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7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致形状记忆环氧乙烷-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多嵌段共聚物 被引量:4
1
作者 罗筱烈 张晓云 +3 位作者 王命泰 马德柱 徐懋 李凤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不同软链段长度和不同硬链段含量的环氧乙烷-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被合成.分别测试了它们的拉伸样条的热致形变恢复.S形热致形变恢复曲线用最大形变恢复率(Rf),形变恢复温度(Tr)和形变恢复速度(Vr)表征.这些量的数值结果... 不同软链段长度和不同硬链段含量的环氧乙烷-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被合成.分别测试了它们的拉伸样条的热致形变恢复.S形热致形变恢复曲线用最大形变恢复率(Rf),形变恢复温度(Tr)和形变恢复速度(Vr)表征.这些量的数值结果表明软链段的结晶状况决定热致形变恢复温度,最大形变恢复和形变恢复速度既依赖于硬链段所形成的物理交联点的稳定性,也受软链段长度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嵌段共聚物 环氧乙烷 对苯二甲酸 DMT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Silver Nanowir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at Room Temperature 被引量:39
2
作者 Takehiro Tokuno Masaya Nogi Makoto Karakawa Jinting Jiu Thi Thi Nge Yoshio Aso Katsuaki Suganuma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215-1222,共8页
Silver nanowires (AgNWs) surrounded by insulating poly(vinylpyrrolido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a polyol process and employed as transparent electrodes. The AgNW transparent electrodes can be fabricated by heatt... Silver nanowires (AgNWs) surrounded by insulating poly(vinylpyrrolido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a polyol process and employed as transparent electrodes. The AgNW transparent electrodes can be fabricated by heattreatment at about 200 ℃ which forms connecting junctions between AgNWs. Such a heating process is, however, one of the drawbacks of the fabrication of AgNW electrodes on heat-sensitive substrates. Here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AgNW electrodes can be improved by mechanical pressing at 25 MPa for 5 s at room temperature. This simple process results in a low sheet resistance of 8.6 Ω/square and a transparency of 80.0%, equivalent to the properties of the AgNW electrodes heated at 200 ℃. This technique makes it possible to fabricate AgNW transparent electrodes on heat-sensitive substrates. The AgNW electrodes on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lms exhibited high stability of their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against the repeated bending test. In addition,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pressed AgNW electrodes is one-third of that of the heat-treated electrode because the AgNW junctions are mechanically compressed. As a result, an organic solar cell fabricated on the pressed AgNW electrodes exhibited a power conversion as much as those fabricated on indium tin oxide electrodes. These findings enable continuous roll-to-roll processing at room temperature, resulting in relatively simple, inexpensive, and scalable processing that is suitable for forthcom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organic solar cells, flexible displays, and touch scre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nanowire transparent electrode room temperature FLEXIBILITY organic solar cell
原文传递
Graphene-Based Conducting Inks for Direct Inkjet Printing of Flexible Conductive Patter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lectric Circuits and Chemical Sensors 被引量:33
3
作者 Lu Huang Yi Huang diajie Liang Xiangjian Wan Yongsheng Che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7期675-684,共10页
A series of inkjet printing processes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graphene-based inks.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using water-soluble single-layered graphene oxide (GO) and few-layered graphene oxide (FGO), various h... A series of inkjet printing processes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graphene-based inks.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using water-soluble single-layered graphene oxide (GO) and few-layered graphene oxide (FGO), various high image quality patterns could be printed on diverse flexible substrates, including pape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nd polyimide (PI), with a simple and low-cost inkjet printing technique. The graphene-based patterns printed on plastic substrates demonstrated a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fter thermal reduction,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y retained the same conductivity over severe bending cycles. Accordingly, flexible electric circuits and a hydrogen peroxide chemical sensor were fabricated and showed excellent performances, demonstrating the applications of this simple and practical inkjet printing technique using graphene in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phene materials--which can be easily produced on a large scale and possess outstanding electronic properties--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convenient fabrication of flexible and low-cost graphene- based electronic devices, by using a simple inkjet printing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inkjet printing solution-processed GRAPHENE conductive patterns APPLICATIONS
原文传递
玻璃纤维-碳纤维混杂增强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备及低速冲击性能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斌 章继峰 周利民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5-443,共9页
采用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预浸料,利用真空袋辅助热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机织布-碳纤维机织布/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F-CF/PCBT)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利用双悬臂梁(DCB)和三点端部开口弯曲(3ENF)试验对连续纤维增强PCBT复... 采用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预浸料,利用真空袋辅助热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机织布-碳纤维机织布/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F-CF/PCBT)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利用双悬臂梁(DCB)和三点端部开口弯曲(3ENF)试验对连续纤维增强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强度做出评估。同时,利用低速冲击试验结合Abaqus/Explicit有限元仿真重点考察了混杂纤维增强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低速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尽管CF/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具有优异的层间性能,当冲击能量为114.3J时,由于CF自身的脆性,CF/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被完全穿透,而GF-CF/PCBT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只在表面形成凹痕。与纯CF增强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相比,铺层形式为[CF/GF/CF]25的GF-CF/PCBT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抗冲击损伤能力提高2倍。仿真得到的云图显示,冲击引起的应力在CF中的分布区域要明显大于在GF中的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对苯二甲酸 玻璃纤维 碳纤维 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 低速冲击 有限元仿真
原文传递
PBAT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4
5
作者 马一萍 张乃文 +1 位作者 杨军伟 任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1,共4页
采用3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合成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通过研究反应时间、温度以及不同合成方法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得出制备方法一(M1)为制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最佳工艺路线。利用F... 采用3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合成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通过研究反应时间、温度以及不同合成方法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得出制备方法一(M1)为制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最佳工艺路线。利用FTIR、NMR研究PBAT共聚酯结构,及共聚物的热性能和流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对苯二甲酸) 合成 结构 热性能 流变性能
下载PDF
PTA酯化缩聚法合成PTT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恩庆 陈克权 +2 位作者 马雪琳 李序 姚峰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4,共4页
研究了用精对苯二甲酸 ( PTA )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 PTT)的工艺特点 ,探讨了影响合成工艺的因素 ,并与 PET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PDO质量对 PTT性能有较大影响 ;PTT的合成工艺与 PET的有较大差别 ,合成 PTT采用钛... 研究了用精对苯二甲酸 ( PTA )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 PTT)的工艺特点 ,探讨了影响合成工艺的因素 ,并与 PET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PDO质量对 PTT性能有较大影响 ;PTT的合成工艺与 PET的有较大差别 ,合成 PTT采用钛化合物或 X作为酯化和缩聚反应的催化剂较合适 ,酯化反应在 2 2 0~ 2 40℃ ,0 .2 5 MPa以下进行 ,酯化率要达到 98%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 PTT 对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 化反应 缩聚反应 催化剂
下载PDF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生产技术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付凯妹 王红秋 +3 位作者 慕彦君 侯雨璇 宋倩倩 王春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73-6180,共8页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工业生产技术特点和产业化现状,通过对比指出了PBAT与传统塑料在性能、成本等方面尚存差距。系统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熔体混合、溶剂浇铸和原位聚合三种不同方...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工业生产技术特点和产业化现状,通过对比指出了PBAT与传统塑料在性能、成本等方面尚存差距。系统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熔体混合、溶剂浇铸和原位聚合三种不同方法,制备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聚碳酸亚丙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材料(纤维素纳米晶体、改性纤维素纳米晶体、海泡石和蒙脱土)以及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乙酰化绿竹纤维和工业木质素)改性PBAT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PBAT复合材料的降解原理和降解性能进行了讨论。最后对PBAT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PBAT生产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应该向综合性能高、低成本和绿色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塑料 聚(己-对苯二甲酸) 改性 降解
下载PDF
纳米改性氢氧化铝在PBT中的阻燃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蔡挺松 郭奋 陈建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7,共3页
首次采用纳米改性氢氧化铝(CGATH)对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阻燃研究,考察了纳米(CGATH)的填充量对PBT/CGATH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以及燃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GATH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 首次采用纳米改性氢氧化铝(CGATH)对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阻燃研究,考察了纳米(CGATH)的填充量对PBT/CGATH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以及燃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GATH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纳米CGATH填充量为5%时,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0kJ/m2和15.9%;在CGATH填充量达到15%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58.2MPa。纳米CGATH具有提高氧指数、降低分解速度的作用,但其分解产物具有促使炭残余物分解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铝 对苯二甲酸 阻燃 机械性能
下载PDF
增容剂改性PLA/PBAT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冲 何子伟 +6 位作者 吴颖岚 何晓红 杜武青 马艾丽 钟俊文 冯彦洪 廖正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8,70,共6页
研究了增容剂聚己内酯(PCL)和聚乙二醇(PEG)对聚乳酸(PLA)/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增容剂可以增强两相界面的黏结力,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增容剂聚己内酯(PCL)和聚乙二醇(PEG)对聚乳酸(PLA)/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增容剂可以增强两相界面的黏结力,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共混物的结晶峰值温度(Tc)降低,说明PLA与PBAT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共混物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明,两相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 -对苯二甲酸共聚物 力学性能 相容性 热性能
下载PDF
PTT长丝瞬时拉伸回弹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克权 马嘉萍 杨菲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在相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PET ,PTT和PBT 3种芳香族聚酯长丝的瞬时拉伸回弹性能 ,分析了测定条件对PTT长丝瞬时拉伸回弹性能的影响 ,并初步讨论了 3种芳香族聚酯长丝的瞬时拉伸回弹机理。结果表明 ,PTT长丝的瞬时拉伸回弹性能明显优于PBT... 在相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PET ,PTT和PBT 3种芳香族聚酯长丝的瞬时拉伸回弹性能 ,分析了测定条件对PTT长丝瞬时拉伸回弹性能的影响 ,并初步讨论了 3种芳香族聚酯长丝的瞬时拉伸回弹机理。结果表明 ,PTT长丝的瞬时拉伸回弹性能明显优于PBT长丝 ,更优于PET长丝 ,PTT长丝在低伸长率和高伸长率下均具有优异的瞬时拉伸回弹性能 ;测定PTT长丝瞬时拉伸回弹率时 ,建议采用 0 .5cN/tex的预张力 ,5 0 0mm/min的拉伸速率和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长丝 瞬时拉伸 回弹性能 研究 对苯二甲酸丙醇 回弹率 机理
下载PDF
PPC/PBAT生物降解材料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秋艳 许国志 翁云宣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4,共4页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对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进行共混改性,对共混物进行了性能分析,并对PPC纯料与纤维素进行受控堆肥条件下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测试。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PPC的生物分解速率要低于...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对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进行共混改性,对共混物进行了性能分析,并对PPC纯料与纤维素进行受控堆肥条件下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测试。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PPC的生物分解速率要低于纤维素的生物分解速率;120 d内纤维素最大生物分解率为90%,PPC最大生物分解率约为63%;当PBAT的加入量为20%时,P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3.55℃,失重率5%、50%和90%时的温度分别最高提高3.61℃、42.73℃和70.21℃;当PBAT含量为40%时,共混片材的拉伸强度最高提高了23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乙撑碳 对苯二甲酸-己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PBT市场与生产和改性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钱伯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78-80,共3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作为一种结晶性的饱和聚酯,具有耐高温、耐湿、电绝缘性能好、耐油、耐化学腐蚀、成型快等特点,而且价格适中;与其他工程塑料相比,合成技术难度较低。PBT作为热塑性工程塑料,主要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和机械等...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作为一种结晶性的饱和聚酯,具有耐高温、耐湿、电绝缘性能好、耐油、耐化学腐蚀、成型快等特点,而且价格适中;与其他工程塑料相比,合成技术难度较低。PBT作为热塑性工程塑料,主要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和机械等领域。它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且耐热、耐化学药品,电性能优良。PBT填充玻璃可提高其刚度和强度。在加工方面,PBT具有良好的模塑流动性,且结晶速度快,因而成型加工周期短,可大大降低加工费用。PBT也可作为纤维应用于纺织等领域。PBT纤维弹性优良,手感柔软舒适,易着色,具有其他合成纤维的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技术 对苯二甲酸 热塑性工程塑料 市场 电绝缘性能 耐化学腐蚀 宽温度范围 耐化学药品 PBT纤维 饱和聚 技术难度 电子电器 力学性能 结晶速度 加工周期 加工费用 手感柔软 合成纤维 结晶性 耐高温 电性能
下载PDF
玻璃纤维表面纳米SiO_2改性对GF/PC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斌 章继峰 +1 位作者 梁文彦 周利民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1-698,共8页
为研究玻璃纤维(GF)表面纳米SiO2改性对GF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真空辅助模压(VAMP)工艺制备了不同含量的纳米SiO2表面改性GF增强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BT)复合材料。分析了GF表面改性对GF/PC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为研究玻璃纤维(GF)表面纳米SiO2改性对GF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真空辅助模压(VAMP)工艺制备了不同含量的纳米SiO2表面改性GF增强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BT)复合材料。分析了GF表面改性对GF/PC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纤维表面改性对GF/PCBT复合材料抗湿热老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纤维拔出试验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GF/PCBT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1.16倍;采用含量为0.5wt%和2wt%(与树脂质量比)的纳米SiO2处理GF表面后,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强度分别提高1.5倍和1.67倍,弯曲模量分别提高1.03倍和1.17倍。SEM结果显示:当纳米SiO2用量为2wt%时,破坏后的纤维表面被树脂完全覆盖,树脂与纤维粘结良好。在湿热条件下,由于纳米SiO2颗粒的存在,水分子很难通过界面相扩散到改性后的材料内部,其抗湿热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状对苯二甲酸 玻璃纤维 表面改性 真空辅助模压工艺 三点弯曲测试 纤维拔出实验 湿热老化
原文传递
原位聚合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PCBT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翼鹏 颜春 +3 位作者 阮春寅 丁江平 刘俊龙 范欣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5,共7页
采用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原位聚合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GF)增强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BT)复合材料。考察了聚合反应中催化剂用量对PCBT结晶度以及GF/PC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当催化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时,PCBT的... 采用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原位聚合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GF)增强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BT)复合材料。考察了聚合反应中催化剂用量对PCBT结晶度以及GF/PC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当催化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时,PCBT的结晶度为53%,GF/PCBT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拉伸强度为522MPa,拉伸模量为27GPa,弯曲强度为481MPa,弯曲模量为24.8GPa,层间剪切强度(ILSS)为43MPa。SEM观察表明,发现催化剂用量为0.5%时,树脂与纤维的结合性较好。进一步研究了淬火和退火后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复合材料退火处理后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中拉伸强度为545MPa,弯曲强度为49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状对苯二甲酸 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真空辅助树脂灌注 力学性能 结晶度
原文传递
高岭土/PE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汉周 刘钦甫 +1 位作者 侯丽华 赵庆章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4,共3页
利用改性纳米高岭土,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高岭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复合材料(KPET),通过扫描电镜、FT-IR、TG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材料的分散性,显微结构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高岭土在PET基体中分散性好,高岭土在PE... 利用改性纳米高岭土,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高岭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复合材料(KPET),通过扫描电镜、FT-IR、TG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材料的分散性,显微结构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高岭土在PET基体中分散性好,高岭土在PET中的粒径最可几分布为0.2~0.5μm;高岭土通过改性剂与PET发生了键合作用;KPET的热稳定性优于PET,热稳定性与高岭土的分散性和高岭土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对苯二甲酸(PET) 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下载PDF
PBAT的扩链反应及其微孔发泡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敬思 王贤增 +2 位作者 周洪福 王向东 张玉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2-48,共7页
以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共聚物为基体,加入不同含量的扩链剂,经熔融共混后,制备扩链PBAT。结果表明,随着扩链剂含量的增加,熔融混合的扭矩值、凝胶含量和结晶温度逐渐升高,熔融温度基本不变,结晶度下降,黏弹性得到改... 以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共聚物为基体,加入不同含量的扩链剂,经熔融共混后,制备扩链PBAT。结果表明,随着扩链剂含量的增加,熔融混合的扭矩值、凝胶含量和结晶温度逐渐升高,熔融温度基本不变,结晶度下降,黏弹性得到改善;以超临界CO_2为物理发泡剂,通过间歇式釜压发泡法制备微孔PBAT泡沫,随着扩链剂含量的增多,发泡样品的泡孔尺寸变小,泡孔密度逐渐增加,当扩链剂的份数为0.8时,泡孔尺寸为4.4μm,泡孔密度为1.65×10~10个/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超临界氧化碳 扩链 熔体弹性 微孔
下载PDF
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解聚条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逯德木 许忠斌 +2 位作者 佟立芳 方征平 胡立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8-150,154,共4页
采用红外和微波复合加热解聚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将废PET,乙二醇,催化剂按一定配比混合并在红外和微波复合条件下进行解聚。研究了废PET的醇解条件对醇挥发率及产物粘均分子量的影响。IR验证了产物的组成。
关键词 废聚对苯二甲酸 微波和红外复合加热 醇解
下载PDF
增强阻燃PBT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秀宇 陈国奋 陈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3-37,共5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玻纤进行处理性,探讨了螺杆转速和螺杆组合对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玻纤、PBT、阻燃剂对增强阻燃PBT抗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玻纤提高了玻纤和基体界面的相互作用,复...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玻纤进行处理性,探讨了螺杆转速和螺杆组合对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玻纤、PBT、阻燃剂对增强阻燃PBT抗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玻纤提高了玻纤和基体界面的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0.6%、13%和19.6%;主机螺杆转速过高或螺杆组合的剪切过强都会使玻纤长度低于0.4 mm而降低增强作用,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水煮后增强阻燃PBT力学性能的下降幅度主要取决于玻纤和树脂之间的界面,玻纤ECR5303A-2200增强阻燃的PBT的拉伸、弯曲和缺口冲击强度的保持率分别为水煮前的96%、88%和75%;其次为阻燃剂,树脂基体影响最小。加入自制增韧剂可显著降低增强阻燃PBT的端羧基浓度,从而有效提高其抗水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增强阻燃 螺杆组合 力学性能 耐水解性 端羧基浓度
下载PDF
PBAT/PLA共混物的热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郜菲菲 刘立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91,共6页
利用熔融共混制备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 )/聚乳酸(PLA)共混物,采用Joncryl ADR-4368对共混体系进行改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共混比例和扩链剂的加入对该共混体系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小角激光光散射... 利用熔融共混制备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 )/聚乳酸(PLA)共混物,采用Joncryl ADR-4368对共混体系进行改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共混比例和扩链剂的加入对该共混体系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小角激光光散射和广角X射线衍射研究了共混比例和扩链剂的加入对该体系的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Elmendorf撕裂和拉伸测试分析该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混之后PLA和扩链剂对PBAT有着成核作用。PBAT/PLA共混体系中PLA的冷结晶温度显著下降,PLA含量为20%时扩链剂的加入最终使得PLA的冷结晶消失。扩链剂的加入提高了PBAT的结晶能力,但未改变其晶型。PBAT/PLA共混后力学性能显著改善,且扩链剂的加入使得断裂伸长率提高约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共聚物/聚乳 共混 扩链剂 热力学性能 结晶性能
下载PDF
PET/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晶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包永忠 黄志明 翁志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1-23,共3页
通过纳米ZnO存在下的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 (TPA/EG)酯化和缩聚反应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ZnO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了纳米ZnO用量及其分散方式对PET粘均摩尔质量、纳米ZnO在复合物中的分散及聚乙二醇 (PEG)结晶性能的影响。发现纳... 通过纳米ZnO存在下的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 (TPA/EG)酯化和缩聚反应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ZnO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了纳米ZnO用量及其分散方式对PET粘均摩尔质量、纳米ZnO在复合物中的分散及聚乙二醇 (PEG)结晶性能的影响。发现纳米ZnO及分散改性剂 (PEG)的加入 ,对合成PET的粘均摩尔质量均有一定影响 ;纳米ZnO在EG中直接分散再缩聚形成的复合物中 ,纳米ZnO团聚严重、分散性差 ,PET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降低 ;在纳米ZnO分散过程中加入PEG可以降低纳米ZnO在复合物中的团聚 ,提高分散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醇 纳米ZNO 复合材料 分散 结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