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出版的主体自信 被引量:4
1
作者 储常胜 高璐夷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95,共5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外宣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步伐加快,哲学典籍是传统文化的精神精髓,其译介出版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工作面临新的机遇,迎来新的挑战。本文回顾我国哲学典...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外宣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步伐加快,哲学典籍是传统文化的精神精髓,其译介出版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工作面临新的机遇,迎来新的挑战。本文回顾我国哲学典籍译介出版历程,分析哲学典籍译介传播效果,探讨中国哲学译介中主体自信的三要素,反思新时代我国哲学典籍译介出版的主体自信、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哲学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典籍 译介出版 主体自信 出版传播
下载PDF
生态范式下中国哲学典籍翻译出版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柯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7-40,共4页
文章以"生态范式"为研究视野,从生态视角探讨出版者、译者和读者在哲学典籍翻译出版中的角色和使命,提出了加强规划布局、协调团队作战、培养本土译者、赋予读者能动体验等策略,谋求"生态整体"范畴下提升哲学典籍... 文章以"生态范式"为研究视野,从生态视角探讨出版者、译者和读者在哲学典籍翻译出版中的角色和使命,提出了加强规划布局、协调团队作战、培养本土译者、赋予读者能动体验等策略,谋求"生态整体"范畴下提升哲学典籍走出去的实效,建立与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相匹配的精神支柱和创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范式 哲学典籍 翻译出版 现状问题 策略选择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与语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文丽 纪福银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9-22,25,共5页
中国哲学典籍属于高语境文本,译者在进行英译时应坚持"本原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按照"求真"的英译标准,充分考虑典籍本身的同源性、继承性、阐释性、互融性等特点。译者在对中国哲学典籍进行英译的过... 中国哲学典籍属于高语境文本,译者在进行英译时应坚持"本原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按照"求真"的英译标准,充分考虑典籍本身的同源性、继承性、阐释性、互融性等特点。译者在对中国哲学典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典籍的文本语境、著者背景语境、语言风格语境和历史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典籍 典籍英译 语境
下载PDF
《庄》《易》关系论析
4
作者 高新民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6期14-17,共4页
《庄子》之思想与《周易》有关 ,这可从《庄子》论《易》、《庄子》论“命”、《庄子》之文句等方面得到证明。
关键词 《庄子》 《周易》 战国时期 哲学典籍 思想根源 渊源关系
下载PDF
要有自己的哲学
5
作者 李铁映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10,127,共7页
《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的编纂,是一项既有时代价值又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工程。中华民族经过了近一百八十年的艰苦奋斗,迎来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迎来了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期。中华民族只有总结古今中外的一切思想成就,... 《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的编纂,是一项既有时代价值又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工程。中华民族经过了近一百八十年的艰苦奋斗,迎来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迎来了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期。中华民族只有总结古今中外的一切思想成就,才能并肩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为此,我们须要编纂一部汇集中外古今哲学典籍的经典集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哲学思想的精粹。哲学是思想的花朵、文明的灵魂、精神的王冠$—个国家、民族,要兴旺发达,拥有光明的未来,就必须拥有精深的理论思维,拥有自己的哲学。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力量,是激发人的精神砥石。哲学能够解放思想,净化心灵,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伟大的时代需要精邃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思想 思想成就 净化心灵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发展 哲学典籍 理论思维 艰苦奋斗
原文传递
艾乔恩企鹅版《墨子》英译中深度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朱健平 刘松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3,共5页
艾乔恩的《墨子》英译是"企鹅经典"收录的少数几部中国哲学典籍译本之一。该译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深度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是深度翻译在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中成功运用的典范。本文详细考察了艾译中深度翻译的具体表... 艾乔恩的《墨子》英译是"企鹅经典"收录的少数几部中国哲学典籍译本之一。该译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深度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是深度翻译在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中成功运用的典范。本文详细考察了艾译中深度翻译的具体表征,探讨了译者综合运用译文内和译文外深度翻译策略阐发《墨子》中所蕴含的中国哲学思想的主要方式,试图从文本层面揭示艾译《墨子》获得成功的奥秘,为中国哲学典籍翻译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翻译 艾乔恩 企鹅版《墨子》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
原文传递
安乐哲中国古代哲学典籍英译观——从《道德经》的翻译谈起 被引量:29
7
作者 常青 安乐哲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92,共6页
本访谈首先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重译的原因与域境;安乐哲提出了三方面的原因,并说明了阐释域境下不同时代的哲学思考对翻译的影响。其次,围绕如何选择译入语语言的词汇来翻译中国古代的文言文问题展开问答,既揭示了汉语的词源又探寻了英... 本访谈首先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重译的原因与域境;安乐哲提出了三方面的原因,并说明了阐释域境下不同时代的哲学思考对翻译的影响。其次,围绕如何选择译入语语言的词汇来翻译中国古代的文言文问题展开问答,既揭示了汉语的词源又探寻了英文的词源。第三,以《道德经》的翻译为例问答翻译中的创新与背叛问题。第四,针对翻译中的译者合作关系、译文与原文的关系、译者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译者与出版商的关系等进行了问答探讨。最后是关于翻译的中国式叙述的探讨,让中国哲学文本说自己的语言,而不是用"上帝的语言"来阐释中国古代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古代哲学典籍 《道德经》 重译 中国式叙述
原文传递
会通中西的文化阐释——以安乐哲、罗思文英译《论语》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谭晓丽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安乐哲和罗思文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带有反对西方通过宣扬其哲学和宗教的普世性来实现文化全球化的初衷,具有鲜明的后结构主义翻译特色:阐释与音译并举、创造与模仿并存、颠覆与流畅共在。本文以两人的《论语》英译本为例,指出安氏、罗... 安乐哲和罗思文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带有反对西方通过宣扬其哲学和宗教的普世性来实现文化全球化的初衷,具有鲜明的后结构主义翻译特色:阐释与音译并举、创造与模仿并存、颠覆与流畅共在。本文以两人的《论语》英译本为例,指出安氏、罗氏译经,着眼于儒学中人的社会性以及汉思维的关联性、过程性;广引中西哲学言论,为译者观点服务;创造性诠释、表达译者关怀;译笔流畅,展现经典魅力。他们的翻译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罗思文 《论语》 哲学典籍英译 文化翻译
下载PDF
刍议汉学域界内的哲学典籍译释学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华文 叶君武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0,127,共6页
翻译的诠释阶段直接影响后续的译入语的表达和成文。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离不开诠释,而西方的诠释学也发展到了成熟阶段。鉴于此,有必要展开针对西方尤其是北美汉学界所译介的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诠释学研究,研究的理论框架将由中国传统... 翻译的诠释阶段直接影响后续的译入语的表达和成文。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离不开诠释,而西方的诠释学也发展到了成熟阶段。鉴于此,有必要展开针对西方尤其是北美汉学界所译介的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诠释学研究,研究的理论框架将由中国传统的解经学、西方哲学阐释学、中西相融合的本体诠释学、创造阐释学等组成。对应于这些诠释学理论,研究过程中可以侧重译释的诸多方面,如译释方法,译释影响下的跨语修辞,抑或译释的形而上学层面,以期推动中国哲学典籍译释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释学 中国哲学典籍 汉学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范式初论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尚兴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5,128,共6页
纵观中国哲学典籍现存的国内外译文文本范式,粗略地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以文本为中心和相关性翻译。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功能,译文在构建世界文化多元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认为中国传统哲学... 纵观中国哲学典籍现存的国内外译文文本范式,粗略地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以文本为中心和相关性翻译。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功能,译文在构建世界文化多元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典籍的英译应遵循"以文本为中心"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 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范式 相关性翻译范式
原文传递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与性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尚兴 《英语知识》 2013年第1期58-63,共6页
本文从维护民族身份、建构全球文化多样性、向世界呈现真正的中国哲学思想、为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资源等方面讨论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导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性质,即维护民族文化身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 本文从维护民族身份、建构全球文化多样性、向世界呈现真正的中国哲学思想、为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资源等方面讨论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导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性质,即维护民族文化身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全球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种文化平等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目的 性质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平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7-61,68,共6页
中国哲学典籍的翻译是传播中国文化、沟通中西文明的重要途径。翻译中国哲学典籍应该彰显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和独特性,确立中国译者的主体地位,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并注重异化的翻译策略,还要建立研究型学者型翻译模式。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和独特性 异化翻译策略 研究型学者型翻译模式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静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经...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经典诠释方法:一方面侧重语言性的分析,对核心概念的训诂及其在哲学发展史流变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内涵的把握;另一方面侧重对诠释者的"历史性"的分析,把握诠释者在不同的时空情景下的诠释言论的具体意义。转换的方法,则借助安乐哲比较哲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具体的"策略性框架",首先在认识论上要避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从而看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性和平等地位,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西方哲学的互惠互动。在方法论上,从元典出发,构建相关的哲学语境,再在该语境中进行文本的翻译和转换,特别是对关键哲学术语的翻译,一定要体现中国哲学思想和语言的特质,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强加上西方文化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概念史研究方法 思想史研究方法 比较哲学 策略性框架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85-87,共3页
翻译史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翻译学术界的一条短线,对尚未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来说,中国典籍英译史更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相关研究工作亟待展开,一方面要借鉴已有的翻译史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参考相关学科:比较哲... 翻译史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翻译学术界的一条短线,对尚未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来说,中国典籍英译史更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相关研究工作亟待展开,一方面要借鉴已有的翻译史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参考相关学科:比较哲学、文化史、形象学、汉学史等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国别、分时段地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本,辩证地分析它们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所存在的局限性,试图发现翻译活动的规律和所遵从的原则,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镜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典籍英译 翻译史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安乐哲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国际译评反思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晓丽 吕剑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7,共7页
安乐哲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在国内大受好评,被誉为"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的翻译。但其译作在英语世界究竟拥有多少热情的读者却不得而知。有影响力的国际译评主导着欧美文化语境中跟阅读翻译作品相关的舆论,影响并形塑着目标读者... 安乐哲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在国内大受好评,被誉为"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的翻译。但其译作在英语世界究竟拥有多少热情的读者却不得而知。有影响力的国际译评主导着欧美文化语境中跟阅读翻译作品相关的舆论,影响并形塑着目标读者的阅读选择、阐释策略与价值判断。文章旨在通过论述安乐哲译作的国际译评,并结合译作的网评、销售数字及相关评价,全面分析其译作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并以此为个案来探讨如何改善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质量及其域外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国际译评 接受 影响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认知的多重历史视域融合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尚兴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以多重历史视域融合理论作为支点,从作者、元典文本、阐释者、阐释文本及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认知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在特定历史条件、社会发展、群族认同等过程中提出的相对"规定"意义。这种规定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而言... 以多重历史视域融合理论作为支点,从作者、元典文本、阐释者、阐释文本及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认知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在特定历史条件、社会发展、群族认同等过程中提出的相对"规定"意义。这种规定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对于历史上的阐释者和译者均已不是"主观知识",而是"客观知识"。译者只能是既要"潜回"到相应的历史时期,体会原作者和阐释者的本意,对作者、阐释者和文本进行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比较,确定在该阶段和该背景中相对稳定的含义,译出符合特定时期、特定流派的特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阐释 多重历史视域融合
下载PDF
中国典籍译介的漫画媒介——蔡志忠漫画中国思想系列英译者布莱恩·布雅访谈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晓丽 Brian Bruya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1994年,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漫画中国思想典籍系列首次出版双语版,之后多次再版,且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球各地广为传播,其中《论语》英译本在全球44个国家销售,销量达四千多万册,取得了全球性的轰动效应。美国学者布莱恩·布雅(Br... 1994年,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漫画中国思想典籍系列首次出版双语版,之后多次再版,且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球各地广为传播,其中《论语》英译本在全球44个国家销售,销量达四千多万册,取得了全球性的轰动效应。美国学者布莱恩·布雅(Brian Bruya)是该套漫画系列丛书的英译者。他是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专业博士,现任东密西根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是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和译者。为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中的相关研究内容,2019年5月,本文作者以中国哲学典籍的漫画英译为话题,对布莱恩·布雅博士做了当面访谈。布雅博士时任山东大学孔子文化合作创新中心的驻校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英译者 夏威夷大学 布莱恩 助理教授 中国典籍 孔子文化 蔡志忠
下载PDF
“中哲西传”视角下《中庸》的海外传播研究——以21世纪的英译本为例
18
作者 易红波 朱萍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77,共7页
通过网络数据分析21世纪新出的7部《中庸》英译本的全球图书馆馆藏量、被引频次、读者评分和畅销书排行情况,文章作者研究发现安乐哲、郝大维译本的传播度最高。文章从译者身份、译本编排体例、出版机构、学者评价等4方面剖析上述译本... 通过网络数据分析21世纪新出的7部《中庸》英译本的全球图书馆馆藏量、被引频次、读者评分和畅销书排行情况,文章作者研究发现安乐哲、郝大维译本的传播度最高。文章从译者身份、译本编排体例、出版机构、学者评价等4方面剖析上述译本成功的原因,并阐述其对中国哲学典籍海外传播的启示,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哲西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典籍 《中庸》英译本 海外传播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研究——以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为例
19
作者 蔡瑞珍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陈荣捷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推动了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布迪厄场域资本概念探讨《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陈荣捷凭借其在哲学场域内较为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本,联合发起《中国哲学文... 陈荣捷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推动了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布迪厄场域资本概念探讨《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陈荣捷凭借其在哲学场域内较为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本,联合发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项目的翻译,并在项目进行中成功招募到出版社、基金、编辑人员、学界专家等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完成翻译生产的网络。译本出版后,出版机构的运作、专家学者以及网络读者的评论构成译本传播的行动者网络,各网络之间相对自主,但在行动进程上层层递进、交互联结,共同促进中国哲学典籍在海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中国哲学典籍 翻译传播 行动者网络理论 社会文化资本
下载PDF
ChatGPT热潮下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的冷思考——以《传习录》为例
20
作者 金骆彬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42-55,共14页
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翻译在中西互释和文明互鉴的跨时空、跨文化语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ChatGPT等翻译技术凭借其生成类人语言的先进能力,在许多领域已在很大程度上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翻译。然而,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作为人类活... 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翻译在中西互释和文明互鉴的跨时空、跨文化语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ChatGPT等翻译技术凭借其生成类人语言的先进能力,在许多领域已在很大程度上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翻译。然而,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作为人类活动中一项极其复杂的思维运动,需要对语言文化和哲学问题有根源性的理解,因此人工翻译仍然不可或缺。本文以《传习录》英译为例,分析ChatGPT迅速发展过程中翻译的技术转向,探究哲学典籍翻译的内在理路,审视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技术本质和翻译本质、译者职责和翻译伦理之间的关系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哲学典籍翻译 技术转向 翻译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