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新感觉”到心理分析——重审“新感觉派”的都市性爱叙事 被引量: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30年代的所谓“新感觉派”小说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对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借鉴或移植。以刘呐鸥、穆时英与施蛰存等人为代表的创作实际上是现代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他们各自展开的都市性爱叙事在其本质上也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作者 贺昌盛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3,共6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永井荷风.《欢乐》,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史》,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1月,第438页. 被引量:1
  • 2施蛰存.《最后一个老朋友-冯雪峰》[J].新文学史料,1983,(2). 被引量:12
  • 3《游戏》,《都市风景线》,水沫书店,1930年4月;上海书店,1988年12月影印. 被引量:1
  • 4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史 现代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721.
  • 5吉田精一.《现代日本文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27页. 被引量:5
  • 6中村新太郎.《日本近代文学史话》,卞立强,俊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2月,第409页. 被引量:2
  • 7施蛰存.《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A]..《创作的经验》[C].(上海)天马书店,1933年版.. 被引量:9
  • 8《中国现代主义的曙光—答台湾作家郑明蜊、林耀基问》[J].联合文学,1990,. 被引量:1
  • 9《中国现代主义的曙光-答台湾作家郑明蜊、林耀基问》,施蛰存.《沙上的脚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166、172页. 被引量:1
  • 10《为中国文坛擦亮“现代”的火花—答新加坡作家刘慧娟问》,新加坡1992年8月20日《联合早报》.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3

同被引文献90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