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标反向混淆探微——以“‘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为切入点 被引量:41
1
作者 彭学龙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0-147,共8页
作为一种新型商标侵权形式,反向混淆是指这样一种情形:由于被告商标的存在,消费者误以为在先商标所有人的商品来源于被告或与之相关。与传统商标侵权即正向混淆相比,反向混淆在事实构成、损害后果乃至社会影响等方面都迥然有别。法院只... 作为一种新型商标侵权形式,反向混淆是指这样一种情形:由于被告商标的存在,消费者误以为在先商标所有人的商品来源于被告或与之相关。与传统商标侵权即正向混淆相比,反向混淆在事实构成、损害后果乃至社会影响等方面都迥然有别。法院只有综合考量在先商标所有人、被诉侵权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才能作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裁判。就此而言,我国应重新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2条及相关条款,以混淆问题为基准重构商标侵权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反向混淆 商标侵权 “'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
原文传递
商标反向混淆构成要件理论及其适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杜颖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6-63,共8页
商标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不同,消费者可能会误以为在先使用商标的商品来源于在后使用商标的商品生产者,或者与在后使用商标者存在着某种联系。在美国,反向混淆概念是由司法判例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商标立法和司法实践应该充分借... 商标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不同,消费者可能会误以为在先使用商标的商品来源于在后使用商标的商品生产者,或者与在后使用商标者存在着某种联系。在美国,反向混淆概念是由司法判例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商标立法和司法实践应该充分借鉴美国经验,商标法对反向混淆不做排除规定,在商标法实施条例中对商标反向混淆的具体构成要件进行明确规定。应通过判断商标的强度、两个商标之间的相似程度、产品的相似程度、商标在先所有人跨越产品之间距离的可能性、实际混淆、原被告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以及购买者的成熟程度等要素,来确定商标反向混淆是否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正向混淆 反向混淆
原文传递
反向混淆理论与规则视角下的“非诚勿扰”案 被引量:29
3
作者 黄武双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6,共8页
反向混淆仅出现于在后使用者所作的广告和促销会淹没在先使用者的市场声誉,致使相关公众因混淆而误以为在先使用者的商品来源于在后使用者的情形。反向混淆的判断标准来源于传统的(正向)混淆,但在判断是否构成反向混淆时应在传统混淆标... 反向混淆仅出现于在后使用者所作的广告和促销会淹没在先使用者的市场声誉,致使相关公众因混淆而误以为在先使用者的商品来源于在后使用者的情形。反向混淆的判断标准来源于传统的(正向)混淆,但在判断是否构成反向混淆时应在传统混淆标准基础上特别考虑竞争市场和主观意图两个因素。在"非诚勿扰"案中,原告与被告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且被告具有主观善意,因此该案不适用反向混淆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淆可能性 反向混淆 竞争市场 主观意图 艺术相关性
下载PDF
商标“反向混淆”理论初探——以案例为视角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爱国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7年第8期51-54,共4页
以"浙江蓝野酒业有限公司诉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一案为切入点,探讨商标反向混淆的基本理论问题。通过介绍国外反向混淆标志性案例,论证禁止反向混淆的正当性,指出反向混淆案件中认定侵权的特殊性,并提出立法建议。
关键词 反向混淆 科斯定理 商标问卷调查
下载PDF
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海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51,57,共6页
反向混淆是一种新型的商标侵权形式,它不仅会使消费者产生混淆,而且会损害在先商标人的信誉。必须根据反向混淆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侵权的救济方式,并适当引入权利衡平和权利通约理论解决争议商标的权利冲突。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反向混淆 权利通约
下载PDF
商标反向混淆探微--由“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玉敏 李杨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0-165,共6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反向混淆理论已成为我国解决商标侵权新问题的重要理论之一。"蓝色风暴"商标侵权纠纷案引起我们对商标反向混淆理论的深入思考。本文通过考察商标反向混淆的理论轨迹,厘清反向混淆的概念和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反向混淆理论已成为我国解决商标侵权新问题的重要理论之一。"蓝色风暴"商标侵权纠纷案引起我们对商标反向混淆理论的深入思考。本文通过考察商标反向混淆的理论轨迹,厘清反向混淆的概念和性质,并对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展开论证,以期为我们解决商标侵权新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蓝色风暴 商标法 商标侵权
下载PDF
论商标反向混淆侵权判定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松 《电子知识产权》 2016年第3期28-36,共9页
反向混淆作为一种商标侵权的新类型,有着与正向混淆不同的事实构成、判定标准和损害后果,并需要在具体的司法适用中加以区别对待。然而,我国商标法在引入"混淆可能性"要件时,并未针对这一新类型作出适当的立法回应。此外,我... 反向混淆作为一种商标侵权的新类型,有着与正向混淆不同的事实构成、判定标准和损害后果,并需要在具体的司法适用中加以区别对待。然而,我国商标法在引入"混淆可能性"要件时,并未针对这一新类型作出适当的立法回应。此外,我国商标侵权的司法适用也存在着混淆标准不明确、不统一和损害赔偿数额不合理的问题。有鉴于此,我国商标法应明确和完善商标反向混淆的判定标准和损害赔偿数额机制,以便更好的规制商标侵权的发生,实现商标权利人、使用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侵权 判定标准 赔偿数额
下载PDF
论“反向混淆”概念之不必要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晓敏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1,共5页
"反向混淆"是来自美国法的概念,通常的商标侵权是将在后使用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先商标权人的,谓之"正向混淆",而"反向混淆"则指将在先商标权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后使用人的。我国商标法理论和实践中似乎越来... "反向混淆"是来自美国法的概念,通常的商标侵权是将在后使用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先商标权人的,谓之"正向混淆",而"反向混淆"则指将在先商标权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后使用人的。我国商标法理论和实践中似乎越来越多地关注和认可了"反向混淆"的概念。从商标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我国法与美国法的不同,以及从"混淆可能性"判断为法律问题而非事实问题三个层面论述了在我国目前的商标法理论框架以及司法实践中,"混淆可能性"的概念足以解决相关问题,"反向混淆"概念既缺乏存在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也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混淆可能性 仿冒
下载PDF
美国商标“反向混淆误认”的判定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小琳 姚新超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8,共8页
引言 商标“混淆误认”问题是企业营销策略和商标法律中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不仅在商标侵权案件中需要加以判定,而且在企业商标申请实务中,后申请商标是否会导致与先商标“混淆误认”,这是后申请商标能否准予注册的关键。商标“反... 引言 商标“混淆误认”问题是企业营销策略和商标法律中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不仅在商标侵权案件中需要加以判定,而且在企业商标申请实务中,后申请商标是否会导致与先商标“混淆误认”,这是后申请商标能否准予注册的关键。商标“反向混淆误认”理论产生于美国,而且美国各级法院也确立了禁止商标反向混淆的相关判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律 反向混淆 误认 美国 企业营销策略 中国 商标侵权案件 商标申请
下载PDF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限制规则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辉 刘丹冰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3,共5页
在充分肯定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基础上,从其他商标权利人以及公共利益的视角阐述对驰名商标进行限制的必要性,针对驰名商标权利人的权利滥用,重点提出了在权利认定和特殊保护中的限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做到平衡两种利益主体的权利,... 在充分肯定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基础上,从其他商标权利人以及公共利益的视角阐述对驰名商标进行限制的必要性,针对驰名商标权利人的权利滥用,重点提出了在权利认定和特殊保护中的限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做到平衡两种利益主体的权利,才能更好地体现商标法的立法意图,进一步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秩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驰名商标 商标淡化 权利限制 反向混淆
下载PDF
对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华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8,共8页
商标反向混淆是和正向混淆相对的一种商标侵权类型,和正向混淆相比,商标反向混淆的侵权人没有以占用商标权人的商标商誉为意图,并且侵权人的市场地位也一般高于被侵权人。虽然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在特征上有所不同,但我国法律在认定反向... 商标反向混淆是和正向混淆相对的一种商标侵权类型,和正向混淆相比,商标反向混淆的侵权人没有以占用商标权人的商标商誉为意图,并且侵权人的市场地位也一般高于被侵权人。虽然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在特征上有所不同,但我国法律在认定反向混淆侵权及侵权后果上与正向混淆适用的具体法律相同,这样的统一适用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法院法律制度适用不统一,缺乏对原告商标正当性审查,认定商品类似时较为机械及侵权赔偿难以认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侵权 损害赔偿
下载PDF
商标反向混淆救济路径的实证分析及其完善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玉欣 易健雄 《科技与法律》 CSSCI 2019年第2期7-18,共12页
商标反向混淆侵害了在先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理论及司法实务领域对于反向混淆理论和侵权认定有了较为成熟的认知。但经实证分析发现,由于请求权基础不一致、停止侵害存在狭隘化理解倾向、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以及消除影响并未真正实现... 商标反向混淆侵害了在先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理论及司法实务领域对于反向混淆理论和侵权认定有了较为成熟的认知。但经实证分析发现,由于请求权基础不一致、停止侵害存在狭隘化理解倾向、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以及消除影响并未真正实现其效果等原因,权利人多难以获得充分救济。因此,完善救济路径时应坚持公平、正义理念,理性看待商标知名度,并侧重鼓励市场竞争。在具体制度及裁判考量上应进一步明确救济的请求权基础,完善停止侵害请求权的适用规定,提高损害赔偿的标准,细化消除影响的具体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侵权救济 停止侵害 损害赔偿 消除影响
下载PDF
商标保护比例原则与反向混淆的例外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玲玲 《人民司法》 2017年第10期11-15,共5页
比例原则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指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强度要与特定知识产权的创新和贡献程度相适应。只有使保护范围、强度与创新贡献相适应、相匹配,才能真正激励创新、鼓励创造,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比例原则在商... 比例原则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指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强度要与特定知识产权的创新和贡献程度相适应。只有使保护范围、强度与创新贡献相适应、相匹配,才能真正激励创新、鼓励创造,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比例原则在商标侵权案件中的适用,是指对于商标权的保护强度应当与其应有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商标保护 反向混淆 知识产权保护 激励创新 商标侵权案件 保护范围 贡献程度
原文传递
商标领域适用“停止侵害”救济方式之限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耕 刘超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8,共12页
知识产权"停止侵害"救济方式出现过于绝对化的倾向,基于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目标,应矫治这一倾向。商标权边界的不确定为停止侵害的弹性适用塑造空间,不局限于专利领域,商标领域也应限制停止侵害的适用。商标的指示功能和质量... 知识产权"停止侵害"救济方式出现过于绝对化的倾向,基于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目标,应矫治这一倾向。商标权边界的不确定为停止侵害的弹性适用塑造空间,不局限于专利领域,商标领域也应限制停止侵害的适用。商标的指示功能和质量保障功能决定了商标法中的公共利益包括稳定的市场秩序和不特定消费者的利益。考虑到商标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并防止法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限制停止侵害适用应考量的因素有:对公共利益的损害情况、侵权人与商标权人的主观过错、社会公众与原被告双方的损益比较、市场格局和交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停止侵害 公共利益 反向混淆 限制
原文传递
论商标的反向混淆理论——以iPad案为视角探讨反向混淆的规则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8-171,共4页
唯冠与苹果的iPad商标案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关于商标权的讨论成为社会热点,并引出了众多关于商标抢注的话题。本文以iPad案为视角,分析iPad案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即商标的反向混淆侵权,探讨反相混淆的优缺点,并提出反向混淆认定... 唯冠与苹果的iPad商标案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关于商标权的讨论成为社会热点,并引出了众多关于商标抢注的话题。本文以iPad案为视角,分析iPad案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即商标的反向混淆侵权,探讨反相混淆的优缺点,并提出反向混淆认定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抢注 判定要素
下载PDF
论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及法律规制——以“非诚勿扰”案为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蔼怡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7-101,共5页
反向混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标侵权类型,与传统商标侵权存在着不同的构成和认定标准。我国商标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反向混淆,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陆续出现了几起反向混淆的案件。然而,由于立法的缺失,这类案件在司法适用上存在着认定标准不... 反向混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标侵权类型,与传统商标侵权存在着不同的构成和认定标准。我国商标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反向混淆,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陆续出现了几起反向混淆的案件。然而,由于立法的缺失,这类案件在司法适用上存在着认定标准不统一以及赔偿数额不合理的现象。鉴于此,本文拟从“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出发,对我国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和损害赔偿救济机制提出完善建议,以便更好地规制商标侵权的发生,平衡商标权利人、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法 商标侵权
下载PDF
从“非诚勿扰”案看商标侵权的判定模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春芳 朱纯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4-70,80,共8页
"非诚勿扰"案三次判决中,对商标侵权的判定模式各不相同。商标首要功能是区分商品来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是商标侵权的根本因素。结合商标法规定,将侵权判定标准解读为:先判定是否符合双相似条件,满足后再以混淆可能... "非诚勿扰"案三次判决中,对商标侵权的判定模式各不相同。商标首要功能是区分商品来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是商标侵权的根本因素。结合商标法规定,将侵权判定标准解读为:先判定是否符合双相似条件,满足后再以混淆可能性判断是否侵权。对双相似和混淆可能性的概念也需重新界定。反向混淆同样适用该逻辑模式,不过要在考量因素上额外考虑主观恶意和竞争可能性。以此来看,江苏卫视并不侵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混淆可能性 双相似 反向混淆
下载PDF
商标反向混淆的争议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祝建军 《人民司法》 2017年第10期4-10,共7页
商标反向混淆问题是目前知识产权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疑难复杂、前沿性问题。在我国,自2003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判“蓝色风暴”案为始端,商标反向混淆问题开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近两年来,因广东法院裁判“非诚勿扰”、“... 商标反向混淆问题是目前知识产权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疑难复杂、前沿性问题。在我国,自2003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判“蓝色风暴”案为始端,商标反向混淆问题开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近两年来,因广东法院裁判“非诚勿扰”、“新百伦”等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纠纷案,重新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标反向混淆制度广泛而高度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 争议问题 法院裁判 侵权纠纷案 知识产权 非诚勿扰 理论界
原文传递
商标反向混淆的司法应对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宏光 《人民司法》 2017年第10期16-21,共6页
近年来,商标反向混淆案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案件。在“蓝色风暴”商标案之后,学术界引发了一个讨论的小高潮。这次学术讨论,观点比较统一,认为应当支持反向混淆。近两年发生的“卡斯特”商标案、“新百伦”商标案㈤和“非诚勿扰”商... 近年来,商标反向混淆案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案件。在“蓝色风暴”商标案之后,学术界引发了一个讨论的小高潮。这次学术讨论,观点比较统一,认为应当支持反向混淆。近两年发生的“卡斯特”商标案、“新百伦”商标案㈤和“非诚勿扰”商标案,又一次点燃了对商标反向混淆的讨论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案 司法 学术讨论 非诚勿扰 学术界 卡斯特 案件
原文传递
反向混淆侵权的认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祝建军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7-41,共5页
反向混淆一般发生在注册商标权人实力弱,而商标侵权使用人实力雄厚,对消费者而言,其不太可能会认为商标侵权使用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于注册商标权人,反而可能会误以为注册商标权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于商标侵权使用人。反向混淆遏... 反向混淆一般发生在注册商标权人实力弱,而商标侵权使用人实力雄厚,对消费者而言,其不太可能会认为商标侵权使用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于注册商标权人,反而可能会误以为注册商标权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于商标侵权使用人。反向混淆遏制了实力较弱的注册商标权人增强自己商标声誉的能力,属于商标侵权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权、商号权的保护以国内地域性为标准,域外商标、商号在中国大陆地区范围内没有形成商誉的,不构成在先权利,不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行为 反向混淆 反不正当竞争法 商标权人 使用人 注册 实力 消费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