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被引量:580
1
作者 鲍健强 苗阳 陈锋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3-160,共8页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本文从大时空跨度和能源利用方式上,分析了人类...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本文从大时空跨度和能源利用方式上,分析了人类经济发展形态演变历程;探讨了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而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CO2)减排的关注导致了低碳经济产生与发展。本文研究了低碳经济对传统的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减排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森林碳汇:后京都时代减排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33
2
作者 黄东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5,共4页
分析指出森林碳汇较其他减排措施具有潜力大、易操作、见效快、成本低、对经济增长影响小、居民福利高的独特优越性,必将受到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措施选择的青睐。同时指出,森林碳汇不但包括“换取排放”中的造林和再造林的碳汇项目,而... 分析指出森林碳汇较其他减排措施具有潜力大、易操作、见效快、成本低、对经济增长影响小、居民福利高的独特优越性,必将受到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措施选择的青睐。同时指出,森林碳汇不但包括“换取排放”中的造林和再造林的碳汇项目,而且包括“抵消排放”中的增加的森林碳库。分析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难点,指出森林碳汇必将成为后京都时代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汇 减排
下载PDF
不同富氧条件下O_2/CO_2地下气化试验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娟 刘洪涛 +1 位作者 潘霞 陈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4-220,共7页
为研究O_2/CO_2作为气化剂在褐煤地下气化过程中的气化效果,通过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系统,分别对比了O_2/CO_2和O_2/Air这2种气化方式的炉内温度场分布、出口煤气组成以及污染物排放效果,并对O_2/CO_2气化方式所产生的CO_2减排量进行了计... 为研究O_2/CO_2作为气化剂在褐煤地下气化过程中的气化效果,通过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系统,分别对比了O_2/CO_2和O_2/Air这2种气化方式的炉内温度场分布、出口煤气组成以及污染物排放效果,并对O_2/CO_2气化方式所产生的CO_2减排量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CO_2的存在可以延长气化时间,使炉内温度场向垂直方向分布;含氧体积分数60%时,O_2/CO_2和O_2/Air气化速率相近,温度变化相似,并能获得最大的出口煤气热值;含氧体积分数为40%时O_2/CO_2气化可以获得最大的CO_2减排量,比O_2/Air气化减少燃煤量40%左右;在整个气化过程中,O_2/CO_2气化比O_2/Air气化可以显著降低H2S和NH3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O2/co2气化 co2减排 褐煤气化
下载PDF
日本COURSE 50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俊鸽 周文涛 董刚 《鞍钢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介绍了日本COURSE 50技术,包括高炉氢气冶炼及其支持技术以及从高炉煤气捕集、分离和回收CO2的技术(CCS)。阐述了高炉氢气冶炼及其支持技术开发现状,主要包括高炉氢气冶炼技术的实验室研究结果、瑞典小高炉工业试验及结果以及焦炉煤... 介绍了日本COURSE 50技术,包括高炉氢气冶炼及其支持技术以及从高炉煤气捕集、分离和回收CO2的技术(CCS)。阐述了高炉氢气冶炼及其支持技术开发现状,主要包括高炉氢气冶炼技术的实验室研究结果、瑞典小高炉工业试验及结果以及焦炉煤气改质技术和Hypercoal技术的研究现状,高炉煤气分离回收CO2的技术及其支持技术开发现状以及COURSE 50于2013~2017年的研究课题。指出其中一些支持技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促进钢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很大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RSE 50 co2减排 高炉 焦炉煤气喷吹 氢气冶炼
下载PDF
流化床炉渣综合利用研究及其在CO_2减排上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施正伦 王文龙 +4 位作者 骆仲泱 方梦祥 王勤辉 程乐鸣 岑可法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61,共3页
介绍了流化床炉渣综合利用应用研究结果以及在CO2减排上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一台35 t/h石煤流化床锅炉排出的灰渣全部用作水泥混合材,在消除灰渣污染的同时,由于流化床灰渣活性好,比一般石灰窑灰渣多掺而使水泥熟料用量减少... 介绍了流化床炉渣综合利用应用研究结果以及在CO2减排上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一台35 t/h石煤流化床锅炉排出的灰渣全部用作水泥混合材,在消除灰渣污染的同时,由于流化床灰渣活性好,比一般石灰窑灰渣多掺而使水泥熟料用量减少带来的CO2减排量与一台10 t/h锅炉的CO2排放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炉渣 综合利用 二氧化碳
下载PDF
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中氢能消费量及CO_2减排效果估算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涛 孙佰清 +2 位作者 郭海凤 吉洁 姜明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21-1526,共6页
从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状态人手,建立了经济发展与氢能消费的需求关系后分别设置了氢能消费比例、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变化等输入参数。采用Vensim-PLE系统动力学软件包,设定我国高低两种中长期经济发展速度,分别得出对应的氢能消费... 从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状态人手,建立了经济发展与氢能消费的需求关系后分别设置了氢能消费比例、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变化等输入参数。采用Vensim-PLE系统动力学软件包,设定我国高低两种中长期经济发展速度,分别得出对应的氢能消费总量。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目前主体能源消费品种——燃煤为比较对象,通过能量替代的方法计算出两种方案氢能消费总量所产生的CO_2减排效果。最终认为: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估算的结构因素迥异于目前的主体消费能源;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总量研究中优势明显;相对燃煤能源消费,氢能作为无碳能源中所产生的CO_2减排优势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氢能消费 co2减排 估算
下载PDF
国际碳博弈研究与中国对策
7
作者 苗阳 鲍健强 《中国名城》 2011年第1期34-41,共8页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其中关于各个国家减排多少二氧化碳、何时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常常成为碳博弈的焦点。对国际碳博弈基本框架、发展历史、具体分歧、战略选择以及碳博弈背后的经济利益之争和地缘政治之...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其中关于各个国家减排多少二氧化碳、何时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常常成为碳博弈的焦点。对国际碳博弈基本框架、发展历史、具体分歧、战略选择以及碳博弈背后的经济利益之争和地缘政治之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阐述了中国在国际碳博弈背景下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为我国的战略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际碳博弈 co2 减排 低碳经济 中国对策
下载PDF
燃煤锅炉氨煤混合燃烧工业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牛涛 张文振 +4 位作者 刘欣 胡道成 王天堃 谢妍 王赫阳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200,共8页
我国是以燃煤发电为主的国家,为减少燃煤电厂CO_(2)排放,发展替代燃煤的低碳燃料及相应的燃烧技术十分迫切。与氢气相比,氨的储存和运输成本低,更加安全可靠,是一种更具发展潜力的能源载体和载氢低碳燃料。以氨替代部分燃煤,采用氨与煤... 我国是以燃煤发电为主的国家,为减少燃煤电厂CO_(2)排放,发展替代燃煤的低碳燃料及相应的燃烧技术十分迫切。与氢气相比,氨的储存和运输成本低,更加安全可靠,是一种更具发展潜力的能源载体和载氢低碳燃料。以氨替代部分燃煤,采用氨与煤在锅炉中混合燃烧的方式,是现阶段降低燃煤机组CO_(2)排放一个现实可行的技术选择。为验证工业尺度燃煤锅炉氨煤混合燃烧技术的可行性,设计搭建了世界最大容量的40 MW_(th)燃煤锅炉氨煤混合燃烧试验系统,包括全尺度氨煤混燃燃烧器和氨气供应系统,并在此试验台实现了0~25%混氨比例(按热值)的氨煤混合燃烧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混氨比例下锅炉皆具有良好的稳燃与燃尽性能,且氨煤混燃条件下煤粉的燃尽优于纯燃煤工况;通过分级燃烧,在高混氨比例下可实现锅炉NO_(x)排放低于燃煤工况。然而,燃尽风率大于20%后,进一步增加燃尽风率对降低NO_(x)排放效果不显著,但会显著增大锅炉的CO排放和飞灰含碳量,影响锅炉效率。因此,燃煤锅炉氨煤混合燃烧存在最优燃尽风率,使锅炉NO_(x)排放与燃尽均处于较优水平。锅炉运行氧量对NO_(x)排放和NH_(3)燃尽有显著影响,随运行氧量降低,锅炉NO_(x)排放显著下降,NH_(3)排放快速上升;存在一个锅炉最佳运行氧量区间,在此区间内锅炉NO_(x)与NH_(3)排放皆可保持在较低水平。工业尺度试验研究验证了燃煤锅炉氨煤混合燃烧技术的可行性,明晰了影响锅炉燃尽与NO_(x)排放的关键因素,为我国燃煤机组实现CO_(2)大幅度减排提供了一条极具潜力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co_(2)减排 氨煤混合燃烧 氮氧化物(NO_(x)) 氨排放
下载PDF
基于基尼系数法的全球CO_2排放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邱俊永 钟定胜 +2 位作者 俞俏翠 郭家祯 益心虹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21,共8页
公平性一直是当前全球各国在CO2减排问题上最具争议的焦点。针对当前碳排放公平性研究中选取的衡量指标不够公平全面的问题,本文选取国土面积、人口、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和当前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四个自然社会环境指标,用基尼系数评价了... 公平性一直是当前全球各国在CO2减排问题上最具争议的焦点。针对当前碳排放公平性研究中选取的衡量指标不够公平全面的问题,本文选取国土面积、人口、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和当前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四个自然社会环境指标,用基尼系数评价了从工业革命开始至2006年,G20主要国家CO2累计排放量基于本国各指标的公平性程度。结果显示,基于该四项指标的基尼系数均处在不公平和非常不公平状态。从多个视角评估和提高全球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公平性,有助于促成全球碳减排行动的尽早全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尼系数 全球co2减排 公平性 累计排放量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的CO_(2)减排效应研究——基于包含溢出效应的SCM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瑞娟 赵博娟 杨文青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9,共10页
碳排放权交易是否实现最初的CO_(2)减排目标需要实证检验,已有的研究未考虑政策溢出效应以及混淆政策的存在,可能导致政策干预效用的错误估计。论文基于地区能源平衡表以及水泥生产数据对CO_(2)进行测算,并采用包含溢出效应的合成控制... 碳排放权交易是否实现最初的CO_(2)减排目标需要实证检验,已有的研究未考虑政策溢出效应以及混淆政策的存在,可能导致政策干预效用的错误估计。论文基于地区能源平衡表以及水泥生产数据对CO_(2)进行测算,并采用包含溢出效应的合成控制模型对我国6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份的减排效用分别进行了估计,该模型放松了“非实验单元不受干预效应影响”的假定,在溢出效应以及类似政策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得到无偏的估计。为了保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对效用估计值进行了安慰剂、溢出权重设定以及合成权重三方面的检验,探索了各试点碳交易市场的减排效用在量以及趋势上的差异,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构建提供定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溢出效应 合成控制模型 co_(2)减排
下载PDF
纤维素基CO_(2)吸附剂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江琴 把明芳 +4 位作者 陕绍云 胡天丁 支云飞 苏红莹 蒋丽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0,共5页
介绍了纤维素、纤维素气凝胶、纤维素基活性炭和纤维素膜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CO_(2)吸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纤维素基CO_(2)吸附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重点,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纤维素 co_(2)减排 气凝胶 活性炭 纤维素膜
下载PDF
基于排放轨迹模型的电力行业CO_2减排模式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启鑫 康重庆 +1 位作者 葛俊 夏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44-49,共6页
以CO2减排目标为强制约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深入探讨我国电力行业的CO2减排场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排放总额度约束的标准排放轨迹模型。根据该模型特征,总结了我国电力行业潜在的几种CO2减排模式,进一步分析... 以CO2减排目标为强制约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深入探讨我国电力行业的CO2减排场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排放总额度约束的标准排放轨迹模型。根据该模型特征,总结了我国电力行业潜在的几种CO2减排模式,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模式下通过调控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实现减排目标的控制手段。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标准排放轨迹模型量化地计算和比较了各种减排模式,并对我国未来电力CO2的减排场景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排放轨迹模型可实现对CO2排放更有效、精确地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电力 排放轨迹模型 co2减排模式 碳减排路线图 适应性分析
下载PDF
面向减污降碳的集中供热结构调整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堃 纪晓慧 +4 位作者 淡默 张晓曦 刘开云 左朋莱 秦思达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3-921,共9页
集中供热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着力点.开展面向减污降碳的集中供热结构调整路径分析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2020年集中供热碳污耦合排放清单... 集中供热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着力点.开展面向减污降碳的集中供热结构调整路径分析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2020年集中供热碳污耦合排放清单,摸清碳污排放现状;考虑热电联产供热范围以及生物质资源分布,分析拆炉并网、煤改气以及煤改生物质等措施的局限性及碳污减排潜力;结合情景分析,识别碳污减排关键路径,为开展集中供热减污降碳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热电联产、燃煤工业锅炉分别是集中供热部门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是该部门碳污排放的热点区域.燃煤工业锅炉污染控制水平及热效率较低是开展集中供热部门减污降碳的重要切入点.(2)热电联产供热管网难以全面覆盖35 t/h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超40%的小容量燃煤工业锅炉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综合改造.(3)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空间差异较大,制约了供热部门低碳化,如华北及东北地区难以满足本区域燃煤工业锅炉生物质改造的能源需求.(4)加强低碳情景下,2060年集中供热部门SO_(2)、NO_(x)、可过滤细颗粒物、可凝结颗粒物及CO_(2)排放量分别为1.9×10^(5)、2.6×10^(5)、1.0×10^(4)、1.1×10^(5)及5.0×10^(8)t,较2020年分别减排75%、66%、90%、66%及58%.研究显示,深入挖掘生物质资源、健全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推动拆炉并网是实现集中供热部门减污降碳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 碳污减排 排放清单 热电联产 燃煤工业锅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