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被引量:53
1
作者 陈思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海上花列传》以来 ,海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 :一种是以繁华与糜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 ,即突出现代性的传统 ;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都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 ,即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这两个传统推向顶峰。到 4 0年代 ,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字传统 现代性 批判性 现代文学 感觉 左翼文化 韩邦庆 《海上花列传》 审美范畴 郁达夫
下载PDF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吴福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17,共13页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吴福辉海派小说刚刚挣脱了乡土梦境,是具有别一种意义的都会文学。所谓“海派”,其名称由来已久,大约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了,包括1934年那次有名的京海派论争,把这个概念大大...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吴福辉海派小说刚刚挣脱了乡土梦境,是具有别一种意义的都会文学。所谓“海派”,其名称由来已久,大约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了,包括1934年那次有名的京海派论争,把这个概念大大推广开去,但从来没有真正说清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张爱玲 穆时英 刘呐鸥 中国土地 叶灵凤 《倾城之恋》 感觉 《公墓》 《变》
原文传递
我见到的穆时英 被引量:37
3
作者 黑婴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2-145,共4页
那时候评论家说我写的小说和穆时英的小说很相象。我的小说《五月的支那》在《文学》创刊号发表时,茅盾先生就是这么说的。让时光倒流……五十年前我在赤道线上的苏门答腊岛第一次读到穆时英的《公墓》,很喜欢它那抒情的、带着淡淡哀愁... 那时候评论家说我写的小说和穆时英的小说很相象。我的小说《五月的支那》在《文学》创刊号发表时,茅盾先生就是这么说的。让时光倒流……五十年前我在赤道线上的苏门答腊岛第一次读到穆时英的《公墓》,很喜欢它那抒情的、带着淡淡哀愁的情调。也很喜欢《现代》这本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刘呐鸥 茅盾先生 感觉 上海的狐步舞 时光倒流 《文学》 叶灵凤 文学作品 施蛰存
原文传递
都市的线条: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笔下的上海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英进 冯洁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3-109,共17页
关键词 感觉 现代 中国现代文学 穆时英 现实主义 男性叙述者 三十年代 黑婴 艺术的现代性 现代主义
下载PDF
我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大师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一川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4年第4期66-69,72,共5页
我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大师王一川20世纪很快就要结束,近百年中国小说该怎样评价?钟爱古典小说的人,可能会为不遇罗贯中、蒲松龄、曹雪芹式大师而惋惜;倾慕西方文学巨匠的,则会因不及卡夫卡、乔伊斯、博尔赫斯而抱憾。20世纪中... 我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大师王一川20世纪很快就要结束,近百年中国小说该怎样评价?钟爱古典小说的人,可能会为不遇罗贯中、蒲松龄、曹雪芹式大师而惋惜;倾慕西方文学巨匠的,则会因不及卡夫卡、乔伊斯、博尔赫斯而抱憾。20世纪中国,是否就真地没有自己的辉煌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罗贯中 王一川 博尔赫斯 小说界革命 卡夫卡 金庸 文学巨匠 感觉 人生问题
原文传递
从“硬性电影”和“软性电影”之争看新感觉派的文艺观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0-170,共31页
关键词 穆时英 感觉 施蛰存 软性电影论 刘呐鸥 电影艺术 电影批评 中国电影 现代性 文艺观
下载PDF
作为文学(商品)生产的海派期刊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5,共15页
这是我由研究海派小说连类而及的题目。 海派向无明确的定义,就是要由我们后人来界定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我已作得够多,从1989年写的《为海派文学正名》到去年、今年发表和将要发表的一系列文章。
关键词 文学 小说 小说文体 叶灵凤 青年作家 《万象》 感觉 《小说月报》 陈蝶衣 施济美
下载PDF
浮光掠影嚣孤魂——析三十年代作家穆时英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里称穆时英是“垃圾粪土里孤生的一株妖艳的花。”这话把穆时英糟踏了!穆时英作为首席作家的中国三十年代的都市文学流派——新感觉派也在文学史之外奇形怪状地长期孤独着。在这儿,我欲以“浮光掠影嚣孤魂”... 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里称穆时英是“垃圾粪土里孤生的一株妖艳的花。”这话把穆时英糟踏了!穆时英作为首席作家的中国三十年代的都市文学流派——新感觉派也在文学史之外奇形怪状地长期孤独着。在这儿,我欲以“浮光掠影嚣孤魂”来为穆时英重新塑像并希望有所发现;“浮光掠影”指穆时英所反映亦是他所创造的文字环境,“孤魂”指作品中体现的精神状态,“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感觉 文学流 中国文学史 小说形式 都市文学 上海的狐步舞 内心生活 短篇小说集 格格不人
下载PDF
春蚕到死丝方尽──论《雪国》中驹子形象兼及《雪国》主题 被引量:12
9
作者 孟庆枢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9-113,共15页
关键词 《雪国》 川端康成 岛村 感觉 作品 处女性 川端康成小说 叶子 意象 《伊豆的舞女》
原文传递
《雪国》与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兼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强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关键词 川端康成 《雪国》 《源氏物语》 回归传统 《伊豆的舞女》 小说创作 诺贝尔文学奖 《千代》 感觉 日本文学
原文传递
从“新感觉”到心理分析——重审“新感觉派”的都市性爱叙事 被引量:9
11
作者 贺昌盛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3,共6页
中国30年代的所谓“新感觉派”小说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对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借鉴或移植。以刘呐鸥、穆时英与施蛰存等人为代表的创作实际上是现代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他们各自展开的都市性爱叙事在其本质上也有着根本性的... 中国30年代的所谓“新感觉派”小说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对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借鉴或移植。以刘呐鸥、穆时英与施蛰存等人为代表的创作实际上是现代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他们各自展开的都市性爱叙事在其本质上也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 心理分析 中国 现代文学 30年代 转型时期
原文传递
“怪诞”与“着魅”:重探施蛰存的小说世界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欧梵 樊诗颖 陈建华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共8页
施先生是上海人,在上海住了很多年,我有幸在他晚年和他成了朋友。我曾经看望他很多次,最后一次施先生跟我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很简单的一句话,我说:"施先生,您马上要过一百岁了,我们要为你盛大庆祝。"施先生说:"我不要过一百... 施先生是上海人,在上海住了很多年,我有幸在他晚年和他成了朋友。我曾经看望他很多次,最后一次施先生跟我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很简单的一句话,我说:"施先生,您马上要过一百岁了,我们要为你盛大庆祝。"施先生说:"我不要过一百岁,我是20世纪人。"好像他如果过一百岁的话,大概就真正进入21世纪了。后来他刚好要过一百岁的时候过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世界 施蛰存 感觉 刘呐鸥 终生难忘 施尼茨勒 现代性 穆时英 写实小说 旧书店
下载PDF
《伊豆的舞女》探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乃英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1996年第1期50-54,共5页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988~1972)早期创作的。作家在世期间,这篇小说就已名扬遐迩,并且长期被视为他的代表作,直到《雪国》问世为止。这种情况甚至引起了他的“反感”。“假使我在此之后能写出比《伊豆的舞女》更‘可爱...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988~1972)早期创作的。作家在世期间,这篇小说就已名扬遐迩,并且长期被视为他的代表作,直到《雪国》问世为止。这种情况甚至引起了他的“反感”。“假使我在此之后能写出比《伊豆的舞女》更‘可爱的作品’,它仍被说成是‘最有名的’,那就令人难堪;勿宁说由于这篇作品本身的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 感觉 小说 天城山 探析 宿舍生活 《雪国》 艺人 幼年时代
原文传递
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 被引量:8
14
作者 方长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本文认为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发生是与“五四“以来的历史语境、文学的话语背景密切相关的。泛现代主义是30年代现代派小说最突出的特征。保守的先锋性是30年代现代派小说独特的时空定位与内在的话语特征。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 现代小说 施蛰存 泛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感觉 先锋性 现代主义小说 刘呐鸥 审美意识
原文传递
多棱镜下有关现代上海的想象——都市文学笔记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福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4,共8页
一、救火、消防水龙及其他 追溯现代上海这个城市的发生,俨然已成为热点.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去,晚清小说首当其冲会被摄入视野.单是所谓"四大谴责小说"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三... 一、救火、消防水龙及其他 追溯现代上海这个城市的发生,俨然已成为热点.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去,晚清小说首当其冲会被摄入视野.单是所谓"四大谴责小说"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三种,关于早期上海的描写,逛外滩,看跑马,吃大餐,打弹子,听戏园,林林总总就有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文学研究 小说 晚清时期 左翼都市文学 沈从文 近代 现代 感觉 文学
下载PDF
施蛰存对“新感觉派”身份的有限认同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福辉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3期91-93,共3页
这是施蛰存先生1982年复我的一封信。快30年过去了,今天由旧箧里翻检出来,好像是从尘封里泄出一段“秋”光。此信给“海派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点历史、一点思考,信不长也不算太短,兹照录如下:
关键词 感觉 施蛰存 有限 “海文学”
下载PDF
关于新感觉派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宿久高 《日本学论坛》 2001年第2期6-16,共11页
关键词 感觉 现代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 序幕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文学史 日本 标志 诞生
下载PDF
城市隔膜与心理探寻——从女性构型看施蛰存在新感觉派中的另类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姚玳玫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9-55,共7页
施蛰存在 2 0世纪 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作家群中是一个异样的人物。他小说立足于理性的心理分析而非感性的感觉描摹。从小说的女性构型不仅可以看出他与城市间的隔膜 ,与新感觉派间的貌合神离 ;更可看出他本人的文化心路历程及其小说叙... 施蛰存在 2 0世纪 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作家群中是一个异样的人物。他小说立足于理性的心理分析而非感性的感觉描摹。从小说的女性构型不仅可以看出他与城市间的隔膜 ,与新感觉派间的貌合神离 ;更可看出他本人的文化心路历程及其小说叙事的脉络特征 ,看出他在30、4 0年代不同代际的海派小说的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小说 心理分析 女性形象 城市隔膜 感觉 另类性 分析性叙述 《凤阳女》 魔幻题材
下载PDF
“京派”“海派”文学比较研究论纲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俊国 《学术月刊》 1988年第9期43-50,共8页
文化形态与文学分野从新文学作家的地理分布状况检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文坛,便可发现这样的文学史现象:现代中国作家大都分布在中国南北两大城市的北京(包括以北平为中心的天津、济南、青岛等北方城市)和上海(包括以上海为集... 文化形态与文学分野从新文学作家的地理分布状况检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文坛,便可发现这样的文学史现象:现代中国作家大都分布在中国南北两大城市的北京(包括以北平为中心的天津、济南、青岛等北方城市)和上海(包括以上海为集中点的杭州、苏州、南京等南方城市).上海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以左联为代表的进步左翼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上海文坛 作家群 三十年代 左翼文学 文化形态 北平 感觉 沈从文
原文传递
试论新感觉派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星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7-22,共6页
文学的现代化涉及内容和形式两个基本方面。新感觉派小说对城市病态生活的暴露、对下层社会不幸的同情及对封建思想的批判,表现了与时代进步潮流的贴近,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其作品在审美规范、叙述方式、心理分析、结构艺术等方面... 文学的现代化涉及内容和形式两个基本方面。新感觉派小说对城市病态生活的暴露、对下层社会不幸的同情及对封建思想的批判,表现了与时代进步潮流的贴近,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其作品在审美规范、叙述方式、心理分析、结构艺术等方面,表现了较强的创新度和开放度,从而对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 中国现代小说 文学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