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中国屏风上》的三种中国形象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水清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8-23,共6页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中国 中国屏风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在幽暗中看见辉煌--读《在中国屏风上》
2
作者 李梅斌 贾雄虎(图) 《金色少年(读写小达人)》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他喜欢旅行,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在路上一一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大洲到另一个大洲。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用双脚丈量人生,贫穷不能,战争不能,甚至死亡也差一点儿不能。在接近人生终点的时候,即便坐着轮椅,大... 他喜欢旅行,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在路上一一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大洲到另一个大洲。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用双脚丈量人生,贫穷不能,战争不能,甚至死亡也差一点儿不能。在接近人生终点的时候,即便坐着轮椅,大小便失禁,要靠几个人照料,90岁高龄的他也顽强地把威尼斯之行完成了三分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屏风 大小便失禁 另一个国家 威尼斯
原文传递
画屏上的东方情调——毛姆《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1
3
作者 谢亚军 彭威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第8期16-18,共3页
毛姆是20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他一生著作颇丰。《在中国屏风上》是他的一部有名的描写中国之行的著作。本文通过仔细分析这部著作中的"中国形象",认为《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形象"只是作为... 毛姆是20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他一生著作颇丰。《在中国屏风上》是他的一部有名的描写中国之行的著作。本文通过仔细分析这部著作中的"中国形象",认为《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形象"只是作为一种"他者"的投射,里面传达的是英国人自身的观念、价值和审美倾向,并不是真正的中国;并且从政治、经济以及毛姆个人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他者 中国屏风 中国形象
下载PDF
论毛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以《在中国屏风上》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琳琳 《语文学刊》 2019年第6期46-50,116,共6页
20世纪英国作家毛姆素以热爱旅行、作品富有异国情调著称。毛姆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曾于1919年-1920年到中国游历了四个月。回国后,他以在中国的见闻和感受为蓝本,创作了三部作品:游记《在中国屏风上》、小说《彩色的面纱》和戏剧《苏... 20世纪英国作家毛姆素以热爱旅行、作品富有异国情调著称。毛姆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曾于1919年-1920年到中国游历了四个月。回国后,他以在中国的见闻和感受为蓝本,创作了三部作品:游记《在中国屏风上》、小说《彩色的面纱》和戏剧《苏伊士之东》,描绘了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分析,毛姆笔下的中国人,丑陋与神秘并存;毛姆笔下的中国环境,蛮荒与奇异交织。然而,毛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远非真实的中国形象,而更多是出自他(身为西方人)的想象与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中国屏风 他者 中国形象 想象 误读
下载PDF
《在中国屏风上》中的中国文人
5
作者 胡水清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一部比较重要的散文集,是作家在中国旅游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以他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在书中,毛姆用工笔画般的手法着力...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一部比较重要的散文集,是作家在中国旅游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以他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在书中,毛姆用工笔画般的手法着力刻画了两个中国文人,文化保守主义者辜鸿铭和现代戏剧学者宋春舫。重点探讨作者对这两位中国文人形象的描述,可梳理出决定性影响毛姆所建构此形象的深层文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屏风 毛姆 辜鸿铭 宋春舫
下载PDF
从《在中国屏风上》解读毛姆游记的历史叙事
6
作者 王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4-57,共4页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当代英语世界中不仅是语言技艺娴熟的艺术大家,而且也是一位思想积极进步的文化行者。他早年游历中国,《在中国屏风上》是其东方游记的代表作品。在这部犹如拼贴画的文化散记中,毛姆作为游记作家的艺术功底完全展现于...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当代英语世界中不仅是语言技艺娴熟的艺术大家,而且也是一位思想积极进步的文化行者。他早年游历中国,《在中国屏风上》是其东方游记的代表作品。在这部犹如拼贴画的文化散记中,毛姆作为游记作家的艺术功底完全展现于跨文化视域的中国历史影像中,而他作为文化行者的历史智慧则呈现为西方文化书写的新历史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姆塞特·毛姆 中国屏风 东方主义 西方书写 新历史叙事
下载PDF
《在中国屏风上》的“他者”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7
作者 马凌 《艺术生活》 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在中国屏风上》以游记形式塑造了包含历史、现实、艺术、文化等内容丰富的多种“他者”形象。从“他者”形象反观中国自身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价值意义,探究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变革、重构的复杂现象和规律...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在中国屏风上》以游记形式塑造了包含历史、现实、艺术、文化等内容丰富的多种“他者”形象。从“他者”形象反观中国自身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价值意义,探究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变革、重构的复杂现象和规律,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具有参照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中国屏风 “他者”形象 文化意义
下载PDF
感官与心灵的眼睛注视下的中国“屏风”
8
作者 肖建云 《语文学刊》 2017年第4期140-144,共5页
游记散文《在中国屏风上》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根据1920年前后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的。文中毛姆用"感官的眼睛"和"心灵的眼睛"注视下的中国屏风有真实的"现实中国"和想象的"中国形象"的双... 游记散文《在中国屏风上》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根据1920年前后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的。文中毛姆用"感官的眼睛"和"心灵的眼睛"注视下的中国屏风有真实的"现实中国"和想象的"中国形象"的双重性。他塑造的"中国形象"既受到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影响,同时又参与和制作了西方对中国的集体想象;处于乌托邦和意识形态的张力上,在反思和颠覆中又不可避免地维护了英国现存的社会秩序。虽然文中不乏傲慢的误读和偏见,毛姆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还是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中国 中国屏风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从“掩饰”到“真实”——毛姆游记On a Chinese Screen译本中的中国形象
9
作者 徐雅静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36-141,共6页
毛姆游记On a Chinese Screen自20世纪四十年代共被重译四次,但这四本译作在翻译风格、内容、方法上均有较大差异。从东方主义视角对该游记四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旨在得出各个译本中所构建的中国形象有何特点。其中,胡仲持的注释本对原文... 毛姆游记On a Chinese Screen自20世纪四十年代共被重译四次,但这四本译作在翻译风格、内容、方法上均有较大差异。从东方主义视角对该游记四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旨在得出各个译本中所构建的中国形象有何特点。其中,胡仲持的注释本对原文进行删改,美化了中国形象;陈寿更的译文体现出了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丑化、妖魔化中国形象;唐建清的译本较为忠实,但是有很多误译部分,有抗拒和解殖民化的倾向;而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的译本则相对准确地再现了原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屏风 东方主义 中国形象 翻译形象 形象变化
下载PDF
重塑与误读:议《在中国屏风上》与近代中国社会
10
作者 张晗 刘积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7-80,共4页
《在中国屏风上》是英国现代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于1920年沿中国长江流域游览后发表的一本游记。文章试图以该游记为蓝本,分析、解读毛姆对中国的另类想象,归纳其笔下的中国人及在华英国人的形象。毛姆对中国文化既有认同... 《在中国屏风上》是英国现代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于1920年沿中国长江流域游览后发表的一本游记。文章试图以该游记为蓝本,分析、解读毛姆对中国的另类想象,归纳其笔下的中国人及在华英国人的形象。毛姆对中国文化既有认同又有否定,但也存在诸多误读之处。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和文化的误读也表明:毛姆试图以冷静客观的态度面对中国文化,并同中国文化进行对话、交流与沟通,但同时也折射出毛姆内心潜藏的西方式傲慢与民族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屏风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中国书写 形象塑造 文化误读
下载PDF
毛姆笔下的中国苦力形象——以《在中国屏风上》为例
11
作者 王木祥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5-88,共4页
毛姆在其游记集《在中国屏风上》对中国苦力形象着墨不少。在对待这一形象上,他的心态是复杂而矛盾的:有同情、有嘲讽、甚至有轻视。而隐藏在这一矛盾心态的背后,除了与毛姆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叔父篱下的个人经历有关,也与毛姆作为一个... 毛姆在其游记集《在中国屏风上》对中国苦力形象着墨不少。在对待这一形象上,他的心态是复杂而矛盾的:有同情、有嘲讽、甚至有轻视。而隐藏在这一矛盾心态的背后,除了与毛姆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叔父篱下的个人经历有关,也与毛姆作为一个人性观察者和挑剔者的写作风格有关,还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英国对于中国形象的整体想象物有关。在这一整体想象物的影响下,《在中国屏风上》中的苦力形象既言说了苦力自己,也折射出作家毛姆内心,含有自大而偏颇的殖民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中国屏风 中国苦力 集体想象物 殖民主义
下载PDF
《在中国屏风上》中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解读
12
作者 何幸君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56-58,61,共4页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以《在中国屏风上》一书中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为切入点,探讨毛姆描述的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的性格特点,揭示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下,在华西方神职人员意识形态当中,既有对"他者"开放的人文关怀,更...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以《在中国屏风上》一书中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为切入点,探讨毛姆描述的在华西方神职人员形象的性格特点,揭示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下,在华西方神职人员意识形态当中,既有对"他者"开放的人文关怀,更有"自我"狭隘的优越感和在"他者"异域环境下的恐惧、孤独、焦虑等复杂情感,是西方自我的另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屏风 神职人员 异域 他者 自我
下载PDF
解析《在中国屏风上》的东方主义倾向及毛姆的殖民主义思想
13
作者 杨静路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21-24,共4页
英国作家毛姆的游记《在中国屏风上》因流露出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态度赢得了评论家的赞赏。然而,作为生活在浸透了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社会里的作家,毛姆仍无法挣脱东方主义思想的桎梏。文章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视角来解读毛姆的游记——... 英国作家毛姆的游记《在中国屏风上》因流露出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态度赢得了评论家的赞赏。然而,作为生活在浸透了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社会里的作家,毛姆仍无法挣脱东方主义思想的桎梏。文章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视角来解读毛姆的游记——《在中国屏风上》,可以看出,被认为是反殖民作家的毛姆在作品中难以摆脱殖民主义思想,游记仍表现了毛姆内心深处的东方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中国屏风 东方主义 他者 自我
下载PDF
重塑还是误读——毛姆与《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人
14
作者 邓俊娥 《甘肃高师学报》 2019年第4期29-33,共5页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在1919年游历中国后所创作的一本游记。除了关于中国湖光山色的描写,毛姆还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途中所遇见的形形色色中国人形象,成为该书的特色。毛姆对中国普通贫苦百姓的把握是准确的,但他对一些个体中国人,如,...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在1919年游历中国后所创作的一本游记。除了关于中国湖光山色的描写,毛姆还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途中所遇见的形形色色中国人形象,成为该书的特色。毛姆对中国普通贫苦百姓的把握是准确的,但他对一些个体中国人,如,两位中国文人以及两位中国官员的形象描写失真。这反映了毛姆自身阅历以及同时代英国作家集体无意识对毛姆创作的影响,体现了毛姆及同时代作家来华的真实目的和欲望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屏风 集体无意识 形象
下载PDF
画屏风景——浅谈毛姆《在中国屏风上》
15
作者 郑海娟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英国作家毛姆的中国游记《在中国屏风上》一书当中,叙述者眼前的中国风景与其记忆中的欧洲风景常常虚实交叠,本文拟以文中的风景描写为切入点,分析这一特别的文本现象,从形象学的角度考察作者对中国风物进行的东方主义式的解读。本文... 在英国作家毛姆的中国游记《在中国屏风上》一书当中,叙述者眼前的中国风景与其记忆中的欧洲风景常常虚实交叠,本文拟以文中的风景描写为切入点,分析这一特别的文本现象,从形象学的角度考察作者对中国风物进行的东方主义式的解读。本文从作者在文中征用的西方文学资源与其本人的情感结构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影响异国形象建构及文本生成的不同因素,并力图揭示《在中国屏风上》的文本如何通过文学化的表达弥合作为能指的东方与作为所指的西方之间所存在的巨大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中国屏风 风景 乡愁
下载PDF
地缘政治变迁与旅行叙事的现代主义转向——以《在中国屏风上》为中心
16
作者 骆谋贝 《天府新论》 2020年第3期70-77,共8页
20世纪旅行作家利用现代主义文学策略,叙述对于剧烈地缘政治变迁的主观经验,使旅行叙事成为严肃思索现代性后果的写作模式。发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的《在中国屏风上》是旅行叙事“小说化”革新的开端。毛姆借助叙述视角的有限性,... 20世纪旅行作家利用现代主义文学策略,叙述对于剧烈地缘政治变迁的主观经验,使旅行叙事成为严肃思索现代性后果的写作模式。发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的《在中国屏风上》是旅行叙事“小说化”革新的开端。毛姆借助叙述视角的有限性,以及“漫游者”对视觉现象的批判性意识,打破了以往游记控制意义生产的独白式描述。以乡村性为基点的本真中国的操演,改善了毛姆关于战争和意义断裂的现代性体验。然而,怀旧与现代性的同源性意味着毛姆对现代性不可逆性的承认,并以世界主义作为伦理回应,从而实现旅行叙事在20世纪新的文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现代主义 旅行叙事 主观经验 中国屏风
下载PDF
《在中国屏风上》中文化误读的翻译策略
17
作者 官文娟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9-73,共5页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的中国游记,作为一个"观光者",毛姆所呈现的"中国屏风"难免是一副光怪陆离的中国形象,其中不乏文化误读内容。国内目前有两种《在中国屏风上》的汉译本,译者在处理文学作品中文化误读内容采...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的中国游记,作为一个"观光者",毛姆所呈现的"中国屏风"难免是一副光怪陆离的中国形象,其中不乏文化误读内容。国内目前有两种《在中国屏风上》的汉译本,译者在处理文学作品中文化误读内容采用的策略也不尽相同。通过文本对比法、案例分析法,可将英文原文和两种汉译本进行参照和对比,以探讨文学作品中文化误读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中国屏风 毛姆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在中国屏风上》的反殖民倾向
18
作者 郭哲韬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277-279,共3页
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文学史上深受广大读者青睐的作家之一。《在中国屏风上》这部游记是1920年他在中国之行后写成的,记叙了毛姆在中国旅游时的所见所闻。通过对这些散文的解读,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部... 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文学史上深受广大读者青睐的作家之一。《在中国屏风上》这部游记是1920年他在中国之行后写成的,记叙了毛姆在中国旅游时的所见所闻。通过对这些散文的解读,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部游记所体现出的强烈的反殖民倾向。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一倾向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意图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毛姆的思想体系提供一个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游记 中国屏风 反殖民倾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