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电影崛起的社会实在意义 被引量:37
1
作者 黄璐 《浙江体育科学》 2009年第1期12-15,39,共5页
为何要研究运动电影?一个天真呓语的追问及二元论憧憬的现实存在——社会实在与意义维度,为运动实践扩展、理论转向、认识论变革提供机遇与可能。运动电影崛起的社会实在意义集中在经济效益、铭记历史、意义抒写、有效教育、社会领域、... 为何要研究运动电影?一个天真呓语的追问及二元论憧憬的现实存在——社会实在与意义维度,为运动实践扩展、理论转向、认识论变革提供机遇与可能。运动电影崛起的社会实在意义集中在经济效益、铭记历史、意义抒写、有效教育、社会领域、审美规范、理论建构等价值场域,它为运动理论跨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提出了新的选题方向和任务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学 视觉文化 运动电影 意义
下载PDF
图像技术与美学观念 被引量:28
2
作者 周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2,共8页
技术进步对文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手工模仿,到照相复制,再到数字图像技术,图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三种不同的视觉文化形态,相应地构成了模仿文化、复制文化和虚拟文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图像符号与现实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进而导致了美学... 技术进步对文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手工模仿,到照相复制,再到数字图像技术,图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三种不同的视觉文化形态,相应地构成了模仿文化、复制文化和虚拟文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图像符号与现实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进而导致了美学观念的演变。模仿论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美学观,它肯定实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和艺术家的艺术表现以及艺术符号可以真实地再现实在世界。机械复制削平了传统美学观中的一切等级和依赖关系,将模仿物与被模仿物置于同一的无差别地位,所以现代主义以一种全然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形态出现。虚拟技术消解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虚拟文化将艺术家的写实能力彻底去魅了,极大地提升了想象力,使之超越了传统模仿原则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技术 美学 模仿 复制 虚拟 视觉文化
下载PDF
从“视觉”到“视觉化”:重新理解视觉文化 被引量:29
3
作者 曾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114,共6页
视觉文化研究问题中仍然有一些前提性的问题暧昧不明,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究竟何为"视觉"?目前对"视觉"的看法主要有名词化和动词化两种,分别将视觉文化研究引向不同的方向。作为一种整合的努力,"视觉性&q... 视觉文化研究问题中仍然有一些前提性的问题暧昧不明,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究竟何为"视觉"?目前对"视觉"的看法主要有名词化和动词化两种,分别将视觉文化研究引向不同的方向。作为一种整合的努力,"视觉性"由于其界定的暧昧而无法承担这一使命。而"视觉化"则已形成了完整的问题谱系:即从"将不可见变为可见的"(广义的"视觉化")到形成"影像化主导"(狭义的"视觉化"),进而突显出"虚拟性"的新质("视觉化"的后现代性),最后将视觉化逻辑渗透到"不可见"之物中去("视觉性的弥散"),从而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视觉文化的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视觉性 视觉化 视觉文化
下载PDF
视觉文化的转型与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钱初熹 《美育学刊》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20世纪90年代,视觉文化的兴起带动了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第一次浪潮。21世纪初,视觉文化的转型推动了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第二次浪潮。视觉文化的转型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青少年获得更为深刻、... 20世纪90年代,视觉文化的兴起带动了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第一次浪潮。21世纪初,视觉文化的转型推动了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第二次浪潮。视觉文化的转型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青少年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美术能力与视觉素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围绕培养青少年必备的视觉素养这一核心目标,学校美术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确立增强批判性视觉识读能力的目标;增设视觉素养与言语素养互动的课程;运用视觉素养与媒体素养相交错的方式;导入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兴起与转型 视觉素养 学校美术教育 新发展
下载PDF
论网络时代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舒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4,共6页
综合应用符号学、传播学、信息论和系统论等学科理论 ,揭示图像符号体系的功能特征 ,以信息时代的眼光审视、认识和开发视觉文化外显和潜在的传播价值 ,提出将民族文化与视觉艺术。
关键词 民族文化 视觉文化 信息技术 发展与传播 符号体系
下载PDF
电影技术美学的历史 被引量:27
6
作者 邓肯.皮特里 梁国伟 鲍玉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科学与技术有其独特的目的和用处,对于大多数学者特别是新媒体研究学者们来讲,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技术能够如何同美学实践相关联。这样,他们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单纯地介绍独特的发明、技术和工艺;而要把它们放置在一个更为复杂的境地,对发... 科学与技术有其独特的目的和用处,对于大多数学者特别是新媒体研究学者们来讲,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技术能够如何同美学实践相关联。这样,他们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单纯地介绍独特的发明、技术和工艺;而要把它们放置在一个更为复杂的境地,对发展与变化的全部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和研究。新的技术美学在不断发展。从历史的回顾到对科技研究的全面考察,我们将要说明这个新的技术美学的重要性,而目前这个研究已经成为学院式研究的热门,而且它将对学院教育与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技术美学 艺术与技术 新媒体 视觉文化
下载PDF
视觉文化传播与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揭晓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4,共7页
当代文化正在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视觉符号构成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视觉文化通过意象与幻觉制造,引导人的欲望,诱导人们认同其传达的意识形态理念,实现了... 当代文化正在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视觉符号构成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视觉文化通过意象与幻觉制造,引导人的欲望,诱导人们认同其传达的意识形态理念,实现了对人无意识层面的直接控制,成为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新的控制形式。当代中国要实现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传播,需充分发挥视觉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视觉消费文化"中的转化及实践,提升视觉文化传播主体的素养和审美能力,规范视觉文化传播的法律和伦理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意识形态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医学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25
8
作者 寻尚同 孔大军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78-280,共3页
微课视频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其短小精炼的内容,十分符合当下人们的观看习惯,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使微课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晰,较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情境和教师良好教学风貌,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 微课视频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其短小精炼的内容,十分符合当下人们的观看习惯,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使微课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晰,较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情境和教师良好教学风貌,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能提供专业的理论支持。只有经过精心的策划设计、周到的录制、专业的后期编辑等流程,才能保证开发的微课视频达到高质量、高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医学微课 视频 设计制作
下载PDF
视觉文化:广告女性形象的看与被看 被引量:17
9
作者 马中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广告女性形象的看与被看是一种复杂的视觉行为和视觉文化。从观看的行为来说,女性形象看与被看的模式呈现为女性形象被男性观看,被女性观看,甚至是女性的自赏。无论广告中女性形象是在场还是缺席,是真实地存在还是由男性的虚拟而存在,... 广告女性形象的看与被看是一种复杂的视觉行为和视觉文化。从观看的行为来说,女性形象看与被看的模式呈现为女性形象被男性观看,被女性观看,甚至是女性的自赏。无论广告中女性形象是在场还是缺席,是真实地存在还是由男性的虚拟而存在,女性形象出现的目的就是被看。由于男女两性在生物特征和社会特性方面的不同,观看的行为方式和观看的文化意味有着显著的区别。男性通过窥视行为,放大女性的性征,并过滤掉女性美的其他成分,将女性视为满足自己潜在欲望的性符号,女性被男性性化。女性通过审视行为,激发起因缺失而引起的焦虑,将广告女性幻化成生活的指导者和楷模,将女性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女性 视觉文化 看与被看
下载PDF
电子传媒时代的深浅阅读再辨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董朝峰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2,共4页
本文探讨电子传媒时代的深浅阅读问题,辨析网络阅读并不必然导致浅阅读趋势,浅阅读趋势的到来有着更为复杂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通过分析其成因与深浅阅读的特点,期望为解决当下深浅阅读的紧张关系提供思考的契机。
关键词 浅阅读 深阅读 网络阅读 大众文化 视觉文化
下载PDF
视觉文化研究:谱系、对象与议题 被引量:23
11
作者 吴琼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8,共14页
"视觉文化研究"是上世纪70、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个学术思潮,是与西方世界对现代性/后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联系在一起的,并受到战后法国"新理论"的影响。在它的刺激和催生下,人文领域的诸多研究从方法到问题意识都... "视觉文化研究"是上世纪70、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个学术思潮,是与西方世界对现代性/后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联系在一起的,并受到战后法国"新理论"的影响。在它的刺激和催生下,人文领域的诸多研究从方法到问题意识都出现了根本的转向。本文拟对该思潮在西方的发生进程做一初步的描述,并从学术谱系、研究对象和主要议题诸方面对它的基本问题做一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视觉性 视觉文化
下载PDF
视觉文化全英文课程“融合式教学”探索 被引量:21
12
作者 白倩 张舒予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17年第2期83-88,共6页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全英文课程"融合式教学"探索是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正在开展的新研究,在近期面向苏格兰大学生的视觉文化全英文课程教学中加以实施,教学效果得到检验。"融合式教学"可以概括...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全英文课程"融合式教学"探索是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正在开展的新研究,在近期面向苏格兰大学生的视觉文化全英文课程教学中加以实施,教学效果得到检验。"融合式教学"可以概括为:教学形式上,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辅相成;教学方法上,多种现代教学法有机融合;学习评价上,生生互评与学生自评协同兼顾。"融合式教学"体现了"三个支持、两种情境、一个目标"的特色,实现"理论知识-情感认知-集体智慧"相统一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式教学” 视觉文化 全英文课程
下载PDF
论视觉文化对传统审美方式的消解 被引量:19
13
作者 甘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39,共5页
随着视觉文化取代传统文化成为大众最普遍的审美娱乐形式,人类的审美方式也发生了从静观到消遣的历史变迁。视觉文化的物质技术根基和传播应用形式在制造视像产品、传播"虚拟现实"、消解"审美距离"、解构人的主体... 随着视觉文化取代传统文化成为大众最普遍的审美娱乐形式,人类的审美方式也发生了从静观到消遣的历史变迁。视觉文化的物质技术根基和传播应用形式在制造视像产品、传播"虚拟现实"、消解"审美距离"、解构人的主体性和想象力的过程中,逐步剥夺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进而消解了静观这种传统的审美方式,建构起消遣这种现代的接受方式。由此,使人类由静观的审美时代进入到了消遣的娱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观 消遣 审美方式 视觉文化
下载PDF
萌:当代视觉文化中的柔性政治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8,共8页
"萌"是近年来中国流行文化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但其语义和使用方法却十分混乱。"萌"从日本传入中国后,突破了动漫亚文化的边界,成为大众传媒中的流行语。"萌"的视觉性使它具有娱乐化、扁平化等后现代特... "萌"是近年来中国流行文化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但其语义和使用方法却十分混乱。"萌"从日本传入中国后,突破了动漫亚文化的边界,成为大众传媒中的流行语。"萌"的视觉性使它具有娱乐化、扁平化等后现代特征,"卖萌"的流行加剧了混淆是非、颠倒善恶的危险性。被"卖萌者"建构出来的"萌物"可以对宠爱它的人施以柔性的掌控和系统性的暴力,这使"萌"成为当代极具迷惑性的目光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卖萌 政治
下载PDF
巴拉兹——视觉文化的开拓者 被引量:17
15
作者 焦素娥 李燕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2-75,81,共5页
贝拉.巴拉兹作为视觉文化最早的提出者,对视觉文化从概念到本质,从功能到特点的研究,既具有理论上的开创意义,又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通过全面梳理和解析巴拉兹的理论视野和思想精髓,可以为今天的视觉文化研究找到新的视点和方法。
关键词 巴拉兹 视觉文化 可见性 微相学 诗意性 虚拟性
下载PDF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颜值”崇尚现象 被引量:18
16
作者 敖成兵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5-11,共7页
在今天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颜值"评价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青年人对于"颜值"的推崇已成时尚,如果将这一现象置于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解读,会发现这种崇尚现象既是旧时"颜值"崇尚之风的历史延续,也是市场商... 在今天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颜值"评价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青年人对于"颜值"的推崇已成时尚,如果将这一现象置于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解读,会发现这种崇尚现象既是旧时"颜值"崇尚之风的历史延续,也是市场商业价值催生的物化需求、视觉文化时代媒介的助推扩散、赏容之风大行其道的现实循诱等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视觉文化衍生下的"颜值"崇尚之风只会愈演愈烈,而对这一现象也需要给予理性的评析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颜值 崇尚 青年
下载PDF
“看”的意识形态性: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隐喻逻辑 被引量:18
17
作者 罗红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159,共6页
视觉文化是以“看”为中心逐步衍生出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视觉文化是在视觉符号建构的文化系统内展开的视觉表意实践,内在地蕴含着许多隐而不显的思想意涵和价值理念。视觉文化通过大众消费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以其... 视觉文化是以“看”为中心逐步衍生出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视觉文化是在视觉符号建构的文化系统内展开的视觉表意实践,内在地蕴含着许多隐而不显的思想意涵和价值理念。视觉文化通过大众消费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潜移默化地召唤和质询着大众群体,实现某种意识形态的认同。视觉文化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既具有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建构功能,也具有“图像霸权”和“视觉幻象”、“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的负面效能。为此,要加强对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科学指导、价值引领和制度保障,积极发挥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建构功能,有效抑制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意识形态 “看”的意识形态性
下载PDF
论视觉文化时代之审美转向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叶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3-97,共5页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视觉"和"图像"的转向问题已成为继"语言学的转向"之后又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在后现代个体通俗化的视觉诉求下,...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视觉"和"图像"的转向问题已成为继"语言学的转向"之后又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在后现代个体通俗化的视觉诉求下,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消失了,艺术已经转移到符号和影像的生产工业之中,当代社会文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视觉文化时代审美的主体、对象、性质等方面也都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从而对人类自身的心性、审美观以及审美艺术自身的现状和前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审美转向 影像符号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图像的话语深渊——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视觉文化观谈起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向荣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在西方视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通过“镜子之喻”和“洞穴之喻”,柏拉图似乎确实树立了古希腊视觉的至上主义立场,但古希腊视觉至上论的背后是对视觉的偏见,呈现出视觉的虚妄隐喻。中世纪的反图像崇拜运动将视觉图像视为禁忌,但图像... 在西方视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通过“镜子之喻”和“洞穴之喻”,柏拉图似乎确实树立了古希腊视觉的至上主义立场,但古希腊视觉至上论的背后是对视觉的偏见,呈现出视觉的虚妄隐喻。中世纪的反图像崇拜运动将视觉图像视为禁忌,但图像禁忌背后隐现着视觉的内在建构。事实上,图像是一个被建构起来的视觉形象客体,同时也是一个视觉形象隐喻,看似被普遍认同的视觉观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悖论性话语深渊。在图像转向语境下,探讨视觉图像的意识形态建构,也已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核心主题。在特定的文化场域中,视觉图像与视觉观看行为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隐喻意义,呈现出复杂的文化及其意识形态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中世纪 图像 视觉建构 话语深渊 视觉文化
原文传递
视觉文化与翻译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陆洋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48,共2页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研究方法,给许多学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翻译文化也概莫能外地受到冲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视觉文化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它对翻译的理论转型、文本模式、叙事方式...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研究方法,给许多学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翻译文化也概莫能外地受到冲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视觉文化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它对翻译的理论转型、文本模式、叙事方式、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视角和翻译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对视觉文化与翻译的可研究范畴提出了初步设想,并指出,视觉文化作为翻译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是世界“图像转向”时代的产物,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翻译研究 图像转向 范式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