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被引量:170
1
作者 黄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155,160,共18页
作者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背景,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是促进区域及区域间合作,因而需要有关国家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特别是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以契合"一带一路"... 作者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背景,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是促进区域及区域间合作,因而需要有关国家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特别是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以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在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或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只服务于特定区域或跨区域,其成本又是由区域内或区域间国家共同分担的安排、机制或制度称为"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整体平台,在该平台下的诸多跨国活动具有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属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渐形成了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供应的新格局。中国通过主导"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公共产品的提供,可改善因美日欧经济停滞所导致的公共产品供应能力的不足,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节点的合作体系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公共产品 区域合作 周边外交 中国对外战略
原文传递
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158
2
作者 林民旺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57,157-158,共16页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在"一带一路"所辐射的地区大国中,印度的态度值得关注。作者主要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考察印度智库、媒体、学者对"一带一路"的基本看法以及对于印度...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在"一带一路"所辐射的地区大国中,印度的态度值得关注。作者主要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考察印度智库、媒体、学者对"一带一路"的基本看法以及对于印度是否应该加入中国"一带一路"的争论。从研究中可以发现,印度社会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一方面,不少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将给印度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印度需要把握良机;另一方面,有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重塑亚太格局的大战略,将导致中国更大程度地进入印度的南亚"后院",给印度带来长远的战略忧患。印度官方则采取了"没有态度"的表态,显示出印度谨慎应对的立场。基于印度的这一认知,作者提出了关于中国化解印度忧虑的基本思路,即寻求中印在南亚地区政策上的对接,尝试建立多边磋商沟通机制以及进一步发展彼此间的战略互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印度认知 中国大战略 政策对接 周边外交
原文传递
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被引量:114
3
作者 马建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4-132,159-160,共29页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离不开域外国家,尤其是域外关键大国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反应无疑至关重要。作者...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离不开域外国家,尤其是域外关键大国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反应无疑至关重要。作者通过对美国媒体、学界、智库等的考察发现,美国国内虽然也不乏一些理性、客观的声音,但是总体上对中国的意图存在较大疑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拓展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工具,将为中美之间带来广泛的竞争,并会威胁到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利益和领导地位。美国官方则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了选择性回应:一方面,从整体上对该倡议进行"冷处理",官员较少公开提及甚至有意淡化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在需要借助于中国的特定领域,则表达了谨慎的欢迎与合作态度。基于美国的认知与反应,作者提出了一些中国的策略选项,包括扭转"观念市场",引导美方树立"我们的事业"意识;从最易处着手,打造吸引美国合作的示范工程;争取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对接,避免双方恶性竞争;妥善处理好周边海洋争端,防止相关国家加速倒向美国;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地位,为美国等域外国家企业创造平等参与机会;注重与美国主导的国际机构合作,化解多边阻力和政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美国认知 中美关系 周边外交
原文传递
“印太”的建构与亚洲地缘政治的张力 被引量:68
4
作者 林民旺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35,共20页
2017年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的重启,意味着“印太”概念自二轨层次的讨论逐步纳入官方话语,并在日益塑造新的亚洲地区架构。“印太”概念的发展演变以及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的重启,是亚洲地缘政治变化的结果,而四国内部关系的... 2017年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的重启,意味着“印太”概念自二轨层次的讨论逐步纳入官方话语,并在日益塑造新的亚洲地区架构。“印太”概念的发展演变以及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的重启,是亚洲地缘政治变化的结果,而四国内部关系的提升和对话机制的建设则为这一进程注入了内在动力,塑造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相关国家对“印太”概念的把握以及安全对话机制的诉求仍显示出一定的内在张力。中国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印太”概念的建构及其战略和安全意涵,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积极应对之策,参与并塑造“印太”格局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 美日印澳 安全对话 地缘政治 一带一路 周边外交
原文传递
中国的周边区域观回归与新秩序构建 被引量:63
5
作者 张蕴岭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155,共21页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构建了稳定的关系结构与秩序,至近代,由于中国的衰落,传统的关系与秩序崩塌。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百年衰落的下行线,开始逐步重建周边关系与秩序,但长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周边为基础的区域观并没有确立起来。改革开...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构建了稳定的关系结构与秩序,至近代,由于中国的衰落,传统的关系与秩序崩塌。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百年衰落的下行线,开始逐步重建周边关系与秩序,但长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周边为基础的区域观并没有确立起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中国采取新的措施逐步与周边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形成愈益密切的经济关系,利用不断提升的实力和影响力,推动地区关系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并且在调整中构建新的地区发展和安全秩序。对中国来说,构建秩序的目标不是为了获取霸权,也不是要建立以己为中心的势力范围,而是为了一个稳定、和平、合作、发展的地缘区域综合环境。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周边区域观开始回归,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构建新周边关系与秩序的重要载体。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以及周边地区秩序的变化要放在历史转变长进程中来认识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外交 地区秩序 区域观 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的中亚政策 被引量:61
6
作者 袁胜育 汪伟民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41,156-157,共21页
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的核心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要冲,是连接东西向和南北向丝路的战略节点,既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区之一,也是大国力量的激烈博弈区和各种政治势力的交叉辐射区;既是能源与资源的富集区,也是公认的全球经济的塌陷... 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的核心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要冲,是连接东西向和南北向丝路的战略节点,既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区之一,也是大国力量的激烈博弈区和各种政治势力的交叉辐射区;既是能源与资源的富集区,也是公认的全球经济的塌陷区、国际安全的动荡区和破碎区,同时又是多重地区机制的重叠区。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的规划下,中亚可望成为中国新国际主义原则实施的首要地区以及探索新大陆主义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试验区、示范区和前期成果的展示区。目前,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心态复杂,喜忧参半,一方面在官方层面积极回应与对接,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又担心对中国形成经济依赖,害怕中国将来会干涉中亚政治与安全事务。此外,俄、美等其他利益攸关方的中亚政策也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推进产生影响。缘此,中国既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秉持奋发有为、积极塑造的方针,又要对中亚地区的内外挑战有充分的评估,并以多方合意的路径循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亚 地缘战略 区域安全 周边外交
原文传递
中国周边外交的政策调整与新理念 被引量:47
7
作者 陈琪 管传靖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6,共23页
面对新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挑战,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周边外交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即是这一调整的集中体现。周边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为:周边外交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获得提升,处理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理念由... 面对新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挑战,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周边外交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即是这一调整的集中体现。周边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为:周边外交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获得提升,处理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理念由'互利'到强调'惠及',政策目标由维持周边稳定和密切经济合作提升为建设'命运共同体',总体上突出更加奋发有为地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工作。文章根据政策调整的主要方面,结合现实问题和有关周边外交政策的争论,重点分析了'亲、诚、容、惠'理念及其相应政策问题,认为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应偏向争端解决与区域合作等突出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周边外交 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 被引量:44
8
作者 李晨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3-155,160,共13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国别与区域研究机构很少。60年代中期,党中央决定加强对外国的研究,并在全国布局了一批国别与区域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别与区域研究日渐重视,新机构不断出现,国家的投入逐渐增...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国别与区域研究机构很少。60年代中期,党中央决定加强对外国的研究,并在全国布局了一批国别与区域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别与区域研究日渐重视,新机构不断出现,国家的投入逐渐增大。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后,教育部在高校系统大力发展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周边外交的实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国别与区域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研究成果“井喷式”爆发。2019年4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举办了“面向21世纪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世界经验与中国范式”国际学术研讨会。同年7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组织举办了“2019年清华地区论坛:开创应对亚非拉共同挑战的新路径”。随着这两次规模宏大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不少中国学者认为,该是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时候了。但在笔者看来,虽然中国的国别与区域研究确实迎来了创建新范式的历史机遇,并且已有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在许多重大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提出范式革命尚为时过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范式 周边外交 范式革命 国别研究 历史机遇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南海主权争议的新态势:大国战略竞争与小国利益博弈——以南海“981”钻井平台冲突为例 被引量:40
9
作者 朱锋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7,127,共15页
2014年5月2日~7月15日之间发生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中建南海上作业风波,是南海主权争议历史性的新发展。导致越南对中国合法作业的“981”钻井平台采取冲撞行动背后,是南海争议问题上已经显著化的大国战略竞争和小国利益博弈... 2014年5月2日~7月15日之间发生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中建南海上作业风波,是南海主权争议历史性的新发展。导致越南对中国合法作业的“981”钻井平台采取冲撞行动背后,是南海争议问题上已经显著化的大国战略竞争和小国利益博弈之间的联动关系。这两者相互影响,正在给南海局势和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对此案例的剖析,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战略高度审视中国在南海的“维稳”和“维权”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81”钻井平台 南海主权争议 大国竞争 周边外交 海洋秩序
原文传递
“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原因、困难与路径? 被引量:38
10
作者 卢光盛 金珍 《战略决策研究》 2016年第3期22-38,105-106,共19页
作为我国推进区域合作和周边外交的一项重要举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于2015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2016年3月,我国主办首次澜湄合作机制领导人会议,澜湄机制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作为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次区域合作平... 作为我国推进区域合作和周边外交的一项重要举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于2015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2016年3月,我国主办首次澜湄合作机制领导人会议,澜湄机制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作为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次区域合作平台,澜湄合作机制的发展与完善面临着三方面的突出困难:澜湄合作机制与老机制的协调问题;下游湄公河国家对于澜湄合作机制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中国对澜湄合作机制的支持力度。在当前环境下,我国应从战略高度上将澜湄机制建设与"一带一路"有机结合,在策略上重点经营与中路的老挝、泰国和柬埔寨三国的合作;广泛开展功能性领域合作,实现次区域经济合作向政治互信、安全合作扩展;加大开放,放宽粮食进口、地方外事权限等;加强布点考虑,争取澜湄合作中心落户昆明或南宁。通过切实推动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实现我国在区域合作中的倡议权、引领能力和规则制定权,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和周边外交中的试验、示范和"早期收获"的作用,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繁荣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周边外交
下载PDF
中等强国与中国周边外交 被引量:31
11
作者 丁工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41,156-157,共18页
周边事态的发展演进直接关系到中国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周边的能源资源、战略通道与巨大市场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周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关系到中国临海沿边地带的和谐安宁与繁荣昌盛。周边地区对中国这样一个由地... 周边事态的发展演进直接关系到中国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周边的能源资源、战略通道与巨大市场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周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关系到中国临海沿边地带的和谐安宁与繁荣昌盛。周边地区对中国这样一个由地域大国向全球大国迈进的国家来说,既是崛起的地缘战略依托,也是发挥大国影响、承担大国职责的主要区域,更是需要有效掌控的战略重地。而周边地区内分布着众多中等强国,这些国家虽不具备与大国等量齐观的实力,但却拥有令一般中小国家无法比拟的禀赋,从而在中国构建和平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中,发挥着避开大国锋芒、凝聚中小国家利益关切、专攻擅长议题领域的独到之处。因此,中国发展同中等强国关系不仅是周边外交的基本组成内容,还可以起到借力中等强国提升整体周边外交质量的作用。中国将中等强国作为周边外交片区经略的战略基点,通过加强同中等强国的合作达到从点到线、以点连片、由点到面的效果,进而辐射带动周边环境的整体改善,为睦邻、富邻、安邻、友邻政策的实施提供稳固平台和宽厚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国 周边外交 大国关系 多边机制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传剑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6,152,共23页
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其总体战略需求的变化,其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维持战略平衡和区域稳定。奥巴马政府高调介入南海争端既与其积极重返东南亚有关,也与其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关,更与其应对中国崛起的全局谋划有关。... 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其总体战略需求的变化,其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维持战略平衡和区域稳定。奥巴马政府高调介入南海争端既与其积极重返东南亚有关,也与其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关,更与其应对中国崛起的全局谋划有关。中美关系要超越历史上权力转移的陷阱,必须兼顾"直接关系"与"间接关系"两个维度,把握"核心利益"与"共同利益"两个关键,统筹"维权"与"维稳"两个大局,妥善处理好"大国是关键"与"周边是首要"之间的关系。倘若两国能够致力于构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关系,南海问题将不会如国际社会所担心的那样成为不可破解之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 中美关系 周边外交 大国战略
原文传递
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视角看“一带一路”的战略性 被引量:28
13
作者 高程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8,共14页
本文试图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09年以来,东亚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导致了中美邻互动关系的新逻辑,由此降低了中国传统经济外交的战略效果。"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实现... 本文试图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09年以来,东亚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导致了中美邻互动关系的新逻辑,由此降低了中国传统经济外交的战略效果。"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实现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大战略,正是在中国外交转型背景下经济外交模式调整的产物,其着眼点在于运用市场和经济资源开拓中国与周边及世界的外交新局面,以缓解周边战略压力和构造地区新秩序。"一带一路"需要发挥中国经济外交引擎作用,让地区关注点重新回到"共同发展"议题上,改变粗放的传统经济外交模式,以双边关系为节点有序缔结网状多边合作,通过打造周边战略支点国家,推进差异性经济外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外交 一带一路 周边外交 大战略
原文传递
从传统文化角度解析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以“亲、诚、惠、容”为中心 被引量:27
14
作者 邢丽菊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0,共12页
“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亲”强调的是亲缘纽带关系,体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地缘、人缘、文缘方面的相通和亲近感:“诚”既有真诚无妄的一面,也包含诚实守信、不欺侮的意味,体现了中国对待周边... “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亲”强调的是亲缘纽带关系,体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地缘、人缘、文缘方面的相通和亲近感:“诚”既有真诚无妄的一面,也包含诚实守信、不欺侮的意味,体现了中国对待周边国家真诚有信之态度;“惠”强调的是互惠互利,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容”在承认周边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同时,追求实现差异中的和谐共存。这四字箴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性思维和交互性伦理,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实现和谐共存、和平发展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周边外交 “亲 容”
下载PDF
差序格局理论视阈下的“一带一路”——从欧美思维到中国智慧 被引量:26
15
作者 柳思思 《南亚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
"一带一路"是中国领导人的重要倡议,需要运用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智慧来深入诠释。差序格局理论是典型的中国智慧结晶,提倡家庭与邻里等熟人关系的重要性,主张从自我出发建构关系网络,强调差序格局的伸缩性以及情感性联系的重要... "一带一路"是中国领导人的重要倡议,需要运用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智慧来深入诠释。差序格局理论是典型的中国智慧结晶,提倡家庭与邻里等熟人关系的重要性,主张从自我出发建构关系网络,强调差序格局的伸缩性以及情感性联系的重要性,这与"一带一路"外交话语中突出中国与兄弟邻国的关系、主张从中国出发建构亚洲大家庭、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既属于中国又造福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频繁使用各种积极修饰语进行描述的特点基本一致。差序格局理论是对现有基于欧美思维基础上的"一带一路"理论类成果的突破,也是为"一带一路"理论建构提供的一种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差序格局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话语 周边外交 睦邻外交 亚洲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谷合强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15-133,154,共19页
"一带一路"是中国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发展方向和"一带一路"涵盖的重要区域之一,东盟则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一带一路"是中国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发展方向和"一带一路"涵盖的重要区域之一,东盟则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一带一路"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注入了"平等协商""互助共建""开放共享"新理念,搭建起"系统化工程""跨国工业园区""优势产业合作""多元化创新"与"战略对接"新平台,建立了"决策与对接""市场化运行"与"跨国联通"新机制。同时,"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推进面临来自东盟国家内部民族主义滋长和域外大国力量干扰等因素的消极影响。在未来双边经贸合作中,中国需要更加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发扬奉献精神和展示必要的宽容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关系 经贸关系 周边外交 战略合作
下载PDF
选边还是对冲——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亚太国家选择 被引量:25
17
作者 曹玮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77,157-158,共33页
随着中美实力差距缩小和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亚太国家日益面临如何在中美之间进行战略和外交选择的问题,它们的选择对中国的战略环境及民族复兴具有直接影响。为探究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何种情况亚太国家会更倾向于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而不... 随着中美实力差距缩小和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亚太国家日益面临如何在中美之间进行战略和外交选择的问题,它们的选择对中国的战略环境及民族复兴具有直接影响。为探究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何种情况亚太国家会更倾向于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而不是追随某个特定大国,什么因素会影响它们相对更注重加强与中国而不是与美国的关系,作者借助动态面板的系统GMM方法,以亚太地区22个国家为研究对象、以1991—2018年为时间段建立模型,对亚太国家在中美战略竞争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规律做出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当前阶段,中美关系会对亚太国家行为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中美关系越紧张,小国越倾向于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同时越倾向于相对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此外,亚太国家国内合法性会正向影响它们的对冲倾向,但亚太国家对外部的经济和军事依赖与其行为选择无关,表明"供给—需求"框架不是分析和理解亚太国家行为选择的适宜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战略竞争 权力转移 对冲 周边外交 面板数据
原文传递
中国需要构建怎样的周边 被引量:25
18
作者 Ruan Zongze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6,143-144,共16页
中国需要经略和平发展的周边,周边同样需要和平繁荣的中国。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正经历新的大变革,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以中国和美国为核心的双中心格局,矛盾增多。中国周边外交着眼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塑造友善的国际环境... 中国需要经略和平发展的周边,周边同样需要和平繁荣的中国。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正经历新的大变革,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以中国和美国为核心的双中心格局,矛盾增多。中国周边外交着眼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塑造友善的国际环境,具体路径是:大国当先,良性互动;一带一路,大鹏展翅;完善体制,提升效率;排除干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外交 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区域性公共产品与澜湄合作机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黄河 杨海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在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及被"私物化"的背景下,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将会驱使区域内国家或国家集团联合起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在湄公河次区域,域外国家长期以来就不断积极地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 在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及被"私物化"的背景下,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将会驱使区域内国家或国家集团联合起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在湄公河次区域,域外国家长期以来就不断积极地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湄公河下游5国对中国合作的需求,增加了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的复杂性和竞争性。因此,"澜沧江一湄公河合作机制"的建立是我国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积极主动的区域合作战略,促进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澜湄次区域内各国的国际开发合作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公共产品属性,与美日等主导的合作机制相比,澜湄合作机制具有更明显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优势。中国通过主导澜湄次区域合作中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可推动区域内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辐合,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节点的合作体系网。在此过程中,中国需要成为澜湄次区域合作中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的推动者;积极构建公共产品融资机制,带动官方和商业化导向资金的投入,并发挥区域性机构的作用,支持区域内对话并建立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公共产品 澜湄合作机制 周边外交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国际舆论反应初探及应对建议 被引量:23
20
作者 龚婷 《对外传播》 2015年第3期24-26,共3页
2013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全局部署中的一大亮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倡议,在整体和周边外交新... 2013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全局部署中的一大亮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倡议,在整体和周边外交新布局中具有总体性引领作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引起沿线国家、域内外大国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舆论 海上丝绸之路 新一届领导集体 中国外交 反应 周边外交 21世纪 引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