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 被引量:2
1
作者 徐雍 沈静 +1 位作者 唐淑珍 卢炎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354-356,共3页
培养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并制备内皮细胞膜,以内皮细胞膜为抗原,经酶联免疫吸附法(M-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并将结果与细胞ELISA作比较。实验表明,两方法符合率为92%,抗内皮细胞抗体阳... 培养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并制备内皮细胞膜,以内皮细胞膜为抗原,经酶联免疫吸附法(M-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并将结果与细胞ELISA作比较。实验表明,两方法符合率为92%,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率两法差异无显著性(X ̄2=0.06,P>0.05),抗体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0.51,P<0.01),但M-ELISA可检测IgG、IgM两型抗体,能节省大量试剂及血清,省时省力,便于推广,也适于制作药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内皮细胞 ELISA
原文传递
抗内皮细胞抗体与丙硫氧嘧啶引起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小血管炎病变活动相关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峰 赵明辉 +1 位作者 张颖 章友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在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引起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检测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cellantibody,AECA),探讨其在该类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在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引起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检测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cellantibody,AECA),探讨其在该类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1例PTU引起的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及10例临床上使用PTU治疗甲亢,无系统性血管炎症状而ANCA阳性的患者,应用体外原代培养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制备可溶性抗原,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ECA。结果:PTU相关ANCA阳性小血管炎组患者疾病活动期共有10(91%,10/11)例病人血清可检出AECA,有6种不同的蛋白可以被识别。对以上10例AECA阳性患者同时测定了其缓解期血清的AECA,发现其中7例AECA转为阴性,3例出现的条带与活动期比较无差别。使用PTU治疗甲亢,无系统性血管炎症状而ANCA阳性患者组中未检出AECA。结论:PTU相关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中存在着不同分子质量大小的AECA,AECA在该类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具有比ANCA更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丙硫氧嘧啶 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下载PDF
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ET、sVCAM-1、AEC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朱丽平 谭晓晔 +1 位作者 蒯烨滨 邵炳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sVCAM-1)及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0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 目的探究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sVCAM-1)及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0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两组维持给药1周。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水平,双抗体夹心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的血清sVCAM-1及AECA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中途退出,最终对照组纳入51例,研究组纳入53例。治疗后,两组血清ET、sVCAM-1及AEC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突发性耳聋患者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T、sVCAM-1及AECA表达水平,临床疗效较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多注射液 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 临床疗效 血清内皮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 血清内皮细胞
下载PDF
MMP-9、AECA、ANCA蛋白在川崎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晓华 王倩 赵建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42例,分为冠脉损害(CAL)组16例,无冠脉损害(NCAL)组26例,以20例普通发热患儿、15例...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42例,分为冠脉损害(CAL)组16例,无冠脉损害(NCAL)组26例,以20例普通发热患儿、15例择期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各组血清MMP-9、AECA和ANCA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明胶酶谱法分别测定单个核细胞MMP-9 m RNA表达及血清MMP-9酶活性。结果 KD急性期外周血MMP-9 m RNA表达、蛋白水平及酶活性均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CAL组较NCAL组升高更显著(P均<0.05)。KD缓解期MMP-9 m RNA表达、蛋白水平及酶活性较急性期降低(P均<0.01)。KD急性期AECA、ANCA蛋白水平均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CAL组ANCA蛋白水平高于NCAL组(P<0.01)。KD急性期血清AECA水平与MMP-9呈正相关(r=0.77,P<0.01)。急性期CAL组MMP-9、ANCA与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瓣环内径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57,P<0.05;r=0.88,P<0.01)。结果 MMP-9、AECA、ANCA蛋白参与KD血管炎及冠脉损害过程,检测其血清水平对早期预测冠脉损害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质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gA型抗内皮细胞抗体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柏谕 杨光路 任少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IgA型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36例HSP患儿,其中26例无肾损害(HSP组),10例紫癜性肾炎(HSP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血清IgA-AECA及ICAM-1的...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IgA型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36例HSP患儿,其中26例无肾损害(HSP组),10例紫癜性肾炎(HSP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血清IgA-AECA及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SP组相比,HSPN组IgA-AECA及ICAM-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AECA与ICAM-1呈显著正相关(r=0.746,P<0.01)。结论 IgA-AECA可能作为HSP患儿ICAM-1高表达的始动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儿童
下载PDF
系统性血管炎中抗内皮细胞抗体的检测及其靶抗原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文洁 唐福林 +2 位作者 赵岩 陈华 董怡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6期3272-3276,共5页
目的检测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中阳性率,探讨其可能致病机制.方法实验组选取113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对照组为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例类风湿关节炎(RA)及20名正常人.提取EA.hy926内皮细胞株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 目的检测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中阳性率,探讨其可能致病机制.方法实验组选取113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对照组为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例类风湿关节炎(RA)及20名正常人.提取EA.hy926内皮细胞株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以上各组患者血清中AECA阳性率,进而应用双向电泳结合免疫印迹法、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LC-ESI-MS/MS)分析,分离和鉴定AECA靶抗原.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系统性血管炎、SLE患者AECA阳性率明显高于R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系统性血管炎组AECA阳性率为69.0%(78/113) ,SLE和RA患者AECA阳性率为分别66.7% (38/57)、6.7%(1/15),20名正常人血清中均未检出AECA;系统性血管炎患者AECA主要识别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6 000~125 000,SLE患者主要识别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5 000~97 000.47000-AECA常见于AECA阳性的不同系统性血管炎和SLE患者血清中,经蛋白组学方法分离鉴定,其成分为α-烯醇化酶.结论不同的系统性血管炎和SLE患者血清中均有较高的AECA阳性率,AECA为一组与内皮细胞多种蛋白相结合的异质性抗体;不同系统性血管炎和SLE患者的AECA可能存在有共同的靶抗原(47 000 内皮细胞蛋白质),其成分为α-烯醇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自身 双向电泳 质谱分析
原文传递
系统性血管炎中抗内皮细胞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文洁 赵岩 唐福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目的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中阳性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固定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抗原,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9例系统性血管炎,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5例类风湿关节炎(RA)等患者和85... 目的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中阳性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固定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抗原,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9例系统性血管炎,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5例类风湿关节炎(RA)等患者和85名正常对照者AECA阳性率并分析系统性血管炎组AECA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系统性血管炎(58.9%)和SLE(46%)患者的AECA阳性率明显高于RA(4%)和正常人组(2.4%)(P<0.01)。AECA在不同系统性血管炎中阳性率分别为:白塞病(BD)48%(28/59)、大动脉炎(TA)79%(22/28)、韦格纳肉芽肿病(WG)65%(13/20)、结节性多动脉炎(PAN)63%(5/8)、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44%(4/9)、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SS)80%(4/5)。AECA阳性的TA患者的血沉(ESR)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ECA阴性组(P<0.05)。PAN、WG、MPA、CSS患者中,AECA阳性者ESR水平(P<0.05)和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临床活动评分标准(BVAS)值(P<0.01)明显高于AECA阴性者,BD患者中,AECA阳性病人具有皮肤针刺反应阳性率明显增多(P<0.05)。随诊的11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AECA滴度和ESR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系统性血管炎和SLE患者血清中均有较高的AECA阳性率,且此抗体与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活动度明显相关,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 系统性血管炎 临床意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 SLE患者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AECA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文传递
白塞病患者中抗内皮细胞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文洁 赵岩 +1 位作者 唐福林 董怡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研究白塞病患者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阳性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固定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抗原,细胞ELISA法检测59例白塞病患者中AECA的阳性率,分析其AECA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检测70例其他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包... 目的研究白塞病患者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阳性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固定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抗原,细胞ELISA法检测59例白塞病患者中AECA的阳性率,分析其AECA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检测70例其他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包括大动脉炎28例,韦格纳肉芽肿20例,结节性多动脉炎8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9例,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5例)、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5例类风湿关节炎和85例正常对照者中AECA阳性率。结果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底物,细胞ELISA法检测的白塞病患者的AECA阳性率为47.5%(28/59),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和正常人组(1.2%)相比,白塞病、其他系统性血管炎(68.6%)和SLE(45.7%)患者AEC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白塞病患者中,AECA阳性病人具有皮肤针刺反应阳性率明显增多(P<0.05)。随诊的6例白塞病患者治疗前后AECA滴度和血沉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塞病患者有较高的AECA阳性率,且此抗体与白塞病的临床活动度明显相关,可作为观察其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但其他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和SLE患者亦有一定的AECA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自身免疫疾病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抗内皮细胞抗体在狼疮性肾炎临床和病理改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耿辉 章友康 +4 位作者 赵明辉 邹万忠 鄂洁 郑欣 王海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在狼疮性肾炎临床和病理改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58例狼疮性肾炎病人血清进行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并以提取的内皮细胞蛋白为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方法对抗内皮细胞抗体的...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在狼疮性肾炎临床和病理改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58例狼疮性肾炎病人血清进行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并以提取的内皮细胞蛋白为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方法对抗内皮细胞抗体的抗原进行了分析。结果在58例狼疮性肾炎病人中抗内皮细胞抗体的阳性率为36%,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病人具有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增高(24%),血清IgG水平增高(13±7)g/L,C3水平降低以及抗核抗体谱中多种抗体阳性率增高倾向。抗内皮细胞抗体可识别内皮细胞分子量12000~90000的多种蛋白成分,在伴有大量蛋白尿的狼疮性肾炎病人中,同时与内皮细胞分子量27000,29000抗原相结合抗体的阳性率(34%)明显高于非大量蛋白尿的病人(4%)(P<0.05);在肾小球微血栓检出阳性的狼疮性肾炎病人中,与内皮细胞29000抗原相结合抗体的阳性率(60%)明显高于未检出肾小球微血栓的病人(14%)。结论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狼疮性肾炎病人,常伴有较严重的自身免疫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内皮细胞 病理 临床
原文传递
抗内皮细胞抗体临床意义及致病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邓学新 曾学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内皮细胞 临床意义 致病机制 原本质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白介素-33与抗内皮细胞抗体-IgA、抗心磷脂抗体-IgA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超 任立红 仰曙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白介素-33(IL-33)、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IgA)、抗心磷脂抗体IgA(ACA-Ig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月住院的HSP急性期患儿37例,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白介素-33(IL-33)、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IgA)、抗心磷脂抗体IgA(ACA-Ig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月住院的HSP急性期患儿37例,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33水平,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AECA-IgA、ACA-Ig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33、AECA-IgA、ACA-IgA的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混合型HSP患儿[除累及关节外,合并胃肠症状和(或)肾脏受损]血清IL-33、AECA-IgA、ACA-IgA水平与关节型、腹型和肾型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期HSP患儿血清IL-33与AECA-IgA、ACA-IgA水平呈正相关(r=0.752、0.788,P均<0.001)。结论 IL-33、AECA-IgA、ACA-IgA相互作用所致血管免疫病理损伤,可能是HSP发病的重要因素,可为HS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细胞介素-33 内皮细胞体-IgA 心磷脂体-IgA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丛晓辉 塔依尔.斯拉吉 +1 位作者 祖丽皮娅.黑力木 石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0期2284-2286,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并确诊的5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并确诊的5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分为冠脉损害组21例和无冠脉损害组31例,并选取30例普通发热患儿为发热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MMP-9、AECA和ANCA蛋白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MMP-9 mRNA;应用明胶酶谱法测定血清MMP-9酶活性。结果川崎病急性期和缓解期外周血MMP-9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川崎病急性期和缓解期外周血MMP-9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川崎病急性期AECA蛋白、ANCA蛋白水平均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冠脉损害组急性期外周血MMP-9蛋白水平高于无冠脉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冠脉损害组急性期外周血MMP-9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冠脉损害组急性期ANCA蛋白水平高于无冠脉损害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川崎病急性期血清AECA水平与MMP-9呈正相关关系(r=0. 654,P=0. 023)。急性期冠脉损害组MMP-9、ANCA与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瓣环内径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1=0. 542,P=0. 026; r2=0. 769,P=0. 019)。结论 MMP-9、ANCA、AECA蛋白均参与了川崎病发病及冠状动脉损害,其中血清ANCA与MMP-9可作为冠脉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二者联检可能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浆
原文传递
系统性硬皮病的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美玲 阎国富 何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7期545-548,共4页
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不明病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进行性的皮肤和内脏纤维化、微血管系统改变和多种细胞、体液免疫异常为特征。SSc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从局限的皮肤硬化、轻微的内脏损害到严重的皮肤及多内脏纤维化,形成一个范围... 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不明病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进行性的皮肤和内脏纤维化、微血管系统改变和多种细胞、体液免疫异常为特征。SSc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从局限的皮肤硬化、轻微的内脏损害到严重的皮肤及多内脏纤维化,形成一个范围较广的病谱。血管病变是SSc多数临床表现的病理学改变基础。本文就SSc血管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血管活性相关的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抗内皮细胞抗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皮病 血管病变 发病机制研究 自身免疫性疾病 内皮细胞 体液免疫异常 血管内皮细胞 临床表现 微血管系统 病理学改变 SSc 皮肤硬化 内脏损害 血管结构 细胞因子 血管活性 纤维化 进行性 细胞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MMP-9、AECA、ANCA水平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安娜 石瑄 +4 位作者 孙东明 湛要五 贾浩 杨华 李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为观察组,20例查体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抽血化验,比较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为观察组,20例查体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抽血化验,比较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恢复期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期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恢复期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明显升高,即使恢复期亦未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质 儿童
下载PDF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抗内皮细胞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佳艺 张程 +2 位作者 李本雪 张野 张湘燕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完全弗氏佐剂外,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均腹腔注...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完全弗氏佐剂外,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以复制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模型;造模给药后第2天,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 m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1 d。末次给药后,取各组大鼠右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量单位面积内的肺泡数(MAN)和内衬间隔(MLI);检测左肺肺泡灌洗液(BALF)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BALF和血清中AECA含量。采用Pearson分析模型组大鼠BALF中AECA与MDA、GSH、SOD、GSH-Px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可见明显的肺气肿病理变化,其MAN显著减少,MLI显著延长(P<0.01);BALF中GSH含量和SOD、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BALF中MDA含量以及BALF、血清中AEC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的肺气肿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其MAN显著增加,MLI显著缩短(P<0.01);BALF中GSH含量和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BALF中MDA含量以及BALF、血清中AEC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BALF中的AECA与MDA呈正相关(r=0.710,P<0.05),与GSH、SOD、GSH-Px呈负相关(r=-0.754、-0.781、-0.736,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AECA的表达,从而达到预防自身免疫性肺气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肺气肿 氧化应激 内皮细胞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大鼠
下载PDF
系统性血管炎患者抗内皮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及其靶抗原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汉萍 郑文洁 +3 位作者 唐福林 赵岩 田新平 陈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SV)中的阳性率、抗原成分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pSS)及正常人血清中AECA阳性率,分析各组AECA与临... 目的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SV)中的阳性率、抗原成分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pSS)及正常人血清中AECA阳性率,分析各组AECA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SV、SLE及SS中AECA阳性率明显高于RA及正常人组(P〈0.01)。(2)AECA为一异质性抗体,其抗原分子质量在16~110ku。SV和SLE中均有与分子质量47ku抗原结合的AECA。(3)AECA阳性的TA其血沉高于阴性组(P〈0.05);WG、MPA、CSS中,AECA阳性者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高于阴性组(P〈0.05);BD中,47ku—AECA阳性组神经系统受损和CRP升高者多于阴性组(P〈0.05)。结论AECA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不同SV及SLE中可能存在共同靶抗原,且与疾病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 免疫印迹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IL-10、MMP-9、AECA、ANC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喻婷婷 余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 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IL-10、MMP-9、AECA、ANC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MMP-9、AECA、ANCA、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MMP-9、AECA、ANCA、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IL-10、MMP-9、AECA、ANCA参与了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发展,监测其水平变化对预测患儿早期冠状动脉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有利于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质
下载PDF
胰岛自身抗体与抗内皮细胞抗体在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冯希云 任艳杰 +1 位作者 赵跃斌 任文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7期1009-1010,共2页
糖尿病(DM)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受体对胰岛素亲和力降低,致使血糖升高,以及由此引发的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T1DM)和2型糖尿病(T2DM):①T1DM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 糖尿病(DM)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受体对胰岛素亲和力降低,致使血糖升高,以及由此引发的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T1DM)和2型糖尿病(T2DM):①T1DM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结构异常导致,起病急(幼年多见)或缓(成人多见)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应用胰岛素维持生命,针对胰岛β细胞的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ies,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y,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ated 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tyrosine phosphatase antibody,IA-2A)常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分泌 胰岛β细胞 内皮细胞 自身 酮症酸中毒 体滴度 ISLET 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血管炎抗内皮细胞抗体的检测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学军 朱卫国 +2 位作者 邓学新 唐福林 董怡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 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 ,分析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比较两者差异有无显著意义 ,初探AECA的分类。方法 采用Cyto ELISA法 ,分别以EA hy92 6及HMEC 1为底物 ,检测 12 2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 目的 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 ,分析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比较两者差异有无显著意义 ,初探AECA的分类。方法 采用Cyto ELISA法 ,分别以EA hy92 6及HMEC 1为底物 ,检测 12 2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AECA ,与临床资料行相关性分析 ,并比较两种底物细胞所测AECA有无差异。结果 EA hy92 6为底物时系统性血管炎 ( 33 6 1% )及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 ( 32 35 % ) ,AECA阳性率显著高于类风湿关节炎 (RA) ( 2 5 0 % )患者及正常人 ( 4 76 % ) ;HMEC 1为底物细胞时系统性血管炎患者 ( 37 70 % )显著高于RA患者 ( 7 5 % )及正常人( 9 5 2 % ) ,SLE患者的AECA阳性率 ( 6 1 75 %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他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AECA与红细胞沉降率相关 ,与其他生化指标无相关性。伯明翰血管活动度评分 (BVAS)与AECAP/N成正相关。对两种底物细胞所测AECA值显著相关 ,符合率 92 6 2 %。结论 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有较高的检出率 ,可反映病情活动度 ;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可否分为针对大小血管内皮细胞两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患者 病情活动 内皮细胞 相关性 正常人 SLE 结论 伯明翰 差异
原文传递
ANCA相关血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文 薛凌宇 +1 位作者 蔡娇 提苗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552-556,共5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小血管的炎症与纤维素样坏死,ANCA是AAV特异性的血清学标...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小血管的炎症与纤维素样坏死,ANCA是AAV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肾是AAV最常见的受累部位,80%~90%的AAV有肾受累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几乎100%累及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 遗传因素 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