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方与“丁未政潮”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建斌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106,共15页
在"丁未政潮"中,两江总督端方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端方档案表明,在袁党驱逐岑春煊过程中,端方与袁世凯结盟,协助主导此事的奕劻精心策划,不仅暗查岑在沪接晤康有为、梁启超的行踪,并策动内阁学士恽毓鼎上折... 在"丁未政潮"中,两江总督端方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端方档案表明,在袁党驱逐岑春煊过程中,端方与袁世凯结盟,协助主导此事的奕劻精心策划,不仅暗查岑在沪接晤康有为、梁启超的行踪,并策动内阁学士恽毓鼎上折弹劾,终致岑春煊去职。端方在政潮中表现出的机敏阴鸷和投机主义的行事风格,在既往研究中很少被关注,由此亦可窥见清末政争的复杂性以及权贵集团政治生活的真实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未政潮 端方 岑春煊 奕劻 袁世凯
原文传递
丁未政潮与预备立宪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丁未政潮是晚清一次大的政治风波,它与预备立宪运动同时发生。政潮由岑春煊、瞿鸿等人掀起。他们联络海内外立宪派人士,密谋策划,企图借立宪之机推倒庆亲王奕和袁世凯。而庆、袁则利用慈禧仇视维新党人的心理,称岑、瞿发动政潮的目... 丁未政潮是晚清一次大的政治风波,它与预备立宪运动同时发生。政潮由岑春煊、瞿鸿等人掀起。他们联络海内外立宪派人士,密谋策划,企图借立宪之机推倒庆亲王奕和袁世凯。而庆、袁则利用慈禧仇视维新党人的心理,称岑、瞿发动政潮的目的是勾结维新人士,“为归政计”,促使慈禧倒向庆、袁,罢免岑、瞿。但政潮之后,慈禧对北洋亦加深了疑虑。她借政潮后出现的权力真空,大力扶植满清皇族,使满汉矛盾全面加深。丁未政潮是预备立宪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未政潮 预备立宪 岑春煊 袁世凯 立宪派
下载PDF
从联袁到反袁:丁未政潮前后康梁对袁世凯态度的变化及其动因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胜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32,178,共11页
戊戌政变期间,袁世凯将谭嗣同夜访提出的围园杀后计划向后党告密。多有论者认为,康有为、梁启超从那时起一直仇视袁世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戊戌后9年时间里,康梁未对袁世凯进行责备和谩骂,反而对袁多有赞美,甚至常存联袁之心。190... 戊戌政变期间,袁世凯将谭嗣同夜访提出的围园杀后计划向后党告密。多有论者认为,康有为、梁启超从那时起一直仇视袁世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戊戌后9年时间里,康梁未对袁世凯进行责备和谩骂,反而对袁多有赞美,甚至常存联袁之心。1907年的丁未政潮是康梁对袁世凯态度发生变化的转折点。1908年政闻社被禁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康梁对袁世凯的恶感。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崩逝,康有为、梁启超怀疑光绪皇帝为袁世凯毒杀,遂掀起猛烈的促杀袁世凯活动。1909年1月2日袁世凯被罢回籍,康梁上书摄政王载沣,希望给袁世凯定罪。康梁反袁态度日趋激烈,是由于袁世凯对康梁持续打击使得康梁对袁世凯彻底失望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梁启超 袁世凯 丁未政潮
下载PDF
丁未皖案与清末政局 被引量:6
4
作者 安东强 姜帆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94,共16页
1907年的丁未皖案是一个突发事件,却推动了清末政局的进程:在权力高层,既影响到丁未政潮的政治走向,间接促使清政府决意设资政院和筹办谘议局;在朝野舆论,将满汉关系、革命党等问题推向舆论焦点;在长江中下游巡防设置上,清政府改变了此... 1907年的丁未皖案是一个突发事件,却推动了清末政局的进程:在权力高层,既影响到丁未政潮的政治走向,间接促使清政府决意设资政院和筹办谘议局;在朝野舆论,将满汉关系、革命党等问题推向舆论焦点;在长江中下游巡防设置上,清政府改变了此前的长江防务格局,试图抵制革命势力的发展,引发了清政府与沿江督抚的博弈。从整体上把握清政府、革命党及其他政治势力的相互角力与影响,可以细致深入地展现清末革命与改革之间"互动"影响的史实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锡麟 丁未政潮 革命党 长江防务
原文传递
“丁未政潮”之际的郑孝胥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90,共5页
郑孝胥在丁未政潮中并不是主要人物,但因为与主要人物岑春煊、端方等人的密切关系,与政潮也不免发生牵连,他既为岑春煊居间设计,旋又入幕依附端方,依违莫定,惟希望"好风凭借力",一抒"政治怀抱",但在复杂微妙的政局... 郑孝胥在丁未政潮中并不是主要人物,但因为与主要人物岑春煊、端方等人的密切关系,与政潮也不免发生牵连,他既为岑春煊居间设计,旋又入幕依附端方,依违莫定,惟希望"好风凭借力",一抒"政治怀抱",但在复杂微妙的政局变化中并未能遂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孝胥 岑春煊 端方 丁未政潮
原文传递
清末袁世凯与岑春煊关系述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华腾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52-55,共4页
袁世凯岑春煊同为清末著名的地主阶级革新派大臣,均在属地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并卓有成效。但二人又为政敌,互相倾扎。
关键词 袁世凯 岑春煊 西太后 预备立宪 维新运动 立宪派 辛亥革命前后 戊戌变法 丁未政潮 立宪运动
下载PDF
清季江督之争与丁未政潮的一个新解释 被引量:6
7
作者 韩策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9,160,F0003,共17页
辛丑回銮后,清廷为重树权威,裁抑东南互保的"抗旨"势力,同时为增强北洋实力以拱卫京畿,开始扶植袁世凯加强对江南财赋之区的控制;而袁世凯也借此将北洋势力逐步向南洋扩张,此一进程可称之为"北洋下南洋"。这使得两... 辛丑回銮后,清廷为重树权威,裁抑东南互保的"抗旨"势力,同时为增强北洋实力以拱卫京畿,开始扶植袁世凯加强对江南财赋之区的控制;而袁世凯也借此将北洋势力逐步向南洋扩张,此一进程可称之为"北洋下南洋"。这使得两江总督的争夺白热化,严重冲击了南北派系平衡,积累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是酿成丁未政潮中统治高层激烈斗争的关键因素。除了清流浊流的分野外,瞿鸿禨和袁世凯交恶的重要原因是,北洋强势南下,湘人瞿鸿禨虽努力调护,南洋的湘系势力仍遭受重挫,瞿也因之孤立。岑春煊之所以发动政潮,反对奕劻、袁世凯,部分也是由于运动江督连续受阻,其与周馥、端方交恶,实有竞争江督的因素在。丙午官制改革后的政治安排,诱发了奕劻和瞿鸿禨的直接冲突,而瞿鸿禨公开揽权、奕劻病重、东三省用人等因素,都刺激了政潮的发生,但奕劻、袁世凯和瞿鸿禨的关系还可重新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江总督 丁未政潮 袁世凯 瞿鸿禨 岑春煊
原文传递
丁未政潮余波:岑春煊谋求复出与各方因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建斌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39,共10页
光绪三十三年发生的丁未政潮,权臣岑春煊被排挤出局,积极谋求更为权势之地,遭到朝中各势力的暗中阻挠,可视为政潮余波。湖南巡抚岑春蓂提出选取廉明刚正大员巡阅长江,实为乃兄插手沿江事务发声,引起督抚端方、张之洞的不满,提议被否定,... 光绪三十三年发生的丁未政潮,权臣岑春煊被排挤出局,积极谋求更为权势之地,遭到朝中各势力的暗中阻挠,可视为政潮余波。湖南巡抚岑春蓂提出选取廉明刚正大员巡阅长江,实为乃兄插手沿江事务发声,引起督抚端方、张之洞的不满,提议被否定,此后被暗中弹劾。南北洋联合打压岑春煊波及甚广,岑党要员沈瑜庆亦受牵连,御史台谏充当了斗争的工具。江督端方持续针对岑春煊的根源在于其觊觎己位,对于盘踞在沪的竞争对手格外关注,自然不能容忍政敌制造复出的舆论及种种谋划,晚清报刊介入政治于此体现尤为明显。岑春煊谋求复出过程反映了光宣之际的权力格局演变与政治生态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春煊 端方 袁世凯 张之洞 丁未政潮
原文传递
张之洞入枢与丁未朝局
9
作者 张建斌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光绪三十三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爆发激烈政争,慈禧太后借机调整朝局,调张之洞、袁世凯入军机处,此举基本奠定了清朝统治最后几年的政治格局。张之洞入枢的动因,时人及后世学者多认为是出于慈禧制衡袁世凯起见,但事实上内情复杂,与当时... 光绪三十三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爆发激烈政争,慈禧太后借机调整朝局,调张之洞、袁世凯入军机处,此举基本奠定了清朝统治最后几年的政治格局。张之洞入枢的动因,时人及后世学者多认为是出于慈禧制衡袁世凯起见,但事实上内情复杂,与当时满汉矛盾的激化、国步艰危的朝政有着密切关联。有关此事的台前幕后不乏风闻,折射出光宣之际的政治网络与权力运作的复杂样貌。在各方寄望瞩目之下,张之洞反而对入京觐见游移观望,满汉矛盾、派系纷争、新政分歧、地方事务、京内起居均为其考量因素。结果如其所料,初入枢垣,虽竭力周旋,却难以平衡朝局,终陷入窘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丁未政潮 端方 光宣政局
下载PDF
丁未政潮后梁鼎芬参劾奕、袁世凯史实考订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忠文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10期14-20,共7页
学界对丁未政潮后梁鼎芬参劾奕、袁世凯的研究因原始资料的缺乏,其中内情并未完全澄清。民初以来,世人多从清议的层面评议此事,对这次参劾背后的政治内幕关注不多。丁未年,梁鼎芬对庆、袁的参劾共有两次,前后动机与效果也有所不同;第二... 学界对丁未政潮后梁鼎芬参劾奕、袁世凯的研究因原始资料的缺乏,其中内情并未完全澄清。民初以来,世人多从清议的层面评议此事,对这次参劾背后的政治内幕关注不多。丁未年,梁鼎芬对庆、袁的参劾共有两次,前后动机与效果也有所不同;第二次参劾招致张之洞的责难,使得二人交谊恶化。梳理此事原委,有助于加深对丁未政潮前后政局的认识,也有助于认识梁、张秉性和处世方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鼎芬 张之洞 袁世凯 丁未政潮
原文传递
丁未袁世凱致端方密信箋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張建斌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1年第2期285-301,402,403,共19页
丁未政潮期間,直隸總督袁世凱致兩江總督端方一封密信,内容涉及政爭的重要隱秘情事,該信後由端方家流出,刊發在《國聞週報》,學界多有引用,被視爲晚清政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史料。此封密信用了大量的隱語,需要借助檔案予以解讀,當事人的... 丁未政潮期間,直隸總督袁世凱致兩江總督端方一封密信,内容涉及政爭的重要隱秘情事,該信後由端方家流出,刊發在《國聞週報》,學界多有引用,被視爲晚清政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史料。此封密信用了大量的隱語,需要借助檔案予以解讀,當事人的檔案尤其重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端方檔案,保存了政潮期間端方與外界往來的多封電報,其中一些内容與袁、端密信有着密切的關聯,借助這些電文可對密信中相關史事予以重新疏釋,或糾先期解讀之誤,或補前人研究之缺,借以揭示政情内幕以及光緒朝政局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方 袁世凱 岑春煊 丁未政潮 密信
下载PDF
试论宣统政局与清王朝覆灭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细珠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5期96-100,共5页
试论宣统政局与清王朝覆灭李细珠清王朝以宣统朝而终,这是辛亥革命的结果。然而,何以清王朝于宣统三年在革命的冲击下而迅速覆灭?我们试图通过对宣统政局的剖析,以期对此问题作出解释。一、宣统政局的形成政局是影响决策的各种政治... 试论宣统政局与清王朝覆灭李细珠清王朝以宣统朝而终,这是辛亥革命的结果。然而,何以清王朝于宣统三年在革命的冲击下而迅速覆灭?我们试图通过对宣统政局的剖析,以期对此问题作出解释。一、宣统政局的形成政局是影响决策的各种政治势力的关系构成的政治格局,尤其是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清王朝 军机大臣 立宪派 丁未政潮 地方督抚 政局 武昌起义 立宪运动 摄政王
下载PDF
再论丁未年袁世凯“内调”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未渊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年第4期10-14,共5页
"丁未政潮"后,袁世凯被免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内调中央任外务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对于这一变动,长期以来人们多推测认为这是慈禧太后的"明升暗降"之举。笔者通过解读《辛亥革命前后》中"齐东野语"... "丁未政潮"后,袁世凯被免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内调中央任外务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对于这一变动,长期以来人们多推测认为这是慈禧太后的"明升暗降"之举。笔者通过解读《辛亥革命前后》中"齐东野语"部分的有关史料,发现"明升暗降"之说并不确切,至少袁世凯本人是十分愿意内调的。此外,慈禧太后调袁世凯入京乃是迫于时局之举,其主要目的并非在于削夺袁的实权,而在调整朝局,而且内调之后,慈禧太后一直保持着对袁世凯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丁未政潮 明升暗降
原文传递
庚子政潮及对中外开平矿权纠葛的影响——兼论1907—1912年前后官场与市场之离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天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2-78,共17页
1907—1912年开平矿权中外纠葛再度面临抉择,涉及官场与市场的交融与对峙。就开平矿权而言,官督起关键性作用,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开平矿权对外交涉中实是中方的代表,开平矿权随着丁未政潮的权力交替而有浮沉;袁世凯等意欲筹办滦州煤矿,借... 1907—1912年开平矿权中外纠葛再度面临抉择,涉及官场与市场的交融与对峙。就开平矿权而言,官督起关键性作用,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开平矿权对外交涉中实是中方的代表,开平矿权随着丁未政潮的权力交替而有浮沉;袁世凯等意欲筹办滦州煤矿,借助官场运作,使得滦州煤矿在煤价销售上压倒开平煤矿,从而达到"以滦收开"。英方通过市场竞争付以角力,旨在"以开并滦"。恶性竞争造成开、滦两败俱伤,外交斡旋亦随之展开。随着光绪、慈禧去世及袁世凯下台,清廷政局逆转。开平煤矿与滦州煤矿终以张翼得一百万两的补偿、袁世凯之子袁克定成为中方代理人而告终,实权仍为英方掌握。市场与官场角力,竟致开平矿权再回故辙,滦州煤矿矿权沦于英人手中。清季国贫民弱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实为殖民者攫利正当性之自我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未政潮 开平矿权 1907-1912年 官场 市场
原文传递
计中计:丁未“假照片事件”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论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在近代掌故之学中,丁未“假照片事件”多被视为岑春煊最终开缺之动因,但其面相颇为扑朔迷离。通过对时人函电、日记及诸家笔记之辨析,大体可以梳理出“假照片事件”的来龙去脉。在丁未政潮中,岑春煊被排挤出京后,托病稽留上海,请求开缺... 在近代掌故之学中,丁未“假照片事件”多被视为岑春煊最终开缺之动因,但其面相颇为扑朔迷离。通过对时人函电、日记及诸家笔记之辨析,大体可以梳理出“假照片事件”的来龙去脉。在丁未政潮中,岑春煊被排挤出京后,托病稽留上海,请求开缺,被给事中陈庆桂参劾,但圣眷犹存,底缺未开。其间梁启超密谋与岑春煊在上海会面事泄,为奕劻、袁世凯所注目,交端方追查。四川建昌道员蔡乃煌为求进,献“假照片”于端方,端方遂遣蔡乃煌进京,与庆、袁等一起谋划了恽毓鼎弹章、蔡乃煌假照片相互印证以坐实岑春煊暗通康梁党人的计中计,岑由是开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未政潮 假照片 蔡乃煌 岑春煊 端方
原文传递
网络、派系、利益:晚清旅沪同乡文人群体政治活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舟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88,共12页
近代的同乡政治活动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上海这座移民城市成为重要的同乡活动中心,"同乡观念"也被赋予了新内涵。本文以晚清"丁未政潮"时旅沪常州府同乡的一封公开信为个案,研究上海近代同乡集体政治活动的集结... 近代的同乡政治活动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上海这座移民城市成为重要的同乡活动中心,"同乡观念"也被赋予了新内涵。本文以晚清"丁未政潮"时旅沪常州府同乡的一封公开信为个案,研究上海近代同乡集体政治活动的集结方式、观念分野及背后的原因,以为在上海的同乡社会虽然在组织方式、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血缘地缘情结、派系利益和恩怨纠葛仍然制约了其在近代政治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这也是中国近代政治活动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乡 上海 集体政治行动 丁未政潮
原文传递
论“丁未政潮”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顺富 《怀化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53-57,61,共6页
“丁未政潮”是清末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大暴露,也是满清皇朝土崩瓦解的大预演。一方以庆亲王奕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为首;另一方以军机大臣瞿鸿璣和邮传部尚书岑春煊为首。双方了争夺清朝廷的实权,互相倾轧,交相攻讦,最后... “丁未政潮”是清末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大暴露,也是满清皇朝土崩瓦解的大预演。一方以庆亲王奕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为首;另一方以军机大臣瞿鸿璣和邮传部尚书岑春煊为首。双方了争夺清朝廷的实权,互相倾轧,交相攻讦,最后酿成了1907年这场短兵相接的斗争。 1900年,八国联军蹂躏中原,攻陷北京,曾经因为有点“火气”,而“开罪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丁未政潮 慈禧太后 岑春煊 军机处 陈夔龙 军机大臣 巡抚 兵权 清政府
下载PDF
最近五年辛亥革命史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闵杰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3-20,共8页
建国以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开掘较深的领域。以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为契机,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更呈现蓬勃发展状态。延至80年代中期,有关辛亥革命史的许多重要问题,... 建国以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开掘较深的领域。以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为契机,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更呈现蓬勃发展状态。延至80年代中期,有关辛亥革命史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外关系、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革命团体、立宪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问题、“反满”问题、会党、华侨参加革命、南京临时政府等等,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探讨。1986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述评》一书,将建国以来至80年代中期30余年间辛亥革命史的研究状况,作了详尽客观的总结。近年的研究状况,无疑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1986年至1990年五年间辛亥革命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本文所指的辛亥革命,下限止于二次革命失败。本文所介绍的研究状况,也仅限于中国大陆学术界。文中所述不妥之处,期望同行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史研究 立宪派 近代史研究 辛亥革命时期 同盟会 袁世凯 立宪运动 二次革命 丁未政潮 正气会
下载PDF
恽毓鼎与丁未政潮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鹏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4-132,共9页
作为晚清重大的历史事件,丁未政潮直接影响了政局的发展走势。当政潮两派斗争正酣之际,素有不喜攀附权贵之清名却又郁郁不得志的恽毓鼎突然连上两道奏折,分别弹劾瞿鸿禨、岑春煊,直接把这两位当朝大员拉下了马,进而帮助庆亲王奕劻、袁... 作为晚清重大的历史事件,丁未政潮直接影响了政局的发展走势。当政潮两派斗争正酣之际,素有不喜攀附权贵之清名却又郁郁不得志的恽毓鼎突然连上两道奏折,分别弹劾瞿鸿禨、岑春煊,直接把这两位当朝大员拉下了马,进而帮助庆亲王奕劻、袁世凯取得政争的胜利。恽毓鼎的行为在当时引起极大的争议,并因此备受世人诟病,但对于其在丁未政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义无反顾投身这场政治角力的原因,学界一直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研究。这其中,恽毓鼎作为庆袁集团的重要棋子,不但是弹劾的具体实施者,更积极参与了事件的谋划,通过自己的方式给予了瞿、岑致命一击。分析恽毓鼎此举的原因,其根源在于他期望通过上书弹劾赢得当权阶层的赏识以改变生活窘迫状态,并在仕途上再进一步;客观上,当然也离不开庆袁集团的刻意拉拢以及几个知交好友对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毓鼎 丁未政潮 庆袁集团 弹劾原因
原文传递
舆论参政的理解与践行:解析“丁未政潮”期间的《京报》言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莹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本文以《汪穰卿先生遗著》所收篇目为基础,结合相关史料,分析《京报》在"丁未政潮"期间的言论及其影响,认为在突出的"参政"指向下,该报对舆论参政效力的运用与认识都有其独到之处,这反映出近代报人将报刊舆论作为... 本文以《汪穰卿先生遗著》所收篇目为基础,结合相关史料,分析《京报》在"丁未政潮"期间的言论及其影响,认为在突出的"参政"指向下,该报对舆论参政效力的运用与认识都有其独到之处,这反映出近代报人将报刊舆论作为推行政治改革理想最大动力的一种尝试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报》 丁未政潮 舆论参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