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梓明 陶飞亚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3-59,共7页
晚清西方传教士继承了明清之际传教士学者的传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面临的社会问题,更新了西方自马可波罗、利玛窦以来关于中国的知识,在正负两个方面促进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也为中国人认识自身社会提供了某种... 晚清西方传教士继承了明清之际传教士学者的传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面临的社会问题,更新了西方自马可波罗、利玛窦以来关于中国的知识,在正负两个方面促进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也为中国人认识自身社会提供了某种参照。一批对中国文化有较多了解的传教士,有些成为近代西方汉学的开创者,有些成为在华传教运动的头面人物,更多的成为教会教育事业的创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中国文化 马礼逊 《万国公报》 教务杂志 儒学 花之安 基督教 中国社会 理雅各
下载PDF
传教士 儒学 儒学教育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卫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9-54,共6页
传教士 儒学 儒学教育胡卫清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的西方传教士,其活动近年逐渐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但研究多偏重于西学传播。实际上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经传教士之手东渐的西学固然影响了中国人,而中国的儒学... 传教士 儒学 儒学教育胡卫清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的西方传教士,其活动近年逐渐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但研究多偏重于西学传播。实际上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经传教士之手东渐的西学固然影响了中国人,而中国的儒学也同样深刻地触动了传教士。传教士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儒学教育 基督教教育 文化战略 花之安 教务杂志 道德教育 美华书馆 林乐知 孔子
下载PDF
美国汉学刊物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松 姚冰欣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19-137,共19页
学术刊物是美国汉学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创办进程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汉学史发展脉络,推动了汉学的纵深发展。以汉学刊物为窗口,可以透视美国汉学的阶段性特点。根据时间的历史坐标,美国汉学刊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阶段:传教士时期,... 学术刊物是美国汉学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创办进程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汉学史发展脉络,推动了汉学的纵深发展。以汉学刊物为窗口,可以透视美国汉学的阶段性特点。根据时间的历史坐标,美国汉学刊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阶段:传教士时期,以《中国丛报》与《教务杂志》为代表;本土化与分化时期,以各学会会刊为典型;当代学科细分化时期,以《中国文学》为代表。不同时期的汉学刊物体现了特定的创刊理念与发展思路。分析代表性的汉学刊物,可以为推进整体的美国汉学史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丛报》 教务杂志 《美国东方学会会刊》 《哈佛亚洲研究学报》 《中国文学》
下载PDF
1934—1937年间的新生活运动与基督教——以《教务杂志》为中心 被引量:6
4
作者 汪思涵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65-82,共18页
新生活运动和基督教的关系建立在理解目标的基础之上。从教会的角度,新生活运动精神重塑的目标和对基督教的友好态度都具有吸引力,而运动军事化和政治化的目标则让教会有所顾虑。在政权的邀请下,基督教以精神力量和社会服务团体的双重... 新生活运动和基督教的关系建立在理解目标的基础之上。从教会的角度,新生活运动精神重塑的目标和对基督教的友好态度都具有吸引力,而运动军事化和政治化的目标则让教会有所顾虑。在政权的邀请下,基督教以精神力量和社会服务团体的双重姿态加入了新生活运动,但时时保持着对政教关系的反思。从政权的角度,基督教既是对新生活运动的补充,又是争取国外支持的辅助。随着中日战争的迫近和爆发,政教关系、战争与和平的讨论进一步展开,基督教与新生活运动都在新的局势下调整着目标和关系。二者的合作越来越多地体现于具体的服务工作,并一起被吸收进民族救亡运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基督教 教务杂志
下载PDF
同为异国传教人: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对天主教的态度转变解析——以The Chinese Recorder(1867—1941)为依据 被引量:5
5
作者 陶飞亚 田燕妮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7,共10页
新教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对天主教的态度,经历了由对天主教的两分法到基本否定再到基本肯定的一个转变过程。最初,新教传教士对天主教的传教内容和传教方式持批评态度,但对天主教传教士的献身精神给予了肯定。19世纪末,随着部分天主教传... 新教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对天主教的态度,经历了由对天主教的两分法到基本否定再到基本肯定的一个转变过程。最初,新教传教士对天主教的传教内容和传教方式持批评态度,但对天主教传教士的献身精神给予了肯定。19世纪末,随着部分天主教传教士袒护教徒、干预诉讼引起民教纠纷以及两教冲突的增多,新教传教士对天主教的态度趋于基本否定。民国后,在新教自身传教理念和天主教传教行为改变的基础上,新教对天主教的传教活动持基本肯定态度。这说明由于处境不同,近代在华两教关系并非像其在欧美那样相互对立和敌视,而是有同为异乡传教人的某种身份认同。这种处境变化带来的认同变化值得重新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 天主教 传教士 教务杂志
下载PDF
近代内地会传教士叶长青与川边社会--以《教务杂志》史料为中心的介绍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冯宪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70,共14页
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传教士叶长青(James.Huston Edgar,1872~1936年)是清末民国时期川边传教布道的重要人物,著述颇丰,在人类学、地理学、考古学、宗教学等方面有一定建树。他还对川边嘉绒藏族和白石崇拜宗教信仰进行过考察... 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传教士叶长青(James.Huston Edgar,1872~1936年)是清末民国时期川边传教布道的重要人物,著述颇丰,在人类学、地理学、考古学、宗教学等方面有一定建树。他还对川边嘉绒藏族和白石崇拜宗教信仰进行过考察。经研究考证,他的中文名字为叶长青,国籍为澳大利亚。从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编《中华归主》第四章第五节"川边"内容的出处来源看,编辑存在有疏漏不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长青 川边 教务杂志
下载PDF
《教务杂志》中关于“Protestant Church”中文名称的讨论
7
作者 程小娟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193,共9页
《教务杂志》从1888年到1908年陆续发表了三十余篇通信、专题文章等,讨论“Protestant Church”的中文名称问题。讨论者在“耶稣教”“基督教”“福音教”“新教”“更正教”等各种名称间徘徊不定。从反复的辩驳中可见,他们在中文名称... 《教务杂志》从1888年到1908年陆续发表了三十余篇通信、专题文章等,讨论“Protestant Church”的中文名称问题。讨论者在“耶稣教”“基督教”“福音教”“新教”“更正教”等各种名称间徘徊不定。从反复的辩驳中可见,他们在中文名称取舍中主要考量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Protestant Church”究竟是什么;二是如何对“Protestant Church”进行处境化呈现。持续的讨论使正在使用中的那些“Protestant Church”中文名称的用法及其理据得以明晰化,消除了误解,促进了包容,讨论中展现出的思路对当下基督教中国化的实践也颇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务杂志 基督教 新教 天主教
原文传递
来华新教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小说——以《教务杂志》刊载的评论为中心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轶旻 孙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2-158,160,共7页
《教务杂志》是在华基督教会办刊时间最长的英文期刊,代表了主流教会和传教士的思想和见识。其刊载的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评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态度和看法。新教传教士主要把中国小说当作中国人道德观... 《教务杂志》是在华基督教会办刊时间最长的英文期刊,代表了主流教会和传教士的思想和见识。其刊载的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评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态度和看法。新教传教士主要把中国小说当作中国人道德观念的样本,并籍此来了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同时,他们对中国小说的态度带有很实际的传教的意义,他们比天主教传教士采取了更为灵活主动的策略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国小说的这种态度正体现了他们为传播宗教而采取的文化适应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务杂志 新教传教士 道德 传教策略
下载PDF
《教务杂志》“译名之争”的传播学透视 被引量:3
9
作者 程小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9,共8页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杂志》中的"译名之争"。从传播中符码转换的维度考查发现,为了使传播得以达成,传教士大多致力于确认哪一个中文符码更能引起中国人与传教士间共同的宗教(及语言)经验。从传播中学习的维度切入则发...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杂志》中的"译名之争"。从传播中符码转换的维度考查发现,为了使传播得以达成,传教士大多致力于确认哪一个中文符码更能引起中国人与传教士间共同的宗教(及语言)经验。从传播中学习的维度切入则发现,传教士要想让中国人接受准确的God观念,就需要保证刺激→反应结的孤立性,共同经验的存在反而会引起反应的含混。然而传教士也发现,影响学习的其他因素会弥补符码选择的不足。译名争论中的这些现象启发我们留意传播中存在的操控的可能性,这为灵活干预文化传播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务杂志 译名之争 传播
下载PDF
传教士与中国历史研究:以《教务杂志》为中心的量化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华杰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3期50-62,共13页
《教务杂志》是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一份英文刊物。该刊物除了教务内容的相关记述外,还记录了大量传教士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译介和评述。本文从中西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动的宏观历史变迁下,考察传教士中国历史研究旨趣的动态变化,... 《教务杂志》是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一份英文刊物。该刊物除了教务内容的相关记述外,还记录了大量传教士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译介和评述。本文从中西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动的宏观历史变迁下,考察传教士中国历史研究旨趣的动态变化,归纳分类其中国历史研究的内容,探讨影响其中国历史研究的背景因素,进而分析其中国历史研究中所展现出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中国历史研究 教务杂志 汉学
下载PDF
博习书院述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卫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7-81,86,共6页
博习书院述论胡卫清苏州博习书院、宫巷中西书院及上海中西书院是东吴大学的三个源流,其中又以博习书院历史最为久远,现存有关博习书院的史料散见各处,搜罗不易,且相互矛盾之处较多。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史料,加以考订,连缀成篇,以... 博习书院述论胡卫清苏州博习书院、宫巷中西书院及上海中西书院是东吴大学的三个源流,其中又以博习书院历史最为久远,现存有关博习书院的史料散见各处,搜罗不易,且相互矛盾之处较多。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史料,加以考订,连缀成篇,以期对博习书院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监理会 寄宿学校 东吴大学 走读学校 述论 教务杂志 名学生 宗教教育 基督教
下载PDF
革命与改良的相遇:来华新教传教士话语中的中国共产党(1928—1936)——以〈T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卫华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9,共10页
在1927年国共分手之后的十年,随着中共在中国的实践展开,其对基督教的政策也甚为严厉,这激起了传教士对中共的正视。中共逐渐成为了传教士话语中的关键词。通过对〈TheChineseRecorder〉相关言论的梳理,本文发现,传教士并没有片面地否... 在1927年国共分手之后的十年,随着中共在中国的实践展开,其对基督教的政策也甚为严厉,这激起了传教士对中共的正视。中共逐渐成为了传教士话语中的关键词。通过对〈TheChineseRecorder〉相关言论的梳理,本文发现,传教士并没有片面地否定中共,其对中共的态度相当复杂,声音相当多元,有认同、有应对、有竞争、有责难,也有反思、羡慕、模仿和互动,其中对话与反思是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中国共产党 教务杂志
下载PDF
《教务杂志》中“God”汉译讨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小娟 《圣经文学研究》 2009年第1期114-131,共18页
"God"的汉译问题是传教士在《教务杂志》上热烈而又长久讨论的话题之一。仔细分析传教士的讨论文章发现,他们在对"God"希伯来原文的理解、对中国语言文化和相关名词的理解、对当下中国读者的理解、对传教士自身所... "God"的汉译问题是传教士在《教务杂志》上热烈而又长久讨论的话题之一。仔细分析传教士的讨论文章发现,他们在对"God"希伯来原文的理解、对中国语言文化和相关名词的理解、对当下中国读者的理解、对传教士自身所处传统的理解等方面都存在着分歧,这些分歧导致不同的译名主张。这是一个富有诠释学意味的问题,从共时的角度看,传教士间诠释的冲突成为译名解决的障碍,而从历时的角度看,诠释的冲突带来视野的融合,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务杂志 GOD 翻译 诠释
下载PDF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上古神话研究--以《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淑庆 崔华杰 《民俗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27-32,共6页
晚清传教士从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主义出发,试图以《圣经》为基准,在中国典籍中爬梳中国上古史,索隐、比拟及调和中外历史文化,借此打破中西文化的沟通藩篱,以证明《圣经》的权威性及其普世价值。其中既有对比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与《圣经》... 晚清传教士从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主义出发,试图以《圣经》为基准,在中国典籍中爬梳中国上古史,索隐、比拟及调和中外历史文化,借此打破中西文化的沟通藩篱,以证明《圣经》的权威性及其普世价值。其中既有对比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与《圣经》记载的暗合之处,也有对中国上古时期之上帝的信奉文献的爬梳,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上古人物与《圣经》人物的比拟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传教士 中国上古神话 教务杂志
原文传递
对英国近代汉学家伟烈亚力的回忆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第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8年第5期18-27,共10页
对英国近代汉学家伟烈亚力的回忆①〔法〕高第也许会令许多人感到奇怪,一个外籍的法国天主教徒,怎么会来到文会讲述一个英国新教徒的生平事迹。我想,听一听我这位已故朋友的优秀业绩,绝不会浪费诸位的宝贵时间。实际上,伟烈亚力(... 对英国近代汉学家伟烈亚力的回忆①〔法〕高第也许会令许多人感到奇怪,一个外籍的法国天主教徒,怎么会来到文会讲述一个英国新教徒的生平事迹。我想,听一听我这位已故朋友的优秀业绩,绝不会浪费诸位的宝贵时间。实际上,伟烈亚力(AlexanderWylie)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烈亚力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 法国汉学家 耶稣会士 英国近代 教务杂志 图书馆目录 《北华捷报》 传教士 中国研究
原文传递
谢卫楼与曹操形象的海外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燕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3,共10页
19世纪美国汉学家谢卫楼撰写的《曹操生平及时代概况》,是英语世界首次系统解读曹操形象的长篇大论。该文不仅将三国时代置于世界版图的历史框架,而且为曹操形象的海外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域。曹操由此不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代奸... 19世纪美国汉学家谢卫楼撰写的《曹操生平及时代概况》,是英语世界首次系统解读曹操形象的长篇大论。该文不仅将三国时代置于世界版图的历史框架,而且为曹操形象的海外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域。曹操由此不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代奸雄,更不是民间舞台上的白脸奸相,他甚至走出了中国语言的文化传统,被用英文符码打造成一个拿破仑式的军事奇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卫楼 教务杂志 曹操 三国演义
原文传递
国民革命与在华基督教差会的权势转移——以The Chinese Recorder为文本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燕妮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1期17-33,195-196,共19页
国民革命使在华基督教差会的传教事业受到强烈冲击,但也促使诸多传教士对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和国家主权平等的意愿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同时,传教士对国民革命用暴力来反对基督教的行为,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破坏性感到无奈,这也迫使他... 国民革命使在华基督教差会的传教事业受到强烈冲击,但也促使诸多传教士对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和国家主权平等的意愿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同时,传教士对国民革命用暴力来反对基督教的行为,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破坏性感到无奈,这也迫使他们纷纷撤离中国传教区域。但为了尽可能保持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的既有影响,在华传教士不得不加速将差会权力向中国基督徒转移的步伐。尽管这种权势转移相当有限,但它为中国基督徒在差会中的地位凸显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也为基督教的中国化开辟了一条可能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革命 基督教 权势转移 教务杂志
原文传递
晚清英文史料中的“苏州形象”——以《教务杂志》为中心
18
作者 卞浩宇 《城市史研究》 2022年第1期212-228,共17页
《教务杂志》是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创办的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份英文刊物。1882~1888年,来华传教士潘慎文、杜步西先后在《教务杂志》上发表了9篇有关苏州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生... 《教务杂志》是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创办的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份英文刊物。1882~1888年,来华传教士潘慎文、杜步西先后在《教务杂志》上发表了9篇有关苏州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生百态等内容,较为真实地记录了19世纪末古城苏州的形象,为当时西方人了解苏州历史风貌、体验苏州文化风情提供了一条“便捷之道”,同时也为进一步挖掘苏州历史、保护历史古城风貌、对外传播苏州文化以及打造苏州城市国际形象等提供了相关的借鉴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英文史料 教务杂志 苏州形象
下载PDF
《教务杂志》英译《孔子家语》及其孔子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伊革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4期59-69,共11页
《教务杂志》通过刊载大量儒学研究论文及儒学典籍的英译文,深入探讨儒家文化及孔子思想。连载于《教务杂志》的赫真信英译《孔子家语》系英语世界最早的英译文,通过学术性序言、阐释性注释以及显性化译文等翻译策略凸显了孔子的伦理道... 《教务杂志》通过刊载大量儒学研究论文及儒学典籍的英译文,深入探讨儒家文化及孔子思想。连载于《教务杂志》的赫真信英译《孔子家语》系英语世界最早的英译文,通过学术性序言、阐释性注释以及显性化译文等翻译策略凸显了孔子的伦理道德典型、博学多才的智者以及循循善诱的师者形象,向西方世界展示了儒家文化和孔子形象,不仅对儒家文化和孔子形象建构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西方世界读者认知中国早期社会文化历史图景提供了资源和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务杂志 《孔子家语》 孔子形象 儒学 赫真信
下载PDF
“和平”观念与“九一八”事变前后在华传教士对中日关系之认识——以《教务杂志》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军杰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3-87,共5页
"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关系的变化引起西方传教士的关注。和平、军事、军国主义成为传教士讨论的热点。中日关系、和平、军国主义等词语也成为传教士话语的关键字,但和平始终是传教士所有行动和观念的最终归宿。本文以新教传... "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关系的变化引起西方传教士的关注。和平、军事、军国主义成为传教士讨论的热点。中日关系、和平、军国主义等词语也成为传教士话语的关键字,但和平始终是传教士所有行动和观念的最终归宿。本文以新教传教士的主流刊物《教务杂志》为主要史料,考察"九一八"事变前后传教士对时局的认识、对和平的呼吁和对中国教会对军国主义态度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传教士 中日关系 教务杂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