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玄学代表人物的儒家素养与魏晋儒学之传承 被引量:3
1
作者 巴晓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6,共5页
魏晋时期,玄学勃兴,但传统儒学之深厚根基并未真正动摇,其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之底色,一直曲折地向前延续、发展。魏晋玄学家大都儒玄兼宗,深具儒家素养,并成为魏晋儒学传承之载体。儒学的功能作用实际涉及到两个不同领域,即政治领域和知... 魏晋时期,玄学勃兴,但传统儒学之深厚根基并未真正动摇,其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之底色,一直曲折地向前延续、发展。魏晋玄学家大都儒玄兼宗,深具儒家素养,并成为魏晋儒学传承之载体。儒学的功能作用实际涉及到两个不同领域,即政治领域和知识分子的士风学风领域。魏晋玄学兴盛背景下的儒学式微,实际只是儒学在后一个领域有嬗变和式微的趋势,而政治却正是魏晋儒学得以传承之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玄学代表人物 儒家素养 儒学传承
下载PDF
朱熹“博我以文”与儒学传承——以《朱程问答》为中心
2
作者 解光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3,共8页
程洵是朱熹的表弟同时也是其弟子。程洵向朱熹请教以及朱熹的解疑,收集在明代程资所辑的《朱程问答》中。程洵起初崇拜苏学,并认为程、苏之学相同;朱熹认为孔孟之学才是中国文化之本,并与程洵多次辩论,最终程洵同意朱熹的观点,致力于儒... 程洵是朱熹的表弟同时也是其弟子。程洵向朱熹请教以及朱熹的解疑,收集在明代程资所辑的《朱程问答》中。程洵起初崇拜苏学,并认为程、苏之学相同;朱熹认为孔孟之学才是中国文化之本,并与程洵多次辩论,最终程洵同意朱熹的观点,致力于儒学研究。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朱熹引导程洵读《论语》《孟子》等书,以探其本;二是《西铭疑义》与关学解读;三是讨论持敬寡欲问题,肯定程洵“能持敬则欲自寡”的观点,但也指出其中的不准确之处。朱熹继承孔子“博我以文”的教育指导思想,体现了“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意识、传播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儒学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程洵 “博我以文” 儒学传承 《朱程问答》
原文传递
从《论语》经典地位的变迁看儒学传统的传承 被引量:1
3
作者 陶杰 杨佳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2,共2页
传统的目录分类法体现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而“经”是这一价值体系的核心。本文考查了《论语》经典地位突出的过程,试图立足于解释学对这一过程说明,以求对如何传承儒学的理解。
关键词 经典 《论语》 儒学传承
下载PDF
偏离与歧出:康有为新儒学的路径
4
作者 徐庆文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7-30,共4页
康有为与儒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康有为打造的新儒学否定传统儒学传承中的原有道统,建立起儒学的新道统;引入西方进化论来论证其公羊三世说,将儒学打造成孔教。康有为将儒家思想解读成帝王之学,将《春秋(公羊)》抬高成儒家思想中最核... 康有为与儒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康有为打造的新儒学否定传统儒学传承中的原有道统,建立起儒学的新道统;引入西方进化论来论证其公羊三世说,将儒学打造成孔教。康有为将儒家思想解读成帝王之学,将《春秋(公羊)》抬高成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经典,将教化的儒学打造成宗教儒学。康有为新儒学已经偏离了传统儒学,他打造的新儒学是传统儒学的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儒学 儒学传承
下载PDF
江苏文脉中的儒学传承与江苏文化精神
5
作者 徐克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2-42,共11页
儒学是江苏文脉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历史上江苏地域的儒学不仅大师辈出,著述丰富,而且特色鲜明,成就卓著。本文指出,古代江苏地区的儒学更多地具有民间与士人的自发性,较少官方主导;江苏儒学更具有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色彩,这既体现... 儒学是江苏文脉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历史上江苏地域的儒学不仅大师辈出,著述丰富,而且特色鲜明,成就卓著。本文指出,古代江苏地区的儒学更多地具有民间与士人的自发性,较少官方主导;江苏儒学更具有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色彩,这既体现于对不同学派思想的包容与吸收,也体现于不同学术门类之间的贯通与联系,还表现为南北学术风格的交融与综合;江苏儒学更具有变通和创新精神,在儒学史上一些关键时期,起到了引领发展新方向的作用。此外,儒家思想与江苏地方文化交互影响,凝聚为某些具有江苏特色的文化精神,具体表现为:面向生活,注重实效的现实主义精神;灵活变通,兼容并蓄的开拓精神;稳健笃实、温柔敦厚的中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文脉 儒学传承 地域特色 文化精神
下载PDF
哈尔滨文庙:二十世纪初的儒家文化坚守
6
作者 张玉晶 《国学(汉斯)》 2022年第4期262-268,共7页
在黑龙江省,有史可查的文庙并不多,其中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当属哈尔滨市文庙。与全国其他省份的文庙在二十世纪初大多被损毁的情况不同,哈尔滨文庙是少有的在此期间建成且规模和建制堪称东北地区最大。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哈尔滨文庙... 在黑龙江省,有史可查的文庙并不多,其中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当属哈尔滨市文庙。与全国其他省份的文庙在二十世纪初大多被损毁的情况不同,哈尔滨文庙是少有的在此期间建成且规模和建制堪称东北地区最大。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哈尔滨文庙承载的儒家文化传承功能并探寻其建成所蕴涵的政治和文化意义,本文将通过梳理哈尔滨文庙的历史沿革,还原其历史风貌的方式,突出其在东北地区革命时期抵御精神文化压迫的重要作用。最终,文章也将呈现两条核心线索:第一,从哈尔滨文庙的建筑特点以及“大祀”礼制规模中探究其建立背后的重要意义;第二,根据哈尔滨文庙“庙馆合一”的新发展模式探究其在现代社会中所承接的儒家文化发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文庙 大祀礼制 儒学传承 现代发展
下载PDF
合汉宋以为继,凭会院求中兴--汪吟龙生平及其儒学活动述评
7
作者 王德龙 高深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28-32,共5页
汪吟龙是近代著名的儒学活动家,早年承继家学并受桐城地域文化熏陶,经史小学功底深厚。1925年汪吟龙考取清华大学国学院研究生,师从梁启超,研究文中子,并创办《实学》杂志,以建设的立场整理国故,弘扬国粹,后成为“甲寅派”和“学衡派”... 汪吟龙是近代著名的儒学活动家,早年承继家学并受桐城地域文化熏陶,经史小学功底深厚。1925年汪吟龙考取清华大学国学院研究生,师从梁启超,研究文中子,并创办《实学》杂志,以建设的立场整理国故,弘扬国粹,后成为“甲寅派”和“学衡派”的重要成员。20世纪30年代汪吟龙热衷儒学复兴活动,参加国学会,创立中华儒学研究会,并筹办曲阜研究院,为断裂时代的儒学传承作出了贡献。汪吟龙在儒学趋向上介乎新文化运动和孔教运动之间,既反对革命派从根本上否定儒学的社会价值,也反对保守派将儒学上升为国教式的宗教工具,他追求“合汉宋以为继,凭会院求中兴”的儒学形态,希望在中西文化碰撞之际,重构社会的儒学文化根基,发挥儒学独特社会价值,恢复中国的人文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吟龙 生平 儒学传承
下载PDF
门阀士族家礼研究
8
作者 李冰 陈延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8-225,I0005,共9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释、老思想的流行对儒家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儒学发展的这个艰难时期,门阀士族的家学、家礼研究某种程度上挽救了儒学的衰落。由于家礼对于家族繁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秦汉以来受到打击的贵族以及贵族礼仪随着魏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释、老思想的流行对儒家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儒学发展的这个艰难时期,门阀士族的家学、家礼研究某种程度上挽救了儒学的衰落。由于家礼对于家族繁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秦汉以来受到打击的贵族以及贵族礼仪随着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的崛起重新受到重视。门阀士族出于维护家族自身绵延发展的需要,加之其政治、经济、文化上具有优势,将礼仪作为维护门庭的文化标志,于是撰作、践行家礼一时蔚然成风。尤其是家礼专书的出现,凸显了门阀士族在家礼发展方面的重大贡献。相应地,魏晋南北朝家礼中的冠、婚、丧、祭礼仪与前朝相比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门阀士族 家礼 儒学传承
下载PDF
《论语》“四科十哲”及其存疑考辨
9
作者 肖世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4,共6页
四科诸哲,伯牛无考,仲弓存歧;宰予名不副实,子游稍逊其称;其余诸贤,皆名至实归。四教以四科彰显其价值追求,四科因四教而成十哲之名。颜回德望名重,而为颜氏之儒;然子夏西河教授,儒学始兴。
关键词 《论语》 四科 十哲 四教 儒学传承
下载PDF
“孔子遗说”的记纂与儒家杂记类文献的文体功能
10
作者 李翠叶 尚学锋 《孔子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45-49,共5页
关于儒学传承,主要有"说经之儒"和"著述之儒"之分,这两者形成了我们传统的经学研究范围。这种认识,忽略了一类以"序次"为主,对早期儒家学术进行整理传承的"记纂之儒"。记纂之儒不对经典本身进... 关于儒学传承,主要有"说经之儒"和"著述之儒"之分,这两者形成了我们传统的经学研究范围。这种认识,忽略了一类以"序次"为主,对早期儒家学术进行整理传承的"记纂之儒"。记纂之儒不对经典本身进行传注阐发,也谈不上在著述上有新义创作,而是通过整理、序次儒家文献以发挥知识传承的稳定性,继而成为一个时代共有的修养。这就涉及到儒学传承体系中的杂记类文献。杂记文献的功能在于,它作为一种公共知识具备文化构建力,与当时各种文体和文献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传承 记纂之儒 知识传统 文体变革
原文传递
元代的儒学传播与大都文化中心地位的强化
11
作者 姜海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6-82,共7页
在宋代以前,北京一直是北方的军事重镇。随着蒙古将首都迁往北京,北京由此成为全国性的中心大都市。为了进一步强化首都北京的核心位置,元朝除了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进行加强之外,还从文化领域进一步进行建设。其中,元朝积极认同... 在宋代以前,北京一直是北方的军事重镇。随着蒙古将首都迁往北京,北京由此成为全国性的中心大都市。为了进一步强化首都北京的核心位置,元朝除了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进行加强之外,还从文化领域进一步进行建设。其中,元朝积极认同并推广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意识形态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可以说,元代大都文化的儒学化及程朱理学的意识形态化,不仅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加速了蒙元政权的汉化,也增强了北京作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的地位,由此也赢得了中原儒士大夫们对其政权的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传承 元代思想 文化建设 北京文化传统
下载PDF
论儒学的传承与发展
12
作者 陈晓健 张辰琛 《知识经济》 2013年第11期64-64,72,共2页
儒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是影响中国甚远的传统思想,它曾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代表。然而,面对当今社会新的发展形势,儒学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在既定的条件下去领会其精髓,... 儒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是影响中国甚远的传统思想,它曾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代表。然而,面对当今社会新的发展形势,儒学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在既定的条件下去领会其精髓,继承和发扬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现状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