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偏瘫 被引量:9
1
作者 方相 林咸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0期1896-1897,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中风偏瘫患者,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治疗方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1剂/d,水浓煎,取汁250ml/剂,...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中风偏瘫患者,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治疗方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1剂/d,水浓煎,取汁250ml/剂,每日分2次早晚饭后服,4周为1个疗程。“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辅穴:极泉、合谷、委中,主穴和辅穴结合、配合“醒脑开窍”针刺行针手法治疗,治疗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100例中风偏瘫患者治愈20例,占20%;显效48例,占48%;好转22例,占24%;无效10例,占10%;总有效率90%。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偏瘫,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减低复发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补阳还五汤加味 中风偏瘫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2
2
作者 杨志新 石学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10期4-7,共4页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临床应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针刺手法量学 治疗法则 科研成果推广 中风病 基本病机
下载PDF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29
3
作者 卞金玲 张春红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4期3-5,共3页
关键词 石学敏 学术思想 针灸学 经络辩证 针刺手法量学 醒脑开窍针刺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舒 郑灏泳 李谈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3期53-53,65,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的机理。方法以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为实验模型,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区脑组织 c- fos蛋白的动态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能增强各时段 c- fos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的机理。方法以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为实验模型,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区脑组织 c- fos蛋白的动态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能增强各时段 c- fos蛋白的表达,提高神经细胞的应激能力和对脑缺血损伤产生适应性变化,增强脑组织的修复能力,且醒脑组优于常规组。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作用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大脑中动态阻断 C-FOS蛋白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神经细胞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调节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韩林 高旸 +2 位作者 王旭慧 张亚男 张向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调节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K_(ATP))阻滞剂组(电针+K_(ATP)阻滞剂组),每组21只。...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调节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K_(ATP))阻滞剂组(电针+K_(ATP)阻滞剂组),每组21只。电针+K_(ATP)阻滞剂组大鼠给予K_(ATP)通道阻断剂格列吡嗪(1μmol/5μL)10μL脑室内注入。模型组、电针组、电针+K_(ATP)阻滞剂组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不插入尼龙线栓。电针组、电针+K_(ATP)阻滞剂组给予针刺"内关""水沟""三阴交"治疗,留针20 min,留针期间将患侧"内关""三阴交"穴分别连接神经穴位刺激仪,施以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1 mA。首次针刺在动物造模成功90 min后进行,每天10:00、16:00各针刺1次,共3 d。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同样抓取,但不予针刺。采用Zausinger六分法评价神经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技术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细胞淋巴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干预后,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脑梗死体积及海马神经细胞总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电针组Bcl-2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Bax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电针组比较,电针+K_(ATP)阻滞剂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海马神经细胞总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组织K_(ATP)通道开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脑缺血再灌注 ATP敏感性钾通道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倩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8例,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和对照组(68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8例,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和对照组(68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EDHF)]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7.06%与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NF-α、IL-6水平更低,IL-10水平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ET、NO、EDHF水平比较差异均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O、EDH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ET水平更低,NO、EDHF水平更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降低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脑中风后遗症 临床疗效 血清炎症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 影响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钦潘 韩永升 +5 位作者 韩咏竹 王伟 汪炜民 毛玉强 郭铁 韩峰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主穴取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采取"醒脑开窍"法行电针治疗30min。首次针刺在动物造模成功后24h内进行,其后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7天为一疗程(针刺6d,休息1d)。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饲养于笼内,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估、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与GFAP的表达。结果: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VEGF与GFAP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第7天,脑缺血周围出现VEGF与GFAP表达增多,第14天时增多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电针组VEGF与GFAP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增加更显著。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通过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VEGF与GFAP的表达,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早期运动功能恢复及SYN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钦潘 王伟 +4 位作者 韩永升 汪炜民 毛玉强 郭铁 韩峰群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早期运动功能恢复和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4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早期运动功能恢复和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4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行电针治疗30 min。首次针刺在动物造模成功后24 h内进行,其后每日上午针刺1次,每7日为1疗程(针刺6 d,休息1 d)。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饲养于笼内,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7、14 d两个时间点亚组随机取20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然后随机各取10只进行脑梗死体积的比较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SYN的表达。结果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14 d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TTC法染色后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脑梗死灶,电针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SYN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两个时间点脑缺血周围出现SYN表达增多,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SYN表达在两个时间点较模型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能促进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SYN的表达,提高神经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脑缺血再灌注 运动功能 SYN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温景荣 赵晓峰 +1 位作者 王舒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寻找与脑缺血相关及针刺起效的靶蛋白,从蛋白质组学层面探讨脑缺血的病理机制及针刺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6h组,模型6h组和针刺6h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备动物模型。在规定时间... [目的]寻找与脑缺血相关及针刺起效的靶蛋白,从蛋白质组学层面探讨脑缺血的病理机制及针刺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6h组,模型6h组和针刺6h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备动物模型。在规定时间快速断头取脑,剥离缺血侧海马,提取脑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以Image Master 2DV3.01 Elite软件进行图像分析。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胶内酶解,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肽质量指纹图,检索Swiss-Port数据库,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0个差异蛋白质。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蛋白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29个,其中在模型6h组新出现1个,在模型6h表达上调的11个,表达下调的17个;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21个,其中在针刺组上调有16个,下调的有5个。[结论]以双向电泳联合质谱技术,初步发现与脑缺血相关以及针刺治疗脑缺血的部分靶蛋白质,有助于深入研究脑缺血性损伤病理机制及针刺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脑缺血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流涎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宋雄 林小苗 邹林霞 《光明中医》 2011年第9期1858-1859,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在脑瘫流涎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在脑瘫流涎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SD)对两组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和单用口腔功能训练相比,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流涎症,效果优于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能更有效改善患儿流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口腔功能训练 脑性瘫痪 流涎症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影响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申鹏飞 石学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经穴特异性效应,研究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中枢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18例,分为经穴组(基础治疗+醒脑开窍主穴针刺)、非经非穴组(基础治疗+非经非穴针刺... 目的:探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经穴特异性效应,研究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中枢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18例,分为经穴组(基础治疗+醒脑开窍主穴针刺)、非经非穴组(基础治疗+非经非穴针刺)和对照组(基础治疗),每组6例。以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PET-CT的18F-FDG(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显像资料作为中枢代谢改善评价标准,从分子水平动态的观察针刺经穴、非经穴及无针刺干预对脑梗死全脑、脑梗死中心和梗死周围水肿带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脑代谢、脑梗死中心和梗死周围水肿带代谢呈明显激活状态,其激活广度及强度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和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基底节梗死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脑内相应部位葡萄糖代谢,与非经非穴相比有显著的特异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脑葡萄糖代谢 经穴特异性
下载PDF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利 杨春霞 邓娟娟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 研究“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 目的 研究“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程度、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3周后,2组眩晕程度0级~4级患者占比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眩晕程度为0级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周后,2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改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后循环缺血 “小醒脑开窍针刺 盐酸氟桂利嗪 康复效果
下载PDF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Ca^(2+)]_i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沙 沈燕 +1 位作者 孙云浩 王舒 《天津中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不同时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Ca2+]i及醒脑开窍针刺对其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干预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所致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 [目的]研究脑缺血不同时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Ca2+]i及醒脑开窍针刺对其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干预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所致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动态观察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Ca2+]i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内游离[Ca2+]i(以细胞内Ca2+相对荧光强度表示)在局灶性脑缺血1 h时升高,持续升高至缺血24 h时(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Ca2+]i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非穴位针刺组与模型组[Ca2+]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应时间点,醒脑开窍针刺组[Ca2+]i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提示细胞内钙超载;醒脑开窍针刺组能有效调节缺血区的[Ca2+]i,提示在缺血后针刺治疗效果越早越好,为临床及早应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局灶性脑缺血 海马CA1神经细胞 [CA2+]I 钙超载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中风病8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段跃武 孙雪江 朱美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中风病人 1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醒脑开窍”针刺法 80例为治疗组 ,传统取穴针刺法 80例为对照组 ,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 5 0例 (6 2 .5 0 % ...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中风病人 1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醒脑开窍”针刺法 80例为治疗组 ,传统取穴针刺法 80例为对照组 ,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 5 0例 (6 2 .5 0 % ) ,进步 2 0例 (2 5 .0 0 % ) ;对照组显效 2 7例 (33.75 % ) ,进步 18例(2 2 .5 0 %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显著 ,优于传统取穴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急性中风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智俐 屈绮文 林漫婷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眩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变化、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治疗7 d和14 d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与DH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及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眩方与“小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较好,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缺血性眩晕 针刺 痰瘀互结型 清眩方 “小醒脑开窍针刺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笑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177-1178,共2页
目的观察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结果针刺组治疗后较治... 目的观察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结果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病类诊断评分明显提高(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促进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配合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46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章燕 《现代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结合三阴经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结合三阴经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传...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结合三阴经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结合三阴经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传统腧穴组,两组分别于入组当天、治疗4 W末、随访6个月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分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4 W末及随访6个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结合三阴经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中风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 痉挛性瘫痪 醒脑开窍针刺 三阴经推拿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K_(ATP)通道细胞电生理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韩林 高旸 +2 位作者 王旭慧 张亚男 王舒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椎体神经元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K_(ATP))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按照Zea longa线...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椎体神经元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K_(ATP))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按照Zea longa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不插入尼龙线栓。电针组给予针刺内关、水沟、三阴交治疗,每日2次,连续治疗3 d。采用Zausinger六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神经元急性分离技术获得海马椎体神经元,采用单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大鼠海马椎体神经元K_(ATP)通道电流曲线,各组随机选择封接成功的8个膜片进行膜片钳数据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空白组、假手术组(均P<0.01),海马锥体神经元K_(ATP)通道开放时间、开放概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均P<0.01),电流幅度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海马锥体神经元K_(ATP)通道开放时间、开放概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电流幅度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影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椎体神经元K_(ATP)通道的电生理特性,其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K_(ATP)通道开放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脑缺血再灌注 ATP敏感性钾通道 细胞电生理 膜片钳
下载PDF
针刺量学研究在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甘圆圆 鲁海 +2 位作者 高霄英 王媛卓 张春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8-981,共4页
针刺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必然涉及到治疗剂量的问题,针刺量学研究是确定针刺最佳治疗剂量的学问,其核心是探讨针刺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和最佳针刺参数,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笔者查阅相关文献,拟从针刺前因素、针刺时因素、针刺... 针刺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必然涉及到治疗剂量的问题,针刺量学研究是确定针刺最佳治疗剂量的学问,其核心是探讨针刺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和最佳针刺参数,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笔者查阅相关文献,拟从针刺前因素、针刺时因素、针刺后因素全面阐释针刺量学研究在卒中后抑郁中的运用,并就目前的主流观点作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针刺量学 针刺参数 醒脑开窍针刺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洲红 王永平 +1 位作者 周志华 王兴辕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1年第1期68-69,共2页
脑卒中即中医所称的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针灸治疗中风病及其后遗症疗效肯定。笔者采用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早期(即中风病稳定期)患者3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脑卒中早期 针灸治疗 临床观察 中风病 人类健康 常见病 后遗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