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骨旁正中劈开入路在治疗腮腺深叶巨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罡 卢利 刘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567,共3页
采用下颌骨旁正中劈开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巨大肿瘤在临床上应用不多。本文报告采用下颌骨旁正中劈开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巨大肿瘤1例,并对腮腺深叶巨大肿物切除的手术入路进行文献复习及讨论。患者术后随访,无复发,效果满意。
关键词 下颌骨劈开 腮腺肿瘤 坚固内固定
下载PDF
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在中晚期舌鳞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一凤 鄢丹桂 +1 位作者 魏运辉 乐飞 《实用癌症杂志》 2008年第2期180-181,184,共3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舌鳞癌术前明确原发灶未侵犯下颌骨,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在中晚期舌鳞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方法。方法对15例初治的中晚期的舌鳞癌患者,术前行平阳霉素化疗或者顺铂+5-Fu+博莱霉素4~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 目的探讨中晚期舌鳞癌术前明确原发灶未侵犯下颌骨,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在中晚期舌鳞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方法。方法对15例初治的中晚期的舌鳞癌患者,术前行平阳霉素化疗或者顺铂+5-Fu+博莱霉素4~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估原发灶。结果随访至少5年,1例失访,其中术后2年内原发灶复发2例,术后第3年复发2例。远处转移2例,局部淋巴结复发1例。结论对于未侵犯下颌骨的中晚期舌鳞癌患者,严格掌握此术式的适应证,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治疗中晚期舌鳞癌是可行的,且有助于彻底的切除原发肿瘤,减少肿瘤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鳞状细胞癌 下颌骨劈开
下载PDF
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颈椎或上、下颈椎腹侧病变 被引量:7
3
作者 尹庆水 夏虹 +5 位作者 权日 昌耘冰 刘晖 何帆 艾福志 汪维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颈椎或上、下颈椎腹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口咽唇面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伴有下颌关节僵直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1例,行TARP钢板内固定术;处理枢椎体肿瘤1例,行C2椎体肿瘤切除,异形钛网笼置入重... 目的:探讨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颈椎或上、下颈椎腹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口咽唇面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伴有下颌关节僵直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1例,行TARP钢板内固定术;处理枢椎体肿瘤1例,行C2椎体肿瘤切除,异形钛网笼置入重建椎体,同期行后路C1 ̄C3椎弓根钉棒植骨内固定术。采用经口、舌、唇面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C1 ̄C5肿瘤1例,行肿瘤切除,异形钛网笼置入重建C2 ̄C4椎体,同期后路C1 ̄C5附件肿瘤切除,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病变部位显露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操作。随访12 ̄24个月,2例肿瘤患者的肿瘤切除彻底,前路椎体重建满意,后路内固定稳妥,临床症状消失,行走正常;1例寰枢椎陈旧性脱位患者的寰枢椎达解剖复位,颈髓减压充分,C1 ̄C2前路内固定稳妥,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经口咽下颌骨劈开扩大入路适合于处理同时累及上下颈椎的腹侧病变或患者张口困难的上颈椎腹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 上颈椎 下颈椎
下载PDF
下颌下入路联合下颌支冠状劈开切除咽旁肿瘤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大明 陈伟良 +3 位作者 林钊宇 周斌 黄志权 王友元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下入路联合下颌支冠状劈开切除咽旁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初发咽旁肿瘤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9~62岁,平均40.3岁。神经鞘瘤2例,脂肪瘤1例,脊索瘤1例,多形性腺瘤4例,腺淋巴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肿瘤... 目的:探讨下颌下入路联合下颌支冠状劈开切除咽旁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初发咽旁肿瘤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9~62岁,平均40.3岁。神经鞘瘤2例,脂肪瘤1例,脊索瘤1例,多形性腺瘤4例,腺淋巴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肿瘤大小约4cm×4cm^6cm×8cm。所有患者行下颌下入路联合下颌支冠状劈开,切除咽旁肿瘤。术后腺样囊性癌和脊索瘤患者接受约50Gy的辅助放疗。结果:10例患者咽旁肿瘤完整切除;1例患者轻度面瘫,经神经营养治疗1个月康复,其余病例无面瘫、下唇麻木等并发症。术区一期愈合。经5~28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下颌下入路联合下颌支冠状劈开切除咽旁肿瘤术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下颌骨劈开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经颏孔前下颌骨劈开径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
5
作者 杨辉俊 杨宏宇 +2 位作者 沈时岳 王锋 孟玉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颏孔前下颌骨劈开径路切除咽旁巨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8例咽旁间隙巨大肿瘤,采用下颌骨颏孔前截骨劈开径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经颏孔前下颌骨劈开径路切除咽旁巨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8例咽旁间隙巨大肿瘤,采用下颌骨颏孔前截骨劈开径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肿瘤,其中腮腺来源6例,神经来源2例,患者术后无面瘫、舌麻木,霍纳综合征等并发症,未发生术后感染。全组病例随访8个月~5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下颌骨颏孔前截骨劈开径路对于咽旁间隙巨大肿瘤视野良好,暴露充分,肿瘤可直视下完整切除,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肿瘤 颏孔前下颌骨劈开
下载PDF
下颌骨外板劈开珊瑚石人工骨填充修复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良 被引量:5
6
作者 归来 宋彬 +5 位作者 刘剑峰 张智勇 金骥 牛峰 俞斌 唐晓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下颌骨外板劈开后填充珊瑚石人工骨修复重建单侧颜面短小的新方法。方法在全身麻醉下,经口内入路将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根据术前设计需要增加的下颌骨厚度,置入相应形态和大小的珊瑚石人工骨,并采用钛钉钛板予以坚强内固定... 目的探讨采用下颌骨外板劈开后填充珊瑚石人工骨修复重建单侧颜面短小的新方法。方法在全身麻醉下,经口内入路将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根据术前设计需要增加的下颌骨厚度,置入相应形态和大小的珊瑚石人工骨,并采用钛钉钛板予以坚强内固定。结果采用下颌骨外板劈开填充珊瑚石人工骨的方法治疗面部畸形患者11例。随访6~18个月,1例为术后10个月时,因其他原因感染,取出珊瑚石人工骨,重新固定复位下颌骨外板后愈合;10例患者,珊瑚石人工骨与邻近骨组织结合良好,并逐渐被正常骨组织替代,面部形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符合下颌骨解剖学特点,并为人工骨的植入和愈合,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是矫正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良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外板劈开 珊瑚石人工骨 单侧颜面短小
下载PDF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相关下颌管空间定位的三维CT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强 张珊珊 +3 位作者 鲍海宏 李欣欣 华泽权 王燕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应用三维CT影像测量下颌管解剖位置与骨皮质和磨牙的关系,为避免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提供指导。方法:选择50名正常成人下颌骨三维CT扫描图像,应用AW4.4图像处理软件分别在第二前磨牙,第一、第二磨牙正中,下颌... 目的:应用三维CT影像测量下颌管解剖位置与骨皮质和磨牙的关系,为避免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提供指导。方法:选择50名正常成人下颌骨三维CT扫描图像,应用AW4.4图像处理软件分别在第二前磨牙,第一、第二磨牙正中,下颌磨牙后区处测量下颌管的解剖位置。结果:通过获得的CT数据研究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解剖位置与骨皮质和磨牙的联系,在第二磨牙区域下颌管距离颊侧骨皮质最远(平均7.82 mm,最小4.9 mm)。结论:在第二磨牙区域下颌体最厚,对于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的颊侧垂直切口须在下颌第二磨牙区域,这个区域骨质最厚并且下颌管距离颊侧骨皮质最远。对于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颊侧垂直切口的安全深度是4.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三维CT 下颌
原文传递
BSSRO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效果及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热夏提·克然木 卡米力江·买买提明 多力昆·吾甫尔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研究分析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治疗骨性III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干预效果以及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骨性III类错颌畸形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其中对照... 研究分析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治疗骨性III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干预效果以及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骨性III类错颌畸形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单纯正畸治疗,观察组实施BSSRO术治疗,研究分析不同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矫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通气指数(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呼吸功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SSRO手术治疗骨性III类错颌畸形患者效果理想,可提高矫正有效率,改善牙周健康知识、通气功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III类错颌畸形 正畸治疗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通气功能
下载PDF
“夹心法”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佳 李茜 +3 位作者 乔嘉 刘剑锋 牛峰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128-131,共4页
目的:运用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充填矫治半侧颜面短小导致的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评估该方法的术后效果并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方法:5例患者采用下颌骨外板劈开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术进行以Pruzansky-Ka... 目的:运用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充填矫治半侧颜面短小导致的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评估该方法的术后效果并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方法:5例患者采用下颌骨外板劈开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术进行以Pruzansky-Kaban分型为I型或者IIa型的半侧颜面短小所致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的矫治。治疗后随访6~24个月,通过术前、术后的摄像、头颅CT三维重建进行术后效果的评估。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5例患者进行了最少6个月的随访,后期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结论: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术矫治半侧颜面短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少,珊瑚人工骨的降解吸收率也较低,是一种修复半侧颜面短小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外板劈开 珊瑚人工骨 半侧颜面短小 夹心法 下颌骨发育不良
下载PDF
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玉灿 张武阳 +3 位作者 贾骏麒 常世平 刘洋 马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评价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50例术前有颞下颌关节病(TMD),且行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的患者,从关节压痛、弹响、张口度、张口型等方面量化评估术前、术后颞下颌关节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从关... 目的:评价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50例术前有颞下颌关节病(TMD),且行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的患者,从关节压痛、弹响、张口度、张口型等方面量化评估术前、术后颞下颌关节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从关节压痛、弹响、张口度、张口型等各方面评估均显示术后颞下颌关节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对于术前有颞下颌关节病的患者,行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可以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TMJ) 正颌外科 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
下载PDF
应用双颌手术矫治严重的颌面部畸形 被引量:2
11
作者 曲卫国 马卫东 +1 位作者 于卫国 林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93-394,共2页
目的:探讨双颌手术在矫治颌面部畸形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Ⅰ期完成多个颌面部畸形矫治,达到改善容貌和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目的。结果:31例颌面部畸形病例,均按上... 目的:探讨双颌手术在矫治颌面部畸形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Ⅰ期完成多个颌面部畸形矫治,达到改善容貌和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目的。结果:31例颌面部畸形病例,均按上述方法完成矫治,治疗结果通过开口度、开口型、面形、咬合关系、咀嚼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治疗结果令人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双颌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颌面部畸形的方法,应成为矫治颌面部畸形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手术 矫治 颌面部畸形 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 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水平截骨颏成形术
下载PDF
多媒体微课教学模式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学习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若仪 邹璐芗 何冬梅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1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评价多媒体微课教学模式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学习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6级口腔专业本科生30人(男14人,女1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学习前的基础知识考核(满分30分),无差异后在相同时间内... 目的评价多媒体微课教学模式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学习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6级口腔专业本科生30人(男14人,女1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学习前的基础知识考核(满分30分),无差异后在相同时间内试验组采取观看多媒体微课的方式,对照组采用阅读《口腔颌面外科学》上改编的相关文字内容方式学习,之后进行理论考试(满分70分)和教学形式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满分16分),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知识考核无差异,成绩分别为14.64±5.16和15.36±5.50(P=0.165)。试验组的教学理论考试成绩为(54.33±8.3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67±9.43)分(P=0.010)。教学形式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满意度为(11.78±2.2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78±2.39)分(P=0.001)。结论多媒体微课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微课 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专业教育 口腔颌面外科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口咽气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美丽 安玮 姚志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分析和测量下颌骨后退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术后口咽气道容积的变化。方法选取19例下颌前突和ANB角小于-2°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13例,按照正颌手术中下颌骨后退量分为两组,实验Ⅰ组:... 目的分析和测量下颌骨后退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术后口咽气道容积的变化。方法选取19例下颌前突和ANB角小于-2°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13例,按照正颌手术中下颌骨后退量分为两组,实验Ⅰ组:下颌后退量<5 mm,共9例;实验Ⅱ组:下颌后退量≥5 mm,共10例。所有患者采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BSSRO)术进行治疗,患者均在正颌外科手术前1周和术后3~6个月分别行CT和肺功能检查。应用Mimics 21.0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测量研究,使用SPSS 23.0软件对所有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下颌骨后退量与口咽气道的关系。结果在腭咽段,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腭咽段术后各组数据均较术前有所增大,但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咽段,两组手术后数值均减小,在横截面积和容积方面,两组的减小量有显著差异(P<0.05),即实验Ⅱ组较实验Ⅰ组减小更加明显。结论正颌手术中BSSRO术会引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舌咽段横截面积和容积明显减小,下颌骨后退量较大者舌咽段气道横截面积和容积减小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气道容积 下颌骨 正颌手术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
下载PDF
外源性VEGF联合“夹心法”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佳 李茜 +3 位作者 乔嘉 刘剑锋 牛峰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及珊瑚人工骨复合物结合下颌骨外板劈开即"夹心法"成骨过程中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型猪为实验对象,A组左侧行下颌骨外板劈开,颗...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及珊瑚人工骨复合物结合下颌骨外板劈开即"夹心法"成骨过程中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型猪为实验对象,A组左侧行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CHA+VEGF+FS)复合物植入术,右侧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左侧行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CHA+VEGF+FS)复合物植入术;右侧行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及纤维蛋白胶(CHA+FS)复合物植入术。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研究VEGF对新骨形成过程的影响,评估术后效果。结果:研究发现CHA+VEGF+FS复合物植入后可以促进珊瑚人工骨实现早期血管化,从而减低骨再生过程中珊瑚人工骨的无效降解。结论:CHA+VEGF+FS夹心法可以为珊瑚人工骨提供更好的成骨条件,从而更好实现骨再生,最终使得其可以作为矫治半侧颜面短小导致的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外板劈开 珊瑚人工骨 半侧颜面短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股
下载PDF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刚 张良 李长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前后上气道变化。方法:就诊于2016年1月~2019年6月徐州市口腔医院25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2.15岁。术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前后上气道变化。方法:就诊于2016年1月~2019年6月徐州市口腔医院25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2.15岁。术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术中双侧下颌行矢状劈开行完成后退。术后1周,1月,3月及6个月分别测量上气道矢状向间隙变化,包括鼻咽、软腭、舌根及会厌后区,并评估舌骨位置改变。结果:术后上气道三处解剖平面(软腭、舌根及会厌后区)均出现矢状向缩小;男性舌骨位置较女性向后下方移位明显。不同性别间之间上气道间隙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性Ⅲ错颌畸形患者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后,上气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窄及舌骨下后方移位。下颌骨后退距离过大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定位侧位片 上气道 下颌骨矢状劈开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颊侧垂直骨切口的改良
16
作者 王剑宁 曾融生 杨小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8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as osteotomy,SSRO)临床运用的情况,探讨其在正颌外科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方法195例患者利用SSRO矫正下颌骨畸形,其中90例采用SSRO传统术式,105例采用改良SSRO,将颊侧垂直骨切... 目的分析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as osteotomy,SSRO)临床运用的情况,探讨其在正颌外科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方法195例患者利用SSRO矫正下颌骨畸形,其中90例采用SSRO传统术式,105例采用改良SSRO,将颊侧垂直骨切口移至颏孔区。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与传统方式无明显差异。结论SSRO改良方式的目的是增大骨段的接触面积和减少手术创伤。颊侧截骨线前移至颏孔区,接触面积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有利于骨创伤的固定和愈合。同时,通过手术中细致操作,可以有效防止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矢状劈开 下颌骨畸形 正颌外科
原文传递
CT三维重建下探讨BSSRO术舌侧水平截骨线与骨劈开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欣欣 华泽权 +4 位作者 王燕 李树华 张斌 张力 鲍海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来探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线与骨劈开效果的关系,为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7例双侧下颌骨前突患者(34例),经过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应用三维重建...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来探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线与骨劈开效果的关系,为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舌侧水平截骨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7例双侧下颌骨前突患者(34例),经过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应用三维重建观测水平截骨线及劈开效果。结果:只有10.87%的劈开结果理想(符合Hunsuck描述),54.35%的劈开效果较理想,32.61%的穿过了下颌管,4.35%穿过了其它部位。劈开的效果直接受水平截骨位置的影响(P<0.01)。结论:三维CT在评价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效果方面是有效的工具,为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选择舌侧水平截骨线位置提供重要数据,并能降低不良劈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舌侧水平截骨线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下颌骨矢状劈开术治疗牙颌面畸形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8
作者 寇强勇 邓琦 +3 位作者 饶一鸣 冯敏 朱志国 宋珺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通过下颌骨矢状劈开术(SSRO)联合正畸治疗牙颌面畸形的应用,观察并发症及其处理,以减少此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2004年以来应用SSRO手术配合正畸治疗的27例病例所发生的并发症,并就其原因及防治进行讨论。结果:27例中发生... 目的:通过下颌骨矢状劈开术(SSRO)联合正畸治疗牙颌面畸形的应用,观察并发症及其处理,以减少此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2004年以来应用SSRO手术配合正畸治疗的27例病例所发生的并发症,并就其原因及防治进行讨论。结果:27例中发生并发症4例,所有患者的畸形均得到改善,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为14.8%。结论:SSRO联合正畸治疗牙颌面畸形周期较长,术式虽然经过改进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影响施术效果,因此施术者应对其全面了解并掌握,严格掌握适应症,重视正畸及手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矢状劈开 牙颌面畸形 并发症 预防
原文传递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相关颌内动脉的CTA研究
19
作者 李欣欣 华泽权 +6 位作者 王燕 李树华 张力 鲍海宏 张斌 杨涛 朱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通过CTA影像测量颌内动脉及其分支下牙槽动脉的位置,避免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 eotomy,BSSRO)时损伤颌内动脉及下牙槽动脉。方法:随机选择60例(男38例,女22例)正常成年人(平均年龄31岁)... 目的:通过CTA影像测量颌内动脉及其分支下牙槽动脉的位置,避免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 eotomy,BSSRO)时损伤颌内动脉及下牙槽动脉。方法:随机选择60例(男38例,女22例)正常成年人(平均年龄31岁)的颌面部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颌内动脉、下牙槽动脉及下颌小舌的三维位置关系。结果:通过测量显示下牙槽动脉起始处距下颌小舌的距离为颌内动脉距下颌小舌的最近距离,该空间距离的平均值为14.83mm。颌内动脉在正中矢状面的投影离下颌平面的最小距离为11.91mm,下颌小舌在正中矢状面的投影离下颌平面的平均距离为2.62mm。结论:①在距下颌小舌12~14mm内剥离下颌骨内侧面软组织,可以降低损伤颌内动脉的可能;②行水平骨劈开时,器械距颌平面的高度至少控制在11mm内,避免直接损伤颌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颌内动脉 下牙槽动脉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