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丽斗蟋翅二型雌虫飞行肌和卵巢发育间的资源分配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吕权 朱道弘 曾杨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7-1045,共9页
丽斗蟋Velarifictorus ornatus具有明显的翅二型现象,长翅型与短翅型雌虫的卵巢和飞行肌存在着生理权衡。本研究分别应用蒽酮比色法、硫代磷酸香草醛法、考马斯亮蓝染液对羽化后10d内两型雌虫飞行肌与卵巢内糖原、总脂及蛋白质含量进行... 丽斗蟋Velarifictorus ornatus具有明显的翅二型现象,长翅型与短翅型雌虫的卵巢和飞行肌存在着生理权衡。本研究分别应用蒽酮比色法、硫代磷酸香草醛法、考马斯亮蓝染液对羽化后10d内两型雌虫飞行肌与卵巢内糖原、总脂及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后10d内,两型雌虫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但短翅型雌虫怀卵量明显多于长翅型雌虫,而人工脱翅能够促进长翅型雌虫怀卵量增加(P<0.05)。短翅型雌虫飞行肌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在成虫羽化后10d内无明显变化,但长翅型雌虫飞行肌内蛋白质在成虫羽化后3d时达到最大值564.4±87.5μg/♀,糖原与总脂含量分别于羽化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85.2±21.7μg/♀和5284.7±1267.4μg/♀。然后开始下降,各实验处理天数内,长翅型雌虫飞行肌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都显著多于短翅型雌虫(P<0.05)。相反,各处理天数内,短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则明显多于长翅型雌虫(P<0.05),同时虫龄对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在两型雌虫飞行肌与卵巢内分配也产生明显影响(P<0.05)。人工脱翅能够促进长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增加,同时诱导飞行肌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降低,其中总脂含量在脱翅后10d时降为2394.9±1461.8μg/♀,只有最大值的一半,而与短翅型雌虫相似(P>0.05),表明总脂为丽斗蟋飞行的主要能源物质。外用保幼激素Ⅲ能够促进长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增加(P<0.05),但对飞行肌内三者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外用早熟素Ⅰ对短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糖原及总脂含量亦无明显影响(P>0.05)。上述结果表明,丽斗蟋长翅型雌虫首先将获得的资源用于发育飞行所需的飞行肌,短翅型雌虫则首先将所获得的资源用于发育繁殖所需的卵巢,但长翅型雌虫飞行肌与卵巢间的资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斗蟋 翅二型 飞行肌 卵巢 资源分配
下载PDF
温度对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爱民 刘向东 +1 位作者 翟保平 顾晓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0-645,共6页
为了明确温度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及其在种群暴发中的作用,本文对不同温度下(18-30℃)灰飞虱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翅型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18-27℃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 为了明确温度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及其在种群暴发中的作用,本文对不同温度下(18-30℃)灰飞虱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翅型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18-27℃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明显抑制了若虫的生长发育,其发育历期延长了16d左右,但对卵期无影响。21-27℃下灰飞虱的存活率较高,在81%-88%之间;但30℃下存活率极低,仅为5%左右。温度影响了灰飞虱种群的性比和翅型,18℃下雄性显著多于雌性,21-30℃下性比接近1:1;18℃和21℃下雄性个体中长翅型和短翅型的比率无显著差异,但24℃和27℃下长翅型极显著多于短翅型。雌性个体以短翅型为主,但24℃和27℃下也有长翅型个体出现。18-27℃下灰飞虱的产卵量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但30℃时成虫寿命极短,没有卵产生。18-27℃下灰飞虱种群增殖能力很强,种群趋势指数在30-46之间,很易暴发成灾。本研究还得到了灰飞虱各龄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这有助于灰飞虱发生期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温度 存活 繁殖 性比 翅型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褐飞虱翅型分化遗传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群 杜建光 程遐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3-348,共6页
以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长翅型(macroptery,简称M)、短翅型(brachyptery,简称B)的遗传纯系为实验材料,进行亲本、稻株生育期、虫口密度三因子交互实验。结果表明:(1)在环境条件(指稻株生育期、虫口密度等)一致时... 以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长翅型(macroptery,简称M)、短翅型(brachyptery,简称B)的遗传纯系为实验材料,进行亲本、稻株生育期、虫口密度三因子交互实验。结果表明:(1)在环境条件(指稻株生育期、虫口密度等)一致时,B♀×B♂、B♀×M♂、M♀×B♂、M♀×M♂四种亲本组合的F1代短翅型成虫百分率分别为:98%、92%、64%、29%,各亲本组合间差异极显著;(2)亲本相同时,将F1代褐飞虱初孵若虫多头饲养(多于10头/株)在黄熟期稻株上,其长翅型雌、雄成虫百分数均高于灌浆期稻株上;(3)单头饲养实验中发现,不论亲本组合、稻株生育期如何,雌虫绝大多数分化为短翅型,而雄虫则几乎全为长翅型。这表明褐飞虱的翅型分化遗传由一个受多种因子影响的调控体系决定,且调控作用与性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翅型分化 遗传 水稻害虫
下载PDF
若虫密度和水稻生育期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若虫历期、存活及翅型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2 位作者 黄所生 罗善昱 李青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67-70,共4页
观察褐飞虱若虫密度及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九龙江型的若虫发育历期、存活、翅型分化的影响表明 ,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若虫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发育历期不同 ,以孕穗期最短 ,其次是分蘖期 ,成熟期最长。不同生物型的若... 观察褐飞虱若虫密度及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九龙江型的若虫发育历期、存活、翅型分化的影响表明 ,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若虫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发育历期不同 ,以孕穗期最短 ,其次是分蘖期 ,成熟期最长。不同生物型的若虫存活率均与密度呈负相关 ,即随着密度上升 ,存活率下降。在水稻不同生育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褐飞虱 生物型 翅型分化 若虫密度 水稻生育期 若虫历期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健 吴振廷 +2 位作者 张一九 陈策香 徐贵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1-375,共5页
该文报道外源蜕皮激素(ED)和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翅型分化及体内酯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的影响。福飞虱在3、4龄若虫期经JHA处理后,所羽化出的成虫短翅型比例明显升高;而在5龄若虫... 该文报道外源蜕皮激素(ED)和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翅型分化及体内酯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的影响。福飞虱在3、4龄若虫期经JHA处理后,所羽化出的成虫短翅型比例明显升高;而在5龄若虫期处理,所羽化出成虫的短翅型比例无明显变化。ED处理能增加3、4龄若虫体内酯酶活性、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而JHA处理则能有效地抑制ED的这些生物活性,这可能是JHA处理后褐飞虱成虫短翅型比例提高的生理生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外源激素 翅型分化 酯酶 可溶性糖
下载PDF
影响白背飞虱翅型分化的相关因子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佳妮 桂富荣 李正跃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1-516,共6页
为探讨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th翅型分化机制,以其长翅型、短翅型的遗传纯系为材料,在不同梯度的温度、光周期、若虫密度、不同寄主植物、水稻生育期、双亲翅型和植株营养条件下比较白背飞虱的翅型分化状况。结果显示... 为探讨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th翅型分化机制,以其长翅型、短翅型的遗传纯系为材料,在不同梯度的温度、光周期、若虫密度、不同寄主植物、水稻生育期、双亲翅型和植株营养条件下比较白背飞虱的翅型分化状况。结果显示,短日照有利于白背飞虱短翅型雄虫的发生;白背飞虱若虫密度≥15头/管时,短翅型分化率仅在16.9%以下;寄主营养决定了翅型分化的方向,寄主植物的总蛋白质含量与白背飞虱短翅型的分化率呈正相关;水稻拔节期最有利于白背飞虱短翅型的发生,分化率为45.2%,而灌浆期有利于其长翅型的发生;该虫F1代的翅型表型与亲本的遗传密切相关,父本和母本均为短翅型时,F1代短翅型分化率可达47.7%。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白背飞虱长翅型的分化率始终高于短翅型,尤其是短翅型雄虫的分化率非常低。因此,白背飞虱长、短翅型的分化既由基因控制,又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翅型分化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菊小长管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朝阳 吴坤君 《昆虫知识》 CSCD 1997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用叶子圆片法饲养菊小长管蚜,组建了既考虑若蚜个体间不同发育速率又包括成蚜翅型差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这一方法不但清楚地揭示了蚜虫个体发育进度差异对种群生长的影响,而且还阐明了翅二型性对种群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菊小长管蚜 生命表 种群参数
下载PDF
三种外源激素类物质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翅型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琼秀 孙梓暄 +1 位作者 李广宏 王方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94-5998,共5页
以白背飞虱为研究对象,首次使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早熟素和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新型化合物RH-2485表面处理飞虱3龄或4龄若虫,来研究探讨激素对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ZR-515可诱导短翅型分化,当用10ng/μl的ZR-515处理3龄若... 以白背飞虱为研究对象,首次使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早熟素和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新型化合物RH-2485表面处理飞虱3龄或4龄若虫,来研究探讨激素对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ZR-515可诱导短翅型分化,当用10ng/μl的ZR-515处理3龄若虫时,短翅率达到45.6%;而用1μg/μl及100ng/μl的ZR-515对4龄期若虫进行处理时,短翅率则分别达到50%和50.26%。早熟素具有明显的长翅化效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被处理的白背飞虱若虫形成的长翅型成虫数也逐渐增加,且早熟素在3龄期处理对白背飞虱长翅诱导作用强于在4龄期进行的处理,如在3龄期处理时,10μg/μl和100ng/μl的处理组长翅型成虫比率分别高达100%和86.67%。而RH-2485对翅型分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外源激素类物质 ZR-515 RH-2485 早熟素 翅型分化
下载PDF
稻褐飞虱翅型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黄所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82-85,共4页
本文概述影响稻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因子、该虫翅型分化与地理种群的关系以及与其所属生物型的关系、翅型分化的遗传规律和生理机制。提出了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稻褐飞虱 翅型分化 进展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长颚斗蟋翅型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曾杨 朱道弘 赵吕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6001-6008,共8页
长颚斗蟋具有明显的翅二型现象。比较长颚斗蟋不同翅型成虫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其短翅型成虫除翅已明显退化外,与长翅型成虫并无其他形态差异。为探究环境因素与长颚斗蟋翅型分化的关系,就光周期、温度及密度对其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行了... 长颚斗蟋具有明显的翅二型现象。比较长颚斗蟋不同翅型成虫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其短翅型成虫除翅已明显退化外,与长翅型成虫并无其他形态差异。为探究环境因素与长颚斗蟋翅型分化的关系,就光周期、温度及密度对其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光周期会抑制其长翅型的形成,而LD16∶8h的长光周期则促进长翅个体的分化,但非自然条件的长光周期及全明或全暗条件与上述结论并不一致。变化光周期亦会影响其翅型分化,而随着改变光周期的时间及方向的不同,影响作用亦不相同。在孵化后第20天及40天经历光周期的趋长变化会促进其长翅化;而在孵化后第20天经历光周期的趋短变化则会抑制其长翅化,第30天转移却有促进作用。此外,低温(20℃)条件诱导长颚斗蟋短翅化,高温(25℃,30℃)则促进长翅型的分化。单独饲养时,LD12∶12h与LD16∶8h条件下的若虫均羽化为短翅型成虫,当密度增加至2或5头/容器时,成虫的长翅率均明显增加,说明高密度亦是长翅型个体出现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颚斗蟋 翅二型 光周期 温度 密度
下载PDF
白背飞虱的迁飞生物学:安徽徽州个例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刁永刚 张国 +3 位作者 杨海博 瞿钰锋 张孝羲 翟保平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2-1230,共9页
通过水稻田罩笼试验研究了白背飞虱起飞迁出与世代、田间成虫密度的关系以及降水对起飞的影响,采用系统田调查和长翅雌虫卵巢系统解剖分析了各代翅型分化、迁出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以及各世代虫源性质。结果表明:(1)早中稻田白背飞虱起... 通过水稻田罩笼试验研究了白背飞虱起飞迁出与世代、田间成虫密度的关系以及降水对起飞的影响,采用系统田调查和长翅雌虫卵巢系统解剖分析了各代翅型分化、迁出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以及各世代虫源性质。结果表明:(1)早中稻田白背飞虱起飞迁出以第2、3代为主,后期迁出较少;(2)白背飞虱起飞迁出数量与田间成虫密度有关;(3)降水影响白背飞虱的起飞;(4)白背飞虱各世代以长翅型为主,世代间翅型分化模式不同于褐飞虱,表现为"长—长—长";(5)白背飞虱起飞与水稻生育期关系不大;(6)白背飞虱虫源性质分为基本迁入型、部分迁入滞留与部分迁出型、基本迁出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起飞 水稻生育期 翅型分化 虫源性质
原文传递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tissue and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profiles of cryptochrome genes in wing dimorphic brown planthoppers, Nilaparvata lugens 被引量:6
12
作者 Jing-Jing Xu Gui-Jun Wan +5 位作者 Ding-Bang Hu Juan He Fa-Jun Chen Xian-Hui Wang Hong-Xia Hua Wei-Dong Pan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805-818,共14页
Cryptochromes (CRYs) are blue and UV light photoreceptors, known to play key roles in circadian rhythms and in the light-dependent magnetosensitivity of insects. Two novel cryptochrome genes were cloned from the bro... Cryptochromes (CRYs) are blue and UV light photoreceptors, known to play key roles in circadian rhythms and in the light-dependent magnetosensitivity of insects. Two novel cryptochrome genes were cloned from the brown planthopper, and were given the designations of Nlcryl and Nlcry2, with the accession numbers KM108578 and KM108579 in GenBank. The complementary DNA sequences ofNlcryl andNlcry2 are 1935 bp and 2463 bp in length, and they contain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1629 bp and 1872 bp, encoding amino acids of 542 and 623, with a predicted molecular weight of 62.53 kDa and 70.60 kDa, respectively. Well-conserved motifs such as DNA-photolyase and FAD-binding-7 domains were observed in Nlcry1 and Nlcry2. Phylogenetic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proteins of Nlcry1 and Nlcry2 to be clustered into the insect's cryptochrome 1 and cryptochrome 2, respectively.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howed that the daily oscillations of messenger RNA (mRNA) expression in the head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 were mild for Nlcryl, and modest for Nlcry2. Throughout all developmental stages, Nlcryl and Nlcry2 exhibited extreme fluctuations and distinctive expression profiles. Cryptochrome mRNA expression peaked immediately after adult emergence and then decreased subsequently. The tissu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newly emerged brown planthopper adults showed higher expression levels of CRYs in the head than in the thorax or abdomen, as well as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CRYs in the heads of the macropterous strain than in the heads of the brachypterous strain. Taken together,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uggest that the two cryptochrome genes characterized in the brown planthopper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al physiology and 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PTOCHROME migration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Nilaparvata lugens wing dimorphism
原文传递
麦长管蚜对蚜害诱导小麦挥发物及蚜虫报警信息素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时荣 尚哲明 +1 位作者 刘德广 崔晓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100,110,共8页
【目的】探究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行为反应的影响,为麦长管蚜的绿色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试不同质量浓度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6-甲基-5-庚烯... 【目的】探究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行为反应的影响,为麦长管蚜的绿色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试不同质量浓度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6-甲基-5-庚烯-2-酮(MHO)、6-甲基-5-庚烯-2-醇(MHOH)、水杨酸甲酯(MeSA)和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对有翅型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化合物按各自对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的质量浓度等体积混合,分析或比较不同混合物对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最后,比较MHOH、EβF及二者混合物对有翅型麦长管蚜F1代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MHO、MHOH、MeSA与EβF分别在100,1,1,10ng/μL时对有翅型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两两混合或三者混合后,对该蚜虫在处理臂与对照臂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影响,丧失了对麦长管蚜的驱避作用;MHOH或MeSA与EβF混合后对麦长管蚜的驱避作用丧失,MHO与EβF的混合物对麦长管蚜仍然有强烈的驱避作用。翅型分化试验结果表明,EβF处理的麦长管蚜F1代有翅蚜率明显增加;MHOH与EβF混合后,不能引起有翅型麦长管蚜F1代有翅蚜率增加。【结论】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的不同组分对麦长管蚜的行为反应影响存在差异,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诱导挥发物 行为反应 翅型分化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两种蚜虫翅型、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昭 郭圆 +2 位作者 刘勇 王小平 朱智慧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6-903,共8页
【目的】研究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翅型、发育和生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两种蚜虫的毒力,并计算了实验所需的亚致死浓度LC10;采用微虫笼法测定... 【目的】研究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翅型、发育和生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两种蚜虫的毒力,并计算了实验所需的亚致死浓度LC10;采用微虫笼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桃蚜和萝卜蚜翅型分化、发育和生殖的影响。【结果】在20℃下,烯啶虫胺延长了桃蚜的发育历期;噻虫啉显著增加了桃蚜的产仔数量。在25℃,噻虫啉显著降低萝卜蚜有翅蚜比例;噻虫啉、吡虫啉、阿维菌素和烯啶虫胺延长了萝卜蚜发育历期;噻虫啉、阿维菌素、烯啶虫胺、啶虫脒和噻虫嗪显著降低了萝卜蚜产仔数量。【结论】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发育历期及产仔数量均有影响,但仅对萝卜蚜的翅型比例产生影响,对桃蚜的翅型分化比例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蚜虫 翅型分化 发育历期 生殖
原文传递
长颚斗蟋长翅和短翅型雌成虫飞行肌发育、生殖力及寿命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杨 朱道弘 赵吕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1-246,共6页
为探讨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es(Walker)翅型分化的生态学意义,对室内饲养获得的长翅和短翅型雌成虫飞行肌和卵巢的发育,以及长、短翅型雌成虫的生殖力和寿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羽化当日,长翅型雌成虫飞行肌重38.68±... 为探讨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es(Walker)翅型分化的生态学意义,对室内饲养获得的长翅和短翅型雌成虫飞行肌和卵巢的发育,以及长、短翅型雌成虫的生殖力和寿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羽化当日,长翅型雌成虫飞行肌重38.68±9.15mg,显著高于短翅型的17.53±4.44mg(P<0.05);而二者卵巢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4.69±1.04mg和4.88±0.97mg。羽化后8d内,长翅型雌成虫飞行肌重量增加了48.9%,短翅型雌成虫飞行肌重量无明显增加;而短翅型雌成虫卵巢的重量增加至93.5±11.7mg,约为长翅型雌成虫的4.5倍。短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显著短于长翅型,其早期产卵量及总产卵量亦显著高于长翅型;而两翅型雌成虫中后期产卵量及寿命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长翅型雌成虫在羽化后12d开始发生飞行肌的降解,飞行肌降解个体的卵巢重量显著高于未降解个体,与短翅型相似。结果提示,飞行肌与生殖系统的发育之间存在资源分配的权衡关系(trade-off),且这种资源分配的差异可能会导致长翅型与短翅型个体在生活史策略上出现分化,即长翅型个体具有飞行能力,而短翅型个体则在生殖方面获得更高的收益,且飞行肌的降解可能是长翅型个体由飞行转向生殖发育的生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颚斗蟋 翅二型 生态意义 飞行肌 生殖力 寿命
下载PDF
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解再宏 苏品 廖晓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5-99,102,共6页
概述了褐飞虱长、短翅型成虫的主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综述了影响褐飞虱翅型分化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周期、若虫种群密度、虫龄、水稻生育期和植株营养,以及翅型分化的激素调节机制和遗传学基础。以期为褐飞虱的防治工作提... 概述了褐飞虱长、短翅型成虫的主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综述了影响褐飞虱翅型分化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周期、若虫种群密度、虫龄、水稻生育期和植株营养,以及翅型分化的激素调节机制和遗传学基础。以期为褐飞虱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翅型分化 机制 影响
下载PDF
MSAP在水稻害虫白背飞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梅 陈佳林 +3 位作者 周晓穗 梁士可 李广宏 王方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2,共5页
甲基化敏感的扩增多态性分析方法 (MSAP)是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用来检测样品基因组DNA甲基化情况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CCGG位点的胞嘧啶甲基化情况,在高等动物和许多植物上已广泛应用,但... 甲基化敏感的扩增多态性分析方法 (MSAP)是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用来检测样品基因组DNA甲基化情况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CCGG位点的胞嘧啶甲基化情况,在高等动物和许多植物上已广泛应用,但尚未有在昆虫中应用该方法的报道。从DNA提取、酶切基因组DNA用量、酶切和接头连接时间、电泳图谱显影方法等方面对MSAP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在水稻重要害虫白背飞虱上得到成功应用。这为将来在其它昆虫中使用该方法研究基因组DNA甲基化情况提供了一定借鉴和指导价值。且通过比较白背飞虱雌雄性别间和长短翅型间的MSAP图谱,发现雌雄性别间和长短翅型间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式样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DNA甲基化可能参与了性别和翅型分化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甲基化 白背飞虱 性别分化 翅二型
下载PDF
Morph-specific differences in metabolism related to flight in the wing-dimorphic Aphis gossypii 被引量:3
18
作者 Sheng-Li Shi Xiao-Xia Liu +1 位作者 Qing-Wen Zhang Zhang-Wu Zhao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27-534,共8页
The cotton aphid, Aphis gossypii Glover, is a wing-dimorphic species, which causes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losses. In this present study, we compared the biochemical basis of wing polymorphism in A. gossypii w... The cotton aphid, Aphis gossypii Glover, is a wing-dimorphic species, which causes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losses. In this present study, we compared the biochemical basis of wing polymorphism in A. gossypii with respect to trade-off of energy resources, including glycogen, trehalose, lipids (total lipid, triglyceride and phospholipid), free fatty acids, and soluble protein between dispersal and reproduction morphs during the wing-bud nymph and adulthood. Total lipid, triglyceride and free fatty aci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winged versus wingless morphs at 12 h of adulthood, the period during which alates are able to fly. By contrast, the wingless morph contained more glycogen than the winged morph from the 4th nymphal stage to adulthood. Trehalose content in the wingless morph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inged morph during the 3rd and 4th nymphal stages, but vice versa at 12 h of adulthood. Finally,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from nymphs to adults and was higher during adulthood in aptera versus alate. Whole-body water content in 12-h adul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pterae than that in alata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morphs related to specialization for fl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is gossypii lipids proteins trade-off wing dimorphism
原文传递
外界环境对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再萍 杨长举 +1 位作者 姚英娟 华红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66-1868,共3页
分别在室内、室外条件下从光照、虫口密度及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在短光照、密度为20头/株以下时,雌虫褐飞虱短翅率在87.22%以上,利于短翅型雌虫褐飞虱形成;在长光照、密度在10头/株... 分别在室内、室外条件下从光照、虫口密度及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在短光照、密度为20头/株以下时,雌虫褐飞虱短翅率在87.22%以上,利于短翅型雌虫褐飞虱形成;在长光照、密度在10头/株以上时,雌虫褐飞虱短翅率在46.67%以下,利于长翅型雌虫褐飞虱形成。室外条件下,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不一样,感虫水稻品种上短翅型雌虫褐飞虱比例较高。同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雄虫褐飞虱的短翅率都不是很高,即外界环境条件对雄虫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翅型分化 抗性水稻
下载PDF
稻褐飞虱生物型和翅型分化个体测定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2 位作者 黄所生 罗善昱 李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1-334,共4页
在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和翅型分化个体测定的基础上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并比较属于不同生物型个体的翅型分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稻褐飞虱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可分为 3类 ,分别表现生物型Ⅰ、生物型... 在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和翅型分化个体测定的基础上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并比较属于不同生物型个体的翅型分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稻褐飞虱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可分为 3类 ,分别表现生物型Ⅰ、生物型Ⅱ、孟加拉型的致害力 ,即分别属于生物型Ⅰ、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属于孟加拉型个体的短翅率显著高于生物型Ⅰ、生物型Ⅱ的个体 ,而属于生物型Ⅰ和生物型Ⅱ的个体则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褐飞虱 生物型 翅型分化 个体测定 聚类分析 田间种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