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软、硬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邵长江 邢晓华 +2 位作者 桑临惠 史婷 马兴梅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 研究早期Twin-Block(TB)功能矫治器矫治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对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早期TB功能矫治器矫治,通过X线正中(牙合)位头颅侧位定位片分析功能矫治前、功能矫治后患儿软组... 目的 研究早期Twin-Block(TB)功能矫治器矫治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对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早期TB功能矫治器矫治,通过X线正中(牙合)位头颅侧位定位片分析功能矫治前、功能矫治后患儿软组织和硬组织相关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早期TB功能矫治器矫治能够促进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使下颌基骨长度、下颌升支高度明显增加(P<0.05),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得到改善,同时发生以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增加为主的牙槽骨代偿性改建;还可使软组织上唇突距明显缩小,上唇基部厚度、上唇紧张度、下唇突距、颏突度、软组织面突角明显增大(P<0.05或P<0.01)。结论 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早期TB功能矫治器矫治,可改变硬组织颌骨间关系,使软组织颏部突出,改善鼻、唇、颏软组织形态结构,使患儿拥有良好的侧貌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畸形 早期功能矫治 下颌骨 硬组织 软组织 侧貌面型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佩蓉 张志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究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26)、均角组(n=28)和低角组(n=26)。观察三... 目的:探究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26)、均角组(n=28)和低角组(n=26)。观察三组上下磨牙倾斜角度和牙弓宽度。结果:就不同垂直面型患者的磨牙倾斜度进行比较,三组在下磨牙指标L6-SN、L6-PP、L6-MP,上磨牙指标U6-L6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32.141、52.485、20.083、57.685,P<0.05)。就不同垂直面型与牙弓宽度进行比较,三组在WU6、~6╂~6bone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12.395、5.027,P<0.05)。就垂直面型的颌面骨骼和牙弓宽度显著差异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WU6、~6╂~6bone与垂直面型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4、-0.328;而L6-SN、L6-PP、L6-MP、U6-L6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4、0.751、0.446、0.769。结论:在不同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垂直骨面型患者中,上颌牙弓前中段宽度随着下颌平面角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临床正畸过程中,需要考虑垂直骨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安氏^1[牙合]畸形 颌面骨骼 牙弓宽度 相关性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前后上呼吸道形态CBCT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高鹏 赵亚鹏 吴源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上气道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发育不足错(牙合)畸形患儿41例,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卧式CBCT,统计分析上气道治疗前后的...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上气道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发育不足错(牙合)畸形患儿41例,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卧式CBCT,统计分析上气道治疗前后的三维结构变化。结果:应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发育不足患儿后,其上气道总体积、腭咽段、舌咽段、喉咽段体积、上气道最小横截面积及其矢状径、横径、矢状径/横径均增大(P<0.001),鼻咽段体积无明显变化(P=0.606)。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儿,上气道体积增大,形态明显改善,有助于改善上气道的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上气道 骨性安氏(牙合)畸形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原文传递
口颌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平衡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Twin-block矫治中重建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邵长江 邢晓华 桑临惠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Twin-block矫治,对口颌系统结构与功能重建的研究。方法:拍摄矫治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颌骨、舌骨和牙齿位置以及上气道形态等变化。结果: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下颌基骨长度增加;舌骨、下切... 目的:探讨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Twin-block矫治,对口颌系统结构与功能重建的研究。方法:拍摄矫治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颌骨、舌骨和牙齿位置以及上气道形态等变化。结果: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下颌基骨长度增加;舌骨、下切牙和下颌磨牙同步近中向移动;上气道鼻咽段、口咽段与喉咽段矢状向间隙均增大。结论:发育高峰期Twin-block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可改善口颌系统功能与形态平衡,改善呼吸功能,为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畸形 TWIN-BLOCK 下颌骨 舌骨 上气道 口颌系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原文传递
FRⅡ型功能矫治器与肌激动器对儿童安氏Ⅱ~1类错矫治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金婕 陈钰文 +2 位作者 朱玉 王健 阎秀林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668-671,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FRⅡ型功能矫治器与肌激动器对儿童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 2008—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6例安氏Ⅱ1类患儿分别采用FRⅡ型功能矫治器(13例)和肌激动器(13例)进行功能性矫治,在矫治前... 目的比较分析FRⅡ型功能矫治器与肌激动器对儿童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 2008—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6例安氏Ⅱ1类患儿分别采用FRⅡ型功能矫治器(13例)和肌激动器(13例)进行功能性矫治,在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选择指示颅面部软硬组织形态位置特征的17项指标定点测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矫治后所有患儿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磨牙关系达中性或偏近中。两组矫治器均能有效促进下颌生长,回收上颌切牙,减小前牙覆(牙合)、覆盖,但对上颌骨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肌激动器能有效地控制下切牙的倾斜度。两组矫治器矫治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RⅡ型功能矫治器和肌激动器均能有效改善上下颌骨及牙弓的Ⅱ类关系,改善患者侧貌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型功能矫治器 肌激动器 安氏1(牙合)畸形 X线头影测量分析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秦春丽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8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其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100例,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其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100例,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头颅定位指标、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SNB角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SNB角、SNA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OHIP-14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侧面面型及上下牙的咬合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畸形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咬合功能
原文传递
FRⅢ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软组织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楠 汪隼 +2 位作者 樊林峰 成晓敏 李小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利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利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器矫治前、后,面型角、鼻唇角、颏唇角、上唇-E线距离均显著增大(P<0.05),Z角显著减小(P<0.05),下唇-E线距离显著减少(P<0.01);H角、上唇沟深、颏唇沟深、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侧貌突度增大,Ⅲ类凹面型趋于平直,面部侧貌趋于美观;上唇近中移动,下唇远中移动,上唇突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Ⅲ型矫治器 安氏[牙合]畸形 反[牙合]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雨霖 徐静晨 +1 位作者 蒋晓鸽 陈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3-470,共8页
目的评价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生长改建及位置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等数据库,纳入所有应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 目的评价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生长改建及位置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等数据库,纳入所有应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并对其髁突进行评估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及单臂临床试验。2位评价者独立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共8项研究,其中7项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Twin-block矫治后,髁突向前移位,关节前间隙减小(P<0.00001),关节后间隙增大(P<0.00001),而关节上间隙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1);关节间隙指数的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治疗后髁突前后径增大(P=0.0002),髁突高度增大(P<0.00001),而髁突内外径的增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2)。结论Twin-block矫治器能够促进髁突向后上方的生长改建,并引导其向前移位从而使髁突-关节盘重新定位,达到良好的下颌位置并改善安氏Ⅱ类咬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安氏[牙合]畸形 髁突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矫治方法综述 被引量:6
9
作者 黄萌 高忠杰 +1 位作者 房雪 徐璐璐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732-737,共6页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常表现凹面型,伴有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生长过度,或二者同时存在。根据Moyers分类,可将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分为牙性、功能性和骨性。长期未纠正的前牙反[牙合]会造成颌面部畸形,同时对...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常表现凹面型,伴有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生长过度,或二者同时存在。根据Moyers分类,可将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分为牙性、功能性和骨性。长期未纠正的前牙反[牙合]会造成颌面部畸形,同时对发音、面部美观产生影响,甚至引起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目前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前牙反[牙合],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矫治阶段和前牙反[牙合]的几种类型采用上颌[牙合]垫双曲舌簧活动式矫治器、FR-Ⅲ功能矫治器、"2×4"矫治技术、前方牵引器、MRC矫治器以及成年后行正颌手术等措施。本文就近年来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矫治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牙合] 矫治方法 [牙合]畸形 青少年 安氏[牙合]畸形
下载PDF
FrankelⅡ结合口面部肌功能矫治替牙期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顾鑫宇 夏文倩 +4 位作者 肖聪 陈楠 陆胜男 邓晓丽 高美琴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488-491,共4页
目的:研究FrankelⅡ功能矫治器结合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学对于替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于我科就诊的25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FrankelⅡ功能矫治器结合口面部肌... 目的:研究FrankelⅡ功能矫治器结合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学对于替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于我科就诊的25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FrankelⅡ功能矫治器结合口面部肌功能治疗,通过头影测量及口面部肌功能评估计分表,比较治疗前后颌面软硬组织及口面部肌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下颌矢状向生长明显增加;前牙覆盖明显减小,上切牙唇倾度显著减小;口面肌功能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ankelⅡ功能矫治器结合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可有效改善替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面部形态,不良骨骼生长型,增强口面部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nkle矫治器 安氏^(1)[牙合]畸形 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学
原文传递
FRⅡ型功能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翠娟 田玉楼 +3 位作者 金婕 赵震锦 侯志明 张扬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68-671,共4页
目的评价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2012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错[牙合]畸形患儿26例,应用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 目的评价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2012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错[牙合]畸形患儿26例,应用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儿矫治时间6~14个月,平均10.08个月。矫治后侧貌均得到明显改善,磨牙关系达中性或偏近中,前牙覆拾、覆盖基本正常。结论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同时刺激上、下颌牙齿及牙槽骨发生有利的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拿畸形患者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型功能矫治器 安氏1[牙合]畸形 X线头影测量分析
原文传递
Twin-block功能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效果
12
作者 何景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5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Twin-block功能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巨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 目的:分析Twin-block功能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巨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对照组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对试验组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上下齿槽角指标、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上下齿槽座角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的疗效显著,可改善其上下齿槽角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畸形 Twin-block功能矫治 肌功能训练 上下齿槽角
下载PDF
安氏Ⅱ~2错畸形治疗方法概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泱泱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694-698,共5页
安氏Ⅱ2错畸形是口腔正畸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从三维方向的软硬组织分析,安氏Ⅱ2错[牙合]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且其错畸形的程度往往较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加之此类错患者面型代偿常常掩盖了颌骨矢状向位置不调,因此在诊治... 安氏Ⅱ2错畸形是口腔正畸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从三维方向的软硬组织分析,安氏Ⅱ2错[牙合]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且其错畸形的程度往往较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加之此类错患者面型代偿常常掩盖了颌骨矢状向位置不调,因此在诊治安氏Ⅱ2错[牙合]病例时,正畸医生经常面临许多陷阱和尴尬。对于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国内外学者均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现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安氏Ⅱ~2错畸形治疗方法的研究和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牙合]畸形 下颌前导 咬合打开 推磨牙向远中 正颌正畸联合
原文传递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畸形的美学效果及对牙齿咬合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郝少英 蒋军 田彦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畸形的美学效果及对牙齿咬合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诊治的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系...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畸形的美学效果及对牙齿咬合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诊治的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系统矫治)21例,观察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21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咬合力、咀嚼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颌面部形态指标及软硬组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5.15±2.13)个月,观察组治疗(10.12±1.06)个月,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齿咬合力、咀嚼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颌骨长、下面高度、上下齿槽角及上下齿槽座夹角的改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切牙露齿度、软组织面角、鼻唇角、面突角及上、下颌平面角显著高于对照组,下颌头影指标、覆[牙合]、覆盖及上、下唇审美平面距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可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上颌骨的生长。协调矢状向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提高牙齿咬合力,减小前牙覆盖、覆[牙合],改善颜面软组织的美观与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畸形 Twin block矫治器 头影测量 牙齿咬合力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比较
15
作者 刘思 宋丽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体长度,分析其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的差异以及切牙内收量与牙根吸收的相关性。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择60例拔牙病例,按面角不同分成三组,将其治疗前后...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体长度,分析其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的差异以及切牙内收量与牙根吸收的相关性。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择60例拔牙病例,按面角不同分成三组,将其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分别导入Dolphin-Imaging 11.95软件,测量双侧上下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牙体长度以及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的矢状向移动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左右两侧同名牙牙体长度无差异,治疗后三组牙根长度均减小(P<0.01),上颌中切牙牙体长度高角组减小的最大,依次为均角和低角组(P<0.01)。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内收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上颌中切牙根尖内收量与牙体长度的减少量成正相关,三组相关性分别为低角组0.663、高角组0.618、均角组0.635(均P<0.01)。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畸形 骨面型 牙根吸收 拔牙矫治
下载PDF
PASS矫治技术对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支抗控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雪莲 杨光 +2 位作者 王鹏 苏哲君 霍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PASS矫治技术在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中支抗控制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诊治的30例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且上颌需要中强支抗、下颌需弱支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PASS矫治技术在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中支抗控制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诊治的30例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且上颌需要中强支抗、下颌需弱支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ASS矫治技术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并测量分析:∠SNA,∠SNB,∠ANB,∠MP-SN,∠U1-NA,∠U1-SN,∠UM-PP,∠UM-SN,UMA-PP距,UMC-PP距,UMA-PtPt'距,UMC-PtPt'距。结果平均疗程23.4个月,治疗前后∠SNA、∠ANB、∠U1-NA、∠U1-SN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上颌前突及上前牙唇倾得到改善。治疗前后∠SN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下颌骨的改变不明显。治疗前后∠UM-PP、∠UM-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一磨牙未发生近中倾斜而造成支抗丧失。治疗前后∠MP-SN、UMA-PP距、UMC-PP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一磨牙未发生明显的垂直向支抗丧失。治疗前后UMA-PtPt'距,UMC-PtPt'距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MA-PtPt'距的差值为(2.61±1.96)mm,UMC-PtPt'距的差值为(3.41±1.22)mm,上颌第一磨牙发生了近中移位,但达到了中强支抗的效果。结论PASS矫治技术在不使用任何额外支抗的情况下对成年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能有效控制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畸形 PASS矫治技术 支抗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拔牙方法治疗效果的评估和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纯纯 赵红艳 +2 位作者 安晶涛 高萃 唐林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用同行评估等级(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指数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牙方法的矫治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始并结束矫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50例,按照拔牙方法分成两组,A组25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B组25例,... 目的用同行评估等级(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指数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牙方法的矫治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始并结束矫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50例,按照拔牙方法分成两组,A组25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B组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采用PAR指数评估模型的矫治效果,并研究治疗前X线头影测量参数对患者PAR指数改善情况的预测。结果 A、B组矫治后PAR指数分别为(4.80±2.70)分、(3.68±1.72)分,均<5分;PAR减少分数分别为(32.24±8.77)分、(32.76±8.81)分,均>22分;PAR减少百分比分别为(87.07±13.04)%、(89.28±11.43)%,均>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组中,全面高(N-Me)对矫治后PAR值存在负向影响(P<0.05)。结论两种拔牙方法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组矫治前N-Me越大,患者矫治后PAR指数越小,牙牙合关系可能越接近正常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估等级指数 安氏1(牙合)畸形 拔牙 矫治 X线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燕灵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与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8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予以直...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与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8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予以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观察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矫正相关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PD)]水平、咬合功能、咀嚼效率、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倾斜牙矫正时间和转位牙扭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I、GI评分和P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咬合力、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及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4/92),低于对照组的13.04%(1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可提高咀嚼效率,缩短倾斜牙矫正时间和转位牙扭正时间,改善咬合功能,降低牙周指标水平、OHIP-14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畸形 无托槽隐形矫治 直丝弓固定器矫治 咀嚼效率 牙周指标 咬合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下颌前伸对成年大鼠髁突软骨Ⅹ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威 焦雪雯 刘月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建立年轻成年大鼠下颌前伸动物模型,以X型胶原为检测指标,观察髁突软骨内成骨及其与下颌前伸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9周龄雌性大鼠75只,分为3组,其中2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动物戴用统一规格自制的咬合前导矫治器,分别戴... 目的:建立年轻成年大鼠下颌前伸动物模型,以X型胶原为检测指标,观察髁突软骨内成骨及其与下颌前伸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9周龄雌性大鼠75只,分为3组,其中2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动物戴用统一规格自制的咬合前导矫治器,分别戴用12h和24h。3组动物分别在实验后3、7、14、21、30d处死后取双侧髁突组织,使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髁突软骨组织切片中X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4h实验组X型胶原表达量在21d时最高,且高于其他实验组;而12h实验组峰值出现在30d。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功能矫治下颌前伸均能诱导年轻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发生改建,但与12h间歇性加力方式相比,24h持续加力方式作用效果明显,且见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畸形 下颌前伸 髁突软骨 功能矫治器 X型胶原
下载PDF
安氏Ⅰ类早期恒牙(牙合)正畸治疗拔牙与非拔牙对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欢焕 马坤宁 +2 位作者 张佐 胡红云 聂改云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估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早期恒牙(牙合)正畸治疗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方式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进而指导临床矫治的实施。方法收集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早期恒牙(牙合)患者60例,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估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早期恒牙(牙合)正畸治疗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方式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进而指导临床矫治的实施。方法收集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早期恒牙(牙合)患者60例,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每组30例,对其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非拔牙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NS-UPW、U-MPW、H-FH、H-VL测量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牙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NS-UPW、SPP-SPPW、U-MPW、H-MP测量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拔牙组与拔牙组治疗后PNS-UPW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氏Ⅰ类早期恒牙(牙合)患者正畸拔牙矫治对上气道形态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对舌骨位置无明显影响,但矢状方向上有产生向后向下的移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形态 舌骨位置 安氏[牙合]畸形 早期恒牙[牙合] 拔牙矫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