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禀赋约束、要素替代与诱致性技术变迁——以中国粮食生产的机械化为例 被引量:244
1
作者 郑旭媛 徐志刚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66,共22页
本研究阐释了资源禀赋约束条件决定的要素替代难度对农户要素替代的影响机制,利用全国分省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耕地坡度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农户利用机械替代劳动,但地形条件会对这一过程... 本研究阐释了资源禀赋约束条件决定的要素替代难度对农户要素替代的影响机制,利用全国分省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耕地坡度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农户利用机械替代劳动,但地形条件会对这一过程的实现形成显著影响。平原地区耕地坡度低、机械易于替代劳动是其机械化进程快于丘陵山区的重要原因。研究丰富了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其结论对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具有重要政策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 农业机械化 要素替代难度
原文传递
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孰因孰果? 被引量:190
2
作者 李谷成 李烨阳 周晓时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27,共16页
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因果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因果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均可显著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中,机械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收入增长,也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部分地"间接作用于非农收入增长;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非农收入增长。本文认为,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两大抓手,不可偏废;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和节奏,不可颠倒前后因果次序,否则可能发生对农业比较优势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劳动力转移 农民收入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被引量:147
3
作者 罗锡文 廖娟 +4 位作者 邹湘军 张智刚 周志艳 臧英 胡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14,共14页
为适应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保持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长,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提出,应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中国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作业和管理等环节,使农业机械装备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整体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为适应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保持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长,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提出,应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中国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作业和管理等环节,使农业机械装备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整体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文中介绍了参数化设计、基于知识工程的农机产品设计、基于产品数据管理的并行协同设计等农机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与网络制造等农机产品制造的关键技术;农情信息采集、农业机械导航、田间管理等农业机械作业的关键技术;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调度等关键技术。分析了这些关键技术信息化的不足,总结了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用信息技术提升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应解决的核心问题。为加强农机装备的信息技术创新,该文建议,应突破一批智能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自动导航协调控制技术及农业装备现场总线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大田和设施农业生产作业系统、果园作业智能装备和畜禽水产精准生产装备等重大技术产品;构建一批水肥药田间精准作业系统、畜禽水产自动饲喂系统和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等农业机械精准作业系统,从而进一步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信息技术 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 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
下载PDF
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 被引量:102
4
作者 高焕文 李洪文 陈君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62,共6页
我国北方约有3300万hm2的干旱少雨、没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地,存在着旱灾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难以持续发展的两大问题。为了探讨适合北方旱地的机械化耕作理论、技术和机具,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 我国北方约有3300万hm2的干旱少雨、没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地,存在着旱灾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难以持续发展的两大问题。为了探讨适合北方旱地的机械化耕作理论、技术和机具,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91年开始在山西、河北建立了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区,对翻耕、深松、免耕三种耕作方式,对碎秆、倒秆、立秆三种覆盖方式,开展了农机农艺结合的系统试验与配套机具的攻关研究。1996年又增加了耙、浅松、浅旋等表土作业,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作业体系。7年系统试验结果,显示出以秸秆覆盖、少免耕加表土作业组成的保护性耕作体系,适合我国北方旱作农业条件,可以取代翻耕为主的传统耕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旱作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土壤耕作作业
下载PDF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29
5
作者 杨敏丽 白人朴 +1 位作者 刘敏 涂志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8-72,共5页
论述了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支撑和保障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等方面,阐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论述了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支撑和保障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等方面,阐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现代农业 发展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来自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证据 被引量:136
6
作者 周振 张琛 +1 位作者 彭超 孔祥智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82,共15页
研究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评价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也可为农民增收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依据。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着偏差。对... 研究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评价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也可为农民增收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依据。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着偏差。对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国全部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在县级层面“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衡量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北对农民收入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关于农机总动力的弹性至少为0.4。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评估了农业机械化通过粮食产出和劳动力转移两条路径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发现农业机械化.主要是通过影响粮食产出来提高农民收入,而通过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却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双重差分模型 倾向值匹配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来自中国1869个县域的证据 被引量:131
7
作者 孙学涛 于婷 于法稳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93,共18页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如何依靠内生动力补齐农业机械化短板尤为重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好为破解农业机械化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基于1869个县域数据,运用SARAR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的均衡效应和非均衡效...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如何依靠内生动力补齐农业机械化短板尤为重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好为破解农业机械化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基于1869个县域数据,运用SARAR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的均衡效应和非均衡效应,同时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机械化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路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会受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其他县域相比,农业落后县、平原县和农业县更容易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受益;数字普惠金融还会以农民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为中介变量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此,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应抓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不同区域应依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机械化 县域 SARAR 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跨区作业的视角 被引量:121
8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1 位作者 李谷成 徐广彤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57,共14页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纬度作业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溢出效应 农业机械化 跨区作业 粮食产量
原文传递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18
9
作者 冯启高 毛罕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5-248,共4页
论述了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战略选择,即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长效机制,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注重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论述了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战略选择,即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长效机制,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注重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推进适合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农业栽培技术,构建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机制造水平,推进节约型农业机械化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发展 战略选择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贡献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118
10
作者 周振 马庆超 孔祥智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62,共11页
本文以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机械化衡量指标,以1998—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方法,重新测算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以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机械化衡量指标时,1... 本文以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机械化衡量指标,以1998—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方法,重新测算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以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机械化衡量指标时,1998—2012年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度为21.59%,以机耕、机播、机收三者乘积为机械化衡量指标时机械化对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度达7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现代 贡献度
原文传递
地形条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影响——基于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3
11
作者 周晶 陈玉萍 阮冬燕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3-77,共15页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对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构成重大挑战。本文基于自然地理条件视角解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从阻隔效应、收入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维度构建地形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利用1991~2011年湖北省...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对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构成重大挑战。本文基于自然地理条件视角解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从阻隔效应、收入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维度构建地形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利用1991~2011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山区地形、农民收入以及种植结构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利用回归分解法和泰尔指数分解法测度地形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贡献率。分析发现.:地形对农:lk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解释程度达到35%~50%,是造成农:l匕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形的阻隔效应构成地形总效应的主要戍分,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初期地形的阻隔效应大幅度跃升,但2005年以后持续下降;地形的收入效应逐年上升,其影响力已接近地形的阻隔效应;地形的结构效应则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区域差异 地形 效应分解 湖北省
原文传递
中国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下的农业机械化——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108
12
作者 曹阳 胡继亮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7-65,76,共10页
本文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发现户主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山地面积、耕地所在的地域、国家农业补贴、非农收入以及农户劳动力打工地点等因素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影响显著,并依此进... 本文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发现户主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山地面积、耕地所在的地域、国家农业补贴、非农收入以及农户劳动力打工地点等因素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影响显著,并依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土地规模经营既不是农业机械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其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与土地家庭承包制是相容的,在土地小规模经营的背景下依然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农业机械化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土地家庭承包制度 影响因素 农机服务专业 农机服务市场
原文传递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研究 被引量:75
13
作者 杨敏丽 白人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7-170,共4页
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划分依据,提出了以农机作业为基础、能力为保障、效益为核心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发展阶段模糊评判模型,运用此模型对我国及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所处发展阶段进行了评判,并分析了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 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划分依据,提出了以农机作业为基础、能力为保障、效益为核心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发展阶段模糊评判模型,运用此模型对我国及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所处发展阶段进行了评判,并分析了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发展 阶段性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1
14
作者 杨邦杰 洪仁彪 贾栓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0-53,共4页
测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 ,实践上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趋势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理论上研究产业系统单因素的贡献率具有学术意义。该文在分析国内外生产率理论和测... 测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 ,实践上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趋势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理论上研究产业系统单因素的贡献率具有学术意义。该文在分析国内外生产率理论和测算方法的基础上 ,设计了运用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项目有无比较法进行农业机械化对农业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贡献率 农业生产 C-D函数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82
15
作者 陈银娥 陈薇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133,共12页
本文选取1997—2014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相互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层面回归分析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 本文选取1997—2014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相互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层面回归分析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产业升级、减少碳排放;产业升级加快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碳排放;农业碳排放与农业机械化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碳排放与产业升级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产业升级 农业机械化
原文传递
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兼论耕地细碎化经营方式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被引量:78
16
作者 侯方安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48,共7页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农民私人为投资主体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机械化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得以快速发展。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和经验,依据全国统计数据,设置变量构建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耕...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农民私人为投资主体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机械化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得以快速发展。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和经验,依据全国统计数据,设置变量构建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这对政策制订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推进机制 政策支持
原文传递
对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 被引量:78
17
作者 罗锡文 《农机科技推广》 2011年第2期17-20,共4页
我国高原和丘陵地区面积6.66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9.4%,丘陵山区县级行政区数占全国的2/3,拥有全国54.2%的人口。全国有11个省(市、区)的丘陵和山地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大于60%,依次是贵州(95.6%)、云南(92.3%)、四川(91... 我国高原和丘陵地区面积6.66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9.4%,丘陵山区县级行政区数占全国的2/3,拥有全国54.2%的人口。全国有11个省(市、区)的丘陵和山地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大于60%,依次是贵州(95.6%)、云南(92.3%)、四川(91.4%)、重庆(85.3%)、福建(78.9%)、广西(73.3%)、江西(70.3%)、浙江(70.0%)、广东(63.8%)、湖北(62.5%)、湖南(62.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耕地面积 丘陵地区 山地面积 行政区 区县级 公顷
下载PDF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76
18
作者 白学峰 鲁植雄 +2 位作者 常江雪 戚锁红 刘奕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6-262,共7页
通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化水平、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作业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及各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指出制度体系不完善、农业机械保有量总体较低、农业机械技术质量与科研水平落后、... 通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化水平、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作业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及各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指出制度体系不完善、农业机械保有量总体较低、农业机械技术质量与科研水平落后、土地资源集约化水平偏低及农业劳动人员作业素质偏低等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政策、农民、土地、机械相协调的新型发展模式,指出土地适度集约化将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先进农业机械的研发是关键,而政策的引导将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推手。详细分析了政策支持、农民职业化、土地适度集约、农业机械技术提高等各要素的具体要求,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现状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自购还是外包:农地确权如何影响农户的农业机械化选择? 被引量:68
19
作者 李宁 汪险生 +1 位作者 王舒娟 李光泗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75,共22页
在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约束下,依赖于土地规模经济的机械化道路在中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发展建立在分工经济基础上的农机社会化外包服务,是克服中国农户家庭经营局限性、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入手... 在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约束下,依赖于土地规模经济的机械化道路在中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发展建立在分工经济基础上的农机社会化外包服务,是克服中国农户家庭经营局限性、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入手,基于农地产权细分与生产环节分工的理论分析,借助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全国农村数据,采用IV ordered Probit等计量方法,从农业机械获取方式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两个角度,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的农地确权通过对农地经营权的进一步明晰与细分,降低了纵向分工的交易费用,进而促进了农户对农业机械外包方式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户在实际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另外,从横向分工对纵向分工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农地确权对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受到农地经营规模和统一种植规划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地产权 分工经济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原文传递
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被引量:60
20
作者 姚宝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2,74,共5页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转型时期,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研究了现代农业的5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几个重大转变的分析,提出发...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转型时期,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研究了现代农业的5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几个重大转变的分析,提出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机械化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