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技术哲学的两个传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大椿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追溯了技术哲学两个传统划分之来源,认为从本质论的角度把技术哲学划分为工程学传统与人文主义传统,虽然根源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但需要纠正一个误解,即以为时至今日,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仍仅仅对应于科学精神,人文主义的技术... 本文追溯了技术哲学两个传统划分之来源,认为从本质论的角度把技术哲学划分为工程学传统与人文主义传统,虽然根源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但需要纠正一个误解,即以为时至今日,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仍仅仅对应于科学精神,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则独享人文精神。应当强调,当前工程学传统与人文主义传统正在走向融合;对技术哲学应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贴一些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工程学传统 人文主义传统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解读与设计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月恩 李艳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152,184,共3页
从汉代漆器、宋代瓷器、明清家具以及古代建筑出发,讨论传统文化下的设计特征与思想内涵,对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以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拓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人文精神 设计
下载PDF
概论女性主义与社会传统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镇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8-70,100,共4页
伴随世界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各种女性主义理论和思潮的快速发展 ,如何面对社会传统的问题便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 ,不少学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其不同的观点 ,从而很好地帮助和引导了女性主义的发展。然而 ,真正讨论女性主义... 伴随世界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各种女性主义理论和思潮的快速发展 ,如何面对社会传统的问题便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 ,不少学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其不同的观点 ,从而很好地帮助和引导了女性主义的发展。然而 ,真正讨论女性主义与传统的关系 ,必须认识到现代女性主义的发展进程离不开对传统人文主义本质的把握与挖掘 ,而且发展女性主义应该秉承传统的人文价值和立场 ,并对传统构成中的偏颇和遗漏进行更正和补充 ,进而本着平等、和谐、互惠、双赢的原则 ,对性别分工和角色进行深刻透彻的认识或评价 ,以期从真正的意义上解放女性 ,集中两性资源优势通力打造人类的共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人文主义精神 人性 女权运动
下载PDF
大学文化的精神传统与发展变迁 被引量:4
4
作者 满顺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160,共7页
大学文化是大学存续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内在源泉,探索其精神传统和变迁历程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文化的精神传统主要有独立自治、学术自由和人文主义三项内容,大学文化经历了从宗教神性到价值理性... 大学文化是大学存续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内在源泉,探索其精神传统和变迁历程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文化的精神传统主要有独立自治、学术自由和人文主义三项内容,大学文化经历了从宗教神性到价值理性再到工具理性以及后现代性的历史变迁,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弘扬和丰富着大学的精神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精神传统 独立自治 学术自由 人文主义
下载PDF
文化 宗教 法治——关于人本主义文化传统与中国法治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栗志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7,共6页
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积淀 ,它渗透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法治作为社会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 ,与一定的文化传统不可分割。中国的人本主义文化传统不仅削弱了人们的宗教感 ,而且削弱了中国的法治 ,强化了人治。“民本”不等于“民主”。... 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积淀 ,它渗透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法治作为社会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 ,与一定的文化传统不可分割。中国的人本主义文化传统不仅削弱了人们的宗教感 ,而且削弱了中国的法治 ,强化了人治。“民本”不等于“民主”。背负着沉重的文化包袱 ,要真正实现民主和法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人本主义 宗教 法治 民主 依法治国 宗教法律体系 民主主义
下载PDF
现代设计理念在中国陶瓷产品设计中重要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邹晓松 苏旭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64,共3页
中国的陶瓷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中国陶瓷产品的设计依然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现代设计理念在我国陶瓷产品的设计中还很缺乏。陶瓷产品作为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一部分,理应在设计中贯穿现代设计理念。现代设计理念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重... 中国的陶瓷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中国陶瓷产品的设计依然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现代设计理念在我国陶瓷产品的设计中还很缺乏。陶瓷产品作为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一部分,理应在设计中贯穿现代设计理念。现代设计理念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应体现在功用理念、文化与审美理念、人本理念和市场理念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设计 理念 陶瓷产品 中国
下载PDF
论我国传统体育中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建春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25-26,71,共3页
中国传统体育蕴于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溶入了中国人文文化精髓,以造就真、善、美和和谐的社会为指向,散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揭示了我国传统体育中所体现的道德情操、价值理性、精神境界等人文精神,为促进体育发... 中国传统体育蕴于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溶入了中国人文文化精髓,以造就真、善、美和和谐的社会为指向,散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揭示了我国传统体育中所体现的道德情操、价值理性、精神境界等人文精神,为促进体育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体育 人文精神
下载PDF
重新发现杜威:中国近20年杜威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涂诗万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6年第3期91-112,共22页
自1990年代中期至2016年,中国学界对杜威思想的研究在如下四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第一方面是沟通杜威与马克思。许多学者认为,杜威的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共享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第二方面是沟通杜威与中国传统。一些学者认为,杜威与中... 自1990年代中期至2016年,中国学界对杜威思想的研究在如下四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第一方面是沟通杜威与马克思。许多学者认为,杜威的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共享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第二方面是沟通杜威与中国传统。一些学者认为,杜威与中国传统在批判原子化的个人主义、自然主义、知行关系等方面有共同点;一些学者从沟通杜威与中国传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第三方面是对杜威民主思想的研究。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杜威是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者;民主主义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第四方面是对杜威的伦理学、美学和宗教思想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发现,杜威思想的深层底蕴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强调;杜威教育思想中散发出人性的光辉。这些进展共同构成了中国学界重新发现杜威的序曲。重新发现杜威的学术契机主要有两个:当代西方哲学新的实践转向和20世纪90年代初东西两个集团冷战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马克思 中国传统 民主 人文主义
下载PDF
新传统的兴起——晚明观念变迁与生活方式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翔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38,共16页
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构成了长期主导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旧传统"。而晚明市民观念的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表明一个新的文化传统的产生。其主张的是人性自由与个性发展,追求的是物质享受与生活乐趣,... 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构成了长期主导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旧传统"。而晚明市民观念的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表明一个新的文化传统的产生。其主张的是人性自由与个性发展,追求的是物质享受与生活乐趣,质疑和批判的是儒家纲常礼教。这种文化传统,虽然尚不成熟,但它的灵魂——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价值观念,已经为那个时代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而它本身也未因朝代更迭、世道盛衰而终止,虽几希一线,终绵延不绝。正是这种绵延不绝的文化递进,为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提供了原始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新传统 旧传统 人文主义 社会文化
下载PDF
礼仪与文化——兼谈礼仪教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文翔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现代礼仪不是一个狭小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本文针对普通高校开设的礼仪公选课程,提出了现代礼仪的源和流、礼仪的形式与思想、礼仪与人性判断、礼仪教学的体会等七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文章从礼仪教学出发,但并不... 现代礼仪不是一个狭小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本文针对普通高校开设的礼仪公选课程,提出了现代礼仪的源和流、礼仪的形式与思想、礼仪与人性判断、礼仪教学的体会等七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文章从礼仪教学出发,但并不仅仅停留于礼仪教学,而是借此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传统与现代 人性 审美 礼仪教学
下载PDF
古代文学教育创新的当代性策略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小芒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74-76,共3页
传统与现代结合、经典与当代联系是古代文学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性,有助于弘扬古典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古典人文艺术。当代性教学必须建立在科研基础上,注重学术性和前沿性,博与专兼顾,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教育创新 当代性 传统 现代 古典人文精神
下载PDF
优秀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重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良才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67-69,共3页
人文精神主要指一种追求人生意义、肯定人的价值、谋求个性解放、关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和自觉践履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精神决不是一个内容单薄的孤立性概念,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观念集合体;决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 人文精神主要指一种追求人生意义、肯定人的价值、谋求个性解放、关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和自觉践履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精神决不是一个内容单薄的孤立性概念,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观念集合体;决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变动着的历史性概念。为了使21世纪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人们必须正视并勇敢地迎接道德失落、生态环境恶化等由工业化带来的挑战和威胁,重建人文精神。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传统,这是重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人文精神 重建 思想资源 目标体系
下载PDF
可能性领悟:一柄独特的双刃剑——评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及其当代启示
13
作者 余波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2-23,30,共3页
“此在”概念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既反映了海德格尔对传统本体论、认识论和人道主义观点的挑战和批判 ,同时也阐明了其自己的此在概念和新人道主义 ,突出强调了人生的可能性和对人生的领悟 ,从而构成了一把独特的... “此在”概念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既反映了海德格尔对传统本体论、认识论和人道主义观点的挑战和批判 ,同时也阐明了其自己的此在概念和新人道主义 ,突出强调了人生的可能性和对人生的领悟 ,从而构成了一把独特的双刃剑 ,既挑战了传统 ,又启示了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哲学 “此在”概念 人道主义
下载PDF
浅析筱原一男——关于筱原一男人文主义思想的几个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恬韵 田亮 《福建建筑》 2013年第10期17-20,共4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著名建筑师筱原一男在建筑设计生涯四个风格时期的理论和主要作品,再通过分析其对传统的看法、抽象化操作、对待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筱原一男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深入解读。
关键词 四个风格时期 传统 抽象 城市 社会 人文主义
下载PDF
试论杜维明儒家传统的现代反思
15
作者 郑秋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6-21,共6页
杜维明视儒家传统为轴心文明核心价值的一种,并对儒家传统进行理性反思,从语言文字、社会科学、现实政治及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揭示当前儒学研究面临的障碍。同时对西方著名学者列文森有关儒学"博物馆化"的论断审慎思考后得出结... 杜维明视儒家传统为轴心文明核心价值的一种,并对儒家传统进行理性反思,从语言文字、社会科学、现实政治及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揭示当前儒学研究面临的障碍。同时对西方著名学者列文森有关儒学"博物馆化"的论断审慎思考后得出结论,认为列文森并不是要完全否认儒家文化的价值,而是以一种为儒学命运担忧的情怀错误地理解了儒家传统的现代意义,杜维明试图为其纠偏,从而反思儒学第三期的发展前景与儒学新人文主义的价值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 列文森 人文主义
下载PDF
试析巴余加斯·略萨“生存意识”产生的原因
16
作者 吉平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87-89,共3页
巴尔加斯·略萨“生存意识”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拉美文学“干预现实与政治”的传统影响。这使巴尔加斯·略萨认识到作家应通过文学作品对现实加以描绘和谴责,唤起人们变革现实的勇气和希望。因而他自觉地秉承了作家对... 巴尔加斯·略萨“生存意识”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拉美文学“干预现实与政治”的传统影响。这使巴尔加斯·略萨认识到作家应通过文学作品对现实加以描绘和谴责,唤起人们变革现实的勇气和希望。因而他自觉地秉承了作家对社会的道义责任,试图引起大家对人们生存状况的关注;其次是深层无意识动机的激活。巴尔加斯·略萨和母亲曾被在家中表现如同暴君一般的父亲遗弃。他的弑父欲望一直潜伏在无意识深处。后来他对人民生存的现实不满使一直深藏在心中的弑父情结在无意识中被激活,并有了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释放途径;最后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熏陶。巴尔加斯·略萨对西方各种流派的人本主义耳濡目染。他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找到了个体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加斯·略萨 生存意识 文学传统 无意识动机 人本主义 秘鲁 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下载PDF
福克纳与汪曾祺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对比
17
作者 房艳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4期64-70,共7页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和我国作家汪曾祺虽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但作品中却闪烁着共同的人性光辉。由于西方基督教文化异于中国儒道文化,他们书写人文情怀的方式又不尽相同:福克纳侧重于以神性之光关照人性,而汪曾...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和我国作家汪曾祺虽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但作品中却闪烁着共同的人性光辉。由于西方基督教文化异于中国儒道文化,他们书写人文情怀的方式又不尽相同:福克纳侧重于以神性之光关照人性,而汪曾祺则着力展现乡土里的唯美世情;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福克纳在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方面,其笔下的人物通过"向死而生"而走向救赎之路,而在汪曾祺笔下,面对生存困境,众生则以超越的态度诗意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汪曾祺 文化传统 人性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的多元流界定及现代意义
18
作者 杜乃俭 薛玲仙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6期16-19,共4页
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价值、理想和生存意义作形而上关注的思想、理论或学说,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的主要渊源,实事求是的传承其精华,剔除... 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价值、理想和生存意义作形而上关注的思想、理论或学说,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的主要渊源,实事求是的传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人文主义 多元流 界定 意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俄罗斯当代戏剧中的“边缘世界”——高尔基的“底层”主题在当代戏剧中的延续
19
作者 李瑞莲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5-60,共6页
高尔基的戏剧《在底层》向人们提出了许多道德哲学问题,它对俄罗斯20世纪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戏剧家从不同的视角解读高尔基的这部戏剧,进而创作出许多以"底层"为主题的剧作,其中不乏一些引人深思的力作。在反映... 高尔基的戏剧《在底层》向人们提出了许多道德哲学问题,它对俄罗斯20世纪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戏剧家从不同的视角解读高尔基的这部戏剧,进而创作出许多以"底层"为主题的剧作,其中不乏一些引人深思的力作。在反映"边缘世界"的当代戏剧中,高尔基的戏剧传统与创作手法得以传承,关于人、神与信仰的对话得以延续。当代戏剧家继承了高尔基的人文主义传统,运用新的艺术形式塑造了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戏剧形象。性格各异的戏剧人物曲折、坎坷的命运及令人不堪忍受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当代戏剧中的"底层"———"边缘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边缘世界 道德哲学问题 人文主义传统
下载PDF
For the Future of Chinese Universities:Three Conversations from the Past
20
作者 David PICKUS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16年第1期23-43,共21页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deas from the ancient past supply insight about the future of Chinese universities.I make this case by outlining three claims about 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education in Homer,Plato,and Augu...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deas from the ancient past supply insight about the future of Chinese universities.I make this case by outlining three claims about 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education in Homer,Plato,and Augustine.I propose that conversations based on these ideas illuminate central underlying problems facing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oday:Educa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to be properly assertive and make complex judgments,and helping faculty see their own motives and impact clearly.To show this,I explain why discussions of ancient Western authors are useful for the present moment,explaining what vistas these texts open.I conclude by clarifying how the exercise can help China achieve its educational g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tradition educational conversation faculty development humanism university refor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