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作,从生命中来 被引量:38
1
作者 池莉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一、创作的原动力 我的创作原动力从哪里来?我想,它的绝大部分从我自己的生命中来,对于一个几乎在童年就选择了文学的人来说,我很高兴自己首先不是从书本和学理那里来认识世界,换句话说,不是从人类社会已经规整的、梳理的、逻辑的和理... 一、创作的原动力 我的创作原动力从哪里来?我想,它的绝大部分从我自己的生命中来,对于一个几乎在童年就选择了文学的人来说,我很高兴自己首先不是从书本和学理那里来认识世界,换句话说,不是从人类社会已经规整的、梳理的、逻辑的和理论的地面建筑来认识这个社会,而是从这幢建筑的最底层——地表之下,那最原始最毛糙最真实的生命发端处体会和领教这个社会,这种亲身的体会和领教对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 文学 生命 学理 童年 梳理 逻辑 人类社会
下载PDF
鼓楼人类文明“童年时期”数学文化的结晶 被引量:32
2
作者 罗永超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数学文化 人类文明 结晶 童年 鼓楼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 中学数学
原文传递
童年的“消逝”与大众媒介对儿童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侯莉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童年的概念,既有生物学上的意义,也有文化学上的意义。作为文化概念的童年,它可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可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失。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我们知道当今的文化正处于从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 童年的概念,既有生物学上的意义,也有文化学上的意义。作为文化概念的童年,它可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可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失。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我们知道当今的文化正处于从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正在对人们的生活尤其儿童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大众媒介 儿童生活
下载PDF
童年体验的追忆与童年的本质及其消逝 被引量:20
4
作者 伍香平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8-31,共4页
童年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客观的时间经历,童年是不可能消逝的,童年的消逝在本质上是童年体验的消逝。对童年体验的追忆表明,童心、童真和童趣是童年体验的基础,童年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童心、童真和童趣为基础的童年体验... 童年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客观的时间经历,童年是不可能消逝的,童年的消逝在本质上是童年体验的消逝。对童年体验的追忆表明,童心、童真和童趣是童年体验的基础,童年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童心、童真和童趣为基础的童年体验。保卫儿童的童年就意味着保卫儿童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童年体验 童年消逝
下载PDF
西方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5
作者 苗雪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9-136,共8页
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兴起了新童年社会学,其基本立场是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研究童年,认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其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是:童年是一种赋予儿童社会身份的社会结构,儿童是积极的行动者;推崇通过人种志的研究方法呈现儿童的真实... 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兴起了新童年社会学,其基本立场是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研究童年,认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其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是:童年是一种赋予儿童社会身份的社会结构,儿童是积极的行动者;推崇通过人种志的研究方法呈现儿童的真实生活,并让儿童参与到童年研究中来。新童年社会学使"童年"这一话题在社会科学中得以凸显,并对推动童年社会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近十年来新童年社会学开始进入反思阶段,开始走向自然—文化、事实—价值的统一,回归童年研究的逻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 社会结构 童年 儿童 行动者 参与的方法
下载PDF
拯救孩子的童年:儿童成人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何毅 潘玉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8年第3期28-33,共6页
童年存在的社会条件不断受到侵蚀,儿童生存的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错位偏差的儿童价值观,信息传播的泛化,残酷的社会生存法则,儿童文化的逐渐消失以及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评价的无形影响都是儿童成人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渐行渐远的童... 童年存在的社会条件不断受到侵蚀,儿童生存的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错位偏差的儿童价值观,信息传播的泛化,残酷的社会生存法则,儿童文化的逐渐消失以及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评价的无形影响都是儿童成人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渐行渐远的童年,尊重独特的生命价值,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童年是我们共同的呼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儿童成人化 童年价值 社会化
下载PDF
作为知识与意向状态的童年 被引量:19
7
作者 康永久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30,共13页
现代化边缘的孩子依然充满对长大的渴望,原因在于成人生活的特权性质。随着现代生活越来越基于一套全新的知识,成人的压力剧增,现代的童年意识迅速增长。但人们迄今没有认清这一变化的内在意义,因而要么从客观自然(自然能力、自然环境... 现代化边缘的孩子依然充满对长大的渴望,原因在于成人生活的特权性质。随着现代生活越来越基于一套全新的知识,成人的压力剧增,现代的童年意识迅速增长。但人们迄今没有认清这一变化的内在意义,因而要么从客观自然(自然能力、自然环境与天理良知)的角度来确认童年的价值,要么试图借助物质刺激对孩子进行补偿。所有这一切,均视成长为一种不自然的人为过程,完全没有看到作为一种知识状态的现代生活与作为一种意向状态的先验善意的独特价值。但正是由于存在一种无违天性的、乐在其中的成功,成人与儿童在发展层次上的这样一种对立,并没有将他们完全隔绝。也正是在城市儿童的精神世界中,隐藏着现代教育学的全部动力与奥秘,童年的正确打开方式、教育的真正根基与学科的最终秘密成了三位一体的事情。当然,单纯凭借先验的善意还不足以营造一种乐在其中的成长格局,童年的五彩生活只有在一种基于形式善意的新型社会关系结构中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儿童 童年 成长 知识状态 意向状态
原文传递
奈保尔:无根的作家 被引量:14
8
作者 谈瀛洲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2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特里尼达的查瓜那斯(Chaguanas)镇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他是第三代移民.他的祖父最早从印度西部作为契约仆役,也即跟负担他移民费用的人订立契约,到... 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特里尼达的查瓜那斯(Chaguanas)镇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他是第三代移民.他的祖父最早从印度西部作为契约仆役,也即跟负担他移民费用的人订立契约,到目的地后为后者工作若干年作为报偿的美洲移民,来到特里尼达.奈保尔的童年时代还处在相当浓厚的印度文化氛围之中.他是这样描述他的早年生活的:"对我而言,印度似乎是非常遥远,非常神秘的.但当时,就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各个支派而言,离开印度不过四五十年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神秘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早年生活 五十年 童年 移民 大家庭 祖父
原文传递
“时间中的孩子”和想象中的童年——兼谈伊恩·麦克尤恩的转型 被引量:12
9
作者 程心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5,共9页
《时间中的孩子》以走失的孩子为线索,通过斯蒂芬、查尔斯和特尔玛影射浪漫文学、极权政治和自然科学对童年的不同构想,表明孩子既不是文学家笔下完美的理想,也不是政治家手中统治的工具,而是人性的真实存在。在痛苦和失落面前人们不能... 《时间中的孩子》以走失的孩子为线索,通过斯蒂芬、查尔斯和特尔玛影射浪漫文学、极权政治和自然科学对童年的不同构想,表明孩子既不是文学家笔下完美的理想,也不是政治家手中统治的工具,而是人性的真实存在。在痛苦和失落面前人们不能一味逃避现实,而是应该平衡个人与社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差异,从"童年"迈向"成年"。伴随着主人公斯蒂芬走向成熟,麦克尤恩也冲破了早期小说中狭窄阴暗的内心世界,走向创作的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时间中的孩子》 童年 转型
原文传递
“童年”:一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自强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9,共5页
对于“儿童的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意义重大。西方有将儿童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传统,我们的典籍中也曾闪耀过关于“婴儿”、“赤子之心”的珍贵的思想火花;而到了今天,相对于西方,我国的儿童研究则要沉寂得多。下面讨论的两本著作,无论是... 对于“儿童的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意义重大。西方有将儿童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传统,我们的典籍中也曾闪耀过关于“婴儿”、“赤子之心”的珍贵的思想火花;而到了今天,相对于西方,我国的儿童研究则要沉寂得多。下面讨论的两本著作,无论是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还是帕金翰的《童年之死》,都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电子传媒时代我们将要和已经丧失的不仅是孩子欢乐的童年,还会是一种宝贵的思想资源。耳边不禁又响起了鲁迅的话:“救救孩子!”这恐怕要从“大人”的自省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资源 童年 儿童研究 传媒时代 “大人” 思想史 西方 孩子 婴儿 自省
下载PDF
幼儿元认知发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宁 《心理学动态》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5,共5页
一般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较为晚近的研究发现,直到学前末期甚至学龄初期,儿童才表现出元认知和智力之间的一致关系。如何理解幼儿普遍存在的元认知水平低现象成了儿童认知发展... 一般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较为晚近的研究发现,直到学前末期甚至学龄初期,儿童才表现出元认知和智力之间的一致关系。如何理解幼儿普遍存在的元认知水平低现象成了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普遍 元认知能力 一般 现象 智力 幼儿 理解 童年 发展研究
下载PDF
回归童年 回归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被引量:13
12
作者 袁雪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现代经典",该小说不但通过刻画主人公霍尔顿所处环境中成人世界的龌龊,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精神文明的衰退与萎缩,突出了现代人的焦虑和人类生存的困境,而且通过对迂...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现代经典",该小说不但通过刻画主人公霍尔顿所处环境中成人世界的龌龊,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精神文明的衰退与萎缩,突出了现代人的焦虑和人类生存的困境,而且通过对迂腐成人世界的拒斥寄予了作者对纯真童年和美好自然的向往之情,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回归童年、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它对战后美国文学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生态批评 回归 童年 自然
下载PDF
童年·60年代人·历史记忆——苏童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思和 王安忆 +1 位作者 栾梅健 李晓筠(录音整理)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52-66,共15页
上半场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回顾新世纪10年文学,在最重要的作家当中,苏童肯定是其中之一。再往回算,新时期30年贯穿的文学道路,苏童也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认真研讨和交流苏童文学创作,实际上对于回顾和梳... 上半场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回顾新世纪10年文学,在最重要的作家当中,苏童肯定是其中之一。再往回算,新时期30年贯穿的文学道路,苏童也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认真研讨和交流苏童文学创作,实际上对于回顾和梳理10年,乃至30年中国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苏童 历史记忆 60年代 纪要 作品 童年 文学道路
下载PDF
与童年对话——论儿童文学的主体间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利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8,共7页
儿童文学具有主体间性之内在属性。因以"童年"作为审美发生的艺术视角与艺术表现对象,儿童文学产生了有别于成人文学的主体间性品格。本文从"童年原生性的间性趋向"、"儿童文学活动就是与童年对话的过程"... 儿童文学具有主体间性之内在属性。因以"童年"作为审美发生的艺术视角与艺术表现对象,儿童文学产生了有别于成人文学的主体间性品格。本文从"童年原生性的间性趋向"、"儿童文学活动就是与童年对话的过程"以及"经典儿童文学的主体间性意识"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理论假设。在主体间性作为新近出现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学术问题的背景下,本文将其引入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彰显其方法论意义,以期对儿童文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对话 主体间性 儿童文学
下载PDF
论童年在人生中的位置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4,共8页
童年是人生的根本,这是"儿童本位"得以支撑的基础。童年拥有丰富的天性资源。成人是童年资源的继承人、受益人。从个体发展来看,长大成人是儿童成长的目的。但从老子等人"复归于婴儿"的主张看,人生的目的是童年的复... 童年是人生的根本,这是"儿童本位"得以支撑的基础。童年拥有丰富的天性资源。成人是童年资源的继承人、受益人。从个体发展来看,长大成人是儿童成长的目的。但从老子等人"复归于婴儿"的主张看,人生的目的是童年的复归,童年依然是人生的最终目的。从种系进化来看,童年是一种自然目的。童年资源是人的全部生活和整个文明大厦的根基。不只是儿童教育应当坚守"儿童本位",文明的进步和提升也需要坚守"儿童本位"。人类社会和文化只有坚守"儿童本位",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之"人性复归"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成年 目的论 儿童本位
下载PDF
童年何以如此丰饶:思想史视角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9,共10页
儿童拥有宝贵的天性资源,"柏拉图问题"便内隐对儿童的这一发现,以及对童年何以如此丰饶的追问。幼态持续学说则从进化论角度,对童年的天性资源何以如此丰饶做出科学说明。其实这类发现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并不鲜见。"柏拉... 儿童拥有宝贵的天性资源,"柏拉图问题"便内隐对儿童的这一发现,以及对童年何以如此丰饶的追问。幼态持续学说则从进化论角度,对童年的天性资源何以如此丰饶做出科学说明。其实这类发现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并不鲜见。"柏拉图问题"和幼态持续学说可视为对中国童心主义思想的支持与支援。对人之天性的发现导致对儿童的发现。而对天性的发现以及对儿童的发现是现代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儿童及其天性在我国教育学界乃至具体教育实践中的地位还有待确认和提升。只有如此,教育与儿童相互对峙这一在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才能得以抑制乃至彻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童年 天性 柏拉图问题 童心主义 儿童教育
下载PDF
儿童观与教育 被引量:13
17
作者 丁道勇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6-32,共7页
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童年期的独立。这种儿童观与现代教育勾连在一起,呈现为一种相伴生的历史现象。基于此,现代教育的可能性和限度可以从儿童观的角度获得说明。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从地理的维度来看,儿童... 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童年期的独立。这种儿童观与现代教育勾连在一起,呈现为一种相伴生的历史现象。基于此,现代教育的可能性和限度可以从儿童观的角度获得说明。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从地理的维度来看,儿童生活的样态从来都是多样的,不同人群的儿童观并不统一。现代教育在儿童观上的基本假设值得继续讨论。在前现代时期和前工业化地区盛行的教育形式,在儿童观上与现代教育有根本不同的选择。这种儿童观、教育观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历史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观 童年 教育观念 学徒制
原文传递
论童年时间性的隐匿--基于儿童立场的反思 被引量:12
18
作者 尤敏 陶志琼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0,31,共10页
童年是一种时间性存在,童年时间的绵延和流逝具有永恒的结构性力量,儿童内在所体验的时间才是本真的童年时间。然而在物化主义、功利观念的侵袭下,童年被完全视为暂时性的阶段,外在时间遮蔽了儿童的内在时间,年龄成为童年的边界,时间成... 童年是一种时间性存在,童年时间的绵延和流逝具有永恒的结构性力量,儿童内在所体验的时间才是本真的童年时间。然而在物化主义、功利观念的侵袭下,童年被完全视为暂时性的阶段,外在时间遮蔽了儿童的内在时间,年龄成为童年的边界,时间成为手段和工具。童年时间被异化理解的背后是成人对时间性的忽视和隐匿,由此导致了童年的种种现实困境:童年时间的商品化、童年样态的标准化以及童年位置的边缘化。钟表时间不能作为定位童年的唯一标准,儿童的内在时间体验才是建构童年时间性、界定童年的重要尺度,从哲学和新童年社会学出发,基于儿童立场视域对童年时间性的隐匿进行反思,探索出彰显童年时间性的四大路径:树立童年作为一种时间性存在的信念,在倾听儿童声音中消解成人的功利时间观,关照儿童的时间体验以接纳多样化童年,遵从儿童的内在时间以使其享有时间自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时间 时间性 时间体验 儿童立场
下载PDF
童年写作的厚度与重量——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问题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方卫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6-102,共7页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理解、看待近三十年间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发展所带给儿童文学的时代影响。我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儿童文学还在以自己的方式分担着整个文学界关于文学未来命运的焦虑,然而很快地,进入新世纪...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理解、看待近三十年间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发展所带给儿童文学的时代影响。我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儿童文学还在以自己的方式分担着整个文学界关于文学未来命运的焦虑,然而很快地,进入新世纪前后,在文学界对于文学"边缘化"命运的集体焦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儿童文学 文化问题 20世纪90年代 重量 厚度 写作 童年 时代影响
原文传递
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帆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0,共4页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当此时,教育改革发展势头良好,但深层次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教育均衡大步向前,教育质量问题却日益紧迫;素质教育的理念耳熟能详,应试教育的锁链仍坚不可摧。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大变革 有效教学 期待 价值 童年 深层次矛盾 教育均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