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弈论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传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586-589,共4页
课堂教学一直都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自我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的主要阵地,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这里通过对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学生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并在合作博弈的"... 课堂教学一直都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自我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的主要阵地,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这里通过对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学生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并在合作博弈的"一报还一报"思想指导下,探讨了课堂教学管理及制度改进的必要性,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基于博弈的课堂管理约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博弈论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共同行动的基础:规则设计原则——兼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自主自治理论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涛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推进共同行动中,就制定和执行规则而言,行动主体需遵循的规则设计原则有:当事人对共同行动所涉及的潜在参与者的身份资格和所扩展的地界范围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操作规则由当事人自主制定,并符合当地情境;操作规则是在大多数当事人参与... 在推进共同行动中,就制定和执行规则而言,行动主体需遵循的规则设计原则有:当事人对共同行动所涉及的潜在参与者的身份资格和所扩展的地界范围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操作规则由当事人自主制定,并符合当地情境;操作规则是在大多数当事人参与下制定的;社群制定的操作规则被政府权威所认可;共同行动被组织在一个多层次的制度体系中,与操作规则直接相关;监督的有效性和相对低成本有赖于社群成员参与监督活动;分级制裁是一种谨慎制裁,对违规行为作出回应,但不过于激烈,也不会永远制裁下去;为防止冲突演化为暴力和报复,冲突解决机制必须被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行动 自治机构 分级制裁 分权制 操作规则
原文传递
羁勒、狮子与藤鞭:《一报还一报》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刑法思想 被引量:4
3
作者 冯伟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一报还一报》以一对未婚夫妇的“通奸罪”为线索,揭示了西方早期现代国家在依法治国过程中暴露的种种弊端。本文从现代刑法学的角度解读剧中透示的维也纳法律,以管见莎士比亚剧作独特、深刻的刑罚思想。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刑法 刑罚
原文传递
文森修公爵的“为政之道”——《一报还一报》中的道德哲学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雷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64,共13页
本文从以下四个角度分析《一报还一报》的思想特点:1.该剧与《哈姆莱特》和《暴风雨》的联系;2.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联系;3.与蒙田《随笔》的联系;4.与奥维德《变形记》的联系。这里的每一个角度都有助于理解作品的一个侧面,而把... 本文从以下四个角度分析《一报还一报》的思想特点:1.该剧与《哈姆莱特》和《暴风雨》的联系;2.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联系;3.与蒙田《随笔》的联系;4.与奥维德《变形记》的联系。这里的每一个角度都有助于理解作品的一个侧面,而把这些侧面拼合成一个整体,莎士比亚在该剧中所作的道德哲学思考就能全面地展现出来。这一思考所围绕的核心问题是"美德是否可教"。与蒙田一样,莎士比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带有明显的马基雅维利印记,同时又试图淡化其学说中的非道德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马基雅维利 蒙田 奥维德
原文传递
《一报还一报》与早期现代英国的德政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冯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对于'政治方面的种种机宜'的探讨也是早期现代欧洲政治思想家的热衷话题。由于受到柏拉图主义建国纲领的深刻影响,《一报还一报》中的维也纳被描绘成一个建立在道德原则基础上、具有强烈的'前现代&...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对于'政治方面的种种机宜'的探讨也是早期现代欧洲政治思想家的热衷话题。由于受到柏拉图主义建国纲领的深刻影响,《一报还一报》中的维也纳被描绘成一个建立在道德原则基础上、具有强烈的'前现代'色彩的乌托邦社会。如何继承和改造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美德与义务的政治基础之外另辟新径,是早期现代英国政治哲学步入现代政治门槛的核心问题,也是解读《一报还一报》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政 柏拉图主义 乌托邦
原文传递
基于博弈论的能量合作安全机制
6
作者 刘宣 汪峰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针对能量合作技术可能存在的能量不可加密、能量不可备份和能量状态不可见的安全隐患,该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引入博弈论中重复囚徒困境模型,使用“一报还一报”策略促使节点合作行为的产生。其次,利用能量签名技术实现能... 针对能量合作技术可能存在的能量不可加密、能量不可备份和能量状态不可见的安全隐患,该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引入博弈论中重复囚徒困境模型,使用“一报还一报”策略促使节点合作行为的产生。其次,利用能量签名技术实现能量传输的抗抵赖性,利用定期能量报告技术防止节点能量状态伪造。最后,综合上述防范策略提出能量合作安全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量合作 安全 博弈论
下载PDF
公义抑或仁爱,律法抑或恩典?——反清教主义历史语境中的《一报还一报》 被引量:3
7
作者 倪萍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在《一报还一报》中,安哲鲁对克劳狄奥的死刑判决所影射的是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清教徒之主张以死刑来惩治通奸者的立法提议;安哲鲁与其他剧中人就此判决是否合理所进行的辩论,则反映了现实世界中英国国教徒与清教徒就如何管制个体性行... 在《一报还一报》中,安哲鲁对克劳狄奥的死刑判决所影射的是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清教徒之主张以死刑来惩治通奸者的立法提议;安哲鲁与其他剧中人就此判决是否合理所进行的辩论,则反映了现实世界中英国国教徒与清教徒就如何管制个体性行为所展开的激烈争论,此争论暴露出英国国教与清教在教义问题上的深刻分歧。该剧不仅质疑了清教徒律法主义式的宗教观念,也通过公爵的最终干预重申了英国国教之唯独恩典称义论;公爵化解危机的手段是对英国教会法庭针对通奸者的传统惩罚形式——公开赎罪——的戏剧化模拟,而该剧则藉此暗示了詹姆斯一世针对清教主义所采取的宗教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教主义 英国国教 公开赎罪
原文传递
沙伊塔诺夫论《安哲鲁》的长篇小说化倾向 被引量:3
8
作者 凌建侯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0年第4期31-41,共11页
俄罗斯学者沙伊塔诺夫通过比较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与普希金长诗《安哲鲁》展示出莎剧的体裁间性特色,认为普希金将之应用于自己的长诗创作中,使俄罗斯文学出现了长篇小说化的倾向。沙伊塔诺夫的体裁比较分析,有效地揭示了上述... 俄罗斯学者沙伊塔诺夫通过比较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与普希金长诗《安哲鲁》展示出莎剧的体裁间性特色,认为普希金将之应用于自己的长诗创作中,使俄罗斯文学出现了长篇小说化的倾向。沙伊塔诺夫的体裁比较分析,有效地揭示了上述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有助于我们接续思考以下问题:根据巴赫金小说理论,作品是否发生长篇小说化倾向,主要取决于作品有否具有体裁间性特征及其与当下的直接联系,以古代、域外故事为基础的长诗《安哲鲁》以何种方式达成了与当时俄罗斯现实的直接联系?我们认为,普希金时代虽然尚未形成长篇小说概念,但其包括长诗在内的一些作品的长篇小说化倾向很大程度上为1840年代以来俄罗斯长篇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伊塔诺夫 《安哲鲁》 巴赫金 长篇小说化
下载PDF
论合作 被引量:2
9
作者 蔡正平 《前沿》 2000年第12期52-55,共4页
合作在当代社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具有普遍实践的意义。本文从合作的概念、机制和意义方面 ,对此进行了探索与讨论。
关键词 合作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的社会问题剧《自作自受》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平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莎士比亚的社会问题剧《自作自受》方平把《自作自受》搬上舞台,最活跃的角色无疑是幕后操纵、无处不在的公爵了,他是推动戏剧情节层层展开的中枢人物。但是从全剧寓意所在着眼,那么作为对立面、不断地激发矛盾、激化冲突的摄政安琪... 莎士比亚的社会问题剧《自作自受》方平把《自作自受》搬上舞台,最活跃的角色无疑是幕后操纵、无处不在的公爵了,他是推动戏剧情节层层展开的中枢人物。但是从全剧寓意所在着眼,那么作为对立面、不断地激发矛盾、激化冲突的摄政安琪罗这个反面人物最值得注意了。公爵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社会问题剧 法律 人性 《圣经》 安琪 戏剧情节 小人物 未婚妻
原文传递
基于TIT FOR TAT策略的P2P阻塞算法
11
作者 肖钢 金连甫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497-500,共4页
为了提高P2P系统的传输效率,在TIT FOR TAT策略和帕累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P2P阻塞算法,详细阐述了算法的过程和特点,分析了算法在快速复制系统稀缺资源和共享较大文件的多用户系统中的性能及优势,同时试验数据证明了此算法在P2P系统... 为了提高P2P系统的传输效率,在TIT FOR TAT策略和帕累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P2P阻塞算法,详细阐述了算法的过程和特点,分析了算法在快速复制系统稀缺资源和共享较大文件的多用户系统中的性能及优势,同时试验数据证明了此算法在P2P系统中有较好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点 阻塞 关注 帕累托
下载PDF
互动合作的基础:“一报还一报”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涛 《理论界》 2012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背叛的抑或是回报的,孤立的抑或是合作的,取决于行动主体能否有效执行"一报还一报"原则。"一报还一报"是指,要对合作和背叛都作出回报,其之所以构成互助合作的基础,在于其善良性、可激怒性、宽容性和清晰性。根据&q... 背叛的抑或是回报的,孤立的抑或是合作的,取决于行动主体能否有效执行"一报还一报"原则。"一报还一报"是指,要对合作和背叛都作出回报,其之所以构成互助合作的基础,在于其善良性、可激怒性、宽容性和清晰性。根据"一报还一报",行动主体应当确保参与主体之间相互需求的满足;确保行动主体相互回报的均衡发展;增大未来的影响;不要因为嫉妒而损害伙伴的利益。为有效地执行"一报还一报"原则,要求行动主体相互承诺、兑现诺言、履行监督、分级制裁并对回报中的冲突作出权威裁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 权变承诺 分级制裁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家琇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0-78,共9页
《一报还一报》于1604年12月在宫内演出过,它和《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以及《终成眷属》都在17世纪初期出现,有相似的创新意图和艺术特征,因此也和它们一样,在近几十年来被称为“阴暗的喜剧”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艺术特征 喜剧 宫内 基督教 问题剧 詹姆士 柯勒律治
原文传递
欲望与法律:伊格尔顿对《一报还一报》的伦理学考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骊珠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特里.伊格尔顿选用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作为切入点对康德伦理思想进行了批评。本文分析了伊格尔顿的批评,指出他通过深入剖析剧中主要人物安哲鲁的性格与行为,揭示了欲望与法律之间相互催生的关系,说明理性应该与感性结合,法律... 特里.伊格尔顿选用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作为切入点对康德伦理思想进行了批评。本文分析了伊格尔顿的批评,指出他通过深入剖析剧中主要人物安哲鲁的性格与行为,揭示了欲望与法律之间相互催生的关系,说明理性应该与感性结合,法律的制定者必须考虑欲望的需求,从而对康德伦理思想中完全排除外部感性经验的纯粹理性和道德法则进行了客观辩证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伊格尔顿 伦理批评 康德
下载PDF
《一报还一报》创作特色漫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宏新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创作特色 莎士比亚 公爵 女主人公 伪君子 禁欲主义 非法占有 性行为 《俄狄浦斯王》
下载PDF
当代杰出导演彼德·布鲁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绍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摩诃婆罗多》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暴风雨》 导演 演员们 戏剧研究 仲夏夜之梦 工作方法
原文传递
试论莎剧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志斌 董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121-123,共3页
试论莎剧中的女性形象李志斌,董尧莎士比亚是一位特别喜欢塑造女性形象的剧作家,他笔下的女性千姿百态,形形色色,其中有柔情似水的少女、天真无邪的公主、机智聪颖的女法官、放荡不羁的贵妇、阴险凶残的妖巫等。这些女性血肉丰满,... 试论莎剧中的女性形象李志斌,董尧莎士比亚是一位特别喜欢塑造女性形象的剧作家,他笔下的女性千姿百态,形形色色,其中有柔情似水的少女、天真无邪的公主、机智聪颖的女法官、放荡不羁的贵妇、阴险凶残的妖巫等。这些女性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正如黑格尔所说:“最擅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哈姆莱特 麦克白夫人 莎剧 人民文学出版社 女主人公 《威尼斯商人》 人文主义理想
下载PDF
从柏拉图的“哲人王”思想看《一报还一报》的王制问题
18
作者 李莹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6-51,共6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哲人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学习哲学。莎剧《一报还一报》塑造的公爵文森修具有较为鲜明的“哲人王”特征,其治国之术具有哲人王色彩,在城邦的现实问题上表现了王者难以破解的困境。《一报还一报》包含的“哲人王...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哲人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学习哲学。莎剧《一报还一报》塑造的公爵文森修具有较为鲜明的“哲人王”特征,其治国之术具有哲人王色彩,在城邦的现实问题上表现了王者难以破解的困境。《一报还一报》包含的“哲人王”思想,承载了莎士比亚对王制问题的思考,表现了英国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君主制”形成时期对君主个人品格的想象和关照。它基于欧洲古典哲学中对君主品质的完美设想,同时也批判地表达了实现这一设想的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哲人王 莎士比亚 王制
下载PDF
普希金的莎士比亚情结——论《安哲鲁》对《一报还一报》的改写 被引量:1
19
作者 凌建侯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莎士比亚是普希金学习的重要对象,莎剧《一报还一报》即是其长诗《安哲鲁》的直接来源。有研究表明,普希金在该剧中发现了“体裁间性”创作手法,并将之应用于《安哲鲁》的创作中,也有人指出,该长诗借助自由式翻译与选择性翻译改写而成... 莎士比亚是普希金学习的重要对象,莎剧《一报还一报》即是其长诗《安哲鲁》的直接来源。有研究表明,普希金在该剧中发现了“体裁间性”创作手法,并将之应用于《安哲鲁》的创作中,也有人指出,该长诗借助自由式翻译与选择性翻译改写而成。本文认为,除了“体裁间性”外,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普希金很看重莎剧中有关权力、法治、道德关系的主题,而在自由式翻译与选择性翻译的背后,还隐藏着他的独特的创作立意,具体而言,与俄国的政治现实、他个人的遭际及婚姻生活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普希金借外国的故事,通过自由式和选择性翻译,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以此达成曲折传义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哲鲁》 权力 道德
原文传递
“一报还一报”在不对称国家合作中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岳鹏 林丹丹 《国际关系研究》 2015年第3期62-76,155,共16页
阿克塞尔罗德通过三轮计算机竞赛证明在国家间的互动博弈中,"一报还一报"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国家间合作。但是这种策略由于隐含着回报效果相等这一局限性,在小国与大国的不对称合作中行不通。小国由于自身的脆弱性,在多轮博弈... 阿克塞尔罗德通过三轮计算机竞赛证明在国家间的互动博弈中,"一报还一报"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国家间合作。但是这种策略由于隐含着回报效果相等这一局限性,在小国与大国的不对称合作中行不通。小国由于自身的脆弱性,在多轮博弈后不得不对大国采取单方面合作的策略,而无法有效约束大国的背叛行为,从而陷入合作的困境。本文在阿克塞尔罗德研究的基础上,沿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博弈模型的调整和修正,提出了破解小国合作困境的两个策略,即"增强制度惩罚"和"寻求第三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合作 增强制度惩罚 寻求第三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