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创作,从生命中来 |
池莉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3 |
38
|
|
2
|
鼓楼人类文明“童年时期”数学文化的结晶 |
罗永超
|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
2007 |
32
|
|
3
|
童年的“消逝”与大众媒介对儿童生活的影响 |
侯莉敏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6
|
|
4
|
童年体验的追忆与童年的本质及其消逝 |
伍香平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11 |
20
|
|
5
|
西方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综述 |
苗雪红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21
|
|
6
|
拯救孩子的童年:儿童成人化现象研究 |
何毅
潘玉驹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08 |
18
|
|
7
|
作为知识与意向状态的童年 |
康永久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9
|
|
8
|
奈保尔:无根的作家 |
谈瀛洲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2 |
14
|
|
9
|
“时间中的孩子”和想象中的童年——兼谈伊恩·麦克尤恩的转型 |
程心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10
|
“童年”:一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 |
朱自强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11
|
幼儿元认知发展的几个问题 |
杨宁
|
《心理学动态》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12
|
回归童年 回归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
袁雪生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13
|
童年·60年代人·历史记忆——苏童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
陈思和
王安忆
栾梅健
李晓筠(录音整理)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3
|
|
14
|
与童年对话——论儿童文学的主体间性 |
李利芳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15
|
论童年在人生中的位置 |
刘晓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16
|
童年何以如此丰饶:思想史视角 |
刘晓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17
|
儿童观与教育 |
丁道勇
|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18
|
论童年时间性的隐匿--基于儿童立场的反思 |
尤敏
陶志琼
|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19
|
童年写作的厚度与重量——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问题 |
方卫平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20
|
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 |
李帆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