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川勇
宋峰
+4 位作者
王慧田
余华
陈靖
陈宗强
刘丽飒
《大学物理》
2018年第6期45-49,共5页
本文介绍基于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物理教学实践和物理学术竞赛在国内的中学和大学的开展情况,该活动不仅推动了物理教学在方法、内容和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并推动开设了系列化开放互动课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促进了中学...
本文介绍基于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物理教学实践和物理学术竞赛在国内的中学和大学的开展情况,该活动不仅推动了物理教学在方法、内容和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并推动开设了系列化开放互动课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促进了中学和大学物理教育的有机衔接,是一种培养综合性物理创新人才的有益的创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物理学家锦标赛
物理学术竞赛
综合能力
大中学
衔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成效——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为个案
被引量:
5
2
作者
郑若玲
刘盾
谭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3,共8页
近年来,我国逐渐兴起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种试验,大中学衔接培养是主要形式之一。此研究选取厦大附属科中作为"麻雀",详解其以创新班为核心的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试验模式,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其试验成效。科中已探索...
近年来,我国逐渐兴起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种试验,大中学衔接培养是主要形式之一。此研究选取厦大附属科中作为"麻雀",详解其以创新班为核心的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试验模式,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其试验成效。科中已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目标、富有特色的"三创"理念与"三微"形式。运用《中学生创造力评价量表》施测,发现高一、高二、高三创新班学生的创造力均值依次递增,且都高于普通班学生。创新班推动了学生多元的发展与进步,并带给教师、家长、学校多样的心得与收获。从实实在在的高考业绩,也可明显看出创新班的培养成效。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遭遇种种挑战,只要中学与大学齐心协力、政府与社会共同借力、政策与观念配合跟进,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定能走上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大中学
衔接
高中创新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的挑战与应对
3
作者
欧卫国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第11期89-92,共4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在高等教育,“基石”在基础教育。基于中学办学实际、坚持贯通培养的视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超越“校舍型精英”,关注学业拔尖学生的培养,更关注创新型学生自然地“冒出来”,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组织...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在高等教育,“基石”在基础教育。基于中学办学实际、坚持贯通培养的视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超越“校舍型精英”,关注学业拔尖学生的培养,更关注创新型学生自然地“冒出来”,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组织机制、多主体协同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创新人才
大中学
衔接
贯通式培养
一体化培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班”热的冷思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卉
周序
《新教育(海南)》
2018年第14期38-40,共3页
"走班制"是新高考实施后的大势所",但"走班"热潮中暴露出了"走班"并未真正"走"起来,而是被"选课"取而代之;"走班制"也不是应对新高考的良方,而是实属无奈之举;"走班制"无法促进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对这...
"走班制"是新高考实施后的大势所",但"走班"热潮中暴露出了"走班"并未真正"走"起来,而是被"选课"取而代之;"走班制"也不是应对新高考的良方,而是实属无奈之举;"走班制"无法促进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反思,有助于推动"走班制"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班制
新高考
大中学
衔接
原文传递
基于大中学衔接的高师全球变化课程建构探讨
5
作者
王晓翠
吴殷洁
+1 位作者
芮莹
徐嘉琪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25-27,共3页
全球变化科学意识是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师院校全球变化科学课程是地理类师范生获取全球变化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的主要途径,其课程建设质量将影响到中学地理教育质量。针对目前高师全球变化科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采用目标模式...
全球变化科学意识是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师院校全球变化科学课程是地理类师范生获取全球变化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的主要途径,其课程建设质量将影响到中学地理教育质量。针对目前高师全球变化科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采用目标模式,从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角度建构该课程,即从课程性质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面临的挑战、课程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教学方法与措施、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课程进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学
衔接
高师院校
全球变化科学
课程建构
师范生
中学
地理教育
原文传递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探析——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启瑞班”为个案
6
作者
郑若玲
刘盾
谭蔚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6年第1期67-79,共13页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考量。在各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大中学合作举办高中创新班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的高中创新班'启...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考量。在各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大中学合作举办高中创新班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的高中创新班'启瑞班'为案例,详解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校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招生方式,探索出十分新颖的'三创'理念与'三微'形式,实施以'变易理论'、课堂观察为代表的教学改革以及导师制、家校联合培养、学分制、走班制、小班化教学等教学管理制度。这些项目推动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多元发展,并带给教师、家长多样的心得与收获。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遭遇种种挑战,只要中学与大学齐心协力,政府与社会共同借力,政策与观念配合跟进,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定能走上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大中学
衔接
高中创新班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
中学
“启瑞班”
原文传递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14
7
作者
郑若玲
谭蔚
万圆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70-75,共6页
调研发现,大学与中学的合作程度、师资力量以及高校招生政策是制约成效的三个关键因素。目前,这三个方面的实施情况均不理想,表现为大中学的合作不够深入、创新人才的培养师资存在困难、高考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拦路虎"。为...
调研发现,大学与中学的合作程度、师资力量以及高校招生政策是制约成效的三个关键因素。目前,这三个方面的实施情况均不理想,表现为大中学的合作不够深入、创新人才的培养师资存在困难、高考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拦路虎"。为使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取得成效,需联动大学、立足中学,推动大中学的深度合作;中学需借助大学力量培养自身的创新型师资队伍;高校招生政策需给予支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大中学贯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学
衔接
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班
大中学
合作
原文传递
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实践探析——兼论高中创新班设立的必要性
被引量:
1
8
作者
郑若玲
万圆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2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在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的实践中,大学层面探索较少,局限于少数院校;高中层面探索较多,不仅有政府推行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还有高中自发的探索行为,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和面向部分潜质突出学生的集中培养。高中创新班系统...
在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的实践中,大学层面探索较少,局限于少数院校;高中层面探索较多,不仅有政府推行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还有高中自发的探索行为,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和面向部分潜质突出学生的集中培养。高中创新班系统变革传统培养方式,通过与大学的合作前置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式,是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实践中的代表。高中创新班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高中全面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先行探索经验,其设立不仅合理而且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大中学
衔接
培养
高中创新班
原文传递
题名
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川勇
宋峰
王慧田
余华
陈靖
陈宗强
刘丽飒
机构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出处
《大学物理》
2018年第6期45-49,共5页
基金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210027)资助
文摘
本文介绍基于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物理教学实践和物理学术竞赛在国内的中学和大学的开展情况,该活动不仅推动了物理教学在方法、内容和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并推动开设了系列化开放互动课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促进了中学和大学物理教育的有机衔接,是一种培养综合性物理创新人才的有益的创新尝试.
关键词
国际物理学家锦标赛
物理学术竞赛
综合能力
大中学
衔接
Keywords
IYPT
physics tournam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link between middle-school and college
分类号
O4 [理学—物理]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成效——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为个案
被引量:
5
2
作者
郑若玲
刘盾
谭蔚
机构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3,共8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大中学衔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DHA13028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研究"[13JJD880011]
文摘
近年来,我国逐渐兴起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种试验,大中学衔接培养是主要形式之一。此研究选取厦大附属科中作为"麻雀",详解其以创新班为核心的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试验模式,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其试验成效。科中已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目标、富有特色的"三创"理念与"三微"形式。运用《中学生创造力评价量表》施测,发现高一、高二、高三创新班学生的创造力均值依次递增,且都高于普通班学生。创新班推动了学生多元的发展与进步,并带给教师、家长、学校多样的心得与收获。从实实在在的高考业绩,也可明显看出创新班的培养成效。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遭遇种种挑战,只要中学与大学齐心协力、政府与社会共同借力、政策与观念配合跟进,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定能走上康庄大道。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大中学
衔接
高中创新班
Keyword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cohesion between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the innovation classes in high school
分类号
G630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的挑战与应对
3
作者
欧卫国
机构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
出处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第11期89-92,共4页
基金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学与大学贯通式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研究”(202213965)
广州市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长线统整·贯通实施:学习场域视野下高中拔尖创新人才育人体系的重构”(2023128690)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在高等教育,“基石”在基础教育。基于中学办学实际、坚持贯通培养的视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超越“校舍型精英”,关注学业拔尖学生的培养,更关注创新型学生自然地“冒出来”,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组织机制、多主体协同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与提升。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创新人才
大中学
衔接
贯通式培养
一体化培养
分类号
G459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班”热的冷思考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卉
周序
机构
厦门工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新教育(海南)》
2018年第14期38-40,共3页
文摘
"走班制"是新高考实施后的大势所",但"走班"热潮中暴露出了"走班"并未真正"走"起来,而是被"选课"取而代之;"走班制"也不是应对新高考的良方,而是实属无奈之举;"走班制"无法促进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反思,有助于推动"走班制"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走班制
新高考
大中学
衔接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大中学衔接的高师全球变化课程建构探讨
5
作者
王晓翠
吴殷洁
芮莹
徐嘉琪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苏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
出处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25-27,共3页
基金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产教融合导向下地方本科院校地理类专业协同发展研究”(2021YCTCJGY004)
“自然地理学微课课程体系设计与构建”(YCTU2023CSJG12)
+1 种基金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地方本科院校自然地理学课程建设与优化”(2023YCTCJGY38)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中全新世气候事件与人类活动的沉积记录研究”(19KJB170027)
文摘
全球变化科学意识是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师院校全球变化科学课程是地理类师范生获取全球变化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的主要途径,其课程建设质量将影响到中学地理教育质量。针对目前高师全球变化科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采用目标模式,从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角度建构该课程,即从课程性质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面临的挑战、课程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教学方法与措施、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课程进行建构。
关键词
大中学
衔接
高师院校
全球变化科学
课程建构
师范生
中学
地理教育
Keywords
Bridging between middle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lobal change scienc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探析——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启瑞班”为个案
6
作者
郑若玲
刘盾
谭蔚
机构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6年第1期67-79,共13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大中学衔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编号:DHA13028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研究”(编号:13JJD880011)成果之一
文摘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考量。在各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大中学合作举办高中创新班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的高中创新班'启瑞班'为案例,详解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校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招生方式,探索出十分新颖的'三创'理念与'三微'形式,实施以'变易理论'、课堂观察为代表的教学改革以及导师制、家校联合培养、学分制、走班制、小班化教学等教学管理制度。这些项目推动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多元发展,并带给教师、家长多样的心得与收获。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遭遇种种挑战,只要中学与大学齐心协力,政府与社会共同借力,政策与观念配合跟进,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定能走上康庄大道。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大中学
衔接
高中创新班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
中学
“启瑞班”
Keyword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high school together with university
the innovation classes in high school
Xiamen University Affiliated Keji High School
Qirui Classes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14
7
作者
郑若玲
谭蔚
万圆
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学部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70-75,共6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的部分成果
文摘
调研发现,大学与中学的合作程度、师资力量以及高校招生政策是制约成效的三个关键因素。目前,这三个方面的实施情况均不理想,表现为大中学的合作不够深入、创新人才的培养师资存在困难、高考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拦路虎"。为使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取得成效,需联动大学、立足中学,推动大中学的深度合作;中学需借助大学力量培养自身的创新型师资队伍;高校招生政策需给予支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大中学贯通机制。
关键词
大中学
衔接
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班
大中学
合作
Keywords
transitional educ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prepar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better for university
high school creative classes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实践探析——兼论高中创新班设立的必要性
被引量:
1
8
作者
郑若玲
万圆
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高教研究团队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2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
文摘
在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的实践中,大学层面探索较少,局限于少数院校;高中层面探索较多,不仅有政府推行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还有高中自发的探索行为,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和面向部分潜质突出学生的集中培养。高中创新班系统变革传统培养方式,通过与大学的合作前置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式,是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实践中的代表。高中创新班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高中全面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先行探索经验,其设立不仅合理而且必要。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大中学
衔接
培养
高中创新班
Keywords
creative talents
transitional education of prepar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better for university
high school creative classes
分类号
G6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
李川勇
宋峰
王慧田
余华
陈靖
陈宗强
刘丽飒
《大学物理》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成效——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为个案
郑若玲
刘盾
谭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的挑战与应对
欧卫国
《江苏教育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走班”热的冷思考
王卉
周序
《新教育(海南)》
2018
1
原文传递
5
基于大中学衔接的高师全球变化课程建构探讨
王晓翠
吴殷洁
芮莹
徐嘉琪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0
原文传递
6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探析——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启瑞班”为个案
郑若玲
刘盾
谭蔚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6
0
原文传递
7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问题与对策
郑若玲
谭蔚
万圆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4
原文传递
8
创新人才大中学衔接培养实践探析——兼论高中创新班设立的必要性
郑若玲
万圆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