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个人”观及其现实意义
1
作者 王俊骏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5-37,共3页
马克思的"个人"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和归宿,是科学的"个人"观,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审视和理解马克思的"个人"观,对于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 马克思的"个人"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和归宿,是科学的"个人"观,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审视和理解马克思的"个人"观,对于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反对个人主义倾向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个人 现实意义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个人”观及其现实意义
2
作者 王俊骏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年第3期13-15,共3页
马克思的"个人"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和出发点,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和归宿,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科学分析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反对个人主义倾向等都具... 马克思的"个人"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和出发点,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和归宿,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科学分析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反对个人主义倾向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个人"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论鲁迅早期文学思想中的“个人”观
3
作者 李月芳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1-94,共4页
鲁迅早期在日本留学时写出的五篇文言论文(《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破恶声论》)系统的表达了他以'立人'为核心的'个人'观。鲁迅在民族危难时,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树立了他早期独特的&... 鲁迅早期在日本留学时写出的五篇文言论文(《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破恶声论》)系统的表达了他以'立人'为核心的'个人'观。鲁迅在民族危难时,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树立了他早期独特的'个人'观。鲁迅的'个人'观有其独特性和时代意义,但是也存在一些内在问题。文章就鲁迅早期的'个人'观展开讨论,深入了解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启蒙性 时代意义 内在问题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个人”观及其现实意义
4
作者 王俊骏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5期12-14,共3页
以马克思主义原著为基础,以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重新审视、理解和分析马克思的"个人"观,对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反对个人主义倾向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个人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法治的多重视界 被引量:34
5
作者 姚建宗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0年第1期8-13,共6页
关键词 法治 法学理论 人权保障 个人优先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新国家财富观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任保平 段雨晨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国家财富观是指从国家范围内对财富的理解和看法,是一个国家方针制定和政策选择的依据和价值判断。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家财富观念的变迁经历了以实物形态为主导的国家财富观、以货币形态为主导的国家财富观、以价值形态为主导的国... 国家财富观是指从国家范围内对财富的理解和看法,是一个国家方针制定和政策选择的依据和价值判断。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家财富观念的变迁经历了以实物形态为主导的国家财富观、以货币形态为主导的国家财富观、以价值形态为主导的国家财富观以及以知识形态为主导的国家财富观这四个阶段。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财富观以物质财富为主导,个人财富观与国家财富观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实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双重目标,必须确立新的国家和社会财富衡量的尺度,完善财富增值的获取渠道,确定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财富转移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 国家财富 个人财富 经济增长质量
下载PDF
儿童认识论的转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9,共14页
儿童认识论有悠久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它是关于儿童认识的特点、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的哲学探究。我国教育与社会长期秉持“间接主义”儿童认识论,认为儿童认识的“特殊性”是以掌握间接经验或“现成知识”为主,而这类知识是人脑... 儿童认识论有悠久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它是关于儿童认识的特点、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的哲学探究。我国教育与社会长期秉持“间接主义”儿童认识论,认为儿童认识的“特殊性”是以掌握间接经验或“现成知识”为主,而这类知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正确反映”的结果;儿童的直接经验不具有独立价值,只是掌握“现成知识”的手段。这种观点体现了根深蒂固的二元论哲学,充斥着儿童偏见、客观主义、工具主义、总体主义和权威主义。事实上,人的认识是基于直接经验、借助间接经验、发展直接经验的过程,直接经验是目的,间接经验是手段。直接经验主要由“技能”和“亲知”构成,间接经验主要由“信息”和“科学”构成。儿童的认识发展是由直接经验逐步发展到间接经验,是谓“直接主义”儿童认识论,儿童认识过程就是主动建构对世界理解的过程。走向“建构主义”儿童认识论,意味着确立实验知识观、理解知识观和个人知识观。在信息时代,儿童认识论的愿景是揭示儿童个体认识、儿童文化以及儿童和成人间“交互主体性认识”的新特点和新机制,让“儿童的世纪”发展为“儿童认识论的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识论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实验知识 理解知识 个人知识
下载PDF
雷州雷祖文化道德观的历史变迁——从《雷祖志》到现代雷剧《雷祖陈文玉》
8
作者 陈嘉杰 陈虹羽 陈晓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0期67-72,共6页
雷州雷祖文化是雷州半岛独特的标志,但历史文献《雷祖志》和现代雷剧《雷祖陈文玉》的道德观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民族道德观的相互敌对与互敬和睦、家庭道德观的为嗣不嫁与婚嫁自由、个人品德观的武德为重与文德为先3个方面。... 雷州雷祖文化是雷州半岛独特的标志,但历史文献《雷祖志》和现代雷剧《雷祖陈文玉》的道德观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民族道德观的相互敌对与互敬和睦、家庭道德观的为嗣不嫁与婚嫁自由、个人品德观的武德为重与文德为先3个方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雷祖志》作为清朝政府为统治雷州半岛而编撰的历史文献,有明显的政治导向;而现代雷剧却明显体现出现代人的道德观念。雷剧的设计者在《雷祖志》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人的道德需求,创作出了能够反映现代雷民道德风尚和道德追求的优秀作品——《雷祖陈文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祖陈文玉》 民族道德 家庭道德 个人品德 历史变迁 《雷祖志》 雷剧
下载PDF
初探儒家伦理观与中国安乐死立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芸 《当代法学》 2003年第4期93-95,100,共4页
一、儒家伦理观对生命神圣、个人自决观的特别视角 (一)西方赞成和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主要伦理价值观。 1.生命神圣、至上观念源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在西方国家是人们据以否定自杀、反对安乐死的基础理念。代表人物,康德曾强调“人并不因... 一、儒家伦理观对生命神圣、个人自决观的特别视角 (一)西方赞成和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主要伦理价值观。 1.生命神圣、至上观念源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在西方国家是人们据以否定自杀、反对安乐死的基础理念。代表人物,康德曾强调“人并不因为痛苦而获得处置自己生命的权利。”在中国,有的人也赞同这种观点,并常引用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观点是好死不如赖活,人的生命是神圣的、宝贵的和无条件的。这种文化要求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尽可能延长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中国 安乐死 立法 个人自决 “仁”
原文传递
毁灭性爱情与建设性爱情——评析《恋爱中的女人》主题
10
作者 李嘉宝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3-35,共3页
通过解读小说《恋爱中的女人》 ,以劳伦斯的爱情观为出发点 ,阐述了该作品的主题 :爱情的构建 ;
关键词 毁灭性爱情 建设性爱情 《恋爱中的女人》 个人心理 小说 英国 D·H劳伦斯
下载PDF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由观”的转变——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小雪 田利军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5,共9页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自由观"经历了从"外-内的限制"到从"内-外的内省式"转变,唤醒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使更多的人摆脱了传统的框架,有更多的...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自由观"经历了从"外-内的限制"到从"内-外的内省式"转变,唤醒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使更多的人摆脱了传统的框架,有更多的勇气去挑战,去追求个人的幸福。与此同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自由观"也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承担"的"自觉式"转变,使更多的人主动地投入到政治变革中去,为国家的发展主动地付出。产生如此转变的原因有政治、社会、思想、教育等方面。这场转变促进了"重视个人解放""直接行动""勇担责任"的五四精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个人自由 政治自由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网红经济背景下个人理财观思考
12
作者 陈继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15期56-57,共2页
互联网的发展已深入社会大众的生活,而在互联网环境下衍生产品也层出不穷,网红经济模式正是在互联网的推进下逐步产生并快速发展。本文从网红经济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解读其对个人理财观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网红经济 个人理财 互联网
下载PDF
教师个人课程观的形成——一位小学语文女教师的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敏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2期143-145,共3页
本文作者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邀请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合作对象,选取了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实施观、课程评价观的不同角度作具体分析,剖析她个人课程观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教师 个人课程 叙事研究
下载PDF
马克思和毛泽东的个人自由观和政治自由观之比较
14
作者 陈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60,共11页
马克思和毛泽东在他们的一生中皆追求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并寻觅使最大多数人享有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道路。两者的内在关系体现为五个方面:专制和压迫促使马克思和毛泽东追求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他们的个人自由观和政治自由观的内容... 马克思和毛泽东在他们的一生中皆追求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并寻觅使最大多数人享有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道路。两者的内在关系体现为五个方面:专制和压迫促使马克思和毛泽东追求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他们的个人自由观和政治自由观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毛泽东进一步细化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具体内容;他们均把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均认识到阶级社会中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阶级性,都鞭笞资产阶级自由,讴歌无产阶级自由;毛泽东的个人自由观和政治自由观受到了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两者具有一定的源流关系,毛泽东在马克思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不过,两者亦存在形成背景、学理性、层次三方面的重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毛泽东 个人自由 政治自由 比较
下载PDF
先秦儒家贫困致因思想研究
15
作者 崔恒展 陈岱云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3-116,共4页
个人贫困观和结构贫困观,是源自西方社会学的贫困致因理论。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普遍认为统治者应该对百姓的贫困负主要责任,并提出了一系列如何让百姓脱贫致富的设想,其贫困致因的核心思想可归为贫困结构观。以"死生有命,... 个人贫困观和结构贫困观,是源自西方社会学的贫困致因理论。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普遍认为统治者应该对百姓的贫困负主要责任,并提出了一系列如何让百姓脱贫致富的设想,其贫困致因的核心思想可归为贫困结构观。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为核心内涵,并嵌入先秦儒家"天命"思想体系中的"贫困天定论"的影响超过了其贫困结构观,并内化为一种世俗的道德信仰或文化氛围,影响着中国人的个体思维、群体意识及统治理念。在许多国人潜意识中,至今仍然认同具有宿命色彩的"富贵在天"。以"责怪受害者"为核心内涵的个人贫困观在中国社会中没有成为主流贫困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致因 个人贫困 结构贫困 先秦儒家
原文传递
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
16
作者 吴象美 《殷都学刊》 1987年第2期8-10,共3页
前一段,有些青年学生受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认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应有任何限制和约束。”他们在这种错误的个人自由观的指导下说了许多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话,干了许多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关键词 公德 和约 资产阶级自由化 游行示威的自由 个人自由 遵守公共秩序 害处 大学生 伟大成就 宪法规定
下载PDF
有生命力的课程从“尊重儿童生命”的自主行动中来
17
作者 郭静 《教育科学论坛》 2018年第1期78-80,共3页
有生命力的课程不仅关注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课程观,更应关注教师在具体情境中是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教师的课程实践故事,可以展现教师个人课程观存在的真实场景,以及课程素养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 教师 个人课程 叙事研究
下载PDF
树立正确的个人机遇观
18
作者 陈宏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个人机遇 领导干部 国家利益 集体利益 权力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个人健康观的塑造
19
作者 闫泉香 冯利 《女人坊》 2021年第15期264-265,共2页
个人健康观是指一个人对健康认识的程度。本文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结合健康中国建设,论述塑造个人健康观重要的三个“度”:一个人对待健康的态度、认知健康养生知识的程度以及具体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否平衡适度。
关键词 新时代背景 个人健康 态度 程度 平衡适度
下载PDF
让围棋成为拓展课程
20
作者 赖晓兰 张星洁 《学园》 2010年第3期29-30,共2页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构建知识的主人,走出校门后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并成为终身学习的人。而要更有效地达到这个教学目的,则需要有一种方法和策略成为学生的上位知识。而文化——...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构建知识的主人,走出校门后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并成为终身学习的人。而要更有效地达到这个教学目的,则需要有一种方法和策略成为学生的上位知识。而文化——个人围棋观的构思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如果让这种围棋观与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各科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此外,文化——个人围棋教程需要具有“创生型文化”的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展课程 文化——个人围棋 创造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