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法律事实理论视角下的实质性宪法解释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莫纪宏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8,共16页
-
文摘
对于我国当下是否已经存在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宪法解释行为或结果,宪法学界存在不同认识。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已经产生了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实质性宪法解释文件,但实质性宪法解释的判断方法和标准尚无学术共识。宪法解释是否已经成为实体与程序相统一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宪法实施制度,仍需从法理上进行严谨和细致的分析。结合宪法解释制度的法律事实特征来看,我国现行宪法第67条确立的宪法解释制度,在宪法实施的实践中已经具备了构成完整法律事实意义上的宪法解释的实体性要件,并且通过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法律文件发挥着实质性宪法解释的制度功能,但其程序性要件还不完备。宪法解释制度今后完善的重点,应当是全面和系统地整合各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宪法解释文件,通过统一、规范的宪法解释程序发布正式的宪法解释令,构建判断方法科学、认定标准清晰、结构体系严密的完整法律事实意义上的宪法解释制度。
-
关键词
宪法解释
宪法实施
法律解释
实质性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程序法
-
Keywords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legal interpretation
substantiv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procedural law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论当代宪法解释程序的价值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韩大元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30,共11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宪法学发达史"项目(15XNLG06)
-
文摘
宪法解释程序是平衡宪法价值与事实、宪法原则与社会现实的重要纽带,也是控制解释权滥用的重要保障。宪法解释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依托于有效的宪法解释程序。通过吸纳和对比各国的历史传统和宪法体制,可以看出,宪法解释程序的价值体现在国家整合、凝聚社会主流价值观、宪法价值的具体化、限制解释权滥用、宪法学原理本土化等功能上。基于此,健全中国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加快制定《宪法解释程序法》,使宪法解释具有可操作性,是中国全面推进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
关键词
宪法
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程序法
宪法程序
宪法监督
-
Keywords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 interpretation
the law of constitution interpretation procedure
constitution procedure
constitution supervision
-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论我国《宪法解释程序法》的建立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唐杏湘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
基金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YSQ02004
-
文摘
我国宪法解释工作没有明确的宪法解释程序可遵循,现实中是按普通法律解释程序来援引适用的,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启动宪法解释程序的主体局限于国家机关,宪法专家参与宪法解释的过程没有制度化,以及宪法解释案没有统一书面表达形式等问题。我国应尽快制订一部《宪法解释程序法》,宪法解释程序法扩大提案主体的范围;建立宪法专家制度;明确规定宪法解释案的书面表达形式。
-
关键词
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程序法
-
Keywords
the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the procedure of constitution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D9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八二宪法实施以来宪法解释研究综述
- 4
-
-
作者
姚琪
-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出处
《西部法学评论》
2016年第4期125-132,共8页
-
文摘
"八二宪法"实施三十多年来,释宪作为一种社会成本小、较灵活的回应社会变迁的方法成为了学界共识。根据宪法解释研究特点不同总体来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于本体论研究,第二阶段研究方向转向回应现实,围绕基本权利保护建立自下而上的释义学,用宪法解释相关技术来解决现实问题。对于宪法解释的本质属性是"个案的"还是"抽象的"理解不同,导致宪法解释层面的研究出现两种方向,一是尊重现有框架,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承担解释宪法的职责;二是在司法适用中解释宪法。在宪法解释制度的设计中,一种混合模式正在兴起,即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基础上借鉴多种解释模式,构建适合中国的宪法解释制度。
-
关键词
宪法解释
方法论
宪法解释程序法
混合模式
-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