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与辏:史前中原文化优势的确立——兼论早期中国与华夏文明观的形成 被引量:8
1
作者 曹兵武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6期15-25,共11页
从三代到唐宋,国家人口、政治与文化中心基本上没有远离从西安至开封、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一带。这种历史格局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长期过程,其中庙底沟化和二里头化是史前时期最重要的两次奠基性文化整合和提升运动,它们... 从三代到唐宋,国家人口、政治与文化中心基本上没有远离从西安至开封、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一带。这种历史格局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长期过程,其中庙底沟化和二里头化是史前时期最重要的两次奠基性文化整合和提升运动,它们使得中原地区在相对独立的几个早期区域性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中脱颖而出,并影响到中国早期文明的天道观、人文观以及国家与意识形态结构。本文以农业村落的诞生为起点,追寻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基底上区域性文化传统在早期中国形成、演变、碰撞融合并最终形成中原中心的历史过程,并试图解释此一过程赋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华夏文明起源 庙底沟化 二里头化 分封制度
下载PDF
小农经济与中国文明的形成及特征——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之三 被引量:7
2
作者 曹兵武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8,共7页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社会文明。早期中国有东南的水稻和西北的粟黍两个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心,而且水稻农业不断传播、扩张与发展的势头一直持续不断。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带粟黍农业开发较早,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小农经济特色较...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社会文明。早期中国有东南的水稻和西北的粟黍两个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心,而且水稻农业不断传播、扩张与发展的势头一直持续不断。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带粟黍农业开发较早,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小农经济特色较为鲜明,很早就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聚落组织。因此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粟黍农业社会反而奠定了早期华夏文明的经济基础和凝聚核心,更多地影响了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成方式、演变路向与一些关键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起源 小农经济 农业社会 仰韶文化 龙山时代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起源视域下的北疆文化及其历史价值
3
作者 崔思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8-107,共20页
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已是学术界共识,以今内蒙古地区为主体区域的北部边疆在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作用。这是北疆文化形成的源头与基础,日益丰富的考古发掘材料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论断。目前已知北部边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大窑... 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已是学术界共识,以今内蒙古地区为主体区域的北部边疆在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作用。这是北疆文化形成的源头与基础,日益丰富的考古发掘材料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论断。目前已知北部边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大窑遗址”、证实中国现代人本土起源的“萨拉乌苏遗址”、展现中西方人类文明交流互动的“水洞沟遗址”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以及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红山文化”等,都表明北部边疆在中国人类及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北部边疆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人类及人类文明具有一定同步性,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的因素。随着交流互动的逐渐增多与深入,各人类及人类文明区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吸收对方先进的因素,共同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繁荣。北部边疆在此过程中作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这既丰富了北疆文化的内涵,也奠定了它在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起源 北部边疆 北疆文化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中华文明起源的地理学透视
4
作者 张百平 姚永慧 +2 位作者 刘俊杰 李佳宇 蒋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1-1646,共16页
地理环境对世界文明起源和历史演进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中华文明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广阔地理空间上发生与扩展,与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更为复杂而深厚的联系。但如何从地理学角度解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还极为少见。本文根据近年对中国... 地理环境对世界文明起源和历史演进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中华文明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广阔地理空间上发生与扩展,与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更为复杂而深厚的联系。但如何从地理学角度解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还极为少见。本文根据近年对中国南北过渡带的综合考察,新石器遗址文化的空间关系分析,先秦及秦汉文献的解读,得到如下结论:(1)新石器时代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龙山文化的地理分布,揭示了中华早期文明最先在西汉水流域与渭河上游地区出现,并且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演进的趋势;(2)青藏高原与嘉陵江之间的西秦岭地区,尤其是内部的成徽盆地和西礼盆地,气候适度、资源丰厚和安全稳定,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几乎所有的条件,应该是中华文明孕育的关键地区;(3)实地调查和分析表明,氐羌民族的核心区域、古昆仑原型山以及大禹治水的具体位置等与中华文明起源有重大关系的三大谜团,都与西秦岭有密切的关系;(4)秦人从大禹治水时期走上历史舞台,在多次起落和兴衰中,积累了先进的治水方法,修建了中国史上最宏大的治水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开启了“书同文”和“郡县制”,促进了华夏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演进的主体脉络;(5)西秦岭地区目前基本上还是中国考古和历史研究的偏弱地区,建议今后对西秦岭地区进行系统、深刻的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以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早日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起源 西秦岭 西汉水 成徽盆地 古昆仑山
原文传递
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审视
5
作者 孙君恒 张新雨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3-29,共7页
墨家“背周道而用夏政”的判断,指出了墨家学说的理论来源。墨家的立论所依据的夏政,有民间传说的草根优势,符合中华文化寻根问祖的传统,遵循了“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容易获得普通民众的认同,但是其证据不足,逻辑推理欠缺,显示了在文... 墨家“背周道而用夏政”的判断,指出了墨家学说的理论来源。墨家的立论所依据的夏政,有民间传说的草根优势,符合中华文化寻根问祖的传统,遵循了“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容易获得普通民众的认同,但是其证据不足,逻辑推理欠缺,显示了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弊端,值得加以仔细反思。根据最新的二里头、陶寺等地的夏代考古发掘史料,我们对此加以对照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夏政 文明探源 草根优势 历史局限
下载PDF
追溯文明根脉 探究文化基因——《中华文明的起源》读后
6
作者 李小龙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187,共6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是时代赋予考古学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特色考古学的主要内容。韩建业教授的《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书中集结了他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他从考古学的材料入手,结合古史文献、古环境演变、中西文化交... 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是时代赋予考古学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特色考古学的主要内容。韩建业教授的《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书中集结了他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他从考古学的材料入手,结合古史文献、古环境演变、中西文化交流等多角度研究中华文明与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过程及动因机制,揭示出中华文明的真正内涵和特质。在当前建设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中,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的起源 形成过程 区域模式 内涵特质
原文传递
苏秉琦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苏秉琦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之三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乃诚 《中原文物》 2004年第3期4-11,70,共9页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文化与文明》和《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等3篇论文 ,分别代表苏秉琦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三个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探索文明的起源来研究文献以前的历史。取得的...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文化与文明》和《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等3篇论文 ,分别代表苏秉琦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三个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探索文明的起源来研究文献以前的历史。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宏观上描述了中原地区原始文化与辽西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交往 ,迸发文明“火花” ;并围绕陶寺文化的形成及对后来的影响 ,首次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形成过程三阶段的思想 ,为创建他的学说体系 ,即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阶段的三部曲和发展模式的三类型思想 ,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秉琦 中华文明 陶寺文化 红山文化 文明起源
原文传递
回归大传统:中国文明起源特性与神话学整合 被引量:3
8
作者 谭佳 《百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6-22,共7页
文章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渊源与核心去探讨中国文化的"大传统"问题。首先从中国文明起源特性及影响,即从生产工具、血缘与地缘关系、城市的出现与功能等三方面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特点,及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化特点:表现为最浓厚的... 文章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渊源与核心去探讨中国文化的"大传统"问题。首先从中国文明起源特性及影响,即从生产工具、血缘与地缘关系、城市的出现与功能等三方面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特点,及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化特点:表现为最浓厚的"信仰—仪式"统一体和稳定共同体特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而西方文明的发生是突破性的,社会科学里面那些从西方经验而来的一般法则不能有普遍的应用性。针对此,文章进一步论述了目前的中国考古学和神话学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来做相关研究。如何尽量回到上古文化语境去阐释出土器物,回归中国文化大传统———这成为中国考古学与神话学势必结合的理论根基和整合视野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中国文明起源 神话学
下载PDF
神农炎帝是中华文明的始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佐棠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大约在1万年至5千年前,神农炎帝时代发明了农业、制陶和冶金,创造了文字,首建城市和礼仪中心,为中华文明奠定了经济、文化和政治基础。
关键词 神农炎帝 中华文明 文明起源
下载PDF
激扬学术 共话文明——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论坛综述
10
作者 庄丽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53,共9页
2022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7月10日举办“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论坛”,来自国内外考古机构和大学的约70名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参加了论坛,共21位学者发表演讲。会议研讨围绕“中... 2022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7月10日举办“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论坛”,来自国内外考古机构和大学的约70名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参加了论坛,共21位学者发表演讲。会议研讨围绕“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这一议题展开,与会学者或从国际化的视野来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或从对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总体把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角度进行讨论;或从生业经济、区域文明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贡献,及文字、信仰和宇宙观等角度展开精彩演讲。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将对中华文明研究引向深入起到一定的学术引领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起源 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 区域文明化进程 多元一体
原文传递
关于苏秉琦先生的两件事 被引量:1
11
作者 童明康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20,共8页
2019年10月12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大学举行。会议以纪念苏秉琦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为契机,诸多学者就苏秉琦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2019年10月12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大学举行。会议以纪念苏秉琦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为契机,诸多学者就苏秉琦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展开交流,其中笔者针对苏先生提出的考古学“中国学派”及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进行了讨论。考古学“中国学派”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中国已有一批较系统的、扎扎实实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原始材料的积累;第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第三,已培养出专业人才队伍。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应是多元的;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文明要素的认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看法;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时需要系统地研究遗迹遗物组合;文字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十分重要。总之,中国文明起源有自己独特的道路,应当下大力气探索,这也是“中国学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秉琦 中国学派 中国文明起源
原文传递
气候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谌中和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中国文明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起源的问题,是中国文明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是理解中国文明在周孔时代所实现人文主义转折的关键。对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阶段的揭示指引我们达到这样的结论:气候很可能是中国文明... 中国文明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起源的问题,是中国文明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是理解中国文明在周孔时代所实现人文主义转折的关键。对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阶段的揭示指引我们达到这样的结论:气候很可能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农业 文明起源
下载PDF
GIS与VR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永兴 毛锋 姚涵 《华中建筑》 2015年第6期43-46,共4页
中华文明探源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又一多学科相结合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该文介绍了GIS与VR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需求,围绕遗址、遗迹、遗物建立了时空数据模型;以二里头、陶寺为例,阐述了GIS技术与VR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中华文明探源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又一多学科相结合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该文介绍了GIS与VR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需求,围绕遗址、遗迹、遗物建立了时空数据模型;以二里头、陶寺为例,阐述了GIS技术与VR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遗址勘探、发掘、保护规划中的应用方法。该文的研究成果为文明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时空分析技术方法,是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应用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探源 地理信息系统 VR技术
下载PDF
中国当代神怪研究概述及反思(1980—2019)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佳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3-29,共7页
1980年以来,广义或狭义概念上的“神怪”研究集中在神话学、文学、考古学、美术、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和民俗旅游等方面。纵观这些研究可看出:在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上,学界普遍缺乏对探讨时段做阶段划分,尤其对佛教和道教兴盛以前的早期... 1980年以来,广义或狭义概念上的“神怪”研究集中在神话学、文学、考古学、美术、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和民俗旅游等方面。纵观这些研究可看出:在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上,学界普遍缺乏对探讨时段做阶段划分,尤其对佛教和道教兴盛以前的早期中国的神怪图像之所以然重视不足,由此带来问题意识的局限性;在研究理念上缺乏对最重要的借鉴与参照对象——日本妖怪学进行深入反思,存有中日横向移植的盲区;在研究视域上往往从文献出发,或仅对部分器物作考察,缺乏结合中华文明探源成果进行溯源研究,缺乏对更多器物类型的神怪图像进行综合研究。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对中国神怪的研究亟须被融入中国思想史研究脉络中,使其成为理解中华文化起承转合的有效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神怪 妖怪学 中国神话 中华文明探源
下载PDF
苏秉琦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思想发轫过程——苏秉琦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之二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乃诚 《中原文物》 2004年第2期4-8,共5页
苏秉琦在 1 986年全面投入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 ,与 1 985年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的召开、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在国内公开发表、晋文化研究会和仰韶文化学术讨论会的召开等四项学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苏秉琦在 1 985年形成的... 苏秉琦在 1 986年全面投入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 ,与 1 985年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的召开、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在国内公开发表、晋文化研究会和仰韶文化学术讨论会的召开等四项学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苏秉琦在 1 985年形成的“古文化古城古国”概念 ,阐明的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发展交往的形式与作用 ,以及陶寺文化形成的机制与意义 ,为他后来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秉琦 中国文明 中原文化 陶寺文化 仰韶文化 起源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付希亮博士的专著《图腾分析路径下中国五帝文明研究》介评
16
作者 张子程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3-16,共4页
《图腾分析路径下中国五帝文明研究》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山海经》进行了新的解读,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种文献贯穿起来,为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 《图腾分析路径下中国五帝文明研究》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山海经》进行了新的解读,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种文献贯穿起来,为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研究的学术进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分析路径 中国五帝文明研究 中国文明起源
下载PDF
从地下考古看华夏文明的起源
17
作者 孙海洲 孙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22,共7页
主要从地下考古资料阐述了新石器时代东夷文化的有序性和承继性、先进性、影响性和辐射性等三大优势和特点 ,从而论证了东夷文化才是华夏文明孕育的真正母体、中华文明的主源头。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东夷文化 华夏文明起源
下载PDF
如何理解上古:简析“玉教”的理论意义及商榷
18
作者 谭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5-181,共7页
中国文明的诸项起源特点共同指向上古最重要的物质文化——玉,针对此,相关的理论建构却是真空地带,"玉教"理论的提出正是对这种空白的呼应与弥补。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学界,一直在寻找包括中国在内不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此... 中国文明的诸项起源特点共同指向上古最重要的物质文化——玉,针对此,相关的理论建构却是真空地带,"玉教"理论的提出正是对这种空白的呼应与弥补。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学界,一直在寻找包括中国在内不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此反思现代性和西方学术理论的有限性。在此思潮背景下,"玉教"的提法既是对中国文化大传统的知识经验表述,以此区别于学术界习以为常的西学研究话语,同时,又多少有重新走入西方宗教学的窠臼之嫌。在实证与阐释之间,"玉教"理论如何通过对物质文化的研究,扩散出一套能阐释上古文化的理论话语,这是它的生命力,也是难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中国文明探源 玉教 宗教学
下载PDF
试析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及其对文明起源的影响
19
作者 魏继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2-48,共7页
中国文明是多源的,但中原地区文明是唯一一支连续发展的文明。这除了与自然环境和气候变迁等客观原因有关之外,也不能排除早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周边地区先民是以盲目崇拜的迷信思想为主,属客观唯心主义认识;中原地区... 中国文明是多源的,但中原地区文明是唯一一支连续发展的文明。这除了与自然环境和气候变迁等客观原因有关之外,也不能排除早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周边地区先民是以盲目崇拜的迷信思想为主,属客观唯心主义认识;中原地区先民则以崇尚科学的思想为主,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思想指导行动,这些认识应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多源一体"格局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晚期 认识 文明起源
下载PDF
神话:解开中华文明起源之谜的另一把钥匙
20
作者 苏永前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6-27,共2页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借鉴新史学的"神话历史"概念,超越神话与历史之间的截然对立,找到了对华夏文明发生而言至关重要的一环——玉石神话。研究指出,由于华夏先民的玉石崇拜以及与之相应的玉石神话的建构,导致了玉石...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借鉴新史学的"神话历史"概念,超越神话与历史之间的截然对立,找到了对华夏文明发生而言至关重要的一环——玉石神话。研究指出,由于华夏先民的玉石崇拜以及与之相应的玉石神话的建构,导致了玉石贸易这一史前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动。玉石神话到玉石贸易,成就国族版图的广大和多元一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探源 神话学 玉石神话 玉石贸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