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ne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common osteoporotic fracture sites 被引量:12
1
作者 Huayue Chen Kin-ya Kubo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4期486-495,共10页
Osteoporosis is a common metabolic skele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bone mass and deteriorated bone structure, leading to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fractures. With aging population, osteoporotic fracture... Osteoporosis is a common metabolic skele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bone mass and deteriorated bone structure, leading to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fractures. With aging population, osteoporotic fractures are of global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importance. The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common 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 sites, including vertebra, femoral neck and distal radius, is a key for fully understanding osteoporosis pathogenesis and predicting the fracture risk. Low vertebral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is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fracture of the spine. Vertebral BMD decreases from cervical to lumbar spine, with the lowest BMD at 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 Trabecular bone mass of the vertebrae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eripheral bone. Cancellous bone of the vertebral body has a complex heterogeneous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with lower bone volume in the central and anterior superior regions. Trabecular bone quality is a key element to maintain the vertebral strength. The increased fragility of osteoporotic femoral neck is attributed to low cancellous bone volume and high compact porosity. Compared with age-matched controls, increased cortical porosity is observed at the femoral neck in osteoporoticfracture patients. Distal radius demonstrates spatial inhomogeneous characteristic in cortical microstructure. The medial region of the distal radius displays the highest cortical porosity compared with the lateral,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egions. Bone strength of the distal radius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cortical porosity, which deteriorates with advancing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orosis Fracture microstructure trabecular BONE Cortical BONE VERTEBRA FEMORAL neck DISTAL radius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血运重建与内部微观结构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李获 王鹏 +3 位作者 高健明 蒋浩然 鲁晓波 彭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背景: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点之一是股骨头血运受损,随后导致骨坏死、股骨头内微骨折的发生。股骨头坏死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骨内循环中断和最终骨组织死亡紧密相关。股骨头坏死主要包括缺血的发生以及随后启动... 背景: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点之一是股骨头血运受损,随后导致骨坏死、股骨头内微骨折的发生。股骨头坏死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骨内循环中断和最终骨组织死亡紧密相关。股骨头坏死主要包括缺血的发生以及随后启动的修复过程,但很少有文献对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目的:使用动态增强MRI分析股骨头坏死修复过程中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从而明确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过程中血流灌注变化规律及内部骨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增强MRI技术,对每名受试者进行动态MRI扫描,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坏死区、修复反应区和正常区(股骨颈或大转子)画出感兴趣区。对于每个感兴趣区,得到相应的对比剂浓度,并计算对应曲线半定量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初始斜率等)。使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获得股骨头坏死患者感兴趣区的对比剂数据,同时将对比剂统计结果与相应病理结果相对比,探究不同分期股骨头坏死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与结论:①对比剂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对比剂浓度较其他区域明显增加(P<0.05);②造影浓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修复反应区峰值、曲线下面积以及斜率都较其他区域明显增加(P<0.05),且随着疾病的进展以及塌陷的发生,这一差距更加明显;③组织学分析表明,塌陷前修复反应区骨小梁结构连续性尚可,随着塌陷的发生,骨小梁吸收增加,且周围存在大量纤维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④提示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血流灌注较其他区域明显增加,随着塌陷的发生,修复反应区血流灌注增加更加明显;修复反应区血流灌注的增加,加速了这一区域骨小梁的吸收,这和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动态增强MRI 骨小梁结构 病理 修复反应 新生血管
下载PDF
影响骨小梁微有限元模型最大应力的骨微结构指标 被引量:1
3
作者 钟毅征 黄培镇 +3 位作者 蔡群斌 郑利钦 何兴鹏 董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3-1318,共6页
背景:基于Micro-CT微有限元可以研究骨小梁在载荷下的力学响应,通常认为在动物骨小梁标本上骨体积分数是决定骨小梁抗压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但在微有限元模型中,导致应力集中或决定最大应力的骨微结构指标尚不明确。目的:探究影响骨小... 背景:基于Micro-CT微有限元可以研究骨小梁在载荷下的力学响应,通常认为在动物骨小梁标本上骨体积分数是决定骨小梁抗压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但在微有限元模型中,导致应力集中或决定最大应力的骨微结构指标尚不明确。目的:探究影响骨小梁微有限元模型最大应力的骨微结构指标。方法:获取10只正常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感兴趣区域骨小梁微观结构指标,比较双侧感兴趣区域骨小梁差异性;构建20个骨小梁微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加载,以微有限元模型中应力值最大的前5%,2%,1%,0.5%个单元的应力平均值作为最大应力值,根据模型应力、应变验证模型的真实可靠性;最后,以最大应力值为因变量,感兴趣区域骨小梁微观结构指标为自变量,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挖掘影响骨小梁微有限元模型最大应力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双侧股骨干骺端感兴趣区域骨小梁微结构存在同质性(P> 0.05),进而对数据进行合并;20个骨小梁微有限元模型平均单元数232813,节点数60682;前5%,2%,1%,0.5%个单元应力平均值分别为31.91,41.96,50.86,61.23MPa,平均有效应变为3.28%;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是影响骨小梁微有限元模型最大应力的最重要的骨微结构指标(P <0.001,R^(2)=0.807)。提示: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是影响骨小梁微有限元模型应力集中的最重要骨微结构指标,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值越大,杆状骨小梁越多,应力集中范围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 骨微结构 最大应力 应力集中 有限元 生物力学 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
下载PDF
Micro CT检测小鼠骨微结构指标受标本通量影响的方案设计
4
作者 赵媛媛 雷建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0,共6页
在过去几十年中,Micro CT已成为评估小动物骨骼微结构的金标准。然而Micro CT得到的定量指标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成像参数、重建像素大小和图像分割阈值等。为了提高相关实验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在各个研究间进行更可靠的比较,结合... 在过去几十年中,Micro CT已成为评估小动物骨骼微结构的金标准。然而Micro CT得到的定量指标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成像参数、重建像素大小和图像分割阈值等。为了提高相关实验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在各个研究间进行更可靠的比较,结合小鼠离体股骨的Micro CT实验,设计不同通量的标本及组合方案来验证骨微结构测量结果是否受其影响。结果表明,标本通量及组合方式的不同对骨微结构指标测量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但高通量扫描会降低输出图像的质量,可能会减弱组间差异的检测能力,仍需注意其产生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实验方案前需探讨标本通量对实验结果是否产生影响,或者在整个研究中保持标本通量和标本摆放方式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CT 骨皮质 骨小梁 微结构指标 扫描通量 标本摆放方法
下载PDF
骨小梁仿生微结构的解析与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小文 白雪岭 +2 位作者 张鹏 张东锋 穆林 《集成技术》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骨小梁的生物机制因其复杂的三维微结构和微环境及其与成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已被世界各国学者在骨修复重建和骨再生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然而,以往的研究缺乏对体内骨小梁真实环境的模拟,尤其是缺乏对骨小梁微结构的精确量化及其与微... 骨小梁的生物机制因其复杂的三维微结构和微环境及其与成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已被世界各国学者在骨修复重建和骨再生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然而,以往的研究缺乏对体内骨小梁真实环境的模拟,尤其是缺乏对骨小梁微结构的精确量化及其与微环境相互作用条件下骨骼再生的研究与应用。该研究开发一种新的骨小梁仿生微结构的解析与构建方法来分析和构建骨小梁的三维环境。该方法基于Micro CT兔股骨近端松质骨扫描,采用Mimics和Rhino软件构建三维松质骨模型并分析其几何特征,应用斯特林公式和3D打印骨小梁结构,对仿生骨小梁结构进行了解析和构建。截面积对比和结构相似性分析表明,仿生松质骨与天然松质骨结构达到很高的相似度(达95%以上);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仿生骨小梁微环境能够提供较好的细胞生长微环境。该研究可为组织工程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 解析与构建 三维微结构 仿生 3D打印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颌骨显微结构及最大载荷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曾辉 赵许兵 +2 位作者 徐红艳 左艳萍 周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0-525,共6页
目的应用Micro-CT和骨生物力学技术,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的下颌骨显微结构及最大载荷的影响。方法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ham)、去卵巢模型组(ovariectomized group,OVX)、骨碎补总... 目的应用Micro-CT和骨生物力学技术,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的下颌骨显微结构及最大载荷的影响。方法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ham)、去卵巢模型组(ovariectomized group,OVX)、骨碎补总黄酮高剂量组(high-dose drynaria total flavonoids group,GB-H)、骨碎补总黄酮低剂量组(low-dose drynaria total flavonoids group,GB-L)和戊酸雌二醇组(Estradiol Valerate group,EV),建模成功后连续给药12 w。实验结束后,取下颌骨进行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然后进行最大载荷测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下颌骨微结构:骨密度、相对骨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明显减小(P<0.05),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间隙明显增高(P<0.05);下颌骨的最大载荷明显减少(P<0.05)。与OVX组相比,EV组大鼠下颌骨微结构获得良好修复,最大载荷也明显修复。骨碎补总黄酮低剂量组相对骨体积、骨小梁数目较OVX组显著升高(P<0.05),骨小梁间隙显著减小(P<0.05)。骨碎补总黄酮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大鼠下颌骨的相对骨体积、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间隙、骨小梁数目以及下颌骨骨密度均得到一定程度修复,下颌骨最大载荷也较OVX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够修复去卵巢大鼠下颌骨微结构,提高下颌骨骨密度和最大载荷,这将可能为颌骨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骨碎补总黄酮 下颌骨 骨质疏松 显微结构 最大载荷
下载PDF
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样本的骨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获 孟昊业 +9 位作者 马海洋 高健明 廖思达 赵军 王鹏 黄波 王皓 赵金娟 鲁晓波 彭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196,共8页
背景股骨头坏死患者常处于青壮年,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快速进展,发生股骨头的塌陷,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最终需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微观结构,研究其内部结构变化规律,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指导。... 背景股骨头坏死患者常处于青壮年,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快速进展,发生股骨头的塌陷,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最终需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微观结构,研究其内部结构变化规律,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月因股骨头坏死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10个股骨头标本,其中女性5例,男性5例,年龄41~66岁,平均52岁。术前起病时间3~24个月,平均9.5个月。根据改良的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标准,放射学分期均为Ⅱ期。将骨坏死标本沿冠状位切成厚约2 mm切片,采用micro-CT、高精度X线检查、病理学等方法研究股骨头坏死不同区域内部结构变化规律。结果通过micro-CT及病理切片染色发现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标本软骨下骨正常的屏障作用减退或消失,部分区域有新生血管侵入,坏死区骨小梁结构完整性消失,骨小梁表面新生骨较少,且存在大量空骨陷窝。硬化区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均明显增加,新生类骨质较多,硬化区成骨相对于坏死区和正常区更为活跃。骨计量参数统计分析显示硬化区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mg/cc)(202.83±38.95 vs 79.00±24.50和102.12±17.44)、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50.35%±7.40%vs 29.14%±8.80%和33.68%±5.70%)相对于坏死区和正常区明显增加(P均<0.05)。同时坏死修复反应区血管面积也较坏死区和正常区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已发生软骨下骨屏障作用减退。坏死区保留死骨,改变成骨方式,对于早中期骨坏死的治疗及塌陷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显微CT 病理 新生血管 骨小梁结构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协同多孔钛合金对兔长骨缺损修复效果的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景达 佟世超 +3 位作者 翟明明 李小康 申广浩 罗二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93-3798,共6页
多孔钛合金(p Ti)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修复材料,但其在微观水平上仍难以与骨组织充分骨整合。为此,研究了脉冲电磁场(PEMF)协同p Ti作用对兔长骨缺损的修复效果。采用电子束熔融技术制备孔隙率70%的Ti6Al4V多孔钛合金圆棒;于12只成... 多孔钛合金(p Ti)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修复材料,但其在微观水平上仍难以与骨组织充分骨整合。为此,研究了脉冲电磁场(PEMF)协同p Ti作用对兔长骨缺损的修复效果。采用电子束熔融技术制备孔隙率70%的Ti6Al4V多孔钛合金圆棒;于12只成年兔股骨外侧髁构建骨缺损,填充以p Ti,并采用自行研制的基于"3-Helm Holz线圈"的电磁发生系统产生2 m T、15 Hz的PEMF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的p Ti作用相比,在PEMF和p Ti的协同作用下,6周后,p Ti中的骨体积百分比提高了78.5%,骨小梁数量提高了21.7%,骨小梁厚度增大了41.8%,骨小梁间隙减小了30.7%,骨表面积密度减少了36.2%。因此,PEMF显著提高了p Ti的骨缺损修复效率,PEMF协同p Ti作用是一种更为高效的长骨缺损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多孔钛合金 骨缺损 骨小梁 微观结构 显微CT
下载PDF
骨细胞GLP-1受体表达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姚红 郗光霞 +1 位作者 郭敏 杨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颈骨细胞表达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阳性细胞百分数的变化,探讨骨组织GLP-1R变化对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实验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12周时...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颈骨细胞表达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阳性细胞百分数的变化,探讨骨组织GLP-1R变化对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实验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12周时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造模成功时和成模后第12周,处死10只大鼠作为糖尿病0周组(DM0w组,n=10)和糖尿病12周组(DM12w组,n=10),对照组分别于同期各处死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NGT0w组,n=10;NGT12w组,n=10)。经腹主动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取近端股骨颈,制备脱钙和不脱钙骨切片,备免疫组化检测GLP-1R阳性的骨细胞,采用Simple软件分析骨小梁形态计量学指标:骨小梁占骨髓腔体积百分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股骨颈表达GLP-1R阳性的骨细胞百分数,BV/TV、Tb.Th、Tb.N的变化,采用Pearson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DM0w组、DM12w组大鼠FBG、TC、TG升高(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DM0w组、DM12w组大鼠股骨颈表达GLP-1R阳性骨细胞百分数和BV/TV、Tb.Th均减少(均P<0.05);与DM0组相比,DM12组大鼠股骨颈表达GLP-1R阳性的骨细胞百分数、BV/TV、Tb.Th、Tb.N均减少(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鼠股骨颈GLP-1R阳性骨细胞百分数与股骨颈BV/TV、Tb.Th、Tb.N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03,P<0.05;r=0.545,P<0.05;r=0.771,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股骨颈骨细胞GLP-1R的表达减少,同时BV/TV、Tb.N减少,Tb.Th变薄,骨细胞GLP-1R的表达可能是影响2型糖尿病骨微结构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糖尿病 骨小梁 骨微结构
下载PDF
丹参素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丢失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景锋 罗世英 崔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81-1687,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丢失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60只7月龄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kg^(-1)·d^(-1))、糖皮质激素模型组(醋酸泼尼松:6 mg·...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丢失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60只7月龄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kg^(-1)·d^(-1))、糖皮质激素模型组(醋酸泼尼松:6 mg·kg^(-1)·d^(-1))、糖皮质激素+丹参素低剂量组(12.5 mg·kg^(-1)·d^(-1))、糖皮质激素+丹参素中剂量组(25mg·kg^(-1)·d^(-1))、糖皮质激素+丹参素高剂量组(50 mg·kg^(-1)·d^(-1)),糖皮质激素+(阳性对照药)骨化三醇组(0.045μg·kg^(-1)·d^(-1))。采用醋酸泼尼松连续灌胃14周建立大鼠骨丢失模型,同时采用丹参素和骨化三醇灌胃给药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取左侧胫骨近端进行Micro-CT扫描并分别对皮质骨和松质骨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骨微结构并检测骨密度等相关参数。结果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异常。给予中剂量丹参素和骨化三醇均可提高骨密度并改善骨微结构,且二者效果相当;高剂量丹参素对骨微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对骨密度无明显改变;低剂量丹参素对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均无明显改善。结论丹参素(25 mg·kg^(-1)·d^(-1))灌胃给药可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糖皮质激素 大鼠 Micro-CT 皮质骨 松质骨 骨密度 骨微结构
下载PDF
鲫鱼卵唾液酸糖蛋白对SAMP6小鼠骨丢失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延蕾 詹麒平 +2 位作者 马乾滨 王一名 王静凤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7,62,共6页
本文研究了鲫鱼卵唾液酸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s of Carassius auratus eggs,Ca-SGP)对SAMP6小鼠骨丢失的保护作用。以雄性SAMP6小鼠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连续灌胃Ca-SGP 150d后,检测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测定小鼠股骨矿化... 本文研究了鲫鱼卵唾液酸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s of Carassius auratus eggs,Ca-SGP)对SAMP6小鼠骨丢失的保护作用。以雄性SAMP6小鼠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连续灌胃Ca-SGP 150d后,检测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测定小鼠股骨矿化沉积率、胫骨骨密度及松质骨微结构。结果显示,经Ca-SGP(500mg/kg·bw)干预后,小鼠血清中骨生成标志物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骨钙素的含量得到显著升高(p<0.01),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组织蛋白酶K的活性得到显著抑制(p<0.01);胫骨骨密度提高10.92%(p<0.01);松质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及厚度均得到显著增加(p<0.01),骨小梁间隙显著缩小(p<0.01);骨矿化沉积率提高98.87%,差异显著(p<0.01)。该研究表明Ca-SGP可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小鼠低骨转换,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小梁结构,促进骨矿化,为开发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和功能食品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卵唾液酸糖蛋白 骨代谢 骨密度 松质骨微结构 骨矿化沉积率 松质骨
原文传递
坏死股骨头结构特征的微纳观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柳平 姚学锋 +1 位作者 王鹏 朱以明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6年第3期158-161,165,共5页
研究股骨头坏死后,不同部位骨小梁的微细结构特征的变化。将内出血严重部位作为出血区,无内出血现象的中心部位作为参照区,分别制备未脱钙参照区、未脱钙出血区、脱钙出血区、脱钙参照区4种样本,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测、比较骨小... 研究股骨头坏死后,不同部位骨小梁的微细结构特征的变化。将内出血严重部位作为出血区,无内出血现象的中心部位作为参照区,分别制备未脱钙参照区、未脱钙出血区、脱钙出血区、脱钙参照区4种样本,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测、比较骨小梁的微纳观结构。结果发现,出血区微细结构清晰有序,而参照区则看不到有序的微细结构。股骨头坏死后不同部位不仅显示出不同的宏观特征,其内部微细结构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小梁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微纳观结构
下载PDF
去卵巢大鼠胫骨和椎骨松质骨微结构的显微CT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玲娜 戴如春 +2 位作者 盛志峰 范慧洁 廖二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757-760,76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后,椎骨和胫骨松质骨微结构变化。方法 5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组,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基线组在试验开始时处死,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在去卵巢后3周、15周各处死。分离大鼠第五腰椎和左侧胫骨,用显微CT(micro...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后,椎骨和胫骨松质骨微结构变化。方法 5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组,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基线组在试验开始时处死,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在去卵巢后3周、15周各处死。分离大鼠第五腰椎和左侧胫骨,用显微CT(microCT)对椎骨及胫骨骨骺端松质骨进行扫描,对其微结构定量分析。结果去卵巢第3周和第15周,OVX组胫骨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和连接密度(Conn.D)均显著性小于SHAM组,骨小梁间隔(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均明显大于SHAM组。去卵巢第3周,OVX组椎骨BV/TV显著性小于SHAM组,SMI明显大于SHAM组,至第15周,OVX、SHAM两组间椎骨的微结构差异与胫骨相同。纵向观察,OVX组胫骨随着时间变化出现BV/TV和Conn.D进行性减少,Tb.Sp进行性增加,面积骨密度(tBMD)和骨小梁厚度(Tb.Th)在第3到15周分别出现下降和增加。OVX组椎骨BV/TV在去卵巢3周内下降,Conn.D和Tb.Sp在3到15周内分别出现减少和增加。胫骨和椎骨的Tb.N随时间均进行性减少,SMI均在3周内增加。结论雌激素缺乏时大鼠松质骨微结构改变呈现出区域性,胫骨松质骨微结构丢失的发生比椎骨早,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 微结构 去卵巢 显微CT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牙槽骨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辉 李子夏 +3 位作者 谢娜 王琳 王峰 朱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应用Micro-CT技术,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牙槽骨密度及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模型组(n=8)和骨碎补组(n=8)。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行双侧卵巢摘除术。骨碎补组灌胃给予骨碎补总黄酮... 目的应用Micro-CT技术,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牙槽骨密度及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模型组(n=8)和骨碎补组(n=8)。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行双侧卵巢摘除术。骨碎补组灌胃给予骨碎补总黄酮[216 m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2周处死各组大鼠,取大鼠牙槽骨进行Micro-CT扫描,观察并分析牙槽骨密度及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槽骨密度减小(P <0. 05),牙槽骨相对骨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减小(P <0. 05),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间隙增加(P <0. 05)。与模型组相比,骨碎补组大鼠牙槽骨密度增加(P <0. 05),牙槽骨相对骨体积、骨小梁数目增加(P <0. 05),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间隙减小(P <0. 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提高去卵巢大鼠牙槽骨密度,改善去卵巢大鼠牙槽骨骨小梁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牙槽骨 骨质疏松 显微结构
下载PDF
Estimating mean trabecular bone spacing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Hilbert transform and fundamental frequency estimation
15
作者 李颖 徐峰 +3 位作者 刘成成 许凯亮 他得安 王威琪 《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 CAS 2017年第3期57-71,共15页
Ultrasonic backscatter signals from cancellous bone are sensitive to the microstructure of trabecular bone,and thus enable the feasibility to extract micro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trabecular bone.The mean trabecular ... Ultrasonic backscatter signals from cancellous bone are sensitive to the microstructure of trabecular bone,and thus enable the feasibility to extract micro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trabecular bone.The mean trabecular bone spacing(MTBS)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characterizing bone microstructure.This paper proposes an MTBS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Hilbert transform and fundamental frequency estimation(CHF). The CHF was verified with ultrasonic backscatter signals from simulations and in vitro measurements at a central frequency of 5MHz.The CHF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the simplified inverse filter tracking(SIFT)method,Simons' Quadratic Transformation(QT)method,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method,and Spectral Autocorrelation(SAC)method.Monte-Carlo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by varying the MTBS,signal-to-noise ratio(SNR),standard deviation of regular spacing(SDRS),amplitude ratio of diffuse scattering to regular scattering(Ad)and frequency dependent attenuation(nBUA).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F method had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MTBS estimation under almost all the examination conditions except for SNR.The estimation percentage correct(EPC)was greater than 90% when the MTBS was in the range of 0.4to 1.4mm.In the in vitro measurements,the estimated EPC by the CHF method was91.25±7.81%(mean±standard deviation).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for the CHF-estimated MTBS and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μ-CT)-measured values(R^2=0.75,p<0.01).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HF method is anti-interference for MTBS estimation and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rabecular bone spa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backscatter Mean trabecular bone spacing estimation Hilbert transform and fundamental frequency estimation Cancellous bone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形态测量
16
作者 刘雨晴 李璐 +1 位作者 黄虎 张树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987-1991,共5页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术后不同时期腰椎与股骨骨微结构的组织学变化。[方法]50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去卵巢组(ovariectomy,OVX)25只,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25只。于术后1、4、8、12和16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术后不同时期腰椎与股骨骨微结构的组织学变化。[方法]50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去卵巢组(ovariectomy,OVX)25只,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25只。于术后1、4、8、12和16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取L_(5)及股骨干骺端制备4μm切片,HE染色,采用NIS-Elements D显微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间隔距离、皮质骨厚度。[结果]随时间推移,OVX组骨小梁宽度显著下降(P<0.05),骨小梁间隔距离显著增大(P<0.05);而皮质骨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相比之下,SO组的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间隔距离及皮质骨厚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比较,术后1~8周两组间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间隔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6周OVX组骨小梁宽度显著低于SO组(P<0.05),骨小梁间隔距离显著大于SO组(P<0.05);两组间皮质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卵巢后,大鼠腰椎及股骨骨微结构均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化,且腰椎的改变早于股骨,小梁骨的改变早于皮质骨。病理形态计量学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小梁 皮质骨 去卵巢 骨微结构
原文传递
青光眼小梁组织超微结构的研究
17
作者 李宏 徐晓萍 司海涛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9年第6期3-4,共2页
研究青光眼小梁组织的超微结构。方法:对16例青光眼小梁采用EX1200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小梁组织原有结构改变或消失,小梁网眼舒缩功能减低或消失,细胞外基质的化学成份发生的改变.结论:当小梁组织发生变化时,可... 研究青光眼小梁组织的超微结构。方法:对16例青光眼小梁采用EX1200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小梁组织原有结构改变或消失,小梁网眼舒缩功能减低或消失,细胞外基质的化学成份发生的改变.结论:当小梁组织发生变化时,可导致房水流出道阻力增加,另外,小梁网及其细胞外基质的化学成份改变.是青光眼小梁组织的主要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 超微结构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显微CT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丽 戴如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2期237-240,共4页
骨质疏松症的本质特征是骨力学强度下降,骨小梁的微结构变化是影响骨强度最重要的因素,显微CT能够很好的评价骨小梁微结构,指导临床用药和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本文仅对近年来应用显微CT对松质骨微结构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回顾性文... 骨质疏松症的本质特征是骨力学强度下降,骨小梁的微结构变化是影响骨强度最重要的因素,显微CT能够很好的评价骨小梁微结构,指导临床用药和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本文仅对近年来应用显微CT对松质骨微结构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回顾性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显微 骨小梁微结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成人髂骨骨小梁结构的年龄相关性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全乐 邱明才 《天津医药》 CAS 1993年第8期470-472,共3页
研究了36名成人髂骨活检标本的骨小梁三维结构与年龄增长的关系。两性的 TBV 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以女性为著。女性 Tb.Th 随年龄增加明显下降。两性的 Tb.N 和 Tb.Sp 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女性更为明显。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加骨小梁逐... 研究了36名成人髂骨活检标本的骨小梁三维结构与年龄增长的关系。两性的 TBV 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以女性为著。女性 Tb.Th 随年龄增加明显下降。两性的 Tb.N 和 Tb.Sp 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女性更为明显。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加骨小梁逐渐丢失,骨小梁间距增大,骨小梁网状结构破坏。此外,还对男女骨小梁丢失的不同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应注意骨质疏松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结构 髂骨 骨质疏松 年龄
下载PDF
Time Course of Changes in Trabecular Bone Microstructure in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20
作者 Akira Minematsu Yasue Nishii +1 位作者 Hidetaka Imagita Susumu Sakat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6期522-528,共7页
The study aimed to examine changes in trabecular bone microstructure (TBMS) during the period of 5 weeks after the injury in a rat model of spinal cord injury (SCI). Eight-week-old male Wistar rats underwent surgi... The study aimed to examine changes in trabecular bone microstructure (TBMS) during the period of 5 weeks after the injury in a rat model of spinal cord injury (SCI). Eight-week-old male Wistar rats underwent surgical transection of the lower thoracic spinal cord (SCI, n = 16) or sham operation (SHAM, n = 14). TBMS (tissue volume, bone volume, bone volume fraction, trabecular thickness, width, number, separation, connectivity density, and trabecular bone pattern factor), assessed using a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was deteriorated 1, 3 and 5 weeks after SCI. In addition, both bone mass and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Dry bone weight, ash weight,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and BMC/tissue-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CI group than in the SHAM group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Serum inorganic phosphat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CI group than in the SHAM group 1 week after the surgery. SCI resulted in rapid deterioration of both bone mass and microstructure. These changes appeared as early as 1 week after SCI. Based on the authors' result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SCI patients,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bone loss should start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the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injury trabecular bone microstructure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