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齐有胜 孙毅坤 刘为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0-218,共9页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许多中医药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具有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筛选出了大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鉴于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以查阅文献方法为主,就目前单味中药的研究状况给予总结,主要包括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和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为代表药,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儿茶、栀子、柴胡、甘草等为代表,总结了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及相应中药部位的研究及作用机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 中药部位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再论中药部位、成分的复原归位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152,共4页
中药是一个概念。中药中早已出现了中药提取物、部位、成分,但作为中药的提取物、部位和成分如何定位,不管从历史上的中药还是现代中药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应当依其于临床或实验中所反应的属性,即以临床或实验中反映的作用或功能而定位... 中药是一个概念。中药中早已出现了中药提取物、部位、成分,但作为中药的提取物、部位和成分如何定位,不管从历史上的中药还是现代中药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应当依其于临床或实验中所反应的属性,即以临床或实验中反映的作用或功能而定位,并可根据其作用、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修正、完善而最终确定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提取物 中药部位 中药成分 中药成分衍生物 属性 复原归位
原文传递
中药部位复方DGH对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贵芝 段俊国 +1 位作者 杨灵萍 宋剑涛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04-206,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部位复方DGH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损害的形态学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递法明组和DGH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有正... 目的观察中药部位复方DGH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损害的形态学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递法明组和DGH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有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3个月处死大鼠,其中每只大鼠左眼做视网膜组织切片、右眼视网膜消化铺片。结果DGH各组血糖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空白对照组毛细血管基底膜边界模糊不清,可见毛细血管壁断裂、多处局灶性多形核白细胞阻塞管腔,偶见闭锁的毛细血管等;DGH高、中、低剂量组、递法明组对基底膜内皮细胞增殖,基底膜增厚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高剂量组显著。DGH低剂量组、递法明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明显凋亡,可见毛细血管局部扩张、膨隆,微血管瘤形成及渗透性改变,DGH高、中剂量组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减少,但毛细血管管腔基本正常,血管走向平直。结论DGH能抑制视网膜周细胞丧失及基底膜增厚,对DM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调控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部位复方DGH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形态学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不同中药有效部位特性研究 被引量:92
4
作者 朱浩 侯世祥 +1 位作者 孙毅毅 毛声俊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LD605型号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具不同母核结构有效部位的特性,并为含有复合有效部位的中药复方吸附纯化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含生物碱、黄酮、水溶性酚性化合物和无机矿物质4种中药有效部位的单味药材... 目的:探讨LD605型号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具不同母核结构有效部位的特性,并为含有复合有效部位的中药复方吸附纯化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含生物碱、黄酮、水溶性酚性化合物和无机矿物质4种中药有效部位的单味药材(黄连、葛根、丹参、石膏)水提液为样本,在LD605型树脂上进行动态吸附研究,比较其吸附特性参数。结果:除无机矿物质外,其他中药有效部位均可不同程度地被树脂吸附纯化。结论:使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复方的设想基本可行,但应根据药材和处方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纯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中药有效部位 纯化 吸附纯化特性
下载PDF
夏枯草等14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被引量:34
5
作者 代如意 李莉 +7 位作者 殷中琼 程安春 贾仁勇 蔡红 李曼 康帅 彭练慈 曲径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7-301,306,共6页
采用索氏提取,超声波和水煎煮方法提取夏枯草等14味中药的有效部位,应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夏枯草、虎杖、何首乌、连翘、柴胡、穿心莲、地榆7... 采用索氏提取,超声波和水煎煮方法提取夏枯草等14味中药的有效部位,应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夏枯草、虎杖、何首乌、连翘、柴胡、穿心莲、地榆7味中药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为1.953~3lI250g/L,MBC为3.90~31.25g/L;佛手、黄柏2味中药有效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值为62.5g/L,MBC值为125.0g/L;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杜仲、白头翁5味中药有效部位的抗菌活性较差,其MIC值为125.0g/L,MBC值为250.0,≥250.0g/L。不同中药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差异,其中夏枯草、虎杖、何首乌、地榆和佛手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中药有效部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腰痛宁胶囊及其拆方对Ana-1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倪力军 郭燕子 +2 位作者 徐晓玲 欧阳霄雯 张立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52-2257,共6页
目的评价腰痛宁全方、拆方及其所含各中药活性部位对小鼠Ana-1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腰痛宁胶囊中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含水提液)类、多糖类等活性部位按照腰痛宁组方原则及组方比例,配置了由不同活性部位混合组成的6... 目的评价腰痛宁全方、拆方及其所含各中药活性部位对小鼠Ana-1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腰痛宁胶囊中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含水提液)类、多糖类等活性部位按照腰痛宁组方原则及组方比例,配置了由不同活性部位混合组成的6个腰痛宁组方及拆方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各样品促进Ana-1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因子的EC50。结果腰痛宁全方促进IL-1β分泌的EC50最低,不含药引黄酒多糖的腰痛宁活性部位组方次之,其他样品无促进IL-1β分泌的EC50;6个样品均有促进IL-6和TNF-α分泌的活性且生物碱+黄酮+皂苷组方的EC50最低,但这两个指标下该样品与腰痛宁全方的EC50无显著性差异(α=0.05)。结论 6个样品中腰痛宁全方在3个评价指标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显示出腰痛宁全方的合理性与增强免疫调节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宁胶囊 免疫调节 中药活性部位 IL-1Β IL- TNF-α
下载PDF
缓释辅料对三七总皂苷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_1,Rb_1释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清 陈贤春 杜守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目的 :探讨缓释辅料对三七总皂苷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1,Rb1释药特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考察由HPMC和EC 2种缓释辅料 ,不同黏度规格的EC ,以及EC的不同用量制成的缓释骨架片 ,测定人参皂苷Rg1,Rb1在这些缓释片中的释放度。结果 :缓释辅料... 目的 :探讨缓释辅料对三七总皂苷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1,Rb1释药特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考察由HPMC和EC 2种缓释辅料 ,不同黏度规格的EC ,以及EC的不同用量制成的缓释骨架片 ,测定人参皂苷Rg1,Rb1在这些缓释片中的释放度。结果 :缓释辅料的种类 ,规格及用量均影响人参皂苷Rg1,Rb1的释药特性 ,在各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1,Rb1间的释药行为也存在差异。结论 :中药有效部位缓释制剂研究中应当重视有效成分间释药特性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缓释辅料 中药有效部位 特性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下载PDF
RP-HPLC测定白芍提取物的总苷含量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玉红 陈燕 +2 位作者 黄志芳 刘云华 易进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14-1115,共2页
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ia Pall.的干燥根。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通称为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具有镇静、镇痛、抗炎、保肝等活性。白芍药材及... 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ia Pall.的干燥根。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通称为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具有镇静、镇痛、抗炎、保肝等活性。白芍药材及各种制剂均以芍药苷含量为质量控制指标,而白芍总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报道较少。中药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如独一味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测定 白芍总苷 苯甲酰芍 提取物 紫外分光光度法 RP 质量控制指标 中药有效部位
下载PDF
中药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伟 宋洪涛 张倩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2-474,共3页
关键词 缓控释制剂 中药制剂 口服缓释 中药单体化合物 物缓释制剂 中药有效部位 单味中药提取物 复方中药
原文传递
降糖中药活性部位及降糖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侯朝军 苗明三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679-168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活性部位在治疗糖尿病中的降糖特点。方法:查阅近几年发表的文献,整理筛选出在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的中药及其活性部位。结果: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时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服用剂量大,所含成分复杂... 目的:探讨中药活性部位在治疗糖尿病中的降糖特点。方法:查阅近几年发表的文献,整理筛选出在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的中药及其活性部位。结果: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时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服用剂量大,所含成分复杂等,因此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结论:随着中药活性部位研究的深入,将为以后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治疗药物和开发新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部位 糖尿病 降糖作用
下载PDF
2004—2007年中药有效部位新药注册申请状况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跃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77-1181,共5页
对2004—2007年申请注册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申请数量、剂型、适应型、结构类型、纯化工艺、涉及药材、临床试验周期、处理结论等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2004—2007年申请临床试验的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共202个,申请生产的23个,从申请数量... 对2004—2007年申请注册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申请数量、剂型、适应型、结构类型、纯化工艺、涉及药材、临床试验周期、处理结论等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2004—2007年申请临床试验的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共202个,申请生产的23个,从申请数量看,有效部位新药自2005年后明显下降。有效部位的剂型、适应症、纯化工艺等均呈现出相对集中的趋势。从阶段性处理结论看,申请临床试验有效部位新药的不批准率约48.0%,申请生产新药的不批准率约8.7%。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在剂型选择、适应症定位、纯化工艺研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部位 研究 注册申请
原文传递
中药有效部位及成分防治脑缺血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爱林 张家玮 +1 位作者 徐秋萍 孙建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脑缺血 中药有效部位 中药有效成分 防治 皂苷类 黄酮类 生物碱类
下载PDF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毒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999年第2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物质基础 中药有效部位 相关性 有效成分 中药现代化 效学研究 挥发油 松油烯 毒性作用
下载PDF
中药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刚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70-72,共3页
肺纤维化是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病理特点是早期弥漫性肺泡炎和后期大量成纤维细胞的病理性增殖及基质胶原进行性积聚并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许多炎性递质及细胞因子等均可刺激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 肺纤维化是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病理特点是早期弥漫性肺泡炎和后期大量成纤维细胞的病理性增殖及基质胶原进行性积聚并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许多炎性递质及细胞因子等均可刺激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基质胶原增多,引起肺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肺成纤维细胞 中药 中药有效部位 中药单体
下载PDF
中药有效部位组方对高温刺激小鼠肠道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自力 董虹 +3 位作者 刘凤华 毛帅 刘仁志 许剑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0-364,共5页
根据中兽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将藿香、苍术、黄柏和石膏4味中药的有效部位按照不同剂量组合成8个不同中药有效部位复方,利用MTT法检测高温刺激小鼠肠道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探讨各个复方对高温刺激小... 根据中兽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将藿香、苍术、黄柏和石膏4味中药的有效部位按照不同剂量组合成8个不同中药有效部位复方,利用MTT法检测高温刺激小鼠肠道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探讨各个复方对高温刺激小鼠肠道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组方机制。结果表明:以中药有效部位复方A1B1C1D1(黄柏生物碱、藿香挥发油、苍术挥发油各200μg/mL,石膏水提物100μg/mL)对高温刺激小鼠肠道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效果最优,复方中以藿香挥发油和黄柏生物碱为主药,苍术挥发油和石膏水提物为臣、佐药,以藿香挥发油和苍术挥发油交互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部位 正交设计法 高温刺激 淋巴细胞增殖 组方机制
下载PDF
现代中药提取新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永庆 张村 《现代中医药(北京)》 2007年第3期75-79,共5页
中药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是现代中药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的质量、疗效和产量。因此,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有力地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和推动中医药... 中药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是现代中药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的质量、疗效和产量。因此,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有力地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和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 中药有效部位 提取分离 中药现代化 国际化进程 活性成分 生产过程 现代中药
原文传递
中药有效部位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8-431,共4页
关键词 中药有效部位 靶向制剂 进展
下载PDF
中药有效部位新药TCM-ES的祛邪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升海 吴成义 +2 位作者 张玲玲 许淑萍 魏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有效部位新药TCM-ES体内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以及体外抗菌效果,探讨其祛邪作用。方法采用鸡胚培养法,从TCM-ES的鸡胚最大无毒剂量(TC0)开始,预先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再以100EID50(50%鸡胚感染量)流感病毒FM1株感染,收集尿囊液,... 目的观察中药有效部位新药TCM-ES体内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以及体外抗菌效果,探讨其祛邪作用。方法采用鸡胚培养法,从TCM-ES的鸡胚最大无毒剂量(TC0)开始,预先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再以100EID50(50%鸡胚感染量)流感病毒FM1株感染,收集尿囊液,测定血凝效价,能抑制32倍以上所注射的最小药量,即为最小抑制剂量(MIC)。以不同剂量的TCM-ES灌胃给药,以15LD50FM1株病毒滴鼻感染小鼠,测定小鼠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死亡保护率,延长生命率等,观察TCM-ES的体内抗病毒作用。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TCM-E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TCM-ES对鸡胚的TC0=2.5mg/胚,MIC=10mg/mL,对IFV的抑制作用比利巴韦林稍弱。动物实验显示,病毒对照组的肺指数和体重下降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CM-ES在750mg/kg(中剂量)和1500mg/kg(大剂量)组可逆转小鼠体重的下降,肺指数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CM-ES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对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动物的平均存活日、死亡保护率、延长生命率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CM-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G+)的MIC和MBC均为10mg/mL,而对革兰阴性杆菌无作用。结论TCM-ES体内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部位 TCM—ES 流感病毒FM1 细菌 祛邪 小鼠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E)技术的黄连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朱童 杨丹 +8 位作者 刘珊珊 滕菲 朱晶晶 张永欣 徐国兵 刘守金 王智民 陈两绵 高慧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0-987,共8页
该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技术,对不同批次黄连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分子离子峰和LC-MS^(E)碎片信息进行比对或参考现有文献资料,共指认了40... 该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技术,对不同批次黄连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分子离子峰和LC-MS^(E)碎片信息进行比对或参考现有文献资料,共指认了40个成分,从黄连主根中指认了33个化合物,黄连茎叶中指认了31个化合物,二者共有成分24个,主要为小檗碱、药根碱等生物碱类及绿原酸、奎宁酸、丹参素等酚酸类化合物,这表明黄连茎叶中有较多化学成分与主根相同。同时两者也存在差异成分,黄连主根中含有木兰花碱葡萄糖苷等生物碱糖苷,黄连茎叶含有(±)lariciresionol-4-β-D-glucopyranoside等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与对照品二级谱图比对进行裂解规律分析。不同批次间黄连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黄连的主根和茎叶清晰地聚成2类,说明各部位所含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进一步开展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黄连的主根和茎叶中VIP>1的化合物有31个,差异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酚酸类、木脂素类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等。研究结果表明,黄连茎叶中可利用成分种类较多,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该研究为黄连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其他中药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中药部位 质谱指认
原文传递
中药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的活性成分及药效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耀辉 罗霞 +1 位作者 余梦瑶 郑林用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4-768,共5页
【目的】以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桔梗(Ptatycodongrandiflorum A.DC.)3种中药材的非药用部位作为灵芝袋料栽培的原料,研究灵芝子实体活性成分及药效变化。【方法】试验比较测定了... 【目的】以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桔梗(Ptatycodongrandiflorum A.DC.)3种中药材的非药用部位作为灵芝袋料栽培的原料,研究灵芝子实体活性成分及药效变化。【方法】试验比较测定了非药用部位配方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作为实验对照组,配方由玉米芯、棉籽壳等常规基质组成)的灵芝农艺性状,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并对各组灵芝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药效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生物转化率接近或者高于常规组,生长周期有所延长;活性成分上,除了丹参组(SM.G)的三萜含量有所降低外,其余各组的活性成分较常规配方组(OF.G)均有提高,菊花组(CM.G)灵芝的多糖和三萜含量最高,分别为2.47%和0.79%。最大耐受量试验表明,非药用部位栽培的灵芝子实体的小鼠最大耐受量均为100 g/kg。溶血素试验和促睡眠试验中菊花组效果优于常规组灵芝;抗疲劳上,只有常规组灵芝表现出一定的抗疲劳功效,而非药用部位栽培的灵芝没有该药效。【结论】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是可行的,且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和部分药效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部位 灵芝 多糖 三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