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飞天图像与丝路审美文化的再生产机制 |
王大桥
陈晓彤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4
|
|
2
|
当代中国书法现代性的艺术表达机制 |
黎东明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3
|
论电视历史剧的艺术真实性系统 |
王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4
|
审美创造中的审美变形 |
江业国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5
|
文艺审美的变形与完形 |
吴功正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6
|
审美变形:现实关系的审美转换 |
王杰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2
|
|
7
|
艺术中的变形问题研究 |
向丽
|
《艺术探索》
|
2016 |
2
|
|
8
|
论艺术的审美变形机制 |
刘士林
|
《泰山学院学报》
|
2008 |
2
|
|
9
|
《文艺研究》一九九二年总目录 |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10
|
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变形”问题研究 |
向丽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07 |
1
|
|
11
|
意象造型与“审美变形” |
李也青
|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2
|
偶然性和随机过程:大众欲望的审美满足 |
王杰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
1993 |
0 |
|
13
|
美学理论:“进入现实的入口处”——读王杰《审美幻象研究》 |
周来祥
仪平策
|
《南方文坛》
|
1998 |
0 |
|
14
|
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
刘士林
|
《泰山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5
|
云南高峰彝族火把节面具的审美变形研究 |
董倩婷
|
《鞋类工艺与设计》
|
2022 |
0 |
|
16
|
审美视阈下的钦州坭兴陶 |
倪文豪
容家宁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7
|
以审美意象论审美变形 |
闵海燕
|
《大庆社会科学》
|
2013 |
0 |
|
18
|
造型艺术和抒情诗歌的一致性——两种古典审美变形机制的比较研究 |
王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9
|
审美幻象与审美意识形态——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范式 |
段吉方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
2009 |
0 |
|
20
|
书林掇英 |
|
《民族艺术》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