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HA/2往复式压缩机气阀及磨损类故障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7
1
作者 余永增 李锦龙 +1 位作者 尹金明 王星联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59,共5页
某厂40万吨/年航煤加氢2HA/2往复式压缩机气阀与磨损类故障频发。本文对该压缩机进行了设计性热力及动力计算来校核压缩机设计选型是否合理;继而对装置改造工况改变后压缩机故障频发工况下的热力和动力性能进行核算,综合判断压缩机故障... 某厂40万吨/年航煤加氢2HA/2往复式压缩机气阀与磨损类故障频发。本文对该压缩机进行了设计性热力及动力计算来校核压缩机设计选型是否合理;继而对装置改造工况改变后压缩机故障频发工况下的热力和动力性能进行核算,综合判断压缩机故障频发的根源所在,最后给出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万吨/年航煤加氢 往复式压缩机 热力计算 动力计算 气阀故障 磨损故障
下载PDF
余热回收型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能效优化研究
2
作者 王新军 蔡艳平 +1 位作者 李利 高磊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5,共10页
在21世纪的能源利用领域,随着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和资源紧张,人们不断寻找着一种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面对这样的挑战,能源的回收和高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提出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该系统专门用于回收低温能源和... 在21世纪的能源利用领域,随着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和资源紧张,人们不断寻找着一种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面对这样的挑战,能源的回收和高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提出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该系统专门用于回收低温能源和工业废热等余热回收。首先,通过使用溴化锂水溶液的状态方程以及水和蒸汽的状态方程,建立了数学模型,以获取系统热力计算所需的状态参数;其次,将最大化性能面积比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明确了不同工作条件下各个热力学参数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计算了系统中各环节热力参数;最后,通过仿真分析的方法,对制冷系统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考察了那些可能对系统性能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吸收剂浓度、循环泵速和热交换器效率等。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将热力系数提高了11.32%,同时总换热面积下降了1.82%。该系统成功地回收了废热并实现了制冷效果,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锂 热力计算 目标函数 余热回收 制冷
下载PDF
不同热源下布雷顿循环系统分析
3
作者 张森 郝小红 +1 位作者 侯永 张佳玮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4期95-101,共7页
与传统能源发电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具有系统结构紧凑、循环效率高、安全性能较好等特点。采用Aspen Plus构建了不同热源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动力系统及热力学模型,重点分析了分流比、透平进口温度... 与传统能源发电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具有系统结构紧凑、循环效率高、安全性能较好等特点。采用Aspen Plus构建了不同热源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动力系统及热力学模型,重点分析了分流比、透平进口温度及压力、主压缩机入口温度对循环效率的影响。根据参数工况设计三种不同热源布雷顿系统:以煤基为热源的系统采用分流再压缩再热布雷顿循环,主气温度640℃以下再热的设置会比无再热效率高,循环效率可达46.02%。发电效率和再压缩功率随分流比的增加而增加,而主压缩机的则下降。燃气系统采用再压缩循环,透平入口温度与压力的增加可使循环效率增加,循环效率最高可达43.01%。以压水堆为热源的船舰动力系统设计为分流再压缩再热循环。存在最佳分流比,循环效率为37.41%;透平入口压力的增加使循环效率的变化先增加后变缓。主压缩机入口温度的增加使循环效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系统 热力计算 循环效率
下载PDF
4M20-177/22-BX型压缩机电流波动故障分析及改进
4
作者 刘立平 余永增 +2 位作者 卢世忠 王星联 尹金明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4年第3期56-57,共2页
对某厂PSA装置4M20-177/22-BX产品气往复式压缩机电机电流波动、上量不好等故障现象及拆检状况进行详细阐述,对压缩机所有设计参数进行热、动力计算核算,进而对不同负荷下压缩机现有工况进行校核性热动力计算,结合计算结果及拆检情况分... 对某厂PSA装置4M20-177/22-BX产品气往复式压缩机电机电流波动、上量不好等故障现象及拆检状况进行详细阐述,对压缩机所有设计参数进行热、动力计算核算,进而对不同负荷下压缩机现有工况进行校核性热动力计算,结合计算结果及拆检情况分析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A装置 往复式压缩机 电流波动 复算性热力计算 动力计算
下载PDF
埋地输油管道的热力计算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长俊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埋地热油管道中,当其输送工况变化后,管内油品及土壤中的热力平衡会遭到破坏,油温及土壤温度将重新分布。因而,研究这一非稳定热力过程就必须对非稳定温度场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数学分析法(保角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对管道内介... 在埋地热油管道中,当其输送工况变化后,管内油品及土壤中的热力平衡会遭到破坏,油温及土壤温度将重新分布。因而,研究这一非稳定热力过程就必须对非稳定温度场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数学分析法(保角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对管道内介质和周围半无穷大土壤的不稳定传热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土壤温度场的计算公式。同时研究了埋地热油管道的停输理论计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热油管道 热力计算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锅炉烟气酸露点温度计算公式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蒋安众 王罡 +1 位作者 石书雨 郑善合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3,17,共4页
我国锅炉行业的锅炉本体及辅助设备的多种计算中,一部分是改革开放后自己制定的,一部分来自于前苏联(如锅炉机组热力计算),还有一部分是近若干年引进国外技术带来的算法。若干书籍文章中所用的烟气酸露点温度的计算公式都不太准确,本文... 我国锅炉行业的锅炉本体及辅助设备的多种计算中,一部分是改革开放后自己制定的,一部分来自于前苏联(如锅炉机组热力计算),还有一部分是近若干年引进国外技术带来的算法。若干书籍文章中所用的烟气酸露点温度的计算公式都不太准确,本文将对这部分进行分析介绍,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烟气酸露点 热力计算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我国电站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应用的现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振全 尹艳山 +3 位作者 张国妮 林晓芬 张军 撒应禄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4,共4页
在简单分析了原苏联锅炉热力计算标准与美国CE标准的区别之后,提出应对积灰系数ε、热有效系数ψ和利用系数ζ等3个系数有准确理解,指出系数的选取对锅炉热力计算准确程度的重要性及锅炉性能及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并介绍了传统的热力计算... 在简单分析了原苏联锅炉热力计算标准与美国CE标准的区别之后,提出应对积灰系数ε、热有效系数ψ和利用系数ζ等3个系数有准确理解,指出系数的选取对锅炉热力计算准确程度的重要性及锅炉性能及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并介绍了传统的热力计算方法及多种改进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接着阐述了计算机在锅炉热力计算中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计算机技术在锅炉热力计算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热力计算 标准 方法 计算机应用
下载PDF
注蒸汽井井筒两相流流动模型的选择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德伟 黄善波 +2 位作者 马冬岚 赵业卫 周洪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44-46,共3页
准确地预测注蒸汽井井筒内蒸汽的压力、温度和干度等参数的变化,对注蒸汽热力采油来说非常重要。根据传热学和两相流原理,建立了井筒注蒸汽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选择了四种方法来计算摩阻压降,并与现场测得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比较。计... 准确地预测注蒸汽井井筒内蒸汽的压力、温度和干度等参数的变化,对注蒸汽热力采油来说非常重要。根据传热学和两相流原理,建立了井筒注蒸汽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选择了四种方法来计算摩阻压降,并与现场测得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分离模型的Friedel方法和流型模型的BB方法均能得出比较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 井筒 两相流动 流动模型 热力采油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25
9
作者 冷伟 王渡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2-395,共4页
针对现有热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热力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蓄热式换热器的工作特点,通过能量方程与传热方程的联立求解得到出口烟气和空气的温度,因而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和计算工作量少的特点。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针对现有热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热力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蓄热式换热器的工作特点,通过能量方程与传热方程的联立求解得到出口烟气和空气的温度,因而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和计算工作量少的特点。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通用性,既适用于两分仓,也适用于三分仓。给出了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非稳定换热影响系数的数学模型,与目前仅根据空气预热器转速进行插值计算的方法相比,该模型具有更好的机理性和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回转式 空气预热器 热力计算 非稳定换热
下载PDF
电站锅炉炉膛分区段改进热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24
10
作者 阎维平 欧宗现 曹锐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4,18,共5页
为适应采用低NOx分级燃烧技术的大型燃煤粉电站锅炉炉膛校核热力计算,对炉膛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方法中燃烧器区域单独作为一个最大放热区段改进为将燃烧器区域划分为2个放热区段,以考虑分级燃烧或两区段燃烧技术的特点,... 为适应采用低NOx分级燃烧技术的大型燃煤粉电站锅炉炉膛校核热力计算,对炉膛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方法中燃烧器区域单独作为一个最大放热区段改进为将燃烧器区域划分为2个放热区段,以考虑分级燃烧或两区段燃烧技术的特点,推导了2个燃烧放热区段的能量方程式。改进的炉膛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也可推广到将燃烧器区域划分为3个以上区段,可以更合理地反映组织燃烧器的燃料分级(或空气分级)的实际工况,得到沿炉膛高度的热负荷分布和燃烧产物的温度变化。给出了某200 MW燃煤粉锅炉炉膛的校核热力计算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炉膛 燃料分级 分区段 热力计算
下载PDF
热通道玻璃幕墙的热工计算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海辉 邓先和 熊建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9-92,共4页
简述了热通道的节能原理 ,推导出了热通道玻璃幕墙的热工计算模型 ,确定了模型中各方程的系数 ,介绍了计算及测量结果 .该模型可用来计算内外侧玻璃的壁面温度、热通道内空气的温度和流速 ,以及室内的得热速率等 。
关键词 热工计算 热通道 玻璃幕墙 热工节能 壁面温度 空气流速
下载PDF
永冻区埋地热油管道热力计算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长俊 江茂泽 纪国富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77-79,共3页
埋地热油管道通过永冻地带时 ,会导致土壤解冻 ,进而导致管道沉陷和土壤物性参数变化。分析管道周围土壤融化圈变化对管道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是必需的。考虑热油管道对其周围土壤的影响和半无穷大土壤的传热 ,提出了描述永冻地区土... 埋地热油管道通过永冻地带时 ,会导致土壤解冻 ,进而导致管道沉陷和土壤物性参数变化。分析管道周围土壤融化圈变化对管道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是必需的。考虑热油管道对其周围土壤的影响和半无穷大土壤的传热 ,提出了描述永冻地区土壤融化圈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一定的数学处理得到了计算融化圈的特征线方程 ,并采用差分法进行求解特征线方程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计算分析表明 ,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油管道 热力计算 数学模型 埋地管道 永冻区
下载PDF
燃煤机组低负荷运行SCR烟气脱硝系统应对措施 被引量:22
13
作者 章斐然 周克毅 +1 位作者 徐奇 姚余善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83,共6页
针对燃煤电站机组低负荷运行过程中,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过低,无法满足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投运温度要求的问题,本文以某超临界600 MW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省煤器给水旁路、省煤器烟气旁路以及省煤器分级布置3种改造。锅炉... 针对燃煤电站机组低负荷运行过程中,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过低,无法满足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投运温度要求的问题,本文以某超临界600 MW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省煤器给水旁路、省煤器烟气旁路以及省煤器分级布置3种改造。锅炉热力计算结果显示:机组在50%额定负荷工况下,采用省煤器分级布置改造方案,当SCR反应器前省煤器受热面积份额为83%,SCR反应器后省煤器受热面积份额为17%时,SCR反应器入口烟气温度可达320℃,满足催化剂投运要求,且锅炉热效率维持在94.69%,该方案改造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锅炉 脱硝 低负荷 SCR 热力计算 省煤器 受热面积
下载PDF
接触式烟气-水冷凝换热器的热工计算方法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华 周贤 付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对接触式烟气-水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影响换热效率的各种因素,包括喷嘴雾化粒径和换热器高度等,给出了接触式烟气-水冷凝换热器的热工计算方法,并制作了线算图。采用所提出的热工计算方法,对具体示范工程烟气-水冷... 对接触式烟气-水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影响换热效率的各种因素,包括喷嘴雾化粒径和换热器高度等,给出了接触式烟气-水冷凝换热器的热工计算方法,并制作了线算图。采用所提出的热工计算方法,对具体示范工程烟气-水冷凝换热器进行了设计,供暖季现场实测数据表明,烟气-水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烟气 水冷凝换热器 换热效率 热工计算 雾化粒径 传热单元数 换热器高度 NUMBER of TRANSFER unit(NTU)
下载PDF
电站余热利用方案的热力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宋晓娜 韩宇 +3 位作者 张晨旭 徐钢 刘超 杨勇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8,共5页
我国电站普遍存在燃煤耗量高,机组效率低的问题,在锅炉尾部烟道增设余热利用系统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国内某超超临界1 000MW机组为例,对电站传统余热利用方案和新型并联余热利用方案进行了热力计算及火用分析对比。结果表明... 我国电站普遍存在燃煤耗量高,机组效率低的问题,在锅炉尾部烟道增设余热利用系统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国内某超超临界1 000MW机组为例,对电站传统余热利用方案和新型并联余热利用方案进行了热力计算及火用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新型并联余热利用方案可使机组供电煤耗降低值增至传统余热利用方案的2倍,空气加热部分火用损降低5.4MW,使空气预热器火用效率由78.3%提高至85.0%;机组热功转换效率显著提高,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1 000MW机组 烟气余热利用 热力计算 火用分析 高温烟水换热器 低温烟水换热器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的作用及其对锅炉热力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谢正武 梁海杰 车得福 《能源研究与信息》 1999年第3期42-48,共7页
在现代大容量锅炉中,烟气再循环作为一种调节各受热面吸热量的手段,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分析了烟气再循环的作用以及对各受热面传热计算的影响;并且结合目前通用的前苏联热力计算标准方法(1973年版),详细讨论了带有烟气再循环的锅炉... 在现代大容量锅炉中,烟气再循环作为一种调节各受热面吸热量的手段,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分析了烟气再循环的作用以及对各受热面传热计算的影响;并且结合目前通用的前苏联热力计算标准方法(1973年版),详细讨论了带有烟气再循环的锅炉热力计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附有一个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再循环 热力计算 锅炉 电站锅炉
下载PDF
基于经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统一热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鸿波 钟崴 童水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94-99,共6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尚缺少成熟的热力计算理论,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基于经验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用经验性的参数取值依据来弥补循环流化床理论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差距。采用分区段的计算方法,有效地解决炉膛中固体颗粒浓度和受热面不均匀分... 循环流化床锅炉尚缺少成熟的热力计算理论,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基于经验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用经验性的参数取值依据来弥补循环流化床理论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差距。采用分区段的计算方法,有效地解决炉膛中固体颗粒浓度和受热面不均匀分布的问题;筛选出传热系数、烟气中的固体颗粒浓度、燃料的燃烧份额等需要凭经验取值的热力参数,推导了区段热量衡算的通用计算公式。以此计算模型开发的热力计算系统不受锅炉结构、分离器类型、燃料、容量等级和几何参数的限制,不仅能进行石灰石脱硫计算,而且能计算带再热蒸汽、炉膛内布置受热面和带外置式换热器等特殊结构。已在多家锅炉制造企业中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参数的计算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 锅炉设计 热力计算
下载PDF
基于VB的电站燃煤锅炉热力计算通用程序设计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冬林 刘志刚 刘亮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7,共5页
重点介绍了热力计算程序解决锅炉炉型通用性、计算方法通用性、受热面布置通用性、工质流程通用性的思想与实现方法 ,简单介绍了基于VB开发平台的电站燃煤系列锅炉 (1 3 0t/h~ 1 0 2 5t/h)热力计算通用程序的主要内容 ,展示和介绍了程... 重点介绍了热力计算程序解决锅炉炉型通用性、计算方法通用性、受热面布置通用性、工质流程通用性的思想与实现方法 ,简单介绍了基于VB开发平台的电站燃煤系列锅炉 (1 3 0t/h~ 1 0 2 5t/h)热力计算通用程序的主要内容 ,展示和介绍了程序的主界面及程序的系统组成与计算流程。该程序对42 0t/h再热燃煤锅炉的示例计算表明 :程序具有较好的用户界面 ,热力计算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处理及程序的维护与扩展十分方便 ,整体热力计算速度较快 ,需 1min左右 ,但内存管理不如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热力计算 通用程序
下载PDF
O_2/CO_2燃烧方式的锅炉热力计算方法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彦丰 薛宪阔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85,共3页
对常规热力计算方法进行改变,使其适用于O2/CO2燃烧技术。将该方法应用于煤粉在不同比例O2/CO2气氛下燃烧中,计算结果与实验结论相吻合,由于各参数改变有严格理论指导,可用于O2/CO2燃烧方式热力计算;并将结果与煤粉在常规空气中燃烧所... 对常规热力计算方法进行改变,使其适用于O2/CO2燃烧技术。将该方法应用于煤粉在不同比例O2/CO2气氛下燃烧中,计算结果与实验结论相吻合,由于各参数改变有严格理论指导,可用于O2/CO2燃烧方式热力计算;并将结果与煤粉在常规空气中燃烧所得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表明在O2/CO2=30/70时所得参数与空气中燃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燃烧技术 煤粉燃烧 热力计算
原文传递
提高再热汽温对锅炉和机组热力特性的影响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孙科 吴松 +1 位作者 秦大川 车得福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3,28,共6页
以某亚临界335MW机组为例,计算再热蒸汽温度(再热汽温)提高时锅炉各个受热面的吸热量及烟气进口温度等参量的变化,得出提高再热汽温对锅炉及机组热力特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再热受热面面积提高再热汽温对锅... 以某亚临界335MW机组为例,计算再热蒸汽温度(再热汽温)提高时锅炉各个受热面的吸热量及烟气进口温度等参量的变化,得出提高再热汽温对锅炉及机组热力特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再热受热面面积提高再热汽温对锅炉炉膛热工况和排烟温度的影响较小;布置在中、高温再热器之后的对流受热面的吸热量和烟气进口温度随再热汽温的提高逐渐降低,且其变化幅度沿烟气流程依次减小;再热汽温每提高10℃机组容量增大约5MW,循环效率提高约0.85%;对再热汽温从538℃提高至566℃进行了具体方案设计,改造后每年可获得收益395.7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热汽温 热力系统 再热器 热力计算 热力特性 等效热降 循环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