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我东方主义?丽江旅游形象的想象与建构 |
蔡晓梅
寸露
朱竑
|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0
|
|
2
|
怀想中国的方式——试析严歌苓旅美后小说创作 |
滕威
|
《华文文学》
|
2002 |
9
|
|
3
|
林语堂文化立场观照下的韵文翻译 |
王少娣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4
|
金山想象与世界文学版图中的汉语族裔写作——以严歌苓的《扶桑》和张翎的《金山》为例 |
孔书玉
|
《华文文学》
|
2012 |
6
|
|
5
|
林语堂的双重文化取向探析——自我东方主义与东方文化情结的二元并立 |
王少娣
|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6
|
非洲文学国族想象的话语困境与批评重构 |
胡美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7
|
新宾萨满神堂乐舞表演的自我东方主义文化建构 |
张林
|
《北方音乐》
|
2023 |
0 |
|
8
|
逆写汉语与人文主义——以童庆生《汉语的意义:语文学、世界文学和西方汉语观》为中心 |
张可心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3 |
0 |
|
9
|
英雄叙事中的“自我东方主义”:“林书豪神话”的媒介塑造与话语运作——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为例 |
冯强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13 |
3
|
|
10
|
老舍欧洲乌托邦的幻灭与中国文化身份的追求——从《猫城记》到《断魂枪》 |
梅启波
|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1
|
“自我东方主义”之辨:一段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历史回望 |
潘雯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2
|
“自我东方主义”视野中的文化翻译 |
罗兰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13
|
张爱玲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与其自译的翻译策略 |
陈会琴
|
《海外英语》
|
2019 |
1
|
|
14
|
想象中国--严歌苓《赴宴者》中的“自我东方主义” |
倪文燕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5
|
走出自我东方主义困境重塑译者文化身份 |
周淑媛
|
《海外英语》
|
2013 |
0 |
|
16
|
海派文学的隔空比照——郭敬明《小时代》的症候分析 |
吴玉杰
李昊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7
|
新闻编译中自我东方主义的媒介话语生产——以财新网旁观中国栏目为例 |
李欣蔚
徐志伟
|
《新闻研究导刊》
|
2015 |
0 |
|
18
|
论林语堂作品中的自我东方主义 |
胡春晓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9
|
跨国资本时代的中产想象和文学新空间 |
王文林
|
《南腔北调》
|
2021 |
0 |
|
20
|
华裔作家哈金作品中华人形象的转型分析 |
胡慧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