、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教师设疑: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搭建平台、创设契机;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肯定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独立思考
教师设疑
问题意识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质疑教学法”,开辟新境界
- 6
-
-
作者
蔺晓林
-
机构
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五中学
-
出处
《宁夏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0-11,共2页
-
文摘
"质疑教学法",开辟新境界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五中学蔺晓林"质疑教学法"是教师在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法。近几年,我们在教改实践中本断地摸索和完善这一教学方法,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倡导...
-
关键词
质疑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设疑
酯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
课堂教学质量
氧化一还原反应
教学方法
化学平衡
-
分类号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学生质疑及其与教师设疑的关系
- 7
-
-
作者
袁庆晖
-
机构
河南省安阳市曙光中学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10,共2页
-
文摘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相互交流的表现形式多是通过“生疑”和“质疑”来实现的。换言之,“生疑”和“质疑”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基本载体。
-
关键词
学生质疑
教师设疑
启发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
学习方式
-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问”在语文个性化阅读中的作用
- 8
-
-
作者
王立诚
-
机构
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
出处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第7期146-147,共2页
-
文摘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种自由安全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阅读,是一种走进作品、与作者直面对话的阅读,是一种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阅读。然而,在开展语文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种种误区和隐忧又不约而同地出现。本文就这个实际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教师设疑和学生质疑”在语文个性化阅读中的作用。
-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
教师设疑
学生质疑
有效阅读
-
分类号
G62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问题教学法”刍议
被引量:3
- 9
-
-
作者
商萍
-
出处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03年第4期36-36,共1页
-
文摘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很难发挥出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所以,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
-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教学方法
文化遗产
“拿来主义”
爱因斯坦
教学过程
传统语文
教师设疑
荔枝
说明文教学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卢杰民
冯燕瑛
-
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3-43,共1页
-
文摘
理科教学中的许多概念、定律的形成,大多以实验为基础。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去培养。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性实验、验证性实验,都为学生学习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规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是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实验教学仅仅局限于上述形式是很不够的,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忽视的方面。 中学教学大纲中特别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应适当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数目。要让学生手脑并用地做实验。”
-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手脑并用
实验题
操作性实验
教师设疑
理科教学
成功感
类实验
实验器材
提高学生素质
-
分类号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学课的几种结尾形式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王成新
-
出处
《辽宁教育》
1997年第10期40-40,共1页
-
文摘
数学课的几种结尾形式□王成新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大脑高度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热情最低的时候。若教师能设计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结尾,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下面浅谈几种结尾形式。一、讨论式。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
-
关键词
数学课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结尾形式
教学内容
课尾小结
课堂教学
表面积
教师设疑
圆的认识
面积和面积单位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围绕“热”字教《看戏》
- 12
-
-
作者
杜保军
-
机构
吉林吉化一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8年第10期14-14,共1页
-
文摘
《看戏》一文的中心意思是赞美“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一字立骨,如果教师紧扣一个经艺术加工的“热”字板书进行讲授,必能取得提纲挈领、醒目、易记之功效。首先,故事发生在一个暑气并没有收敛的盛夏夜晚,“劳动人民”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
-
关键词
观众
艺术家
教师设疑
主要人物
梅兰芳
环境描写
间接表现
中心意思
表演艺术
屏住呼吸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课堂讨论三法
- 13
-
-
作者
药爱明
-
出处
《山西教育(管理版)》
1996年第4期27-27,共1页
-
文摘
课堂讨论三法药爱明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交往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投入和交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才会把理智、情感等积极的因素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讨论的进行才会卓有成效。讨论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种:一、缘疑而问,相机诱导学生的思维水平大...
-
关键词
课堂讨论
课堂教学
心理机能
课堂气氛
思维活动
思维的深刻性
实践环节
综合评价
教师设疑
“最近发展区”
-
分类号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教学模式
- 14
-
-
作者
余靖
-
机构
大姚师范学校
-
出处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2年第14期33-33,共1页
-
文摘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构建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精神、首创精神和独立自主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在钻研教育理论。
-
关键词
学生创新
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设疑
独立自主能力
学生主体
素质教育
查阅图书资料
创新能力
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人才
-
分类号
G42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文化科学—教育学][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设疑的启发性 灵活性 科学性
- 15
-
-
作者
李俊卿
-
机构
双鸭山市教育学院
-
出处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1999年第4期26-26,共1页
-
-
关键词
教师设疑
场顺序
《珍贵的教科书》
积极思维
阅读教学
认识问题
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训练
《田忌赛马》
思维品质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罗盛教》一课的教学设计
- 16
-
-
作者
齐静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1998年第Z2期64-64,共1页
-
-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环境描写
国际主义
抗美援朝
人的表现
教师设疑
高声朗读
形象刻画
精神品质
伟大意义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