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性电影”和“软性电影”之争看新感觉派的文艺观
被引量:20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0-170,共31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共引文献52
-
1许娅.复合借用、时间形态与文本内外意义的双重建构——《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叙事研究[J].电影新作,2020(4):72-75.
-
2马向阳.数字复制艺术的“嵌入”景观[J].北京文化创意,2020(6):4-9. 被引量:1
-
3徐红.白金时刻:莎剧影视改编一百年[J].电影文学,2006(3):23-27. 被引量:3
-
4李今.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试论海派小说的精神特征[J].文学评论,1999(6):82-91. 被引量:20
-
5李倩.论新写实小说中的欲望飞扬[J].理论界,2008(4):137-139.
-
6朱国华.别一种理论旅行的故事——本雅明机械复制艺术理论的中国再生产[J].文艺研究,2010(11):36-46. 被引量:10
-
7费泳.是电视“救”戏曲还是戏曲“救”电视[J].戏剧艺术,2012(3):88-96. 被引量:4
-
8莫其逊,黄耀国.“便捷的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生产的方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1-156.
-
9郑雅宁.艺术创作中的资本运作与审美追求[J].新疆社科论坛,2012(4):70-72.
-
10连敏.多元的文化景观与独立的文学精神——论“七十年代以后”作家的文学创作[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4(1):50-55.
同被引文献201
-
1郑静芝,杨莹.郑苹如妹妹述说家史(2009)[J].天涯,2010(2):64-74. 被引量:1
-
2石恢.三十年代“软性电影论”检视[J].南京社会科学,1999(2):54-59. 被引量:6
-
3杨祖陶.德国近代理性哲学和意志哲学的关系问题[J].哲学研究,1998(3):7-17. 被引量:15
-
4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7,20(4). 被引量:347
-
5李少白.兴起与高涨──论中国电影文化运动初期的成就[J].当代电影,1995(2):21-26. 被引量:5
-
6郦苏元.对左翼影评的再认识[J].当代电影,1995(2):57-64. 被引量:7
-
7李少白.简论中国30年代“电影文化运动”的兴起[J].当代电影,1994(3):77-84. 被引量:13
-
8吴义勤.穆时英:划出两条轨迹的流星[J].贵州社会科学,1993(5):69-74. 被引量:7
-
9陈修斋.欧洲近代经验派与理性派哲学家关于认识主体问题的分歧与争论(续完)[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40(3):48-55. 被引量:1
-
10姚明强.病态的都市人生——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9(2):110-11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20
-
1孟君.话语权·电影本体:关于批评的批评——“硬性电影”与“软性电影”论争的启示[J].当代电影,2005(2):79-82. 被引量:16
-
2刘宇清.《春蚕》至今“思”无尽[J].当代电影,2006(1):82-85. 被引量:3
-
3袁庆丰.1922—1936年中国国产电影之流变——以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文本作为实证支撑[J].学术界,2009(5):245-253. 被引量:36
-
4陈犀禾,金舒莺.现代电影理论的建构——重新评价“新感觉派”电影论的理论遗产[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2):16-22. 被引量:6
-
5刘军,段德泽.论新感觉派笔下的都会女人[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9):124-125. 被引量:1
-
6陈海英.“影响的焦虑”:穆时英与30年代左翼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1(6):25-30. 被引量:6
-
7陈海英.穆时英研究现状分析及反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6):77-83.
-
8余敏.新感觉派小说男性角度的社会书写[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0):21-22.
-
9孔刘辉.谍影重重——穆时英之死新探[J].新文学史料,2015(4):85-105. 被引量:2
-
10余迅.论维尔托夫对1949年前中国电影的影响--以刘呐鸥的《持摄影机的男人》为例[J].当代电影,2016(10):97-10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1
-
1高露洋.论20世纪30年代穆时英的民族主义转向[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3):306-315.
-
2袁庆丰.《十字街头》:20世纪30年代“蚁族”生活写照与喜剧化处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6):61-66. 被引量:3
-
3袁庆丰.新市民电影《压岁钱》:中国早期电影中的贺岁片[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4):83-87. 被引量:5
-
4袁庆丰.1922—1936年中国国产电影之流变——以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文本作为实证支撑[J].学术界,2009(5):245-253. 被引量:36
-
5冷川.200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4):160-180.
-
6沈盼盼.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0(4):31-37. 被引量:1
-
7袁庆丰.《前台与后台》:1937年的新市民电影——抗战全面爆发前国产电影对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的开掘与展示[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18(1):84-88. 被引量:2
-
8袁庆丰.《马路天使》:新市民电影的经典之作——基于左翼电影和国防电影背景的审视[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7(1):34-38. 被引量:6
-
9袁庆丰.蓝苹主演的《王老五》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影片——管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国产电影[J].学术界,2011(8):178-185. 被引量:2
-
10袁庆丰.《王老五》的新技术主义制片路线及其艺术特征——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后的新市民电影实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18(5):81-84.
-
1杨媛.再看“软性电影论”[J].小说评论,2009(S2):243-245.
-
2陈犀禾,金舒莺.现代电影理论的建构——重新评价“新感觉派”电影论的理论遗产[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2):16-22. 被引量:6
-
3刘一瑾.纯粹的现代电影艺术——从《影片艺术论》看刘呐鸥的电影观念[J].四川戏剧,2013(10):151-154.
-
4欧孟宏.再论1930年代“软性电影”与“硬性电影”之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3-20. 被引量:7
-
5翁燕然,王欢,周雪,孙丹丹,霍建起.霍建起 我是新感觉派[J].电影,2013(5):38-52. 被引量:1
-
6黄献文.对三十年代“软性电影论争”的重新检视[J].电影艺术,2002(3):91-95. 被引量:10
-
7袁洁.电影·都市·女人——论穆时英的小说[J].学问,2009(2):244-244.
-
8薛峰.“视觉审美批评”与现代中国电影艺术批评之建立[J].当代电影,2011(6):96-103. 被引量:5
-
9孟君.话语权·电影本体:关于批评的批评——“硬性电影”与“软性电影”论争的启示[J].当代电影,2005(2):79-82. 被引量:16
-
10戈多.批评 电影批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0(1):4-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