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le Ⅱ~1类错畸形牙弓及基骨形态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骊 华咏梅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上海地区Angle Ⅱ1类及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牙、牙弓及基骨形态,为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上海地区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50例(男女各25例)为对照组 以Angle Ⅱ^1类50例(男女各25例)为实验组.分别测... 目的 通过比较上海地区Angle Ⅱ1类及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牙、牙弓及基骨形态,为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上海地区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50例(男女各25例)为对照组 以Angle Ⅱ^1类50例(男女各25例)为实验组.分别测量牙量,牙弓宽度及长度,基骨宽度及长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牙弓形态:实验组上颌中段和后段牙弓宽度显著减小,上颌前段,下颌各段牙弓宽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下颌各段牙弓长度显著增加.(2)基骨形态:实验组上颌基骨宽度显著减小,基骨长度显著增加 下颌基骨形态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牙量:实验组上下颌牙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1)Angle Ⅱ^1类患者未发现尖牙区和下颌牙弓狭窄,提示临床上尽量不要轻易扩展上颌尖牙区和下颌牙弓宽度.(2)Angle Ⅱ^1类患者上颌牙弓和基骨均显狭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正常[牙合] ANGLE ^^1 模型 牙弓 基骨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错软硬组织面型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郑旭 林久祥 谢以岳 《口腔正畸学》 2000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安氏Ⅱ1 类错软硬组织面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软组织覆盖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 11~ 16岁之间的安氏Ⅱ1 类错儿童 12 1名 ,男 5 9名 ,平均年龄12 .6 6岁 ,女 6 1名 ,平均年龄 12 .7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安氏Ⅱ1 类错软硬组织面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软组织覆盖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 11~ 16岁之间的安氏Ⅱ1 类错儿童 12 1名 ,男 5 9名 ,平均年龄12 .6 6岁 ,女 6 1名 ,平均年龄 12 .73岁 ,选择能反映软硬组织面型特征的指标 31项 ,搭配成 17对 ,一一对应 ,根据治疗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 ,所得数据做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安氏Ⅱ1 类错软组织覆盖厚度的一般规律与正常基本一致 ,这种覆盖特点有加重Ⅱ类面型的趋势。安氏Ⅱ1 类错中骨面型构成了软组织面型的基础和支架 ,但软组织面型有它的独立性 ,软组织覆盖的个体变异较大 ,软硬组织面型的不一致较为普遍 ,因此安氏Ⅱ1 类错的诊断分析和治疗设计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面型 ^安氏^1错He 软组织 软硬组织 治疗前 平均年龄 相关性 头颅侧位片 正常He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的软组织侧貌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艳红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东旭 魏福兰 朱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牙合) 软组织侧貌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恒牙列期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颌生长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梅 王增全 +1 位作者 赵美英 白丁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对恒牙列期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颌牙合生长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 40例青少年组和 40例年青成人组进行硬、软组织测量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青少年期至年青成年人期 ,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上、... 目的 :对恒牙列期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颌牙合生长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 40例青少年组和 40例年青成人组进行硬、软组织测量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青少年期至年青成年人期 ,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上、下颌骨均存在一定的生长 ,其生长量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缺乏正常牙合者之差异性生长 ,硬组织侧貌不随年龄增大而改善。上切牙凸度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均增大。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AngleⅡ1类患者在此期间矫治时 ,应抑制上颌生长 ,促进下颌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头影测量 ^ANGLE^1错HE 颅面颌 HE生长 正畸治疗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错上颌尖牙远中移位后切牙及磨牙位置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伍军 吴建勇 《口腔正畸学》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中 ,上下颌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 15名11— 1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口外力加强上颌磨牙支抗 ,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 ...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中 ,上下颌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 15名11— 1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口外力加强上颌磨牙支抗 ,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 ,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 0 9mm ,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 2mm ;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 4 1mm ;下切牙舌向移动了 1 8mm ,比上颌磨牙前移少 1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 ,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He 拔牙矫治 牙齿移动 口腔正畸
原文传递
安氏Ⅱ~1类错不同骨面型的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叶庆 赵志河 赵美英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恒牙初期的正常牙合,Ⅱ1类错牙合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各半,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明确Ⅱ1类错牙合...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恒牙初期的正常牙合,Ⅱ1类错牙合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各半,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明确Ⅱ1类错牙合3种骨面型和正常牙合的牙颌垂直向形态变化。结果:(1)所有Ⅱ1类错牙合总体上颌复合体的前部相对于后部垂直向发育过度。均角组上颌复合体整体相对发育过度,颅底一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高角组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过度,后部和颅底-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均角组和高角组下颌有后下旋转的趋势。低角组颅底一下颌支复合体的垂直生长相对于上颌复合体的后部发育过度,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正常。下颌有前上旋转的趋势。(2)Ⅱ1类错牙合L6的垂直高度降低,U6远中倾斜。高角组、均角组U6垂直高度未增加,功能牙合平面(FOP)前下倾斜,高角组U6及功能牙合平面倾斜的程度最大;低角组U6垂直高度降低,远中倾斜程度最小,功能牙合平面未见异常。结论: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形态表现出不同的垂直向特征,治疗时垂直向控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错[牙合] 头影测量 高角型 低角型 垂直向
下载PDF
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丽娟 伍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 目的:通过对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患者(第2组)以及下颌未经矫治的非拔牙患者(第3组)各15例,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颏部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组矫治后,B点处、根尖点处的颏厚度显著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0.60mm(P<0.05)和1.58mm(P<0.01);第2组分别减小0.22mm(P<0.05)和1.16mm(P<0.01);3组颏突度均有增加,分别为1.28mm,1.28mm和0.78mm(P<0.01)。颏弯曲度和颏倾斜度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1.91(P<0.05)和4.69°(P<0.01);第2组分别减小1.76(P<0.05)和4.66°(P<0.01)。非拔牙组矫治后,颏部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拔牙矫治伴随下切牙的内收,颏厚度有减小趋势,提示临床上对于颏部厚度偏薄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拔牙矫治,以防止不良后果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1错牙合 头影测量 切牙内收
下载PDF
功能矫形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畸形上气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卢海燕 董福生 +4 位作者 王好公 左艳萍 马文盛 陈文静 吴建(瓦令)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 -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 -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均11.9个月,正常(牙合)观察12个月。分别测量矫治前后及观察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后上气道PAS显著增加,和正常组无差异;UMPW也有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正常;舌骨测量中H-MP显著减小,H-VL显著增加。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可使舌骨前上移位;增加上气道口咽段间隙,特别是舌根后气道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he 畸形儿 上气道结构 功能矫治 舌骨 矫形治疗 正常 间隙 选用 移位
下载PDF
Alexander直丝矫治技术矫正8例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阎燕 傅民魁 佟立新 《口腔正畸学》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本文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Alexander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矫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临床选择 8例安氏Ⅱ1类错患者 ,前牙深覆盖伴上下牙列拥挤 ,拔除4  45  5 ,采用Alexander直丝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矫治后前... 目的 本文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Alexander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矫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临床选择 8例安氏Ⅱ1类错患者 ,前牙深覆盖伴上下牙列拥挤 ,拔除4  45  5 ,采用Alexander直丝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矫治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明显改善 ,前牙覆覆盖正常 ,UI-NA角平均减少 12 .3°,LI-NB角平均减少 4 5° ,下切牙唇倾得到明显改善 ,上下牙齿排齐 ,咬合关系恢复。结论 Alexander直丝矫治技术是继方丝弓矫治技术和Begg矫治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较为系统的直丝矫治技术 ,托槽设计简单舒适 ,简化而严格的矫治程序 ,使其具有高质量的疗效 ,并能有效的控制牙齿各方向的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exander直丝矫治 X线头影测量 ^安氏^1错he 矫治方法
原文传递
微种植体支抗下成人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后平面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韦回 韦佳黛 +3 位作者 邓端耀 朱思婷 陈库 莫水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下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合]平面的变化。方法:选取44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的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年龄18~35岁;微种植体组(A组)和单纯拔牙治疗组(B组)各22例,测量并分析治疗前后的...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下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合]平面的变化。方法:选取44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的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年龄18~35岁;微种植体组(A组)和单纯拔牙治疗组(B组)各22例,测量并分析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A组矫治后OP-diff增大,SNA、ANB、SN-MP、FH-AOP、FH-POP、U1-PP减小(P<0.05)。B组矫治后SN-MP、FH-AOP、FH-POP、OP-diff、U1-PP、U6-PP、L6-MP增大,SNA、SNB、L1-MP减小(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后,后[牙合]平面倾斜度减小,下颌骨逆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 后[牙合]平面 微种植体 高角
下载PDF
成人Angle 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变化的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璞 胡江天 +1 位作者 余兵 徐芸 《口腔正畸学》 2001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安氏^1错He 硬组织 软组织 头影测量 错HE矫治
原文传递
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壮荣 刘洋 +2 位作者 周云 晏燕 曹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76-79,85,共5页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类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错患者30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通过三维扫描生成数字化牙颌模型,同时建立计算机牙弓形态定...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类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错患者30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通过三维扫描生成数字化牙颌模型,同时建立计算机牙弓形态定量分析系统,通过定位标志点,在牙弓形态分析平面上获取各个牙位的坐标数据,利用三次方程式拟合牙弓曲线,测量牙弓宽度及长度的变化,量化牙弓形态的变化。结果:安氏Ⅱ1类错经过拔牙矫治后,①上颌侧切牙区以及尖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加(P<0.01,P<0.05),下颌侧切牙区和尖牙区牙弓宽度无明显变化;②上、下颌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减小(P<0.001);③矫治后上、下颌尖牙区长度明显增加(P<0.05),磨牙区长度明显减小(P<0.001)。结论: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后,上颌前部牙弓变宽,后部牙弓变窄,下颌前部牙弓形态未见明显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牙合] 牙弓形态 数字化牙颌模型
下载PDF
Tip-Edge plus技术和MBT技术矫治成人安氏Ⅱ~1类错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顾永佳 顾鑫宇 +3 位作者 陆胜男 章婷 石慧 高美琴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923-926,共4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例采用Tip-Edge plus矫治器,对照组20例采用MBT矫治器配... 目的 观察并比较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例采用Tip-Edge plus矫治器,对照组20例采用MBT矫治器配合中等支抗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成组和配对t检验。结果 (1)未使用额外支抗的试验组与使用中等支抗的对照组取得相似的软硬组织改变效果,两组上磨牙前移量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矫治后下切牙唇倾度大于对照组。(2)试验组打开咬合平均需3.8个月,平均复诊次数为16次;对照组打开咬合平均6.3个月,平均复诊次数为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使用中度支抗的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应用Tip-Edge plus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正能取得相似的软硬组织改变效果、支抗效果,但Tip-Edge plus技术打开咬合时间短,能减少复诊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EDGE plus技术 MBT直丝弓技术 ^安氏^1错牙合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AngleⅡ^1类错(牙合)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丽娟 薛花 李琥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关系,侧貌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头影测量显示,U1-SN角、ANB角、U1-RL距、U6-RL距变小,L1-MP角、L1-RL距、L6-RL距变大,其他无显著变化。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利用口内支抗结合细丝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后期控制转矩并正轴,可快速有效矫治Angle Ⅱ1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ANGLE ^^1错(牙合)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佩蓉 张志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究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26)、均角组(n=28)和低角组(n=26)。观察三... 目的:探究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26)、均角组(n=28)和低角组(n=26)。观察三组上下磨牙倾斜角度和牙弓宽度。结果:就不同垂直面型患者的磨牙倾斜度进行比较,三组在下磨牙指标L6-SN、L6-PP、L6-MP,上磨牙指标U6-L6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32.141、52.485、20.083、57.685,P<0.05)。就不同垂直面型与牙弓宽度进行比较,三组在WU6、~6╂~6bone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12.395、5.027,P<0.05)。就垂直面型的颌面骨骼和牙弓宽度显著差异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WU6、~6╂~6bone与垂直面型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4、-0.328;而L6-SN、L6-PP、L6-MP、U6-L6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4、0.751、0.446、0.769。结论:在不同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垂直骨面型患者中,上颌牙弓前中段宽度随着下颌平面角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临床正畸过程中,需要考虑垂直骨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安氏^1错[牙合]畸形 颌面骨骼 牙弓宽度 相关性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安氏Ⅱ~1类错畸形硬组织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卓 赵曼 刘惠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1错畸形硬组织学的改变。方法:选择19例下颌后缩、上颌基本正常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年龄10~13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1错畸形硬组织学的改变。方法:选择19例下颌后缩、上颌基本正常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年龄10~13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治疗前后面型明显改善,SNB、LI-MP、Go-Co、Go-Gn显著性增大(P<0.01);SNA、ANB、UI-SN、OJ显著性减小(P<0.01);MP-FH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具有矫形作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促进下颌生长,抑制上颌生长,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头影测量 硬组织
下载PDF
头帽肌激动器与双[牙合]板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延梅 王国友 +3 位作者 崔伯瑜 李倜 杨芳红 单兰花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头帽Activator及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应用Clark教授设计的Twin-block矫治器及Vanbeek设计的Activator治疗Ⅱ^1类错[牙合]22例(年龄10-13岁)。根据骨龄、错[牙合]严重程度等条件基本对... 目的对比研究头帽Activator及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应用Clark教授设计的Twin-block矫治器及Vanbeek设计的Activator治疗Ⅱ^1类错[牙合]22例(年龄10-13岁)。根据骨龄、错[牙合]严重程度等条件基本对等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戴用Twin-block或头帽Activator矫治器进行矫治。每位患者均拍摄术前、术后头颅侧位定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及左手腕骨X光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头帽Activator对上颌生长抑制作用强于Twin-block矫治器,而Twin-block矫治器刺激下颌生长,尤其是水平向生长优于头帽Activator;头帽Activator内收压入上前牙效果明显,对下前牙的唇倾控制也较好。结论头帽Activator更适于矫治上颌矢状及垂直向发育过度的Ⅱ类错[牙合]。而Twin-block矫治器适于矫治下颌发育不足的Ⅱ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错[牙合] 头帽Activator TWIN-BLOCK矫治器 矫形治疗
原文传递
安氏Ⅰ类错与安氏Ⅱ~1错患者颅面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燕萍 刘婧 叶翁三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12期751-752,共2页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 11~ 14岁的年轻恒牙列病例 45例 ,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2 4例 ,安氏Ⅱ1错牙合 2 1例 ,在正中咬合位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比较两者颅面结构的差异。结...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 11~ 14岁的年轻恒牙列病例 45例 ,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2 4例 ,安氏Ⅱ1错牙合 2 1例 ,在正中咬合位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比较两者颅面结构的差异。结果 :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SNB、ANB、SNPg、FMA的测量值大于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 (P <0 .0 5 ) ,而SNA、PP SN、OP SN、GoGn SN的测量值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差异是下颌位置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 颅面结构 安氏Ⅰ错He ^安氏^1错He
原文传递
Herbst矫治器治疗恒牙期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伍军 吴建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 :对恒牙期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 ,以Herbst矫治器矫治并排齐牙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用Herbst矫治器矫治 15名 12~ 15岁恒牙期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磨牙达中性偏近中关系后 ,以Edgewise进一步矫治使后牙达到完善的牙合接触关... 目的 :对恒牙期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 ,以Herbst矫治器矫治并排齐牙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用Herbst矫治器矫治 15名 12~ 15岁恒牙期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磨牙达中性偏近中关系后 ,以Edgewise进一步矫治使后牙达到完善的牙合接触关系 ;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 :ANB角减小了 1.2 9° ;前牙覆盖减小了 5 .37mm,骨性变化占 5 3%、牙性变化占 4 7% ,磨牙关系改善了 4 .97mm ,骨性变化占 5 7%、牙性变化占 4 3% ,其中下颌骨前移了 3.6 0mm对两者的矫正占了主要作用 ,上颌骨向前生长了 0 .78mm ;有效髁突向上生长了 4 .4 8mm ,向后改变了 3.4 1mm ;下颌平面角无明显变化。结论 :Herbst矫治器对恒牙期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的矫治具有显著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ST矫治器 治疗 恒牙期 ^安氏^1下颌后缩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青少年期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颌面骨骼宽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晔 沈悦 +2 位作者 张士珑 康文静 卢海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不同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宽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3~17岁安氏Ⅰ类均角病例20例(对照组)和安氏Ⅱ1类病例120例(试验组)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分为上颌发育过度组(试验一组)和下颌发育不足组(试验二组),...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不同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宽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3~17岁安氏Ⅰ类均角病例20例(对照组)和安氏Ⅱ1类病例120例(试验组)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分为上颌发育过度组(试验一组)和下颌发育不足组(试验二组),每组60例,其中每组又分为均角组、高角组和低角组,每组20例。在头颅后前位片上分别测量面中份宽度(inter-zygomatics width,Zyg-Zyg′)、下颌总宽度(inter-condyles width,Cdl-Cdl′)、鼻宽度(inter-nasal cavities width,Nc-Nc′)、上颌宽度(inter-maxillary points width,Mx-Mx′)、上颌后段牙弓宽度(upper inter-molars width,UM-UM′)、下颌后段牙弓宽度(lower inter-molars width,LM-LM′)、下颌体宽度(inter-gonions width,Go-Go′)。结果均角一组、均角二组的指标UM-UM′小于对照组(P<0.05);高角一组、高角二组的指标UM-UM′、Mx-Mx′小于对照组(P<0.05);高角一组的指标UM-UM′小于低角一组(P<0.05),其中UM-UM′与FH-MP呈负相关(r=-0.425,P<0.05);高角二组的指标UM-UM′小于低角二组和均角二组(P<0.05),其中UM-UM′与FH-MP呈负相关(r=-0.533,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病例上颌后段牙弓宽度随下颌平面角的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面骨发育不全 垂直骨面型 ^安氏^1错牙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