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整风对“陕北肃反”的重新定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德平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9,共14页
"陕北肃反"①发生后,中共中央虽然在1935通过《西北中央局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西北中央局党务委员会关于戴季英、聂洪钧二同志在陕甘区域肃反工作中所犯错误的决议》,对陕北肃反做了初步处理,但是问题远没有解决,此... "陕北肃反"①发生后,中共中央虽然在1935通过《西北中央局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西北中央局党务委员会关于戴季英、聂洪钧二同志在陕甘区域肃反工作中所犯错误的决议》,对陕北肃反做了初步处理,但是问题远没有解决,此后争论依然继续。中共中央在延安整风期间召开西北高干会,全面否定了陕北肃反"必要性"的结论,重新定性陕北肃反为"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恶性发展的产物,确立了刘志丹、高岗等西北革命根据地正确路线代表的历史地位,彻底为陕北肃反受害者平反昭雪。但是陕北肃反的争论还是没有彻底解决,争论还是存在,为平息分歧,增强党内团结,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结束不久,中共中央又委托朱德、任弼时等主持召开西北历史座谈会。西北历史座谈会,批判了对西北高干会的不满言行,进一步维护了西北高干会的结论。8月9日,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全体一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修定稿,对陕北肃反的争论做了最高裁决,陕北肃反争论至此暂告一段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肃反 西北高干会 西北历史座谈会
原文传递
“陕北肃反”的来龙去脉 被引量:8
2
作者 魏德平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0年第5期39-51,共13页
1935年秋,西北革命根据地发生了严重的"左"倾肃反,史称"陕北肃反"。中共北方代表和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通过不同途径得到西北革命根据地"问题严重"的报告,遂派遣朱理治、聂洪钧等赴西北解决问题,加强领导... 1935年秋,西北革命根据地发生了严重的"左"倾肃反,史称"陕北肃反"。中共北方代表和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通过不同途径得到西北革命根据地"问题严重"的报告,遂派遣朱理治、聂洪钧等赴西北解决问题,加强领导。依据上级有关肃反的决议,加上当地的某些领导人的配合,依靠刚刚开赴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肃反领导人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场主要针对陕甘边根据地和红二十六军党政军领导的肃反运动。这次肃反造成了当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严重危机,中共中央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后,迅速释放了被关押人员,从政治上对"陕北肃反"进行了定性,在组织上对肃反的某些领导者进行了处理,初步解决了"陕北肃反"的遗留问题,化解了根据地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肃反 西北革命根据地 结果与影响
下载PDF
西北高干会解决西北党史争论问题结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魏德平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5,共16页
西北高干会是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召开的一次对中共西北党史进行重新认识的重要会议。西北高干会关于西北党史问题的结论是中共中央及其主要领导人、肃反受害人和相当一部分知情人当时对西北党史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要观点。西... 西北高干会是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召开的一次对中共西北党史进行重新认识的重要会议。西北高干会关于西北党史问题的结论是中共中央及其主要领导人、肃反受害人和相当一部分知情人当时对西北党史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要观点。西北高干会确定的关于西北党史的主要结论基本不存在高岗欺骗中央、扭曲事实的因素。但是,由于当时以“两条路线”斗争为基本范式的二元对立党史观来总结西北党史存在相当的局限性,这使西北党史问题,尤其是“陕北肃反”问题长期存在争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中央对以“两条路线”斗争总结党史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刻反思,并在实践中给予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高干会 西北历史问题 陕北肃反 高岗
原文传递
张闻天主持解决“陕北肃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魏德平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4,共11页
1935年10月至11月间,张闻天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领导处理"陕北肃反"问题,为中共在陕北迅速立足创造了重要条件。由于受到当时特定历史条件和张闻天个人认识的制约,使处理"陕北肃反"的结论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1935年10月至11月间,张闻天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领导处理"陕北肃反"问题,为中共在陕北迅速立足创造了重要条件。由于受到当时特定历史条件和张闻天个人认识的制约,使处理"陕北肃反"的结论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是"陕北肃反"争论长期延续,中共中央不得不多次出面平息争论的原因,也是很多当事人事后不愿提及张闻天领导处理"陕北肃反"的重要原因。毛泽东主持解决了"陕北肃反"相关遗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闻天 陕北肃反 刘志丹 郭洪涛
原文传递
“陕北肃反”起因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化民 拓宏伟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85,共19页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第5期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魏德平的《"陕北肃反"的来龙去脉》一文,该文对"陕北肃反"的来龙去脉做了一些梳理,但文中一些观点仍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就《"陕北肃反&qu...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第5期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魏德平的《"陕北肃反"的来龙去脉》一文,该文对"陕北肃反"的来龙去脉做了一些梳理,但文中一些观点仍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就《"陕北肃反"的来龙去脉》一文中的某些观点进行商榷,并认为,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政策在西北根据地的推行及其执行者与陕甘边根据地主要领导人的冲突,是"陕北肃反"的主要原因;"张慕陶反革命右派"在陕甘边的活动,也是引发"陕北肃反"的重要原因之一。魏文中把某些人虚构的所谓谢子长和刘志丹的矛盾,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的矛盾作为"陕北肃反"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肃反 西北根据地 陕甘边根据地 陕北根据地 结果与影响
原文传递
郭洪涛的革命“三部曲”
6
作者 何立波 《党史博采(下)》 2010年第4期31-36,共6页
在中共党史上,郭洪涛是一位有特殊经历的人物。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郭洪涛曾任陕北红军总指挥部政委(总指挥谢子长)、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陕北省委书记、陕甘宁特区党委书记等职,参与领导... 在中共党史上,郭洪涛是一位有特殊经历的人物。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郭洪涛曾任陕北红军总指挥部政委(总指挥谢子长)、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陕北省委书记、陕甘宁特区党委书记等职,参与领导创建陕北红军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是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1938年后郭洪涛历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等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洪涛 程子华 国家经委 国家经济委员会 农村革命根据地 陕北革命根据地 山东抗日根据地 朱理治 陕北红军 陕北肃反 陕甘晋省 谢子长 刘志丹 红一方面军 中央红军 党的组织 党组织 陕北苏区 中共西北工委
下载PDF
陕北“肃反”与张慕陶
7
作者 田润民 《西部学刊》 2014年第7期38-42,共5页
1935年陕北的"肃反"事件在中共党史上影响深远,对其争议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究其原因,其涉及中共党史上敏感人物张慕陶与高岗。本文就张慕陶与陕北"肃反"的缘起,及其争议持继问题展开梳理,揭示陕北"肃反&... 1935年陕北的"肃反"事件在中共党史上影响深远,对其争议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究其原因,其涉及中共党史上敏感人物张慕陶与高岗。本文就张慕陶与陕北"肃反"的缘起,及其争议持继问题展开梳理,揭示陕北"肃反"问题长期争论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肃反 张慕陶 西北局高干会议 《关于陕北肃反的审查决定》
下载PDF
从“右倾机会主义者”到“正确路线代表”——刘志丹在中共党内政治境遇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魏德平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5-73,共9页
刘志丹在中共党内的政治形象和历史地位曾发生过重大变化。刘志丹在创建西北红军和根据地过程中,抵制了中共上级党组织"左"的指示和命令,因此陕西省委及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都认为刘志丹存在程度不等的"右倾"思想。... 刘志丹在中共党内的政治形象和历史地位曾发生过重大变化。刘志丹在创建西北红军和根据地过程中,抵制了中共上级党组织"左"的指示和命令,因此陕西省委及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都认为刘志丹存在程度不等的"右倾"思想。这造成刘志丹在中共党内屡遭打压和排挤,甚至因"陕北肃反"被关入监狱,几乎遭受杀身之祸。中共中央长征抵达西北根据地后虽然制止了"陕北肃反"的蔓延,释放了刘志丹等肃反受难幸存者,但是并未纠正关于刘志丹"右倾"的政治定性。西北高干会上,中共中央高度肯定刘志丹在创建中共西北红军和根据地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建立的功勋,并被树立为中共西北根据地正确路线的典范。西北高干会确定的关于刘志丹在中共党内的历史地位在后来被逐渐巩固和加强。刘志丹在中共党内政治沉浮是中共对自身认识发展变化的反映,比较集中反映出中共在一定时期政治路线、政策发展演变的复杂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肃反 西北高干会 毛泽东 刘志丹
下载PDF
中共中央释放刘志丹具体时间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德平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118,共9页
中共中央制止'陕北肃反'释放刘志丹的具体时间长期存在不同说法.一种观点指出,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抵达瓦窑堡时立即释放了刘志丹.另一种观点认为,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抵达瓦窑堡后才释放了刘志丹.上述两种说法都缺乏坚... 中共中央制止'陕北肃反'释放刘志丹的具体时间长期存在不同说法.一种观点指出,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抵达瓦窑堡时立即释放了刘志丹.另一种观点认为,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抵达瓦窑堡后才释放了刘志丹.上述两种说法都缺乏坚实历史依据难以成立.其他一些说法也需进一步考证.中共中央在下寺湾即指派王首道等赶赴瓦窑堡接管陕甘晋省委保卫机关制止'陕北肃反'继续蔓延,抵达瓦窑堡后成立以董必武为首的五人小组审查肃反问题.在张闻天领导下,经过五人小组工作,推翻了原中共陕甘晋省委政治保卫局戴季英等以逼供信方式加在刘志丹等身上的各项'罪状',并大致于1935年11月18日至20日之间释放了刘志丹等被关押在瓦窑堡的肃反受难幸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肃反 毛泽东 张闻天 刘志丹
下载PDF
著名历史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有关史实考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怀洲 《红广角》 2012年第7期42-43,共2页
著名历史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于1972年,是跟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旋律优美的歌曲。谁营救了被错误路线关押的原陕北根据地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的说法和张闻天夫人刘英的说法,有很大的不同。刘志丹女儿引... 著名历史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于1972年,是跟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旋律优美的歌曲。谁营救了被错误路线关押的原陕北根据地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的说法和张闻天夫人刘英的说法,有很大的不同。刘志丹女儿引用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词——毛主席来了晴了天,说是毛主席为刘志丹平反。而张闻天夫人刘英却说是"闻天领导了纠错"。这篇文章试图考证这一问题。由于这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这一考证并不影响这首歌的传播。相反,人们有了更合理的认识后,这一优美的旋律会传播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丹丹 女儿 刘力 刘志丹 陕北肃反 历史歌曲 张闻天 史实考证
下载PDF
从危局中挽救中国革命:毛泽东领导巩固陕甘根据地的历程及作用
11
作者 魏德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4-72,79,共10页
长征期间,张国焘公开挑战中共中央权威,导致红军公开分裂,使毛泽东遭遇中国革命“最大的困难”,也导致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局和困难境地。中共中央抵达陕甘根据地之际,根据地外部正遭遇国民党规模空前的“围剿”,内部“陕北肃反”也在恶... 长征期间,张国焘公开挑战中共中央权威,导致红军公开分裂,使毛泽东遭遇中国革命“最大的困难”,也导致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局和困难境地。中共中央抵达陕甘根据地之际,根据地外部正遭遇国民党规模空前的“围剿”,内部“陕北肃反”也在恶性膨胀和蔓延。这导致陕甘根据地出现严重危机。毛泽东抵达陕甘根据地后立即投入根据地反“围剿”工作,化解了根据地面临的军事威胁,给根据地巩固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与此同时,毛泽东及时介入对“陕北肃反”问题的处理,制止了肃反进一步膨胀和恶化,保全了刘志丹等一大批陕甘根据地党政军干部。这为陕甘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土地革命时期,陕甘根据地的存亡事关中国革命成败。陕甘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扭转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期间被迫不断转战的窘境,为中共中央和各路主力红军保留了硕果仅存的“落脚点”,也为中国革命复兴提供了重要根据地。毛泽东在领导巩固陕甘根据地过程中发挥了重大而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是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的重要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根据地 陕北肃反 毛泽东 刘志丹
下载PDF
“陕北肃反”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德平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9年第4期95-105,共11页
“陕北肃反”是中共党史上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导致中共西北根据地主要负责人刘志丹等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被捕,200多根据地干部群众遭牵连,造成根据地严重危机。“陕北肃反”发生后就一直在当事人之间存在分歧,并不时发生激烈争论,影响中... “陕北肃反”是中共党史上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导致中共西北根据地主要负责人刘志丹等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被捕,200多根据地干部群众遭牵连,造成根据地严重危机。“陕北肃反”发生后就一直在当事人之间存在分歧,并不时发生激烈争论,影响中共党内团结。中共中央不得不先后五次对“陕北肃反”进行处理,最终才基本平息了肃反原则性争议。但是,“陕北肃反”政治敏感性较强制约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使肃反问题研究长期处于停滞或缓慢推进状态。因此,“陕北肃反”问题研究还有若干重点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首先,“陕北肃反”研究要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相关史料,使研究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其次,“陕北肃反”问题相关史实,特别是有争议的观点和史实,还要进一步辨析和考证。最后,“陕北肃反”研究还要超越意识形态局限和束缚,得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肃反 中共党史 高岗 郭洪涛
原文传递
1935年中央对陕北肃反处理未彻底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0-73,共4页
1935年陕北发生了肃反,红二十六军的主要领导及与之相关人员被捕,有些人惨遭杀害,致使陕北革命根据地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当时党中央来到陕北对此事的处理结果是只对肃反领导人戴季英、聂洪均做严肃警告,肃反处理在事实上是不彻底的。这... 1935年陕北发生了肃反,红二十六军的主要领导及与之相关人员被捕,有些人惨遭杀害,致使陕北革命根据地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当时党中央来到陕北对此事的处理结果是只对肃反领导人戴季英、聂洪均做严肃警告,肃反处理在事实上是不彻底的。这个隐性的不易被察觉的现象主要与肃反本身复杂、牵涉范围广;中央红军立足未稳,面临的外部环境恶劣;肃反抓捕对象的特殊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红军 陕北肃反 未彻底 原因探析
下载PDF
“中央救了陕北”——关于“刀下留人”说考辨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德平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毛泽东在获知陕北肃反严峻形势后,立即下达"刀下留人"命令,制止正在发生的肃反恶性蔓延,挽救了中共西北根据地以及正遭受迫害的刘志丹等原西北根据地党政军领导人。"刀下留人"说广为流传,不仅是因为此说具有强烈的... 毛泽东在获知陕北肃反严峻形势后,立即下达"刀下留人"命令,制止正在发生的肃反恶性蔓延,挽救了中共西北根据地以及正遭受迫害的刘志丹等原西北根据地党政军领导人。"刀下留人"说广为流传,不仅是因为此说具有强烈的戏剧色彩,而更主要的是因为该说确为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又与中共历史特殊发展、后毛泽东时代陕北肃反争论多次激化等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根据地 陕北肃反 毛泽东 朱理治
下载PDF
《毛泽东选集》中“陕北肃反”注释修订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德平 《苏区研究》 2020年第6期101-115,共15页
《毛泽东选集》关于“陕北肃反”注释的确立和修订,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指向。新中国成立后,1953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关于“陕北肃反”注释,基本以西北高干会颁布的《中央关于一九三五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 《毛泽东选集》关于“陕北肃反”注释的确立和修订,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指向。新中国成立后,1953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关于“陕北肃反”注释,基本以西北高干会颁布的《中央关于一九三五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为权威依据,强调了“左倾机会主义”代表人物朱理治、郭洪涛在肃反中的责任,肯定了刘志丹、高岗作为中共西北党史“正确路线代表”的政治地位。“高饶事件”后,高岗作为西北高干会树立起来的“正确路线代表”政治地位彻底坍塌。随后,高岗名字在公开出版的《毛泽东选集》“陕北肃反”注释之中被隐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对党史问题要“宜粗不宜细”,并依据此精神形成了中共中央重新处理“陕北肃反”争议问题的中共中央〔1983〕28号文件。1991年新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关于“陕北肃反”注释根据上述政治要求和认识,进而隐去了原注释朱理治、郭洪涛的名字。《毛泽东选集》“陕北肃反”注释人名“显”与“隐”之间的变化,反映出中共中央在不同时期对党内重大争议历史问题处理认识的发展,也揭示了学术研究和政治定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陕北肃反 高岗 朱理治 郭洪涛
下载PDF
中共中央“五人小组”处理“陕北肃反”问题研究
16
作者 魏德平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23年第4期57-68,共12页
“文革”结束后,郭洪涛公开发表文章对西北高干会处理“陕北肃反”问题结论提出异议,引起肃反受难幸存者不满,诱发肃反问题新争论。这场争论逐渐引起中共中央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随即指示李维汉、王首道等组成“五人小组”代表中共中... “文革”结束后,郭洪涛公开发表文章对西北高干会处理“陕北肃反”问题结论提出异议,引起肃反受难幸存者不满,诱发肃反问题新争论。这场争论逐渐引起中共中央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随即指示李维汉、王首道等组成“五人小组”代表中共中央重新处理肃反问题争论。“五人小组”对“陕北肃反”问题进行调解和仲裁,最终制定《五人小组对于解决西北历史争论问题的分析和方针》,对肃反存有原则性争议问题分析定性。该文件肯定西北高干会以及会上通过的《中央关于一九三五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基本原则和主要结论,对一些具体结论作了修订,并报中共中央审定批准,形成解决肃反问题新文件中共中央[1983]28号文件。中共中央[1983]28号文件主要结论构成此后官方关于“陕北肃反”主流表述和权威定性。“五人小组”对“陕北肃反”问题的处理明确了肃反主要责任问题,平息了肃反问题带有原则性的分歧和争论,形成了对西北党史尤其是肃反问题的基本共识,为中共在改革开放后处理党史遗留问题创立了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肃反 中共中央〔1983〕28号文件 五人小组
原文传递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总目录
17
作者 俞放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0年第6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党史研究 张静如 共产国际 第三国际 陕北肃反 群众运动 古田会议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毛泽东 2010
下载PDF
朱理治与陕北肃反——读《朱理治传》札记
18
作者 李良明 《汉口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5-29,共5页
在1935年的陕北肃反中,朱理治执行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在实践中又很快发现了这个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朱理治传》以翔实的史料实事求是地评介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 朱理治 陕北肃反 历史研究
下载PDF
对一个史实的辩析——兼与何方同志商榷
19
作者 孙焕臻 《知行铜仁》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第2003年8期《文史精华》第59页,何方文《再谈史料文章的抄来抄去现象》(后简称《何文》)中,所引该刊第2003年5期刘明纲所写文章(简称《刘文》)指出:'关于〈刘文〉引用的曹瑛的回忆文章,不客气的说,里面以讹传讹和不实之词实在不少... 第2003年8期《文史精华》第59页,何方文《再谈史料文章的抄来抄去现象》(后简称《何文》)中,所引该刊第2003年5期刘明纲所写文章(简称《刘文》)指出:'关于〈刘文〉引用的曹瑛的回忆文章,不客气的说,里面以讹传讹和不实之词实在不少。'《何文》所列举的《刘文》中几处明显的'硬伤',如他(指曹瑛)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陕北也搞了个肃反运动,是高岗他们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志丹 毛泽东 陕北肃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