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理偏见审视刑事冤案成因——以柏拉图“洞穴之喻”为视角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国庆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78-88,共11页
"洞穴之喻"心理偏见乃人类认知上的内在缺陷所致。在刑事诉讼中,它于无形中影响着侦办人员对案件的认知及诉讼行为。此外,各种外界的因素时常交织在一起加剧了此种倾向,由此导致侦办人员通常过早地聚焦于某个特定的被追诉人,... "洞穴之喻"心理偏见乃人类认知上的内在缺陷所致。在刑事诉讼中,它于无形中影响着侦办人员对案件的认知及诉讼行为。此外,各种外界的因素时常交织在一起加剧了此种倾向,由此导致侦办人员通常过早地聚焦于某个特定的被追诉人,疏于探究其它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侦办人员经常只收集不利于该被追诉人却能支持验证自己预断的证据信息,并对其证明价值予以放大;相反,对于有利于被追诉人,与己预断相悖的证据信息则疏于收集,或基于各种事由予以排除。"洞穴之喻"心理乃导致世界各国冤假错案的重要因素。防范"洞穴之喻"心理既需要对侦办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也需要从制度上予以建构完善,双管齐下方能有效防范冤案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之喻 心理偏见 程序透明 客观性义务
下载PDF
社会公众心理偏见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被引量:3
2
作者 任恩泽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10-14,共5页
社会公众心理偏见使整个警察群体形象受到致命的冲击和破坏,它实质上反映了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许多内在深层次的问题。警察公共关系指警察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依赖的关系,并通过双向交流,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 社会公众心理偏见使整个警察群体形象受到致命的冲击和破坏,它实质上反映了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许多内在深层次的问题。警察公共关系指警察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依赖的关系,并通过双向交流,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以取得理解、支持和合作,使组织适应于环境,并努力使环境适应于自己,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 公共关系 社会公众 心理偏见
下载PDF
透析青春偶像剧潜藏的社会文化现象
3
作者 崔佳 李啸 《现代视听》 2008年第11期76-78,共3页
本文结合风靡一时的青春偶像剧本身,分析其受人青睐及成功的原因,探究现今青春偶像剧在爱情表象外潜藏的文化道德歧视,进而深层次分析其折射出来的社会道德机制的失衡。
关键词 青春偶像剧 社会文化 心理偏见
下载PDF
浅谈影响干部考核的各种消极心理偏见
4
作者 蒋爱先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0-52,59,共4页
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切忌片面性。近年来在干部考核中,由于重视人员的工作实绩,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个体考核和群体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干部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但是,考核误差的出现仍是不可避免... 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切忌片面性。近年来在干部考核中,由于重视人员的工作实绩,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个体考核和群体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干部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但是,考核误差的出现仍是不可避免的。在产生考核误差诸因素中,消极的心理偏见不可忽视。因为任何科学的考核手段,都必须通过人来实现,而人的一切活动都摆脱不了心理支配。所以消极的心理偏见会造成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影响考核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偏见 干部考核 被考核者 考核对象 工作能力 趋势效应 第一印象 心理效应 辨证唯物主义 晕轮效应
下载PDF
考核干部的心理偏见及纠正
5
作者 杨云庆 《组织人事学研究》 2002年第4期56-57,共2页
本文从考核干部的心理偏见出发探讨了调整和纠正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领导干部 考核制度 心理偏见 心理现象 思想教育
原文传递
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心理学诱导性陷阱及其应对
6
作者 隋平 《武陵学刊》 2012年第1期89-94,共6页
设计一个良好法律制度的前提是需要了解所要规制的问题的根源所在。现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中专家权威主导的披露方式会导致作为信息使用者的投资者对于专家的权威性产生依赖,因而产生思维定式,妨碍投资者进一步收集信息和考虑其它的可能性... 设计一个良好法律制度的前提是需要了解所要规制的问题的根源所在。现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中专家权威主导的披露方式会导致作为信息使用者的投资者对于专家的权威性产生依赖,因而产生思维定式,妨碍投资者进一步收集信息和考虑其它的可能性,导致投资决策的偏差。此外,对于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性质缺乏揭示性说明以指出其条件性,也会导致投资者运用"小数定律"这一心理偏差进行决策,而机构投资者也存在心理偏差,因而他们无法对由噪音交易者心理偏差所产生的价格偏离基础价值的现象进行调整,会导致威胁金融体系稳定的市场泡沫,因此,监管机构也应当对他们的投资行为予以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披露 投资者保护 金融稳定 理性投资者 有效市场假设 思维定式 心理偏见
下载PDF
现代校长的人才策略
7
作者 孙日成 《贵州教育》 2002年第9期7-8,共2页
关键词 青年教师群体 现代校长 心理偏见 教师待遇 人才策略 合理使用 老教师 学校教育 老年人 首因效应
原文传递
已知信息在言语交际中对说写者的负面影响
8
作者 赵宏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73-75,共3页
已知信息在言语交际中对说写者有负面影响,会阻碍说写者达到自己的言语交际目的。从心理学上看,这是“首次效应”所产生的知觉偏见。了解这一点,可以提醒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中要立足于其时、其地、其事,客观地考虑问题,避免受首次效应... 已知信息在言语交际中对说写者有负面影响,会阻碍说写者达到自己的言语交际目的。从心理学上看,这是“首次效应”所产生的知觉偏见。了解这一点,可以提醒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中要立足于其时、其地、其事,客观地考虑问题,避免受首次效应心理偏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交际 已知信息 心理偏见 负面影响
下载PDF
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偏见的调适对策
9
作者 赵丽霞 高剑 陈晓雷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4-75,共2页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由心理偏见导致的不良影响使教育和管理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降低,同时学生易对辅导员产生不满情绪,对思想教育的接受和工作的开展产生抵触心理。辅导员要克服对学生的心理偏见,做到平易近人、化"...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由心理偏见导致的不良影响使教育和管理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降低,同时学生易对辅导员产生不满情绪,对思想教育的接受和工作的开展产生抵触心理。辅导员要克服对学生的心理偏见,做到平易近人、化"师"为"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因材施教、客观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心理偏见 调适对策
下载PDF
现代校长的人才策略
10
作者 卢志文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2-14,共3页
现代校长的人才策略江苏省淮安市中学卢志文“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那么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在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右面应当采取何种人才策略呢?要有识才之眼人才的鉴识是人才培养和任用的基... 现代校长的人才策略江苏省淮安市中学卢志文“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那么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在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右面应当采取何种人才策略呢?要有识才之眼人才的鉴识是人才培养和任用的基础。只有“知人”,才能“善任”而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教师群体 现代校长 人才策略 兼职教师 心理偏见 晕轮效应 爱护使用 合理使用 首因效应 能级对应
下载PDF
女干部如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1
作者 孟彩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女性领导干部 女干部 社会形象 女性社会地位 性别优势 心理偏见 性别特征 领导素质 极限挑战 女性参政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冷暴力成因及解决路径
12
作者 李娜 杨永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9-21,共3页
高职院校教师集教学冷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于一身。本文从教师角度分析了教学冷暴力的成因:教师心理偏见的弥散性、教育信仰的迷茫性、课程内容的学术性、教学过程的非艺术性等。并提出了解决路径:教师要有和谐教育观,要编写属于自己... 高职院校教师集教学冷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于一身。本文从教师角度分析了教学冷暴力的成因:教师心理偏见的弥散性、教育信仰的迷茫性、课程内容的学术性、教学过程的非艺术性等。并提出了解决路径:教师要有和谐教育观,要编写属于自己的讲义、教学要艺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冷暴力 心理偏见 教育信仰 和谐教育
下载PDF
破除“五环内视障”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艳刚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1,共1页
“五环内视障”是互联网观察家Keso最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意指很多“五环内人群”的视野和心理偏见。这些人因为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区隔,要么看不到今日头条、快手、拼多多等现象级应用的迅速崛起.要么看到了也非得给它们贴上“低... “五环内视障”是互联网观察家Keso最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意指很多“五环内人群”的视野和心理偏见。这些人因为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区隔,要么看不到今日头条、快手、拼多多等现象级应用的迅速崛起.要么看到了也非得给它们贴上“低俗”“残酷”“山寨”的标签,以便让自己看起来比那几亿用户更高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障 心理偏见 生活习惯 “山寨” 互联网
下载PDF
哲学三乐境
14
《考试与招生》 1996年第8期1-1,共1页
哲学三乐境一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享受视界高广的精神优越感。哲学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最高层次,你登上它的领地,从每一概念范畴原理中,都可体悟天地自然、人生社会、历史文化、物理世情一体的意境,犹如一登泰山... 哲学三乐境一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享受视界高广的精神优越感。哲学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最高层次,你登上它的领地,从每一概念范畴原理中,都可体悟天地自然、人生社会、历史文化、物理世情一体的意境,犹如一登泰山而小天下,视江河人物如在画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问题 哲学价值论 心理偏见 历史文化 攻子之盾 生活实践 以子之矛 流水无情 概念范畴 价值问题
原文传递
谈投资中的心理偏见
15
作者 陈光宇 《四川省情》 2017年第4期53-53,共1页
成功的投资者有很多共同点:不情绪化,非常;令静和极其理智。而失败的投资者也有很多共同点,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容易受到情绪的控制,他们对市场波动的反应不是理智和冷静,而是贪婪和恐惧。在投资过程中,最难做到的就是理性。这里的... 成功的投资者有很多共同点:不情绪化,非常;令静和极其理智。而失败的投资者也有很多共同点,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容易受到情绪的控制,他们对市场波动的反应不是理智和冷静,而是贪婪和恐惧。在投资过程中,最难做到的就是理性。这里的理性指的是在他人恐慌时果断买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乐观时卖掉股票的能力。绝大多数人都是感性动物,从不知理性为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 心理偏见 市场波动 投资过程 情绪化 理性 理智 股票
下载PDF
班主任产生心理偏见原因初探
16
作者 董圣书 《云南教育》 2002年第7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产生原因 逻辑推理 班主任 心理偏见
下载PDF
浅谈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17
作者 杨亚楠 《成才之路》 2011年第6期21-21,共1页
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虽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女生厌学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一、根除心理偏见,鼓励引导并用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关键词 高中女生 能力的培养 数学内容 数学能力 厌学现象 心理偏见 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
下载PDF
行家藏书
18
《中外管理》 2010年第3期129-129,共1页
朱杰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综合百科部主任) 《管理十诫》 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领导潜质,惟一的办法就是看这个人身后有没有追随者。”“有一种心理偏见叫‘肯定的陷阱’,它指的是我们努力想证明自己的... 朱杰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综合百科部主任) 《管理十诫》 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领导潜质,惟一的办法就是看这个人身后有没有追随者。”“有一种心理偏见叫‘肯定的陷阱’,它指的是我们努力想证明自己的观点,而非找出自己观点中的错误之处。”书里有太多精彩的管理思想了,作者从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失败中总结教训,提出管理十诫,每条告诫都是实实在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藏书 管理思想 领导潜质 心理偏见 部主任 追随者 个人
下载PDF
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19
作者 刘青 《中学生物教学》 1995年第1期42-42,共1页
为提高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消除学生的“小三门,学不学无所谓”的心理偏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亲自动手扦插冬青、嫁接苹果树,并开垦了1900m^2的荒地,种植地瓜等,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课本中的知识,从而... 为提高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消除学生的“小三门,学不学无所谓”的心理偏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亲自动手扦插冬青、嫁接苹果树,并开垦了1900m^2的荒地,种植地瓜等,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课本中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生物学 心理偏见 嫁接苹果 知识运用 种植地 学习成绩 课外活动 学生学习
下载PDF
辅导员工作中应克服的心理偏见
20
作者 杨建义 《思想教育研究》 1995年第5期46-46,共1页
辅导员工作中应克服的心理偏见福建师范大学杨建义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由于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理论、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在工作中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心理偏见,从而难以客观认识评价学生,影... 辅导员工作中应克服的心理偏见福建师范大学杨建义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由于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理论、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在工作中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心理偏见,从而难以客观认识评价学生,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在多年的工作中,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工作 心理偏见 辅导员与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印象 心理素质 高校学生 “晕轮效应” 心理障碍 角色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