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语使役句 被引量:51
1
作者 何元建 王玲玲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语使动句和役格句之间的语义和语法关系。结论是 :汉语没有役格动词 ,作格动词直接用为使动 ,通过句法结构来表达使役义。具体来说 ,役格句的结构跟使动句相同 ;不同的是 ,使动句中的使役动词是一个实实在在... 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语使动句和役格句之间的语义和语法关系。结论是 :汉语没有役格动词 ,作格动词直接用为使动 ,通过句法结构来表达使役义。具体来说 ,役格句的结构跟使动句相同 ;不同的是 ,使动句中的使役动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词 ,而役格句中的使役动词是零形式。致事的句法位置高于其它论元成分 ,施事或客事改作致事时 ,要移位到致事的位置 ,才不违背“题元阶层”和“题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句 轻动词 汉语句法 生成语法
下载PDF
汉语被动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 被引量:40
2
作者 邓思颖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8-319,共12页
本文首先提出汉语被动句"双重地位说"在分析上的一些问题。在"动词说"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作格化"理论。所谓"作格化",其实就是把不能指派受格的轻动词BECOME引入推导过程中。此外,短... 本文首先提出汉语被动句"双重地位说"在分析上的一些问题。在"动词说"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作格化"理论。所谓"作格化",其实就是把不能指派受格的轻动词BECOME引入推导过程中。此外,短被动句内受事论元的移位是为了满足轻动词的要求;而长被动句内移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谓语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句 处置句 作格化 谓语化 轻动词
原文传递
“得”的生成语法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杨寿勋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2+51+53-73,共23页
本文以Chomsky(1994,1995)所提出的最简程序为理论背景,提出了一套最简程序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得”字句。简述问题提出的理论背景之后,通过“得”的发展指出它的基本语法特点是在句法上与所黏附的中心语呈并列式合... 本文以Chomsky(1994,1995)所提出的最简程序为理论背景,提出了一套最简程序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得”字句。简述问题提出的理论背景之后,通过“得”的发展指出它的基本语法特点是在句法上与所黏附的中心语呈并列式合成关系,在语义上表达“既成、达成”。忽略这些特征的分析,比如把“得”分析成标句成分或单纯的补语标志或词缀,都是不恰当的。本文建议把“得”作为泛动词,通过泛动词短语结构来推导各种形式的“得”字句。在理论上试图探索最简程序的泛动词在语义上应该有一定的涵义,在语音上有表征;否则泛动词也应该象功能范畴“一致”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语法 最简程序 泛动词
下载PDF
轻动词、事件与汉语中的宾语强迫 被引量:27
4
作者 宋作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5-217,287,共13页
针对前人在事件强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轻动词假设的处理方案,并给出了事件强迫的形式判定标准,使之可以对更多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现代汉语述宾结构中的事件强迫,即宾语强迫进行... 针对前人在事件强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轻动词假设的处理方案,并给出了事件强迫的形式判定标准,使之可以对更多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现代汉语述宾结构中的事件强迫,即宾语强迫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得到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重点分析了事件动词、隐含动词和宾语名词的特点,并把宾语强迫分成了六类:事件隐含、活动隐含、句法补位、词汇化、事件实体和轻动词补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理论 逻辑转喻 事件强迫 宾语强迫 轻动词
原文传递
试论发生句——对隐现句和领主属宾句的句式意义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杰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3,共9页
本文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和生成语言学的“轻动词”假设的合理部分,把传统上所谓隐现句和领主属宾句合并为“发生句”,其句式意义是表示某处/某时或某人/某物发生了某事,特定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在其语义结构中有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轻动... 本文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和生成语言学的“轻动词”假设的合理部分,把传统上所谓隐现句和领主属宾句合并为“发生句”,其句式意义是表示某处/某时或某人/某物发生了某事,特定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在其语义结构中有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轻动词——“发生”(OCCUR)。传统所说的“隐现”或“得失”意义是句中各个组成成分在句式基本的“发生”意义基础上表现出来的附加意义,不能将之视为句式的基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轻动词 发生句
原文传递
与双宾语结构形同质异的两类结构 被引量:18
6
作者 满在江 《语言科学》 2004年第3期79-88,共10页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之类结构和V_(索取)+NP_2+NP_3结构是双宾结构,还是单宾结构?这两类结构因与典型的双宾语句形式相同而引起较大的争议。满在江(2003)认为:双宾语结构是基础生成的;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格位分别由一个空介词和一个...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之类结构和V_(索取)+NP_2+NP_3结构是双宾结构,还是单宾结构?这两类结构因与典型的双宾语句形式相同而引起较大的争议。满在江(2003)认为:双宾语结构是基础生成的;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格位分别由一个空介词和一个空动词赋予。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两类同型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之类结构不是双宾语结构,该结构是语法化的结果;又从句法的角度,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索取类动词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通过与“给予”类双宾语结构的比较,本文认为V_(索取)+NP_2+NP_3结构应被看作是单宾语结构,其在句法和语义上都有不同于典型双宾语结构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结构 汉语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 生成语法理论 句法
下载PDF
汉语蒙受句的语义结构 被引量:15
7
作者 沈力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3,共9页
本文提出,在汉语的存现句中有一种具有蒙受义的句式。而且在这种蒙受义句式中含有一个轻动词:AFFECT,它选择两种下位事件做补语:一个是隐现事件,一个是变化事件。在AFEECT的论元和不同的下位事件论元之间形成不同的语义链:隐现蒙受句中... 本文提出,在汉语的存现句中有一种具有蒙受义的句式。而且在这种蒙受义句式中含有一个轻动词:AFFECT,它选择两种下位事件做补语:一个是隐现事件,一个是变化事件。在AFEECT的论元和不同的下位事件论元之间形成不同的语义链:隐现蒙受句中的语义链为x=z,变化蒙受句中的语义链为x>y。按照这种理论框架,我们不但可以分析无主句/变化句和蒙受句之间的语义关系,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名量词后置句的语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受句 轻动词 事物隐现 状态变化 语义链
原文传递
汉语复合词的论元结构 被引量:11
8
作者 邓思颖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7,共8页
汉语复合词主谓式属于"少数派",以施事为主语的复合词在汉语是不存在的,主谓式复合词的主语基本上属于客体。既然汉语复合词没有轻动词,也就没有施事。客体跟轻动词没有关系,即使复合词缺乏轻动词。也没有影响到客体的出现。... 汉语复合词主谓式属于"少数派",以施事为主语的复合词在汉语是不存在的,主谓式复合词的主语基本上属于客体。既然汉语复合词没有轻动词,也就没有施事。客体跟轻动词没有关系,即使复合词缺乏轻动词。也没有影响到客体的出现。汉语词法的所谓主谓式复合词在形式上都应该分析为偏正式。"偏"在词法上属于附接语。究竟偏正式复合词应该理解为主谓关系还是修饰关系,主要是一个功能的问题,而不是形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 施事 题元关系 论元结构 轻动词
原文传递
基于最简方案框架的汉语被字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德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3,共4页
借鉴"最简方案"中的"轻动词"和"特征核查"理论,对汉语中的"被"字句进行研究,并结合汉语被动句的历史发展,对汉语的被动句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汉语中"被"是次动词,"被"字结... 借鉴"最简方案"中的"轻动词"和"特征核查"理论,对汉语中的"被"字句进行研究,并结合汉语被动句的历史发展,对汉语的被动句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汉语中"被"是次动词,"被"字结构是一种vP壳。"被"字结构中的"被"有三个变体:弱式,中式"被"和强式"被+DP".弱式是一个语法特征很强的成分,必须有一个实体动词移到其相邻的位置,才能构成合乎语法的句子。弱式的"被"和中式的"被"本身没有赋格能力,其后不可以出现体词性成分,而强式的"被"具有赋格能力,其后必须出现体词性成分,接受由其赋予的格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语法 最简方案 “被”字句 轻动词 特称核查
原文传递
汉语双宾结构的构式语法视角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钟书能 石毓智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讨论中国语言学界长期争议的一个问题,即"打碎了他一个杯子""这顿饭吃了我八百块钱"这类用例到底属于什么结构。迄今为止,不少学者依据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根据成分的词性和表面语序概括结构类型,普遍把这类用... 本文讨论中国语言学界长期争议的一个问题,即"打碎了他一个杯子""这顿饭吃了我八百块钱"这类用例到底属于什么结构。迄今为止,不少学者依据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根据成分的词性和表面语序概括结构类型,普遍把这类用例看作双宾结构。本文则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根据动补结构赋予论元的功能,论证这类句子实际上属于动补结构之一种。由于受补语复杂性的制约,这类结构的宾语只能出现在动词和补语之间。本文也对学界针对这类现象所采用的语言学流派的分析方法进行评说,指出形式语言学派的"轻动词"概念在分析语言现象上的局限性。我们认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摆脱依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等理论所形成的某些窠臼,促使我们诉诸新兴语言学理论方法来探寻语言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结构 动补结构 构式语法 形式语言学 轻动词
下载PDF
论元结构、词义分解和轻动词句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正德 《韵律语法研究》 2017年第2期1-31,共31页
本文对词义分解和轻动词句法理论的背景与现状进行了回顾,重点讨论几个中英文文献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有助于我们理解单形谓语(simplex predicates)、词序和句法成分的复杂属性,施用(applicative)论元和非常规论元的句法位置,副词性修... 本文对词义分解和轻动词句法理论的背景与现状进行了回顾,重点讨论几个中英文文献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有助于我们理解单形谓语(simplex predicates)、词序和句法成分的复杂属性,施用(applicative)论元和非常规论元的句法位置,副词性修饰语的辖域以及词汇语义和句法结构间的映射。本文最后对汉语中词内(sublexical)层级的副词的修饰现象及其恰当解读的推导问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分解 轻动词 单形谓语 施用论元 非常规论元 词内层级副词修饰现象
原文传递
对系词Be的句法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5,共6页
传统研究中对系词有三种不同的定性。与此相应,句法学家对系词给予三种不同的句法定位。为给系词的各种句法行为提供一个统一的解释,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关于系词be的两个假设。在句法推导上,be带有动词类型特征[STATE],在VP中心语位置上... 传统研究中对系词有三种不同的定性。与此相应,句法学家对系词给予三种不同的句法定位。为给系词的各种句法行为提供一个统一的解释,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关于系词be的两个假设。在句法推导上,be带有动词类型特征[STATE],在VP中心语位置上合并入表达式Exp,然后从V上行移位到vP中心语位置形成语链CH(be,t)或动词复合体be-v[STATE],并核查Spec-vP位置上的主语和/或宾语的相关特征。我们的观点更好地体现了句法推导和表达的经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词 轻动词 经济原则 最简方案
下载PDF
轻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智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0,38,共5页
传统转换生成语法基于部分动词的致使语义引入轻动词语类,并将其应用于所有的句法结构推导。本文认为,致使语义并非轻动词的语义基础。动词复合语义中的部分语义才是轻动词赖以存在的语义基础。而在句法上,轻动词能够帮助实现作格结构... 传统转换生成语法基于部分动词的致使语义引入轻动词语类,并将其应用于所有的句法结构推导。本文认为,致使语义并非轻动词的语义基础。动词复合语义中的部分语义才是轻动词赖以存在的语义基础。而在句法上,轻动词能够帮助实现作格结构转换和部分三价动词的结构推导。但是,并非所有结构都需引入轻动词以实现句法推导,应该严格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动词复合语义 句法推导 作格结构 三价动词
原文传递
VP壳理论框架下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伟 李哲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31,共8页
汉语中有一种在句法上修饰谓语动词、在语义上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其句式可表示为NP1+A+VP+NP2。本文运用最简方案的VP壳理论,提出关于此类状语修饰语派生机制的假设,认为这类句式中的状语修饰语处于动词的补语位,在谓语动词加接到轻... 汉语中有一种在句法上修饰谓语动词、在语义上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其句式可表示为NP1+A+VP+NP2。本文运用最简方案的VP壳理论,提出关于此类状语修饰语派生机制的假设,认为这类句式中的状语修饰语处于动词的补语位,在谓语动词加接到轻动词时与动词一起移位。这种分析可以解释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所受的各种语义和句法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 加接 VP壳假设 轻动词
下载PDF
用VP壳解释几个汉语现象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野 《云梦学刊》 200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用生成语法理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VP壳结构分析几种汉语现象———意义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句子、V-V致使结构、得字句和使字句,便可发现不同的汉语现象都可用VP壳做出同一的解释。
关键词 VP壳 轻动词 移位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法中虚义动词性成分的功能分工与语义作用——兼论轻动词性成分在词法与句法中的差异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凯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81,共12页
现代汉语中由虚义动词性成分(V_虚)"打、为、行、作、做"构成的"V_虚+V"是古汉语遗存。这5个V_虚的构词力不同,"打"属强势构词,其他几个属零星构词。产生构词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这几个V_虚各有功能分工... 现代汉语中由虚义动词性成分(V_虚)"打、为、行、作、做"构成的"V_虚+V"是古汉语遗存。这5个V_虚的构词力不同,"打"属强势构词,其他几个属零星构词。产生构词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这几个V_虚各有功能分工:"打"主要在词法上构造"打_虚+V",可组配的V语义类型丰富;构词力一般的"行"与"作",可组配的V语义类型的互补性较明显,前者倾向于与强动作性或动作凸显的V组配,后者倾向于与弱动作性或动作不凸显的V组配;"为"和"做"的构词力都较弱,"做"主要在句法上充当实义动词前的形式动词。V_虚在词法中的语义作用主要是:1)使"V_虚+V"比V语义抽象,表现在使"V_虚+V"与V的语义倾向不同和将V的[+动作]转变为"V_虚+V"的[+活动];2)使"V_虚+V"与V的语体附属义不同;3)使"V_虚+V"与V多义关系的表现不同。轻动词性V_虚在汉、英词法中都呈现出与其句法表现不同的功能分工与语义作用,这种词法、句法差异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法 虚义动词性成分 轻动词 功能分工 语义作用
原文传递
汉语动补结构后缀“了”的句法属性及其脑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封世文 杨亦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5-661,共17页
“了”的句法属性是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在句子“做完了作业”中,“做完了”是一个复合动补结构,研究表明在这个句子的上层VP结构中存在轻动词,可以称之为复显轻动词。而对应的“做完作业了”这类句子的上层VP结构中没有对应的功能性... “了”的句法属性是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在句子“做完了作业”中,“做完了”是一个复合动补结构,研究表明在这个句子的上层VP结构中存在轻动词,可以称之为复显轻动词。而对应的“做完作业了”这类句子的上层VP结构中没有对应的功能性成分的存在。文章利用这两类句子之间句法上的差异,设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探讨动补结构中复显轻动词的句法属性。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大脑左半球额叶等区域在加工这两类句子时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复显轻动词“了”的句法特征可以区别于其他“了”的句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动补结构 轻动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论使役、使役化动词与使役结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强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9-29,共11页
探讨了使役、使役化动词和使役结构的性质。使役总体上是一个语义概念,但是仅从语义角度难以洞悉使役概念和结构的本质和全貌。使役化动词是动词的一种体现,是基本的,在句法上与其他动词没有派生关系,其性质是由句子中的句法地位决定的... 探讨了使役、使役化动词和使役结构的性质。使役总体上是一个语义概念,但是仅从语义角度难以洞悉使役概念和结构的本质和全貌。使役化动词是动词的一种体现,是基本的,在句法上与其他动词没有派生关系,其性质是由句子中的句法地位决定的,它在深层语义结构上连接两个复杂事件。使役化是一个词汇过程,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等语类都可以被使役化,使役化动词不是轻动词v,而是显性的元动词或普通实义动词。各种形式的使役结构都可以归结为句法使役结构,并最终归结为蒙事施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 使役化动词 使役结构 轻动词 蒙事施用结构
下载PDF
日语间接被动句中「られ」的轻动词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金成 刘琛琛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49-52,共4页
先前研究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中如何指定主语论元角色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基于Chomsky(1995)的轻动词理论和Lin(2001)的事态谓语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日语间接被动句中的「られ」具有一定的轻动词特... 先前研究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中如何指定主语论元角色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基于Chomsky(1995)的轻动词理论和Lin(2001)的事态谓语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日语间接被动句中的「られ」具有一定的轻动词特性,可以视作轻动词中表达“经验者”的事态谓语,在这种观点下生成的句法结构能有效排除井上(1999)的句法结构中动词对论元指定的干扰,并且达到自主指定论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间接被动 生成语法 内论元 外论元
下载PDF
复杂动结式的语义和句法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66-70,共5页
复杂动结式“NP1+VP1+得+NP2+VP2”句式中NP1为客体致使者,且VP2指向NP2的句式可分为A、B、C三类,其中C类有歧义。三类句子中VP1的语义特征和VP2、NP2的语义特点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C类句容易产生歧义。通过讨论三类句子的句法形成过程... 复杂动结式“NP1+VP1+得+NP2+VP2”句式中NP1为客体致使者,且VP2指向NP2的句式可分为A、B、C三类,其中C类有歧义。三类句子中VP1的语义特征和VP2、NP2的语义特点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C类句容易产生歧义。通过讨论三类句子的句法形成过程,发现表层结构相同的A、B两类句子有着不同的底层结构,而C类句式的歧义就是来自于兼有两种不同的底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语 客体致使者 轻动词 底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