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1
1
作者 喻芳芳 李亚军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734-739,共6页
出血性转化是缺血性卒中后,特别是溶栓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此限制了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文章对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类型、可能的机制和预测因素进行了综述,期望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和研... 出血性转化是缺血性卒中后,特别是溶栓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此限制了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文章对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类型、可能的机制和预测因素进行了综述,期望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脑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危险因素 危险性 评估
原文传递
外周动脉张力测定健康慢性吸烟者吸烟后血管功能急性改变 被引量:7
2
作者 薛超 孙艺红 +2 位作者 丁荣晶 傅媛媛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 采用外周动脉张力(PAT)指数评价急性吸烟对健康慢性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同时比较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并探讨吸烟对炎症及纤溶系统的急性影响.方法 采用内皮功能监测仪EndoPAT2000,测定连续入选的50名健康慢性吸烟者急性吸烟... 目的 采用外周动脉张力(PAT)指数评价急性吸烟对健康慢性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同时比较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并探讨吸烟对炎症及纤溶系统的急性影响.方法 采用内皮功能监测仪EndoPAT2000,测定连续入选的50名健康慢性吸烟者急性吸烟前后PAT指数、增强指数(AT),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急性吸烟前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结果 50名健康慢性吸炯者平均年龄为(35.3±9.7)岁,与吸烟前比较,急性吸烟后PAT指数明显降低(1.87±0.40比1.73 ±0.28,P=0.004),而AI明显升高(2.94%±21.77%比7.11%4±20.65%,P=0.01).急性吸烟后,血浆sICAM水平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5±76.1)p.g/L比(315.7±90.9)μg/L,P=0.402];而血浆tPA水平则明显下降[7.87(5.41~10.08)μg/L比5.77(3.77~9.68)μg/L,P〈0.01].结论 急性吸烟可明显损害健康慢性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并可引起纤溶系统急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内皮 顺应性 细胞黏附分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原文传递
化痰祛瘀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抑制物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董元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2期107-108,共2页
目的研究化痰祛瘀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化痰祛瘀汤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化痰祛瘀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化痰祛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DS)、中医症候评分量表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A、PAI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具有良好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祛瘀汤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一种用于溶栓研究的大鼠血栓栓塞性卒中模型的改进
4
作者 王真真 蔡颖源 +3 位作者 马玉苹 田利丽 刘新峰 陈伟贤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改进的大鼠血栓栓塞性卒中模型。方法60只Sprague-Dawley大鼠取股动脉血与凝血酶混匀后注入PE-50导管制备体外血栓,通过右侧颈外动脉插入导管并将栓子注入颈内动脉,建立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大...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改进的大鼠血栓栓塞性卒中模型。方法60只Sprague-Dawley大鼠取股动脉血与凝血酶混匀后注入PE-50导管制备体外血栓,通过右侧颈外动脉插入导管并将栓子注入颈内动脉,建立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大量栓子组(12个栓子,n=10)、中等量栓子组(10个栓子,n=10)和少量栓子组(8个栓子,n=10),注入栓子后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各组模型制作成功率;注入栓子后24h处死大鼠取脑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价梗死后出血、梗死体积、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选择模型制作成功率高的栓子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12)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组(n=12),分别在栓子注入后3h给予生理盐水和rtPA,血栓注入前以及血栓注入后2、6、12和24h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栓子注入后24h处死大鼠取脑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和伊文思蓝染色,评价出血发生率、梗死体积、水肿程度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少量栓子组仅40%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仅为(10.54±2.82)%。中等量栓子组与大量栓子组成功率分别为80%和100%,均显著性高于少量栓子组(P=0.011),梗死体积亦显著性大于少量栓子组(F=40.897,P=0.000)。大量栓子组给予rtPA后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少于24h,故选择中等馈栓子组进行rtPA溶栓效果研究。rtPA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改善(t=7.728,P=0.000),而两组间出血发生率、脑水肿程度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改良的注入10个栓子的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良好,且经溶栓后神经功能显著改善,适用于脑缺血病理生理学和溶栓治疗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血栓栓塞 脑缺血 脑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大鼠
原文传递
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何斌 邵斌霞 +5 位作者 张劲松 许晓泉 赵林波 蒋雷 施海彬 刘强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0-913,共4页
目的利用头颅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显示的颅内侧支循环分布状况,研究侧支循环丰富与否对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梗死患者溶栓获益和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期间南京医科... 目的利用头颅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显示的颅内侧支循环分布状况,研究侧支循环丰富与否对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梗死患者溶栓获益和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选取其中MCA梗死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患者共49例。根据溶栓前头颅CTA显示的软脑膜吻合支分布状况,分为侧支良好组和侧支不良组,分别为31例和18例。比较两组患者30d病死率,以及两组溶栓后的获益和风险,包括溶栓后24h和3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使用校正x。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或t检验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侧支良好组的30d病死率明显低于侧支不良组(0%协.16.7%,P〈0.05);两组间溶栓后24h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侧支良好组溶栓30d的NIHSS较侧支不良组明显降低(7.2±3.1)傩.(9.6±2.7),(P〈n05)。结论对于MCA梗死并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良好的侧支代偿可减少其病死率,并在溶栓后期获益更多,但并不减少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大脑中动脉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侧支循环 CT血管造影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症状性脑出血 病死率
原文传递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表达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威 唐举玉 +4 位作者 何晓凡 卿黎明 王聪杨 吴攀峰 俞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t-PA和PAI-1)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与意义。方法将30只体质量为2.5—3.0kg、4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两...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t-PA和PAI-1)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与意义。方法将30只体质量为2.5—3.0kg、4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建立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模型。构建成功后,实验组采用体外留线结扎以阻断静脉回流来构建穿支皮瓣静脉危象模型而对照组体外留线不结扎。观察两组皮瓣血运变化,于静脉危象发生的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PA和PAI-1浓度,切取部分皮瓣组织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除1例发生麻醉意外、对照组1例发生静脉危象外,其余均成功构建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和静脉危象模型。皮瓣在静脉结扎1h之内颜色无明显改变,在静脉结扎2h以后出现典型静脉危象表现。t-PA和PAI-1在皮瓣移植前、通血即刻、静脉结扎即刻、结扎后15min、30min、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A在静脉结扎后2、4、6、8h浓度显著降低(P〈0.05),PAI—1在静脉结扎后2、4、6、8h浓度显著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随着穿支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时间的延长,管腔内红细胞逐渐黏附聚集,最后导致血管堵塞。结论t-PA、PAI-1对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早期(2h以内)无明显变化,不能应用于诊断早期静脉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游离移植 静脉危象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原文传递
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肖广辉 王丽莉 +2 位作者 杜卫京 张蔷 王佩显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2-624,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例高血压患者应用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治疗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测血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例高血压患者应用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治疗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测血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内皮细胞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活性和含量。结果:治疗后SBP、DBP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左室射血分数、ALD及PR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TⅡ下降,PAI-1含量降低,tPA/PAI-1(活性)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AI活性与ATⅡ正相关(r=0.576,P<0.01),与ALD、DBP正相关(r=0.451,r=0.430,均P<0.05)。tPA与各项指标均无关。结论:ACEI对纤溶功能的影响是有利的,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存在的内源性纤溶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高血压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