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述评 被引量:42
1
作者 邓晓芒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9-28,共10页
本文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的三个层次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指出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即“定言命令”的道德法则 ,这法则所派生的三种表达形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己立法 ... 本文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的三个层次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指出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即“定言命令”的道德法则 ,这法则所派生的三种表达形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己立法 ,树立起道德主体的尊严 ,而由实践理性批判确定了自由意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本文最后对康德的道德哲学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 自由意志 命令 自律 敬重 实践理性
下载PDF
人格权的伦理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振 都本有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63,共10页
罗马法中的人与人格是一种关于身份的理论,在法国民法典中也没有人格权的规定。人格权是伦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并随着民法在技术上的成熟而在德国民法典中最终确立的,康德的人格主义伦理学构成了德国民法典的精神基础。精神基础与制度基... 罗马法中的人与人格是一种关于身份的理论,在法国民法典中也没有人格权的规定。人格权是伦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并随着民法在技术上的成熟而在德国民法典中最终确立的,康德的人格主义伦理学构成了德国民法典的精神基础。精神基础与制度基础的分离使得人格权进入法典面临诸多技术上的障碍。人格权的伦理内涵在于人的尊严,人格权的客体是“人的伦理价值”,人格权中的人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具有伦理上的人格。人具有尊严,作为一个定言命令是相互的,人格权之侵权责任的实质也源于“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 伦理分析 德国民法典 精神基础 法国民法典 人格主义 制度基础 人的尊严 伦理内涵 伦理价值 命令 “尊重” 侵权责任 伦理学 罗马法 自然人 技术 客体 作为
原文传递
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 被引量:9
3
作者 韦森 《开放时代》 2002年第6期70-84,共15页
基于康德伦理学的哲学运思,本文首先把“定言命令”运用于静态非重复博弈和动态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分析,以在当代社会科学的话语语境中反思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第二部分从动态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的实质。第三部分则通... 基于康德伦理学的哲学运思,本文首先把“定言命令”运用于静态非重复博弈和动态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分析,以在当代社会科学的话语语境中反思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第二部分从动态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的实质。第三部分则通过运用三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对经济学、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分野问题做了一点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命令 静态博弈 政治哲学 动态博弈 纳什均衡 经济学 “囚犯困境” 市场经济 伦理 道德
原文传递
“道德力”理论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德湘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52,共5页
道德力是指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的人自觉其为理性的存在 ,不顾感性自然的束缚而听从定言命令行事时道德法则对其产生的效力。道德力之所以具有存在的可能性 ,主要是由其所独具的特质决定的。道德力的主要特质有 :独特自律性、自我强制性... 道德力是指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的人自觉其为理性的存在 ,不顾感性自然的束缚而听从定言命令行事时道德法则对其产生的效力。道德力之所以具有存在的可能性 ,主要是由其所独具的特质决定的。道德力的主要特质有 :独特自律性、自我强制性、普遍渗透性和崇高理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力 命令 命令 价值
下载PDF
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第Ⅰ章中三条原理的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邓晓芒 《哲学分析》 2010年第2期80-90,163,共12页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的第一章中列出了三条道德理性知识的原理:(1)你行动的准则要出于义务而不仅仅符合义务;(2)出于义务的行动的道德价值只在于它的准则的普遍性形式,而不在于任何质料;(3)义务就是由敬重法则而来的行动的必然...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的第一章中列出了三条道德理性知识的原理:(1)你行动的准则要出于义务而不仅仅符合义务;(2)出于义务的行动的道德价值只在于它的准则的普遍性形式,而不在于任何质料;(3)义务就是由敬重法则而来的行动的必然性。这三条原理正是要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中过渡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从而为向下一章即道德形而上学的提升打下一个基础。这三条原理其实已经暗示着道德形而上学的至上原理即定言命令的内在结构了,这就是在义务概念中所包含的主观准则、客观法则和由敬重而实现出来的主客统一的必然性三个环节,它们后来扩展为定言命令的三个变形的公式。当然,这三个环节的真正意义单凭形式逻辑的分析和停留于词句的表层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有深入到康德思想的深处才有可能真切地把握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学 义务 准则 敬重 命令
下载PDF
人何以是自由的?——评克勒梅教授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一种系统注释》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作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2期477-486,共10页
德国哈勒大学海纳·克勒梅教授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一种系统注释》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他注重分析这部著作的历史背景,说明康德伦理学有针对沃尔夫哲学的背景。这主要体现在康德批判沃尔夫把所有的心灵能力都归结... 德国哈勒大学海纳·克勒梅教授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一种系统注释》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他注重分析这部著作的历史背景,说明康德伦理学有针对沃尔夫哲学的背景。这主要体现在康德批判沃尔夫把所有的心灵能力都归结于认识能力的观点,区分出人的三种基本的心灵能力。第二,他从实践的角度理解自由概念的演绎,说明定言命令的可能性,以此批判学界的一些可能的误解,维护康德哲学的一致性。这种解读对当代学界对自由的探讨有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夫 自由 理性 命令
原文传递
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定言命令之第三者——《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一个重要问题的解答 被引量:7
7
作者 舒远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18,共18页
在康德哲学中,所有先天综合判断都存在着将其主词与谓词联结起来的第三者问题。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康德由追问"定言命令作为一个先天综合命题何以可能?"而专门提出了"何谓定言命令的第三者?"这个异常难解... 在康德哲学中,所有先天综合判断都存在着将其主词与谓词联结起来的第三者问题。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康德由追问"定言命令作为一个先天综合命题何以可能?"而专门提出了"何谓定言命令的第三者?"这个异常难解的问题。对此难题,学界有一条很有影响的解答思路可称为"混合思路",它不想从完全先天的角度把握定言命令的第三者,而是将既受感性欲望刺激、又属于知性世界的同一个意志即二重化的意志当作第三者,该思路从根本上背离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的基本方向。它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逻辑上的问题,即第三者和定言命令之主词的重叠问题。它将第三者类比于有关自然的先天综合命题的先验图型,这一认识也是对第三者的一个重大误解。惟有试图完全先天地去寻找第三者的先天思路才是可取的,它借助于———在一个先天的理念中———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这个第三者,将定言命令的主词与谓词综合地联结起来。因为在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中,可以同时找到"意愿准则成为法则"的目的意愿和"按此准则行动"的行动意愿,即找到康德所说的"两种认识"。第三者是一个理想,是一个纯粹理性的概念,以此理想为基础的定言命令所要求的,无非就是要使人这种不完美、非神圣的理性存在者以那个完美而神圣的理性存在者为原型,促使心灵不断升华,成为康德心目中理想的理性存在者即完美而神圣的理性存在者而已。康德其实是把自己的道德形而上学完全奠基于纯粹理性的一个先天理念即有关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的理念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命令 第三者 同一个意志 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下载PDF
论康德伦理学中的自我关切
8
作者 董滨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在斯洛特(Michael Slote)等一些研究者看来,康德声称只有促进他人的幸福才是道德主体所应该承担的德性义务,而促进个人的幸福并不属于这种义务的范畴。对此,斯洛特批评其理论由于缺乏自我关切的维度而将导致“自我—他人的不对称性”,... 在斯洛特(Michael Slote)等一些研究者看来,康德声称只有促进他人的幸福才是道德主体所应该承担的德性义务,而促进个人的幸福并不属于这种义务的范畴。对此,斯洛特批评其理论由于缺乏自我关切的维度而将导致“自我—他人的不对称性”,这不仅与康德所提出的定言命令相冲突,而且将产生实际行动上的不良后果。同时,康德在谈及人们是否有追求自身幸福的义务时,其表述始终是含糊不清,论证上也存在着矛盾性。本文将反驳这些批评与质疑,指出在康德的道德理论中,定言命令首先从根本意义上保证了自我关切,而且也能够支持“自我—他人的对称性”,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合道德要求的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实际上仍然属于我们的德性义务,另一方面,只有在主观上将促进他人的幸福作为“直接义务”,我们才能够达到保证每一个人利益实现的整体性幸福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令 幸福 自我关切 康德
下载PDF
法权义务在何种意义上是伦理义务?——对康德义务体系的讨论
9
作者 刘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在康德哲学中,法权义务存在着外在性与无条件的规范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可以在康德强调的“法权义务是间接的伦理义务”的观点中得到澄清。将定言命令运用于人的特殊本性,就得到了伦理义务。考虑到人的特殊本性,伦理义务可以被区分... 在康德哲学中,法权义务存在着外在性与无条件的规范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可以在康德强调的“法权义务是间接的伦理义务”的观点中得到澄清。将定言命令运用于人的特殊本性,就得到了伦理义务。考虑到人的特殊本性,伦理义务可以被区分出法权义务。基于人的实践活动的特点,伦理义务必须被区分出法权义务。由于法权义务的基本原则可以从定言命令推导而来,因而法权义务属于伦理学。从法权义务可以被外在强制来看,法权义务是间接的伦理义务。我们不能把“法权义务是间接的伦理义务”理解为法权义务只是道德的手段,而应该理解为它是可以被外在强制的伦理义务。由此,从法权义务与伦理义务的关系来看,它具有无条件的规范性,从法权义务可以被外在强制来看,它又具有外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法权义务 伦理义务 命令
原文传递
从社会规则到个人道德——论萨格登关于惯例的演化博弈论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钦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64,共18页
文章评述了萨格登在《权利、合作与福利的经济学》中关于惯例生成机制的分析理路。首先用一个日常的乘车故事重构了萨格登关于三类惯例——协调惯例、产权惯例以及互惠惯例——的生成机制,阐明了演化博弈分析的基本思想。然后把问题进... 文章评述了萨格登在《权利、合作与福利的经济学》中关于惯例生成机制的分析理路。首先用一个日常的乘车故事重构了萨格登关于三类惯例——协调惯例、产权惯例以及互惠惯例——的生成机制,阐明了演化博弈分析的基本思想。然后把问题进一步深化:之所以特定的惯例会得到遵守,因为其符合我们所恪守的道德原则,由此萨格登的惯例分析从经济学领域深入到伦理学领域。在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之间,对"合作原则"与"定言命令"的关系做了探究。认为,面对现实的道德难题,二者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例 演化稳策略 合作原则 命令 道德信念
原文传递
谢林论道德律的起源
11
作者 路拓宇 《哲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597-1601,共5页
本文将道德律分解为“意愿”(Wollen)、“应当”(Sollen)和其普遍性的内容三个成分。谢林在其《先验唯心论体系》的实践哲学部分中从意愿出发,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主线,提出了意愿、要求和纯粹的自身规定等概念。本文借此对定言命令的各... 本文将道德律分解为“意愿”(Wollen)、“应当”(Sollen)和其普遍性的内容三个成分。谢林在其《先验唯心论体系》的实践哲学部分中从意愿出发,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主线,提出了意愿、要求和纯粹的自身规定等概念。本文借此对定言命令的各分句进行了解释。最后,通过“任意”(Willkür),自我达到了绝对意志,定言命令在先验唯心论中的地位被完整的勾勒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唯心论体系》 命令 谢林
下载PDF
论康德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影响——兼谈哲学史对于当代哲学研究的启发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云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4,127,共9页
康德的道德哲学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罗尔斯证明正义原则的纯粹程序正义方法正是对康德定言命令程序的运用与发挥。其次,罗尔斯正义论的人性论基础,即自由平等的人的理念,来源于康德通过定言命令的目的公式和自律公式... 康德的道德哲学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罗尔斯证明正义原则的纯粹程序正义方法正是对康德定言命令程序的运用与发挥。其次,罗尔斯正义论的人性论基础,即自由平等的人的理念,来源于康德通过定言命令的目的公式和自律公式所表达出来的理性存在者的概念。最后,罗尔斯正当与善一致的论证以康德德福一致的论证为原型,这两个论证的结构体现了康德与罗尔斯所共享的正当优先于善的理论模式。康德对罗尔斯的深刻影响表明:哲学史作为启发当代哲学思考的源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公平的正义 命令 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者 正当优先于善
下载PDF
作为科学的伦理学何以可能——康德的纯粹实践哲学及其使命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1,86,共7页
康德认为,伦理学是一门和自然科学具有同等地位的道德科学。纯粹实践哲学的使命即是将这门科学建立在纯粹的理性基础之上,使之成为可能。道德法则是理性不受感性所决定的因果性,即自由的因果性,它和自然因果性一样都源自于人的理性自发... 康德认为,伦理学是一门和自然科学具有同等地位的道德科学。纯粹实践哲学的使命即是将这门科学建立在纯粹的理性基础之上,使之成为可能。道德法则是理性不受感性所决定的因果性,即自由的因果性,它和自然因果性一样都源自于人的理性自发性。义务行为指向目的,但后者不是行为的内在要素,因而不是纯粹实践哲学的研究对象,更不是道德科学的基础。完整的义务行为内在地包含着诸多经验性内容,但后者也不是纯粹实践哲学的研究对象,而只是行为在认识论上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科学 命令 实践哲学 理性法则
下载PDF
罗尔斯原初状态的康德式诠释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科政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罗尔斯吸收并改造了康德的定言命令理论,提出了一个"合理而理性的行动者在原初状态中的一致同意"的命题,作为社会正义原则的基础。他认定康德的理论有一些致命的缺陷,并且试图把定言命令的三条公式联合在他的原初状态之中,以... 罗尔斯吸收并改造了康德的定言命令理论,提出了一个"合理而理性的行动者在原初状态中的一致同意"的命题,作为社会正义原则的基础。他认定康德的理论有一些致命的缺陷,并且试图把定言命令的三条公式联合在他的原初状态之中,以便克服这些缺陷。同时,罗尔斯还认为,在关于社会正义原则的慎思中,一些合理的经验性的条件必须得到保留。因此,他用无知之幕取代康德的目的公式,以削弱后者过于严苛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状态 命令 无知之幕 罗尔斯 康德
原文传递
康德谎言禁令中的困难、批评与解释 被引量:5
15
作者 郁乐 冯宇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康德认为在任何情境中都不能说谎,即使在“撒谎救人”的情境中也应说真话。这一“谎言禁令”备受批评,被认为难以与生活实践和道德直觉相容。从康德提出“谎言禁令”的原初语境出发,只能推出“撒谎借钱”不能成为普遍立法的原则。若能... 康德认为在任何情境中都不能说谎,即使在“撒谎救人”的情境中也应说真话。这一“谎言禁令”备受批评,被认为难以与生活实践和道德直觉相容。从康德提出“谎言禁令”的原初语境出发,只能推出“撒谎借钱”不能成为普遍立法的原则。若能正确理解定言命令的形式主义及其普遍化与可逆性标准,则“谎言禁令”不会被“简化”地陈述与理解,“撒谎救人”的准则也能够通过普遍化与可逆性测试,成为普遍立法的原则;在某些特殊的、类似“撒谎救人”的情境中,不说真话也不会与康德道德哲学的基本法则产生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令 命令 形式主义 普遍立法的原则 可逆性
原文传递
自由的现实性与定言命令的可能性———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的新理解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会晖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8-86,125,共9页
自由是康德实践哲学的精神和核心:自由观不仅构成了康德实践哲学的最抽象的层面,而且是其整个伦理学的根基;定言命令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基本要求。然而,康德关于自由的现实性的思想,却是他被诟病最多的地方之一:根据对自由的本体... 自由是康德实践哲学的精神和核心:自由观不仅构成了康德实践哲学的最抽象的层面,而且是其整个伦理学的根基;定言命令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基本要求。然而,康德关于自由的现实性的思想,却是他被诟病最多的地方之一:根据对自由的本体化的传统解释,在实践哲学中,康德试图论证本体所具有的先验自由(独立于经验性因素而引起因果序列的能力),并对实在性、因果性这些知性范畴进行了超验的运用,将其运用于本体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令 自由观 道德形而上学 现实性 康德 可能性 实践哲学 道德哲学
原文传递
试论康德的善良意志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昌文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12期52-55,共4页
康德以道义论为基础的善良意志,抛弃了人类的实践经验,从责任出发,经一系列概念的逻辑演化,以定言命令的形式,形成了彻底的善,从而奠定了其在道德哲学领域中的地位。但康德善良意志在主观思维领域中的至上性,却难以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 康德 善良意志 责任 命令 理性
下载PDF
康德定言命令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7,共5页
康德对普通人的道德理性知识持有乐观的态度,但是对其道德动机持有悲观的态度。普遍法则公式是定言命令的主导公式,自然法则公式、人性公式以及目的王国公式是它的变式。通过不同的类比,它们从直观和情感上说明了定言命令,让我们更好地... 康德对普通人的道德理性知识持有乐观的态度,但是对其道德动机持有悲观的态度。普遍法则公式是定言命令的主导公式,自然法则公式、人性公式以及目的王国公式是它的变式。通过不同的类比,它们从直观和情感上说明了定言命令,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定言命令的同时,彰显了人的尊严,增强了我们道德行为的动机。这种解读更好地解释了康德不同著作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也具有反思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令 普遍法则公式 人性公式 自然法则公式 目的王国公式
下载PDF
自由概念的证成与演绎——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第三章的先验结构
19
作者 钱康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5,共10页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第三章中的主要任务通常被视为是对定言命令的有效性提供演绎,而这一演绎的前提和基础则是在第一节中被提出的积极的自由概念。但是康德似乎并没有对这一自由概念本身提供充分且令人信服的论证,而这也成为康...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第三章中的主要任务通常被视为是对定言命令的有效性提供演绎,而这一演绎的前提和基础则是在第一节中被提出的积极的自由概念。但是康德似乎并没有对这一自由概念本身提供充分且令人信服的论证,而这也成为康德学界普遍认为第三章中的演绎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对自由概念的演绎结构进行一种基于先验方法论的重构,就可以证明康德能够为自由概念提供恰当的证成,并且这一自由概念在形而上学上的不完备性也不会影响定言命令的演绎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先验演绎 先验方法论 命令
下载PDF
形式的一定是空洞的吗?——对康德定言命令的一种辩护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作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8-74,共7页
定言命令的概念包括法则和准则的合乎法则的必然性,这个法则不是某种具体的法则,而是一般的合法则性,因而定言命令是形式的;但它不是空洞的,因为它以维护人的理性和自由为旨趣,它的诸公式从不同角度表达这个旨趣。自然法则公式告诉我们... 定言命令的概念包括法则和准则的合乎法则的必然性,这个法则不是某种具体的法则,而是一般的合法则性,因而定言命令是形式的;但它不是空洞的,因为它以维护人的理性和自由为旨趣,它的诸公式从不同角度表达这个旨趣。自然法则公式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一个准则能否成为普遍法则,人性公式告诉我们准则的质料应当具有何种限制条件,目的王国公式告诉我们以何种身份设想自己的行动。如果抛开这个旨趣,那么我们对定言命令乃至整个康德伦理学的理解都会出现偏差,而误以为定言命令是空洞的、没有内容的形式。现代社会强调对话和差异性,关于是否以及如何在差异性中坚持普遍性,研究定言命令会给予我们诸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令 理性 形式 空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