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湖北、湖南两省的形成--兼论分闱与分省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段伟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9,共8页
清代湖广分省与清代省制的变化息息相关,分省标准和时间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从湖广左、右布政使司分驻到改名,再到分闱,巡抚改名,湖广分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乾隆中后期,地方志与中央官修史书开始重新构建湖北、湖南两省形成的标... 清代湖广分省与清代省制的变化息息相关,分省标准和时间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从湖广左、右布政使司分驻到改名,再到分闱,巡抚改名,湖广分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乾隆中后期,地方志与中央官修史书开始重新构建湖北、湖南两省形成的标准和时间。湖北、湖南两省的形成时间不能简单地以某个时间点来断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广
原文传递
清代江南乡试分闱动议考论 被引量:8
2
作者 孟义昭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6,共8页
清代江南乡试分闱动议始自康熙,经雍正、乾隆、咸丰、同治,迄于光绪,历时久远,过程复杂。江南分闱之议此伏彼起,根源在于江南分省。无分省,便无分闱,这一原则不仅可以解释江南的情形,也同样适用于湖广、陕甘。江南乡试考生偏多而中额过... 清代江南乡试分闱动议始自康熙,经雍正、乾隆、咸丰、同治,迄于光绪,历时久远,过程复杂。江南分闱之议此伏彼起,根源在于江南分省。无分省,便无分闱,这一原则不仅可以解释江南的情形,也同样适用于湖广、陕甘。江南乡试考生偏多而中额过少这一矛盾则是江南分闱之议不断出现的主要动力。由于江南两省自身的特点和帝国的大一统体制,江南分闱动议无果而终。其主要原因有:城市因素;江南两省官员、士绅群体对于分闱态度不一,甚至互相掣肘,始终未形成命运的共同体;清廷对江南采取防范、压制政策。在知识公平与区域公平发生冲突时,清廷艰难地选择了后者,致使江南两省为此付出了长期又沉重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南乡试 贡院 城市
原文传递
陕甘分闱拔英才 被引量:5
3
作者 邓明 《档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1,33,共3页
举院是生员、贡生、监生、荫生等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场所.各省乡试在省城举院举行.清光绪前,甘肃和陕西合闱,两省士子均去设在西安的陕西举院参加乡试.由于路途遥远,给甘肃士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当时的甘肃省辖今宁夏全区、青海... 举院是生员、贡生、监生、荫生等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场所.各省乡试在省城举院举行.清光绪前,甘肃和陕西合闱,两省士子均去设在西安的陕西举院参加乡试.由于路途遥远,给甘肃士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当时的甘肃省辖今宁夏全区、青海河湟地区、新疆乌鲁木齐、哈密一带以及今甘肃全省.离西安最近的庆阳、平凉、天水、武都一带,也得八九百里,兰州一带得一千多里,河西一带得三四千里,乌鲁木齐一带得五六千里.参加一次乡试,来回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四个月.费用少则数十两银子,多则一百多两银子.交通和经济的制约,使甘肃有能力参加乡试的士子,只有十之一二,绝大多数士子皓首穷经,无法乡试,而饮恨含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院 甘肃 陕西 科举制度
原文传递
清代两湖南北分闱再探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兵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4,共7页
由于湖南士子需要经过洞庭湖至武昌参加乡试,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影响了他们应试的积极性,而且湖南的中式人数远远少于湖北,这引起了湖南士子的强烈不满,他们强烈呼吁两湖南北分闱。康熙朝有三任湖南巡抚多次上奏朝廷,力陈两湖南北分闱,... 由于湖南士子需要经过洞庭湖至武昌参加乡试,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影响了他们应试的积极性,而且湖南的中式人数远远少于湖北,这引起了湖南士子的强烈不满,他们强烈呼吁两湖南北分闱。康熙朝有三任湖南巡抚多次上奏朝廷,力陈两湖南北分闱,为两湖南北分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雍正元年,清廷下诏允许湖南设立贡院,单独举行乡试,湖南社会各界长期盼望的两湖南北分闱终于实现。笔者利用《清实录》、《钦定科场条例》、档案史料、文集和方志等文献,详细爬梳两湖南北分闱的原因、过程以及新建湖南贡院的情况,以期将湖南科举史,乃至清代科举史上这一重大的事件完整展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贡院 科举
原文传递
清代湖广“南北分闱”考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淑兰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28-229,共2页
清代湖广"南北分闱"是逐步实现的。康熙三年(1664),湖广省分设湖南、湖北,偏沅巡抚与湖广巡抚划分辖区,是分闱的第一步。康熙四十四年(1705),湖南巡抚赵申乔呈请南北分卷;此后潘宗洛、李发甲相继呈请分闱,引起朝廷的重视,是... 清代湖广"南北分闱"是逐步实现的。康熙三年(1664),湖广省分设湖南、湖北,偏沅巡抚与湖广巡抚划分辖区,是分闱的第一步。康熙四十四年(1705),湖南巡抚赵申乔呈请南北分卷;此后潘宗洛、李发甲相继呈请分闱,引起朝廷的重视,是湖广分闱的第二步。雍正元年(1723),雍正采纳吕谦恒的意见,下诏分闱;次年湖南举行乡试,则标志着湖广"南北分闱"的最后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湖南 湖北
下载PDF
邓廷瓒与云贵分闱、贵州独立开科肇端考述
6
作者 谢孝明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第3期55-69,M0004,共16页
嘉靖十四年(1535),明政府允准云贵分闱、贵州独立开科,为贵州的人才成长与人文蔚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贵州官绅为争取贵州独立开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邓廷瓒的发端肇始之功意义尤为重大。拟从如下几... 嘉靖十四年(1535),明政府允准云贵分闱、贵州独立开科,为贵州的人才成长与人文蔚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贵州官绅为争取贵州独立开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邓廷瓒的发端肇始之功意义尤为重大。拟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主题探讨:从历史时空的视野,审视贵州文化教育发展的脉络,以明晰贵州争取独立开科的历史情境;考证史料,辨明歧义,确立邓廷瓒作为奏请贵州独立开科发端肇始者的地位;分析邓廷瓒奏请贵州独立开科多方面的原因,如思想认识基础、精神情感因素等;考察在邓廷瓒之后,贵州官绅受其首倡精神的感召,继续争取贵州独立开科的努力并最终获得朝廷恩准的过程;总结云贵分闱对于云贵两省文化发展、边疆治理以及科举改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廷瓒 云贵 肇端 意义
原文传递
清代滇中名士李发甲诗文创作述评
7
作者 朱红华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2-46,共5页
滇中名士李发甲是康熙典型循吏,诗文创作记录其一生为官片段和心路历程,偏沅分闱是李发甲一生最重要的宦迹,宗唐慕杜是其诗歌创作倾向,李发甲敬业为官和诗歌精神是康熙王朝励精图治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循吏 偏沅 宗唐慕杜
下载PDF
晚清陕甘分闱述论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尚敏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86,共6页
光绪元年陕甘分闱,是清代科举史上的重要事件。咸同之际,为筹措军费,捐纳广开,遂造成仕途壅塞不堪的情状。陕甘分闱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获准,且伴有增额,其意义已不只是一个区域科举政策调整的问题,既包含着清政府筹边政策的调整,也不乏... 光绪元年陕甘分闱,是清代科举史上的重要事件。咸同之际,为筹措军费,捐纳广开,遂造成仕途壅塞不堪的情状。陕甘分闱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获准,且伴有增额,其意义已不只是一个区域科举政策调整的问题,既包含着清政府筹边政策的调整,也不乏疆臣与枢臣博弈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科举制度 乡试 陕甘
原文传递
汝城人郭远等首倡“南北分闱”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兴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33-37,共5页
"南北分闱"以前,湖南士人要历洞庭湖之风险赴武昌乡试,既误时又危险。郭远等人最早向偏沅巡抚上"南北分闱"的呈文,用生动的材料论述了分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经过赵申乔、潘宗洛、李发甲等三届巡抚和御史吕谦恒的努... "南北分闱"以前,湖南士人要历洞庭湖之风险赴武昌乡试,既误时又危险。郭远等人最早向偏沅巡抚上"南北分闱"的呈文,用生动的材料论述了分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经过赵申乔、潘宗洛、李发甲等三届巡抚和御史吕谦恒的努力,终于使分闱得以实现。南北分闱的实现,为近代湖南人才辈出,从制度上创造了条件。郭远等人在这方面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 郭远 人才辈出
下载PDF
陕甘分闱首倡者略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军民 程宽宏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年第12期47-49,共3页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乾隆时代,当时的西北官员当中,就有两人两度提出陕甘分闱的建议,自乾隆四年到乾隆十二年,时任川陕总督鄂弥达和陕西学政胡中藻两次提出陕甘分闱之建议,皆为军机处和乾隆帝所否决,陕甘分闱遂不能行。因此,从现有资料来看...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乾隆时代,当时的西北官员当中,就有两人两度提出陕甘分闱的建议,自乾隆四年到乾隆十二年,时任川陕总督鄂弥达和陕西学政胡中藻两次提出陕甘分闱之建议,皆为军机处和乾隆帝所否决,陕甘分闱遂不能行。因此,从现有资料来看,陕甘分闱的首倡者应是乾隆四年时任川陕总督鄂弥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总督 陕甘 鄂弥达
下载PDF
高考分闱初论(下)——基于公平而有质量
11
作者 刘锦胜 《湖北招生考试》 2018年第6期10-15,共6页
社会过度追求升学率以及优质教育的机会,向学生强求分数等,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畸形发展,致使教育质量严重受损。究其原因,高考为保障公平,难以充分兼顾教育质量。我们主张以天资潜能比例平等为理论依据,借鉴科举分闱的办法以保障公平,... 社会过度追求升学率以及优质教育的机会,向学生强求分数等,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畸形发展,致使教育质量严重受损。究其原因,高考为保障公平,难以充分兼顾教育质量。我们主张以天资潜能比例平等为理论依据,借鉴科举分闱的办法以保障公平,试图设计更为科学的考试方案,助学生成功减负、合理发展。公平的归公平,质量的归质量,难题二分,各个击破,确保学科能力、综合素质、核心素养趁新高考改革之机,得以成行;确保学生选择权得以落实,即学生的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权利不再被以各种理由剥夺,使教育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终极追求。最终,通过分闱定额的办法,使教育机会的区域公平维持在合理区间;构想使用'3+3+1+1'的考试方案,使基于选择性的教育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潜能平等 定额 区域公平 考试方案
原文传递
陕甘分闱前后陕西籍解元地域分布比对研究
12
作者 杨银权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8-91,共4页
陕甘分闱对于陕西籍解元的地理分布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无论是陕甘分闱前,还是陕甘分闱后,解元大都主要分布在渭河流经的关中地区。尤其是西安府,其解元人数远远多于陕北的延安府、榆林府,以及陕南的汉中府、兴安府。究其原因,在于西... 陕甘分闱对于陕西籍解元的地理分布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无论是陕甘分闱前,还是陕甘分闱后,解元大都主要分布在渭河流经的关中地区。尤其是西安府,其解元人数远远多于陕北的延安府、榆林府,以及陕南的汉中府、兴安府。究其原因,在于西安作为陕西省会的文化资源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交通便捷优势等等,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清朝陕西知名书院大多集中在以西安府为主的关中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陕甘 解元
下载PDF
由国博藏左宗棠信札看晚清陕甘分闱
13
作者 单凌寒 《档案》 2021年第1期44-51,共8页
国家博物馆藏四通左宗棠致许振袆信札,与《左宗棠全集》所据底本不同,是平定回民起义期间,两人关于恢复推动陕甘教育举措的讨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人配合恢复岁考科考,除去极边远地区外,陕甘各地均一一按试;推动陕甘分闱,请设甘肃学政,... 国家博物馆藏四通左宗棠致许振袆信札,与《左宗棠全集》所据底本不同,是平定回民起义期间,两人关于恢复推动陕甘教育举措的讨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人配合恢复岁考科考,除去极边远地区外,陕甘各地均一一按试;推动陕甘分闱,请设甘肃学政,并谋求增加甘肃乡试中额。对左宗棠的武功定边、文教治理,是极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宗棠 许振袆 岁考科考 陕甘
原文传递
试论清代“两湖分闱”对湖湘人才崛起的影响
14
作者 王文琴 《科教文汇》 2016年第31期161-162,共2页
"两湖分闱"是清代湖南历史上重要的一个事件,在此之前,湖南学子都要到千里之外的武昌参加科举考试,长途的奔波客观上制约了湖南学子科举的成绩。经过湖南多位学子和地方官员的长期请求,清政府终于在雍正二年实行"两湖分... "两湖分闱"是清代湖南历史上重要的一个事件,在此之前,湖南学子都要到千里之外的武昌参加科举考试,长途的奔波客观上制约了湖南学子科举的成绩。经过湖南多位学子和地方官员的长期请求,清政府终于在雍正二年实行"两湖分闱",湖南终于可以单独设置科举考场。以此为契机,湖南地区的读书之风日盛,书院大大发展,科举成绩取得巨大发展,为湖南地区的社会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清代中期后"船山学说"的传播,使湖湘士人更具"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影响中国命运发展的人才群体,蔚为壮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湖 科举 书院 船山学说
下载PDF
陕甘分闱与清代甘肃进士的时间分布
15
作者 陈尚敏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5期130-134,98,共6页
清代陕甘分省始于康熙初年,两省分闱却迟至光绪元年,经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奏请才得以实现。清代甘肃进士中式时间分布,大致受清廷科举政策调整、国内时局变化、陕甘分闱以及本土战乱等因素的影响。清代甘肃进士中式人数居各行省之末,... 清代陕甘分省始于康熙初年,两省分闱却迟至光绪元年,经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奏请才得以实现。清代甘肃进士中式时间分布,大致受清廷科举政策调整、国内时局变化、陕甘分闱以及本土战乱等因素的影响。清代甘肃进士中式人数居各行省之末,其中陕甘长期合闱影响甚巨,同时甘肃地区的民族构成、民间社会支持乏力等,也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 清代 甘肃进士 时间
下载PDF
高考分闱初论(上)——基于公平而有质量
16
作者 刘锦胜 《湖北招生考试》 2018年第5期17-22,共6页
社会过度追求升学率以及优质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强求分数等,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畸形发展,致使教育质量严重受损。究其原因,高考为保障公平,难以充分兼顾教育质量。笔者主张以天资潜能比例平等为理论依据,借鉴科举分闱的办法以保障公平,... 社会过度追求升学率以及优质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强求分数等,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畸形发展,致使教育质量严重受损。究其原因,高考为保障公平,难以充分兼顾教育质量。笔者主张以天资潜能比例平等为理论依据,借鉴科举分闱的办法以保障公平,试图设计更为科学的考试方案,助学生成功减负、合理发展。公平的归公平,质量的归质量,难题二分,各个击破,确保学科能力、综合素质、核心素养趁新高考改革之机,得以成行;确保学生选择权得以落实,即学生的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权利不再被以各种理由剥夺,使教育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终极追求。最终,通过分闱定额的办法,使教育机会的区域公平维持在合理区间;构想使用'3+3+1+1'的考试方案,使基于选择性的教育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潜能平等 定额 区域公平 考试方案
原文传递
清中后期湖南宾兴组织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以湖广分闱为视角
17
作者 曾桂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1-204,共14页
雍正初年的湖广分闱,直接推动了湖南科举宾兴组织的发展。湖南宾兴事业的发展,则直接促进了湖南人才群体的兴起。由于官绅士民的倡捐慨助,清中后期湖南宾兴组织先后经历了勃兴、鼎盛两个发展阶段,各府州县创设的宾兴组织达九十余个。从... 雍正初年的湖广分闱,直接推动了湖南科举宾兴组织的发展。湖南宾兴事业的发展,则直接促进了湖南人才群体的兴起。由于官绅士民的倡捐慨助,清中后期湖南宾兴组织先后经历了勃兴、鼎盛两个发展阶段,各府州县创设的宾兴组织达九十余个。从发展特色看,清中后期湖南宾兴组织一是文治教化与苗疆治理并举,二是得到了湘军集团的大力支持。这些宾兴组织通过代缴士子的岁科卷资、印金,或资助其乡试、会试旅费,减轻了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经济负担,使得赴考人数逐渐增多,从而助推了清中后期“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湖广 湖南宾兴组织 科举制 慈善公益
下载PDF
晚清“陕甘分闱”事件解析及对当前高考制度中政策倾斜现象的启示
18
作者 石焕霞 《教育与考试》 2010年第6期45-49,共5页
高考制度作为一种大规模选拔人才的制度,动辄关涉到数百万人乃至上千万人的前途和命运,高考制度中出现的任何不同等的待遇,都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指责。因此,本文针对高考制度中的政策倾斜现象,借用晚清科举史上的"陕甘分闱"事... 高考制度作为一种大规模选拔人才的制度,动辄关涉到数百万人乃至上千万人的前途和命运,高考制度中出现的任何不同等的待遇,都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指责。因此,本文针对高考制度中的政策倾斜现象,借用晚清科举史上的"陕甘分闱"事件,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和探讨,以史为鉴,进一步明晰在当前特定的社会阶段高考制度的价值诉求问题,从而为高考制度改革提供价值方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高考制度 陕甘 教育价值 政治价值
下载PDF
清代分闱运动探析
19
作者 孟义昭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9-169,共11页
在清代历史上,分闱运动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所谓分闱运动,是指由分省引发的乡试分闱斗争。该运动始自康熙年间,迄于光绪时期,主要地域范围涉及湖南、湖北、江苏、安徽、陕西、甘肃六省。清代分闱运动的基本诉求为:某一省分为两省后,... 在清代历史上,分闱运动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所谓分闱运动,是指由分省引发的乡试分闱斗争。该运动始自康熙年间,迄于光绪时期,主要地域范围涉及湖南、湖北、江苏、安徽、陕西、甘肃六省。清代分闱运动的基本诉求为:某一省分为两省后,原来的一省乡试也应分为两省乡试,以取得科举格局和行政格局的统一。从本质上来说,分闱运动是某一省份争取独立乡试举办权的斗争。面对分闱运动,清廷往往坚持合闱政策。清廷一再拒绝各地分闱运动的要求,强调合闱政策的合理性。只有在某些特殊时刻,清廷才会偶尔放弃合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科举 乡试 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